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清明节传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2 0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四班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忆英烈 承先志 一、 班会背景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既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人们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更是把对死者的尊敬和对生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心祭重于形祭,一束鲜花,一炷香,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也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记取祖先的辛苦,缅怀前辈的功德,是传统美德。清明节即将来临,借此时机,加强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 班会目标

1. 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更有具体、详实的了解。 2. 通过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 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三、 活动准备 (一) 班主任准备 1. 选出主持人

2. 搜集与清明节有关的资料

3. 选择一些烈士的光荣事迹以及解放战争的故事 (二) 学生准备

1. 搜集与清明节有关的资料 2. 选择一些烈士的光荣事迹 3. 布置黑板报 四、 班会过程 主持人(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主持人(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主持人(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主持人(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主持人(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主持人(女):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传承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努力学习,热爱祖国。 (一) 了解清明节

1.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清明节主要吃寒食。 2. 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重破远及行孝品德的具体体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 清明感怀 故事——刘邦祭祖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三) 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四) 下周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

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下面让们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诗朗诵: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五) 结合革命先烈的精神,让我们谈一谈你在今后的学

习与生活中要怎么做,怎样把先烈的精神付诸到实际的生活中?

(六) 活动总结: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篇二: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班级:七一班班主任:张 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感受清明节的气氛。 2、通过历史人物,学习先人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扫墓”的意义,教育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课件、手工材料、放风筝、踏青的录像片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清明节是4月份的4、5、6号的其中一天。

2、了解清明节的名称及来历。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

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3、讲述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4、通过看录像片,使学生知道清明节前后自然界的许多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清新。 5、(播放课件)了解清明节人们的各项不同的活动:春耕、植树、播种、扫墓、荡秋千、放风筝等。

6、通过看图或观看录像,理解什么是扫墓?知道英雄人物的故事。

7、教师和学生一起登录中国文明网,为英雄献花,留言,进行网上扫墓的活动。 活动总结:

通过班会,大家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缅怀学习他们,分享英雄的光荣和幸福感,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明时节,让我们缅怀学习他们,分享英雄的光荣和幸福感,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篇三:主题班会教案:《清明佳节 缅怀感恩》班会材料 班主任班会材料

清明佳节 缅怀感恩 一、清明简介: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二、清明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三、清明与寒食

清明节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寒食的习俗,你知道“寒食”的起源吗?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

第一大祭日。清明节与原本意义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置代或兼并了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 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日子接近,渐渐地清明与寒食就合二为一了,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个别称,也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四、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ep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