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更新时间:2023-11-05 23: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程刚 开课单位: 临床学院 课程编码: 0210102 课程中文名称: 神经病学 课程英文名称: Neurology

神经病学是内科学的派生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学科。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外伤、肿瘤、中毒、变态反应、变性、遗传、代谢障碍和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原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遗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神经病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是掌握采集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法;学习神经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学习方法应重点复习神经解剖、生理、病理等有关基础知识,并联系临床实际,以达到融会贯通。

本教学大纲是《神经病学》授课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增减。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用,精神医学方向、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可参考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

课程计划临床专业30学时,2.0学分,其中理论26学时,见习4学时,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1.5学分,均为理论学时,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课后见习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临床示教,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示教采用分组并有临床医生带教。

1

考核方法:考查

神经病学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章节 二、课程内容 理论 (临床/中西医) 绪 论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1、2、3、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5、6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实践 合计 4/4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合计 头痛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 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 癫痫 脊髓疾病 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病 周围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GBS)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和肌肉疾病 2/2 4/4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6/26 注: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序号 1

实验项目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学时 3 类型 每组人数 基本教学要求 2

2 合计 神经系统常见病 3 6 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无课内实验安排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学习目的

(一)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二)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三)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定性诊断。 (四)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基本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方法。 (五)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

二、课程内容

(一)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神经节、间脑、脑干、小脑、脊髓等各部位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12对脑神经及周围神经的病损表现 (三)运动系统

[分类]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运动障碍]

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的症状与体征,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肌营养状况。 2、上运动神经元性瘫与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的区别。

3、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的定位诊断: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的定位诊断:前角型、周围型。

4、不自主运动的类型:颤动,痉挛、抽搐、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

3

(四)感觉系统

[分类]特殊感觉、一般感觉和复合感觉 [传导通路]脊髓丘脑侧束、后束。 [感觉障碍]

1、破坏性症状:缺失、减退和分离性感觉障碍。 2、激惹性症状:过敏、异常和疼痛。

[感觉障碍定位诊断] 周围型、根型、脊髓型、脑干型、内囊型和皮质型 (五)反射:反射弧的模式结构、深、浅反射、生理反射、病理反射。

(六)意识障碍: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状况和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是精神活动的基础。 1、嗜睡:病理性的睡眠状态,能被唤醒,能简单正确应答,但停止刺激又迅速入睡。 2、昏睡: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较强刺激可唤醒,左含糊回答,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3、昏迷:病理性意识丧失状态,根据意识丧失的深度分为浅、中与深度昏迷。 (七)失语:发音和听音器官结构与其基本功能尚完整的语言理解或/和运用障碍。 [分类]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利用授课结合具体病例,讨论意识障碍的嗜睡和昏迷的临床表现。

利用见习对具体病例的检查,进行小组讨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与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的不同点和运动及感觉系统障碍的定位诊断。

四、思考与练习

问答题

1、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的临床分级? 2、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3、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4、走行内囊的纤维有哪些?内囊不同部位病损的表现如何? 5、肌力分几级?各级的表现? 6、腰穿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7、脑电图检查的适应证及正常所见是什么?

第七章 头痛

一、学习目的

(一)熟悉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掌握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二)熟悉紧张型头痛的表现及治疗。

4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偏头痛

偏头痛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①发作期治疗;②间歇期治疗。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 1头痛的诊断思路。 2典型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四、思考与练习

问答题

1、有先兆的偏头痛的临床分期及表现? 2、试述偏头痛的治疗?

3、基底型偏头痛和偏头痛等位发作的临床特点? 4、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一、学习目的

(一)掌握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 (三)熟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四)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防治要点和抢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至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脑血管病指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概述]①复习脑的血液供应;②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因;③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分类]出血、缺血。

[临床表现]①脑缺血性疾病类型、全脑性症状与体征、局限性脑症状与体征;②脑出血性疾病类型、全脑性症状与体征、局限性脑症状与体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f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