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更新时间:2024-06-01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摘 要??????????????6页 关键词??????????????6页 绪 言??????????????7页 正 文??????????????7页

一、用朴实的手法表现真挚的情感 二、用淡雅的笔墨表现清新的诗意 三、以精巧的笔触展示独特的构思 四、化平实为神奇的绮丽语言 结 论??????????????11页参考文献?????????????11页

1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内容提要】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散文有情致,重文彩,至情至美,具有真挚质

朴,委婉缜密的风格。他的散文,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情致、诗意、构思、语言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情致美;在诗意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体现出浓浓的诗意美;在构思上,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注重“文眼”的安设;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读朱自清的散文,给人一种美感、一种启迪、一种善意、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它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我们深受感染,引发共鸣。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 情致 诗意 构思 语言

2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绪 言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散文有情致,重文彩,至情至美,具有真挚质朴,委婉缜密的风格。他的散文,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情致、诗意、构思、语言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审美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美学特色。读朱自清的散文,给人一种美感、一种启迪、一种善意、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它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我们深受感染,引发共鸣。

一、用朴实的手法表现真挚的情感

朱自清为人正直、淳朴,他的文章也散发出率真的气息。他的攻文在体现出巨大艺术魅力的同时,以蕴涵醇正、浓郁的感情而闪耀着不朽的艺术光辉。特别是他前期的散文,更以那叙事的真切,感情的真挚打动读者心扉,产生共鸣,体现出浓郁的情致。

(一)在叙事中抒发真挚情感

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抒情散文,用清淡的语言、平易的叙述,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例如朱自清早期的散文《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二)在抒情和描写中抒发真挚情感

朱自清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会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 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荷塘月色》是突出的一篇,其中写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花叶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写树色“像一团烟雾”,“树缝里漏出一两点灯光”,是“瞌睡人的眼”,各种景色活化出一幅清幽静谧的荷塘夜景,与开篇的“颇不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白色恐怖下,祖国上下的恐慌局面。作者渴望求得“独处的妙处”,以摆脱现实的烦扰,追求刹那的宁静以求超脱。如此呼之欲出的描写,在朱自清散文中比比皆是,明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素淡的情致,融会贯通,可谓美不胜收。

(三)在抒情与议论中表达民族气节

朱自清在偏重于“融理入情”的杂感里,继承了韩柳杂说中的“理趣美”,又颇受鲁迅杂文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早期散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旅行杂记》、《海行杂记》中都有体现,但突出体现却在其后期散文中在国统区反压迫、争

3

民主的革命运动中,朱自清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克服了超阶级的观点,获得了群众意识,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 ”,创作基调明显变亮。这时期朱自清的散文已由抒情转向说理。比如《论诚意》、《论青年》、《论气节》、《论吃饭》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彩烨烨。其思想特点是积极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点东西,发表议论。《论吃饭》充分肯定农民“吃大户”的正义举动,赞扬他们反饥饿、反压迫的政治觉悟和敢于反抗的集体意识。文章说古而论今,字里行间充满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论气节》一文更是作者的坦诚自白,晚年在对待“美援和美国面粉”上,在拒绝宣言上签名,表现了民族的气节。

二、用淡雅的笔墨表现清新的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不但文中有画,而且画中有诗。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确实如此,朱自清散文的美,不仅在于形象地描绘出风物人情,而且在于有诗味。

(一)朱自清散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富有诗意美

《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风景。《荷塘月色》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之所以使人百读不厌,就在于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去描画荷塘和月色。他不是如常人一般把月下荷塘笼而统之地去看,而是把一个对象拆成两个组成部分去看,作者先观察和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在这幅画里,月色是背景,荷塘是主景。他写了荷塘的种种芳姿,风送荷香的醉人,以及风戏荷叶的标致。然后作家又观察和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在这幅画里,荷塘转化为背景,月色转化为主景了。他写了如轻纱一般的月色,写了月光中投射在荷塘上的树影。荷塘是月色映照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衬托下的月色,二者交相辉映,组成了和谐的画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浮起的雾,不同于一般白色的雾,因它是在绿叶衬托和淡月映照下显现的,所以是“青雾”。雾中月下观看荷叶荷花,既洁白柔和,又迷离朦胧,用“牛乳中洗过”、“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就恰如其分地渲染了这种氛围。先生笔下的荷塘幽美恬静,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他正是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受寄托于荷塘月色之中,创造出一种宁静、清幽而又诗情荡漾的意境,达到了物我和谐的统一。

(二)朱自清的散文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美

《春》中,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真是“一切景物皆情语”。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在朱自清散文里,这种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比比皆是,明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素淡的情致,融成一体,真可谓妙手丹青。

三、以精巧的笔触展示独特的构思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朱自清的散文“形散神聚”,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一)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高尔基曾经指出:“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集中地体现在“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上。

4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优美的散文讲究构思,而优秀的艺术构思,贵在“文眼”。 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都不长,但是其构思却颇具匠心,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文眼”的安设上。朱自清安设作品的“眼”,能够与抒情基调揉合统一起来,因而更具感染力。《绿》的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 2.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横向散板式、纵向叙事式和自由发散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背影》能很好地体现“纵贯式”的线索结构,研究朱自清的散文不可不谈《背影》。“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背影》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这个背影,是在冬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时”的“背影”,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看似刻意雕琢,实则必要。如果没有这种不可少的交代,写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行文中间,两次写父亲的“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买桔子时的“背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跪姗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买桔子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这段描写,清淡质朴,情真味浓,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也反映了朱自清对慈父的怀念之情。父子情真,通过“背影”这一纵贯式的线索,把父子之情表现得含蓄而淡沉,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

另一种是所谓“横贯式”的线索结构。是以内在的思想感情的红线连缀各种不相关的生活片断或画面,并列地组织材料,如《给亡妇》、《冬天》、《春》、《南京》、《蒙自杂记》等等。《给亡妇》一文,是作者为怀念他死去的夫人而写的。文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亡妇生前家庭生活的琐事,而且并不相互关联。于是作者写亡妇“为了孩子”,“为了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这两层意思,用“横贯式”的线索来结构全文。一件件、一桩桩生活琐事,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来,而是把两层意思并列地归类地写出来。使那些并不连贯的材料凝成感人肺腑的艺术整体。较之“纵贯式”的线索结构,“横贯式”结构文章较为困难。刘熙载说:“章法不难于续而难于断??明断,正取暗续也。”因为散文把一件事情按其发展过程,有始有终地写出来比较容易,把许多各不相干的材料连缀起来,既要明断,又要暗续,这就不容易了。

(二)朱自清散文结构严密,行文曲折多变,又浑然一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因此结构对于文章是否完整有重要作用。没有坚实匀称的骨骼,文章便立不起来,朱自清的散文正是自觉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散文有极严密的结构,他善于把纷纭的事物组织、剪裁得单纯、分明,而使每篇的布局都十分完整和谐,围绕文章中心,对材料能放能收,形散而神不散,显得随意而又巧妙自然。

《荷塘月色》便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缜密精美。作品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头,既揭全文之旨,又设计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一路行去”,从出门经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尽情享用这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紧扣“荷塘”和“月色”错落有致地一一展现月下荷塘的景色。全篇描写了五个场景,从小路到荷塘,从停立环顾到神往凝想,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继而转向历史的回顾,又形成清晰的时间顺序,既精镂细刻,又大开大合,奇峰异起,顿生波澜,整个画面极富有层次感、立体感;既极写月下荷塘的“神异”美,又细腻地展现作者“颇不宁静”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层次。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不仅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富有变化的美。他从主题需要出发,善于运用各种对立统一的艺术手法来营构他的作品,处置各种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以造成意境的跌宕和层次的波澜。这也是其散文结构的一大显著特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秦淮河的“六朝金粉”的遗留“艳迹”——歌妓卖唱,与作者恪守的“道德律”的矛盾,作为结构的“主峰”。 又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作者先写其“美”,后揭其“丑”,写“美”是为了揭“丑”,欲擒故纵,使文章顿生波澜,奇峰突起。恰如运用了书法中的“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的“逆笔法”,产生了对照鲜明、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荷塘月色》中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en6.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