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02 1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酶

一、名词解释 #1、Kcat: #2、限制酶:

3、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4、酶原: 5、同工酶: #6、巯基酶: 7、酶原激活: 8、酶工程: 9、固定化酶:

#10、中间产物学说: 11、金属酶:

12、别构效应剂: 13、诱导酶: 14、比活性: 15、协同效应: #16、KNF模型: 17、别构酶:

18、全酶与蛋白酶: 19、共价修饰调节: 20、多酶体系: 21、辅基:

22、诱导契合学说: 23、核糖酶: 24、酶原:

25、酶的反馈抑制: #26、MWC模型:

二、选择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A、核糖核酸 B、粘多糖

C、蛋白质 D、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2、乳酸脱氢酶经过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

A 亚基解聚 B 酶蛋白变性 C 失去辅酶

D 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 E 以上都不对

3、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 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 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 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绝对特异性

E 上述都不对

#4、测酶活性时,反应速度对底物应呈:

A 一级反应 B 混合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5、在效应物作用下,蛋白质产生的变构(或别构)效应是蛋白质的

A 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B 构型发生变化

C 构象发生变化 D 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 6、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低温可使酶失活

B.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以上都不对

*7、在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中,CTP可以使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产生别构效应的事实属

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别构抑制 B. 别构激活 C.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D. 非共价作用 E. 前体活化作用 *8、非竞争抑制作用是:

A.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部位结合 B. 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与底物结合 C. 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

D. 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 E. 以上都不对

9、关于研究酶反应速度应以初速度为准的原因中,哪项不对? A.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B.产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速度呈负反馈作用, C.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温度和pH有可能引起部分酶失活, E.测定初速度比较简单方便。

10、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后,增加底物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全部酶与底物结合成E-S复合体 B.过量底物对酶有负反馈抑制

C. 过量底物与激活剂结合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以上都不是

11、 底物浓度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则 A.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 C.酶的结合部位被更多的底物占据 D.再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E .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 12、有机磷农药

A.对酶有可逆性抑制作用

B.可与酶活性中心上组氨酸的咪唑基结合,使酶失活

C.可与酶活性中心上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 D.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

E.能抑制胆碱酯酶

13、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使酶促反应动力学改变为:

A V不变,km变小 B V不变,km变大 C V变小,km变大 D V变小,km不变 E V变小,km变小 F V变大,km变大

14、含唾液淀粉酶的唾液经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显著下降,其原因是:

A、酶变性失活

B、失去Cl C、失去Ca2+ D、失去辅酶

*15、受共价修饰调节的酶有

A 糖原磷酸化酶 B 谷氨酰胺合成酶 C β—半乳糖苷酶 D 精氨酸酶 E 色氨酸合成酶

F 乙酰辅酶A羧化酶

16、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使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改变为:

A V不变,Km变小 B V不变,Km变大 C V变小,Km变大 D V变小,Km不变 E V和Km都变小

F V和Km都变大 17、有机磷农药的杀菌机理是:

A 是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

B 可与酶的活性中心上组氨酸的??基结合使酶失活 C 可与酶活性中心上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 D 能抑制胆碱脂酶 E 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

18、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下列哪能项是正确的:

A 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B 不同的酶有其不同的最适pH

C 酶的最适pH都在中性即pH=7左右 D 酶的活性随pH的提高而增大

E 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最大的主要在于影响酶的等电点 19、在对酶的抑制中,Vmax 不变,Km增加的是

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不可逆抑制

20、根据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以下哪一个属转移酶类

A、EC2.7.1.126 B、EC1.7.1.126 C、EC3.7.1.126 D、EC6.7.1.126

21、1、下列有关酶蛋白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属于结合酶的组成部分 B、为高分子化合物

C、与酶的特异性无关 D、不耐热 E、不能透过半透膜 22、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有多个亚基组成 B、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 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 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 *23、酶蛋白和辅酶之间有下列关系

A、两者以共价键相结合,二者不可缺一 B、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C、在酶促反应中两者具有相同的任务 D、一种酶蛋白通常只需一种辅酶

E、不同的酶蛋白可使用相同辅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24、关于别构酶,正确的表达是 A、它们一般是寡聚酶 B、它们一般是单体酶

C、当效应剂与别构酶非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D、当效应剂与别构酶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E、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符合米氏方程式。 F、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不符合米氏方程式。 25、酶促作用对反应过程能量的影响在于

A、提高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提高产物的能阈 D、降低产物的能阈 E、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6、下列哪一个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金属离子?

A、溶菌酶 B、羧肽酶 C、胰凝乳蛋白酶 D、胰蛋白酶

三、判断

1、同一种辅酶与酶蛋白之间可有共价和非共价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 2、Km值仅由酶和底物的相互关系决定,而不受其它因素影响。 3、酶的敏感性就是指酶对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极为敏感。 4、人体生理的pH值是体内各种酶的最适pH值。

5、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愈大,表明亲和力愈大。 6、激活剂对酶具有激活作用,激活剂浓度越高,则酶活性越大。 7、非竞争性抑制中,一旦酶与抑制剂结合后,则再不能与底物结合。 8、毒气DF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

5、溶菌酶和辅酶NAD和NADP是名种脱羧酶的辅酶。 6、胰蛋白酶均属单体酶。

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8、酶的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它不随测定的pH和温度而改变。

9、别构酶动力学曲线的特点都是呈S形曲线。

10、不可逆抑制作用中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 11、反竞争抑制中,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 12、酶活性中心是亲水的介电区域。

13、溶菌酶的实现催化功能需金属离子Mg2+参与。

14、抗体酶既具有专一结合抗原的性质,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5、溶菌酶的实现催化功能需金属离子Mg2+参与。

16、抗体酶既具有专一结合抗原的性质,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7、诱导酶是指在加入诱导物后本身构象发生变化,趋向于易和底物结合的一类酶。 18、溶菌酶和胰蛋白酶均属单体酶。 19、辅助因子都可用透析法去除。

20、在酶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时需在抽提溶剂中加入少量的巯基乙醇,这是为了防止酶蛋白的-SH被氧化。

21、在稳态平衡假说中,产物和酶结合形成复合物的速度极小。

22、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愈大,表明亲和力愈大。 23、人体生理的pH值是体内各种酶的最适pH值。

24、诱导酶是指在加入诱导物后本身构象发生变化,趋向于易和底物结合的一类酶。 25、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酶变性失活的结果。

26、在酶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时需在抽提溶剂中加入少量的巯基乙醇,这是为了防止酶蛋白

的-SH被氧化。

27、在稳态平衡假说中,产物和酶结合形成复合物的速度极小。 28、辅助因子都可用透析法去除。

四、填空

1、 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有__ _,_ _,__ _和____

_ 。

2、结合蛋白酶类必须 和 相结合才有活性,此完整的酶分子称为 。 3、酶原是 。酶原变成酶的过程称为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的 部位 或 的过程,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其生物学意义是 。

4、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可分为两类 和 。酶的活性部位不仅决定酶的 ,同时也对酶的催化性质起决定作用。

5、根据蛋白质结构上的特点,可把酶分为三类: 、 和 。

6、要使酶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8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 。 7、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有两种方法,(1)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

8、米氏常数是酶的____________常数,可用来近似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Km愈 大,则表示酶与底物________________。

9、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是_________Vmax ,而Km_________。

10、关于酶与底物的结合,现在普遍认为的是____________学说,该学说能较好地解释 酶催化作用的________;而酶催化作用的高效率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解释。 11、Mechaelis和Menten根据___________推导了__________的公式,称为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g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