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08 17: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1 - 任丘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考(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些“县”的设置
A. 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 推动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
C. 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益
D. 加剧了诸侯割居混战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初县之”和“异姓之能”可知县的设置促进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故B 项正确;秦武公,晋文公置县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并非维护周王室的统治,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异姓之能”体现的是官僚政治对贵族政治的冲击,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县的设置对诸侯统治的巩固作用,而非加剧诸侯割据,故D 项错误。
2.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 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 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 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 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由此可知,“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 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三省分权,故C 错误;此时的国家决策机制依然是三省六部制,故D 说法错误。
3. 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仁宗景佑年间,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这说明了在宋代
A. 政府态度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
B. 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
C. 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 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并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状况来看,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改变对商业的严格管理的态度。C 正确;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大政府作用,A 排除;‘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排除;材料未体现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D排除。故选C。
4.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 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 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 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
C.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 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
【答案】D
【解析】
【详解】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取消纳粟、纳马、纳银入监读书的惯例,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这也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故D正确;这一举措缓解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但“消除了”说法欠妥,故A错误;这一举措并未放松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故B错误;这一举措不能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错误。
5.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 2 -
- 3 - 6. 1884年新疆建省后,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
30万斤,增加到70万斤。由英俄商人贩茧出国的,每年达到150万斤左右。这一现象
A. 推动了新疆的工业化进程
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体现了政府重视边疆开发
D.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破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政府在新疆设省,并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说明政府重视边疆开发,故选C ;材料反映的是蚕桑生产,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 ;B 夸大了材料现象的影响,排除;材料现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但“自然经济的破产”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 。 7.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A 项错误。一战期间苏俄尚未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故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的失败,而材料中的时间还未发生经济危机,故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D 项正确。 8.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这些合同的签订
A. 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B. 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
C. 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
D. 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对航运业的垄断,达到了与洋商争利的效果,在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D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是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材料未涉及,A排除;材料未涉及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B排除;英国的太古、怡和轮船公司是在轮船招商局的冲击下才签署的相关协议,C排除。故选D。
9. 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农民部的统计,在全部农村人口中,有百分之五十五(一亿八千六百万人)是无地的佃农、雇农、游民,有百分之四十五(一亿五千万人)是有地的。在有地的农户中,土地占有情况见如表。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土地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
B. 无地人员成为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C. 土地拥有者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D. 国民大革命解决了土地集中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村阶级结构中,仍然有地主和农民的区分,说明封建土地关系仍然占主导地位,故A选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没有土地的人是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B选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一些地主也成为革命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土地拥有者并不完全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故C
- 4 -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革命运动是要解决土地问题,故D选项错误。
10.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 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 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 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答案】C
【解析】
结合“1935年”“1937年7月”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对金融和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故A项排除;“战时经济体制的首创”是近代国家在面临战争时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不是国民政府所首创,故B项排除;材料中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有效地进行战略资源的调配,故C项正确;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是战争,而不是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故D项排除。
点晴:紧扣时间信息,可判断出应该是抗日战争,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需要,题干中的做法是为了有效配置资源。
11. 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A. 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 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 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 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古雅典早期的关键职位如执政官、十将军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垄断,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D正确;完全平等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旧贵族特权的废除,B 排除;财产资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选D。
12. 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盖尤斯·阿尔萨利用执政官正在外面与伏尔喜人作战的时机,向元老院提出,应“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可见罗马人
A. 制定成文法着力维护平民权益
- 5 -
- 6 - B. 重视构建法治程序缓和阶级矛盾
C. 反对贵族统治主张法律系统化
D. 主张限制权力滥用保证民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只是体现保民官向元老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说到制定成文法,排除A ;题干只是一个建议,不能说重视构建法治秩序,排除B ;题干提到的是反对权力滥用而非反对贵族统治,也没有体现出法律系统化的内容,排除C ;“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等信息体现的是限制权力滥用,保民官向元老院提出建议体现的是民主秩序,故选D 。
13.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
A. 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 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
变化
D. 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该指示改变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适应了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新的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即此时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故C 正确;这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故A 错误;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故B 错误;土地政策变化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D 说法错误。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毛泽东就发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号召:1954年,地质部提出要有目标、有重点地扩大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勘查,1956年初,毛泽东强调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建国初期重视地质工作
A. 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脱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政府重视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勘查工作,这是为了工业化建设提供保障,故B 正确;重视地质工作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 错误;此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故C 错误;这一举措是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实际的,故D 错误。
1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
A. 区域集团化趋势渐趋加强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
C.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D. “一带一路”仅限于经济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C正确;一带一路不属于区域集团化内容,排除A;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排除B;“一带一路”还包括经济交流,排除D。
16.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迸步
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西欧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排除C项;西班牙并未成为经济中心,不存在转移一说,排除D项。故选B。
17.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 7 -
B. 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 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8.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所以二战后美国通过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但却没有引起世界汇率的剧烈波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突出表现在
A.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 缩小了南北贫富差距
C.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 确立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缩小南北差距,故B错误。根据材料“美国通过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可知,美国的“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行为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正确,C错误。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并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故D错误。
- 8 -
- 9 - 19.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会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承认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可见,该协议的签署
A.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C. 提升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
D. 实质上维护了美国既得利益 【答案】
D 【解析】
【详解】“牙买加协议”认可和接受了美国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质上维护了美国既得利益,故答案为D 项;“牙买加协议”签署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排除A 项;“牙买加协议”有利于结束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B 项;“牙买加协议”没有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排除C 项。 20.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 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 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D.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D 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食专政政策,A 项错误;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 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C 项错误。
21. 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
A. 奠定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B. 丰富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C. 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D. 强调了农民是苏俄工业化的核心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列宁认识到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对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丰富,B正确;A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出现的体制,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伤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
的相同之处是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 具有“冷战”色彩C. 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D. 加剧了西欧内部的矛盾【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对苏联等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答案选B。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手段、方式,除战争以外一切手段,“战” ——实质是对抗。
23.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 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D. 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私营企业依靠市场获得正常利润并不是“投机”,故A不符合题意;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不符合题意;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不符合题意。
24.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 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 10 -
B. 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D. 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等信息可知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白银流入中国并没有投入工商业生产领域,不能促进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选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属于政府加强干预的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
26. 19世纪中期前,欧美最高建筑只有6层;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19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其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 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 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材料现代钢框架,再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钢铁工业重工业
- 11 -
飞速发展,电力电气使高层超高层适用的电梯出现,使摩天大楼成为可能,故B正确;ACD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同时ACD也是欧美的共同因素,排除。故选B。
27.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
A. 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
B. 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已开始衰落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瓦解
D. 西欧的联合冲击了国际经济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主要反映西欧的联合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使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格局,有力冲击了国际经济格局,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故A选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在世界贸易总额和工业生产中,美国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D选项错误。
28.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答案】D
【解析】
苏联建立时,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实物配给制”,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特点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故C项错误。由材料“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表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
29.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城市经济改革开始实施
B. 市场经济模式初步形成
C. 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改革
- 12 -
D. 单一经济结构有所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个体企业””雇工“等信息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所突破,故D项正确;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题干中不能反映当时中国初步形成市场经济模式,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改革开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排除。
30.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据此可知
A. 对外开放不断步伐加快
B.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C.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到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而市场调节在工农业产品价格中比重已经上升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可推理出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D项正确;对外开放与市场对工农业品价格影响提高不符,A项错误;市场对商品价格影响明显不能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才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 “德州运河经济”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德州和德州正、左两卫范围内,因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兴起和漕政的推行而引发的与运河有关的经济行为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德州运河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 13 -
(2)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答案】(1)现象:德州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重要;德州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
说明:德州地处漕运要道,在明清政府的支持下,德州运河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例1:补充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材料。
理由:明清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可以为运河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原料和产品(或可以使历史解释更加全面)。
例2:补充明清时期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
理由:社会环境稳定状况会影响运河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一中“康熙南巡期间沿运河往返,并在德州建有行宫,多次停留驻畔”可知,德州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重要;根据材料二中“”明清两代德州考取举人和进士的数量远较其它州县多”,“(顾炎武)多次在德州常住并讲学”,“德州也产生了诸如田雯……等著名诗人”等信息可知,德州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联系: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联系材料一、二所列举的历史现象分析可知,在明清政府的支持下,德州运河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补充材料:根据材料前面的名词解释即“德州运河经济”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德州和德州正、左两卫范围内,因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兴起和漕政的推行而引发的与运河有关的经济行为活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还需要补充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的表现或成果等相关材料。理由: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主题和相关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在现有的德州地理位置、政治地位重要、运河运输沟通便利、人才辈出和文化氛围深厚等条件之外,工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或进步成果是佐证当时各种社会条件影响运河经济发展的史实依据和事实明证,是论从史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1月,政务院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海关部署,必须是统一集中的和独立自主的国家机关,海关部署负责对各种货物及货币的输入输出执行实际的监督管理……以此来保护我国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决定》明确了新中国关税税则的基本原则:对国内能大量生产的或将来有发展可能的工业品及半制品的进口采用保护税率;对于一切奢侈品和非必需品,订征更高的税率;对国内很少或不能生产的设备器材、工业原料、粮食种子及肥料等,其税率要低或免征关税;一切必需的科学图书,防治病虫害等物品及若干药品、免征或减征关税;对于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要规定比一般高的税率;为了发展我国的出口货物的生产,出口只订低税或免税。依据这些原则,1951年5月政务院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
- 14 -
则》及其实施条例。税则按照商品的自然属性、用途和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17大类、89组、939个税号,共1700多个税目。这一税则实施了30多年,直到1985年国务院颁布新的税则和条例为止。
——据黄天华《中国关税制度》等(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关税税率政策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实施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高关税,关税优惠面相对狭窄;重积累、轻消费;将贸易与政治(外交关系)挂钩等。
(2)积极意义: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促进了贸易管理的制度化;有利于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海关部署负责对各种货物及货币的输入输出执行实际的监督管理”可归纳出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政策;根据材料“对于一切奢侈品和非必需品,订征更高的税率;对国内很少或不能生产的设备器材、工业原料、粮食种子及肥料等,其税率要低或免征关税”可归纳出实行高关税,关税优惠面相对狭窄及重积累、轻消费;根据材料“;对于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贸易条约或协定的国家,要规定比一般高的税率”可归纳出将贸易与政治(外交关系)挂钩等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的特征及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从促进了贸易管理的制度化、维护国家利益及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仿照示例,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 -
【答案】示例一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
论证: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示例二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
论证: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为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走向普遍交往的时代;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中国也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打开国门,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所以,将工业革命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解析】
【详解】本体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从“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或者从“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从地理大发现对于世界市场、经济活动以及世界联系等角度思考论证;第二个论点可以从工业革命的角度推动世界市场以及经济等方面影响回答。
- 16 -
正在阅读:
2022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04-08
2018年殡仪专业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成果02-22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思考毕业04-19
上海大学复试题目总结07-11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实例图及注意事项04-10
正规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经验素材07-24
国际航运管理第一章练习题01-02
瑜伽呼吸法是我们分享的09-23
复杂结构井渗流规律研究04-14
- 1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22018届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数学(理)试题
- 3河北省唐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4广东揭阳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数学文试题
- 5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6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摸底考试
- 7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 82022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数学试题(解
- 9新泰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
- 10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任丘市
- 沧州市
- 河北省
- 高三
- 试题
- 上学
- 阶段
- 中学
- 考试
- 历史
- 2022
- Mass-transport-deposits-and-gas-hydrate-occurrences-in-the-U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4(Unit-test-1-8)
- 国外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 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5.3 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梳理
- 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2004-2011年)(一建)
- 《C程序设计》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材料(C语言)
- 挂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小学放飞心愿拥抱快乐庆六一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 (完整word版)二次函数应用题利润问题讲解
- 影响世界的条管理名言
-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基于大数据的能源互联网能量管理系统
- 幼儿园园长外出学习总结
- 南昌某高层招标技术要求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
- 行政人事部年度工作计划书范文
- 中山市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 河南省2015年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中、高级)_题库
- 2022-2022年常熟市一中初三英语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英语口语常用21个场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