浅析《世说新语》中魏晋文化的精华及糟粕

更新时间:2023-12-22 08: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世说新语》中魏晋文化的精华及糟粕

一、总论点:

就其文学成就而言,《世说新语》善用作对比、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如咏雪名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但是《世说新语》也存在很多不足,同时也反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黑暗,政治倾轧十分严重社时代,南北朝继承了曹丕开创的九品中正制,军政大权掌握在世族门阀手中,由于政治混乱黑暗,文人消极避世,流连山水者比比皆是,加之佛教盛行,“清谈”之风盛行,以品鉴人物为乐。《世说新语》如同这批士人行为规范的教科书般,成为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士大夫文化,政治格局变化的典范。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失去自我,行为规范都遵循《世说新语》所提出的品行修养,德行容止。

二、分论点:

(一)、1、《世说》开篇即“德行”篇,可知魏晋士人对于德行的是极其重视的,德行,即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封建士大夫追求忠孝两全,效忠君主,孝敬父母,自古就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德行还包括谦虚谨慎,知错必改,为官清廉,追求高尚的事业等,这些事实魏晋文化中的精华,虽然其中一些主张跟封建王朝的黑暗的分不开的,在反对某些陈腐的道德的同时,如“愚忠”、“愚孝”,也必须承认历史上某些正确的道德观念及优良道德传统。些优良的品质在现在是值得肯定的和宣扬的,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知错能改的精神现金弥足珍贵。我们不必再坚持“君要

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落后思想,但我可们可以升华到我们的爱国情结上,在国家面临民族危难时,能够挺身而出,报效祖国,在和平时期,投身社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在“德行”第9提到,荀巨伯到很远的地方看望朋友的病情,但刚好赶上强盗入侵,句伯本有机会逃走,但是为了照顾朋友,依然留下来和朋友同生共死,最后强盗因此惭愧而走,两人俱免。荀巨伯坚持道义,对朋友不离不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思考。吴郡陈遗知道母亲喜欢吃锅巴,就准备一个袋子,把每次煮饭的锅巴带给母亲,后来遇到兵乱,陈道所在部队溃散,很多士兵饿死,而陈道却因为锅巴存活下来,《世说》说是孝感天地,认为是上天对他纯厚孝心的报应,我认为这纯属巧合,没必要牵强附会的到神灵去,但,不可否认的是陈遗的那份纯厚的孝心确是真的,给母亲的留锅巴本是一件生活小事,却反映陈遗拳拳孝心,联想到当今社会各种啃老,欺老之事层出不从,老人跌倒不敢扶,空巢老人徘徊大街小巷,精神无所寄托,这不能排除社会的压力增大的原因,但依然无法否认中国社会道德底线的不断下滑的事实,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来不觉汗颜。

3、有些所谓的孝现在看起来却有点不可思议,王祥的后母不喜欢他,又一次后妈想把他杀掉,王祥刚好出去,后母未能得逞,王祥知道后,主动跪在后母面前请死。后母感其孝心,母子和好。这样的结局固然皆大欢喜,然而,我们应看到在这所谓的孝心的本质已经扭曲,人性的扭曲,一个母亲可以杀自己的儿子,儿子为了所谓的孝心主动请死,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士大夫的追求所谓的纲常伦理,让生命变得不值一文。这是魏晋文化的黑暗腐朽的一面,又如,晋朝邓攸为避战乱,逃难江南,在半路扔掉自己的儿子,保全的了弟弟儿子,后来在娶妾时,却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外甥女。这里,我们看到了战争带给人民妻离子散的灾难,同时也看到了士大夫

标榜的仁义礼智信,虚假伪善的一面,在战争面前抛弃亲生儿子,保全弟弟的儿子,是显现邓攸的大义,还是“虎毒也食子”的人性扭曲,这值得商榷。

4、“自新”即知错能改,周处是典型,周处年少时为害乡里,被乡人视为和水里蛟龙,山中猛虎同等的“三横”之一,后来周处击杀蛟龙、猛虎,知道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想贤人请教:“欲自修改,而年岁蹉跎,终五所成”,朋友跟他说:“古人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名捕彰耶!”周处听后诚心悔改,刻苦自励,终成忠臣孝子。朝闻夕死,就是早上听到宝贵的意见,就值得我们搭上性命去追求了,亚里斯多德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周处能够在朋友的指正后知错能改,终成大业,在我看来,在面子和行动面前,愿接受后者。

(二)、政事篇,这篇追求仁德治国,晋国开国丞相贾充就认为,因不立法,就无以执法,对违法行为主张严惩。这和我过提倡的: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同样的目的的。陶铸生性厉俭,勤于政事,能够把工程中的废料变废为宝,减轻人民的负担,这在魏晋贪污受贿成风的社会乱象中是难能可贵的,“方正”篇,方正指正直,正直使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在这一篇章中,记载的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说话行事的正确原则,体现正直人品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就是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说法和做事原则。这些是魏晋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

(三)、还有雅量篇,雅量即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事情时能够神色自若,应付自如,真正的雅量名士,却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修养,值得肯定,从记载可以看出一些士族名士,所讲究的魏晋风度实际是假装的,有的故作旷达,有的不过是验脸皮厚而已。29则记,恒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安宽容,逾表于貌,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

除此之外,还有刚直不阿,不信鬼神,当仁不让,义不收辱,不肯屈身事人,、不受吹捧等,这些在“剪傲”篇,“任荡”篇,“栖逸”篇都有所体现,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表现出对权贵的藐视和气节。 又如,: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诸葛亮北伐,魏明帝深惧司马懿出战,影响战局,乃遣辛毗为军司马,诸葛亮设计让司马懿出战,辛毗认识到出战的危害,只身站在辕门挡住魏军的冲动行动,就显示高贵的爱国情怀,和以大局为重的胸怀。

魏晋文化的糟粕也是明显的,如“汰侈”篇,指骄纵奢侈。跟上一篇相反,本篇记载的是豪门贵族凶残暴虐、穷奢极侈的本性。他们视人命如儿戏,第1 则记石崇宴客,让美人行酒,客人饮酒不尽就杀美人,可是连杀三人,王敦还是不肯饮。石崇的凶暴,王敦的狠毒,令人发指。“忿狷”篇第1 则记曹操只因一名歌女“情性酷恶,就把歌女杀了。一怒之下,滥杀无辜,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至于描画性情急躁者的表现,第2 则写“王蓝田性急”一事,这里通过几个小的动作把一个因性急而暴怒的人,绘影绘声地刻划了出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豪门贵族的丑恶形象。“谗险”,指奸诈阴险。或进谗言,或用奸计,都有其阴险用心。第3 则记用阴险手段阻止皇帝召见别人,以防夫宠。第4 则记因受谗言毁谤而用阴险手段离间进谗的人,等等。

三、结语: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世说新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

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品读,同时我们也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去读去看问题,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gr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