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1

更新时间:2024-02-01 09:4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3e32

第1章 会计的发展与会计目标

1.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一般认为,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主要时期。

古代会计的标志有: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会计机构的建立,以及“会计”名词的形成等;近代会计的标志是复式簿记(也称复式记账法)的创建与传播;现代会计的标志是会计目标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以及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兴起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等。

2.答:会计产生和发展表明:会计是适应人类对经济活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古代会计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决定了会计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在近代会计阶段,会计在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复式簿记诞生并取代单式簿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现代会计阶段,特别是在产业资本主义推动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元性,要求会计不仅要服务于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更要服务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由此可见,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3.答: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成果。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经营成果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作为资源管理的受托方,接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应承担有效管理和运用受托资源,并促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为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同时应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

4.答:在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有所不同,对会计进行定义的角度也有较大差别。因此,会计的定义并不是唯一的,但具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管理活动论观点认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信息系统论观点认为:“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我国的一些会计学者将其表述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5.答: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集中反映特定服务对象的经济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空间范围;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本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会计主体所有者个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来;才能对本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

6.答: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明确界定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第一,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时间范围。即会计所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主要内容。第二,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为会计分期假设提供必要基础。

7.答: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互连续的期间,即会计期间。会计分期假设强调,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明确界定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在于:第一,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有利于建立有条不紊的会计工作基本程序,便于及时结算账目,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第二,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能合理处理那些可能跨越若干会计期间的交易或事项。

8.答: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企业则是指其经营资金的运动。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指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即资金运动作进一步划分而形成的具体内容,也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产品生产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企业类经济组织的资金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9.答:产品生产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主要有:体现为循环与周转方式;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各种资金形态按比例并存;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10.答: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建立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基础上的一条要求,是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前提的相关性。若会计信息不具有可靠性,则难以使其达到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的目的。因此,可靠性与相关性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应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相关性质量要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11.答: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纵向可比。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一般不得随意变更,以使各个会计期间的同类信息

具有相互可比性。(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横向可比。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对于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12.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经济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具有的经济特质。如前所述,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某些方面的变动。这说明交易或事项总是体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所具有的经济性质。法律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引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或义务。如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表明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而负债是企业应当负担的经济义务,须以企业的资产或劳务进行清偿等。

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构成了交易或事项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般而言,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统一的。如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的材料和设备等,其经济性质属于能够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从法律形式来看,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和法律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分离。如企业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时,根据双方的协议,承租方应分期向出租方以租金形式支付设备款。在设备款未付清之前的会计期间,从法律形式上,设备的所有权并没有完全转移给承租方,会产生承租方对该设备是否具有所有权的争议。从经济实质上,也会产生该设备是否属于承租方资产的争议。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企业对这类比较特殊的交易或事项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注重其经济实质,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融资租入设备在未付清设备款之前,承租方已经实际使用该设备,并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利益,符合资产要素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将其确认为承租方的资产。

1.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本章无)

第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资金运动)进行分解归类,使之形成独立的范畴,并用会计术语加以描述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答:资产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3.答:负债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负债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4.答: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股份公司类企业,所有者权益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即向企业投入资本的投资者。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后对企业资产拥有的一种要求权,包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享权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权等。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答:收入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收入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入即收入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统称为营业收入。广义的收入是指除以上内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收入(利得)。

6.答:费用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内容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费用即费用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如产品销售成本等)、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损失、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等。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统称为营业成本。广义的费用是指除以上内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支出(损失)。

7.答: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是指企业在其日常活动的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全部收入减去该期间所发生的全部相关费用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损失(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8.答:会计确认即会计要素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除应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9.答:将一项义务确认为企业的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10.答:将一项经济利益流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除应符合收入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1.答:静态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其组合方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静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静态会计等式实质上体现了企业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2)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金额应当是相等的。(3)资产会随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而发生相同变化。

12.答: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其基本组合方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对动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的结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2)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同变化。即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收入越多,利润也会越多;收入减少,利润也会随之减少。(3)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减发生相反变化。即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发生的费用越多,利润越少;反之,发生的费用越少,利润越多。

13.答:交易或事项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发生的,能够采用会计的方法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经济活动。其中,交易一般是指企业与外部的其他企业或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活动;事项一般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与其他企业或部门没有关系的经济活动。

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可以将交易或事项分为四类:(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2)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3)只影响会计等式左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4)只影响会计等式右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

14.答:这是由于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从影响会计等式的角度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具有两大规律。一是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等式双方的总额会在原来平衡的基础上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一个相同的金额,因此等式双方数额仍会保持平衡;二是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的会计要素发生有增有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会计要素变化的某一方其增减金额相抵,原来的总额保持不变,而会计等式另一方的会计要素并没有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而受到影响,其总额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会计等式双方的数额仍然保持平衡。即企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交易或事项,也无论这些交易或事项会引起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双方的平衡关系。

15.答: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深刻地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联系,清晰地描述了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严密的平衡相等关系,为财务会计方法特别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财务会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石。企业财务会计是一个完整而缜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都是以会计等式的平衡理论为依据的。因此,掌握会计等式的基本内容,认识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对于理解财务会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进而熟练运用会计记录与报告方法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6.答:会计方法主要是指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具体由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编制等七种方法构成。

以上各种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会计核算中应当相互配合地加以使用。在企业进行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过程中,以上七种会计方法的应用程序大体如下:(1)应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建立完整的账户系统,并将应当设立的账户开设在各类账簿中,以便为交易或事项的记录提供必要的载体;(2)应当选择科学适用的账簿记录方法,即复式记账法;(3)在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应当取得能够证明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按照所设置的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要求编制记账凭证,为交易或事项在账簿中的记录提供直接依据;(4)应根据编制的记账凭证,按照预先设置的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对交易或事项在账簿中进行记录;(5)在登记账簿的基础上,对于有些按要求应进行成本计算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成本计算,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6)为保证账实相符,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财产清查的方法对企业财产物资等的实有数进行清查盘点,并将清查盘点结果与相应账户的记录情况相核对;(7)会计期末,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所积累的资料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2.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会计要素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要素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应注意各类会计要素在组成内容上的区别,对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可结合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加以把握。

参考答案:

二、会计等式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等式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等式知识,尤其是熟悉综合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完成。因为在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与计量过程中,涉及了绝大部分会计要素,简单会计等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还需要明确什么是会计确认,什么是会计计量。只有熟悉了以上所有知识,才能顺利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交易或 事项序号 2009年8月1日余额 交易或事项类型 1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会计确认 2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3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4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5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6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作业要求 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2000000 0 500000 1500000 0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 +58500 2058500 √ 2058500 +58500 等式左方要素(或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 √ 固定资产+200000银行存款-200000 2058500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 +150000 2208500 等式左方要素有增有减 √ -600 2208500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 +12000 2220500 等式双方要素同减 √ -90000 √ √ 2220500 √ 2208500 2208500 √ +150000 2058500 +600 +12000 -90000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7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交易或事项类型 8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等式变动结果 2130500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 +100000 2230500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 +1500000 3730500 2130500 √ +100000 2230500 √ +1500000 3730500 试分析归纳交易或事项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当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会同时增加,双方保持平衡关系;当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也会同时减少,等式双方仍保持平衡关系。当影响会计等式左方或右方要素有增有减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不变,等式双方仍然保持平衡关系。说明无论发生什么类型的交易或事项,会计等式双方的平衡关系都是不会被打破的。

第3章 账户设置

3.4.1 思考题参考答案与指导(要点)

1.答:会计记录是指将交易或事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和载体进行记录的过程。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记录的规范要求并不是很多,但也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例如,要求企业的会计处理采用借贷记账法,规定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等,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特色。

2.答:会计记录方法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具体包括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登记、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

以上六种方法可按其在会计记录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分类:(1)存储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和账簿登记方法。(2)保证会计记录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方法。

3.答: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构成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账户是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对各类企业的会计科目作出了统一规范要求,为企业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提供了依据。这些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包括利润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等五类。

4. 答: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有:(1)系统、全面地核算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2)设置会计账户记录交易或事项的需要。(3)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会计目标的需要。

5.答: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有:(1)应能全面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2)应能满足使用者掌握企业信息的需求。(3)应能满足账务处理需要又相对稳定。(4)应能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密切结合。(5)会计科目应简明清晰并方便准确使用。

6.答:会计科目的级次是指企业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在整个会计科目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会计信息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项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总括的信息指标。(2)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在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分类而形成的项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指标。

7.答:会计账户简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用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工具。设置会计账户是财务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会计账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会计账户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科目。(2)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3)设置账户的基本目的是用来记录交易或事项。(4)设置账户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8.答:在设置账户时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应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设置;(2)应便于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和整理。

9.答:账户的基本结构是账户全部结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具体包括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结构部分。

10.答:设置会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11.答:账户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以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会计实务中,有些账户还可以提供实物量方面的信息数据)。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1)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该账户的结余金额,这个余额一般是从上一个会计期末结转而来的余额。

(2)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增加额的合计数。

(3)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减少额的合计数。

(4)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该账户的结余金额。

12.答:会计账户体系是指按照全面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要求,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而建立的会计账户系统。

对企业所有的账户可以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将账户分为反映资产类要素、反映负债类要素、反映所有者权益类要素、反映收入类要素、反映费用类要素和反映利润类要素内容的六类账户。(2)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可将所有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类。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所设置的账户,用以提供会计要素某些方面的总括信息;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用以提供会计要素某些方面的具体详细的信息。(3)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可将账户分为资产负债表类账户和利润表类账户两类。

对账户进行各种分类的目的有所不同。(1)按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能够清晰地体现各个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明确账户的基本用途。(2)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可以明确各级账户在交易或事项的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3)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可以明确会计账户提供的数据资料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关信息报告的关系。

3.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应特别注意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对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可结合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加以全面把握。

参考答案:

单位:元

资料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0000 80000 属于会计要素类别及金额 资产 1000 19000 387000 900000 800000 75000 120000 350000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755000 应归属会计科目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股 本 应收账款 短期借款 库存商品 应付账款 盈余公积

12 13 14 合 计

二、会计账户

150000 117000 2504000 674000 2504000 1830000 生产成本 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 — — 204000 2504000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账户知识,特别是会计账户结构以及会计账户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指标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账户结构及其提供的信息指标的基础上完成。本题的解答可根据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进行计算。不过,在这类题型中,有时可能在给出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要求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或某个发生额,其难度就会大一些,需根据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灵活处理。

参考答案: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原材料 短期借款 销售费用 本年利润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第4章 复式记账

4.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80000 40000 25000 10000 0 50000 300000 30000 0 ⑧60000 ⑨80000 ⑩100000 ⑩100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②30000 ④50000 ⑧60000 ①10000 ④50000 ②30000 ③1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①10000 ③1000 ⑤20000 ⑥80000 ⑥80000 ⑨80000 ⑤20000 ⑦1000 ⑦1000 期末余额 99000 70000 5000 20000 0 49000 360000 10000 100000

1.答:复式记账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任何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平衡记录,借以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大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起码应在两个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必须在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3)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必须在相关账户中以相等金额平衡记录。(4)交易和事项的记录实质上是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变动状况。

2.答:在会计上之所以能够将企业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利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记录,即复式记账,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这个理论依据就是交易或事项影响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是:(1)同时涉及会计等式双方的要素,双方的要素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并且同增或同减的金额相等;(2)只涉及会计等式某一方的会计要素,使该方的会计要素或该方某一会计要素内部的两个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动,即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不论是双方同增、双方同减,还是单方的有增有减,都表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起码会使会计要素的两个方面发生变化。这样,若在会计上全面、完整地反映一项交易或事项,至少要运用相互联系的两个账户进行记录,以便将会计要素变化了的两个方面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就是复式记账。

3.答:复式记账的作用主要有:(1)复式记账能够全面、系统地记录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2)复式记账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交易或事项内容的了解和检查。(3)复式记账能够运用有关数据的平衡关系检查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4.答: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为“借”和“贷”。记账符号的作用之一是表示“增加”和“减少”,“借”、“贷”两个记账符号也是如此,但不是简单地用“借”表示增加,用“贷”表示减少。 “借”、“贷”记账符号对于具体用来反映六类会计要素内容的账户而言,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借”对资产类、费用类账户表示增加,“贷”表示这两类账户的减少;而对于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则“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5.答: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借方”和“贷方”两栏,其中左栏为“借方”,右栏为“贷方”,分别用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对于账户的余额,在正规账户中专设“余额”栏进行记录。资产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是利用“借方”栏记录增加额,用“贷方”栏记录减少额;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则是采取了相反的记录方法,即用“贷方”栏记录增加额,而用“借方”栏记录减少额。如果账户有余额,应记录在“余额”栏。

对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的理解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1)并不是所有账户在会计期末一定都有余额。一般而言,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在会计期末应有余额;而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在会计期末是否有余额,与企业确定当期利润的计算方法有关。(2)个别账户的结构可能有违以上账户结构的基本规律。例如,在企业实现利润的情况下,“本年利润”账户应是贷方余额;而当企业发生亏损时,亏损额应记录在“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6.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有借必有贷是指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的记录方向。(2)借贷必相等是指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的记录金额。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应用分析:虽然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内容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从账户的记录方向来看,也有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和多借一贷等情况,但无不体现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没有出现“同借同贷”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借贷方登记金额不相等的情况。另外,上述举例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属于影响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的四种交易和事项的类型之一,这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于任何类型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都是完全成立的。

7.答: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将交易或事项记录在有关账户之前预先确定的应登记账户的名称、所登记账户的方向和登记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也是运用会计语言确定会计分录组成要素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基本步骤是:(1)确认涉及的会计要素。(2)确定应予登记的账户。(3)分析账户的增减变化。(4)确定账户的登记方向。(5)确定应予登记的金额。

8.答:账户对应关系是指在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交易或事项时,为每一笔交易或事项编制的会计分录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例如,在为企业收到投资者以设备向企业投资的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中,“固定资产”账户与“股本”账户之间就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对应账户是指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如在上例中,“固定资产”与“股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在某一项特定的交易或事项中,对应账户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改变。 9.答: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方法有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两种:(1)发生额平衡法。发生额平衡法是对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账户的发生额进行试算检验的一种方法。(2)余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是对一定会计期末所有账户的余额进行试算检验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平衡法是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基本原理建立的;余额平衡法是依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基本原理建立的。

10.答:平行登记是指在借贷记账法下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又要在这些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登记的做法。

11.答:平行登记体现了账户体系中的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概括如下:(1)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总分类账户是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它所提供的是总括信息指标,这些信息指标是其所属的明细账户所反映的详细信息指标的集合,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其记录过程和记录结果受到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的制约。(2)相互配合的关系。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信息是对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提供信息的详细说明,可以弥补总分类账户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而总分类账户能够提供的总体信息又是明细分类账户所难以提供的。

12.答:进行平行登记时,应把握以下要点:(1)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内容相同。凡是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要将该交易或事项登记在这些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2)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方向一致。在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同一交易或事项时,账户的登记方向应当相同。如果总分类账户是登记在借方,那么,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借

方;反之,如果总分类账户是登记在贷方,那么,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贷方。(3)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的金额相等。同一交易或事项登记在总分类账户借方(或贷方)的金额必须与登记在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的金额或金额合计数相等。

13.答:由于对交易或事项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使有关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在发生额及余额之间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平衡相等关系。为检验账户平行登记的过程和结果正确与否,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验证。

4.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借贷记账法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借贷记账法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含义、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和试算平衡等全部内容。同时,还应把握会计分录与账户记录之间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连贯、正确地做好习题。另外,该习题的完成还要应用到上一章中学习过的账户设置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融会贯通地加以恰当利用。

参考答案:

1.根据所给交易或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股本 400000 (2)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3)借:在途物资 3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 (4)借:库存现金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5)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短期借款 40000 (6)借:应付账款 7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 (7)借:生产成本 9000 贷:原材料 9000 (8)借:短期借款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2.根据给出余额资料的账户开设并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库存现金 月初余额 600 (4)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4000 4000 4600

月初余额 (1) (5)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在途物资 (3)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固定资产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生产成本 月初余额 (7) 30000 9000 9400 0 400 原材料 (7) 本月合计 9000 9000 320000 80000 80000 400000 30000 30000 30000 440000 626000 400000 400000 40000 银行存款 (2) (4) (6) (8) 本月合计 80000 4000 70000 60000 214000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9000 39000

短期借款 (8) 本月合计

应付账款 (6) 本月合计

股本 3.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单位:元 账户名称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短期借款 9400 320000 30000 期初余额 借方 600 400000 20000 80000 9000 60000 40000 贷方 本期发生额 借方 4000 440000 30000 9000 214000 贷方 期末余额 借方 4600 626000 30000 400 400000 39000 0 贷方 月初余额 (1)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640000 400000 400000 1040000 70000 70000 月初余额 (3)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100000 30000 30000 60000 60000 60000 月初余额 (5) 本月合计 20000 40000 40000 应付账款 股 本 合 计 760000 100000 640000 760000 70000 693000 30000 400000 693000 1100000 60000 1040000 1100000 二、平行登记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在借贷记账法下进行账户平行登记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掌握平行登记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平行登记的基本含义、平行登记的要求和平行登记的具体方法等内容。同时,还应熟悉明细账户的设置方法,以及明细账户与总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等。通过本习题的完成,应清晰地区分复式记账和平行登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参考答案:

1.编制会计分录。

(1)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应付账款——东华公司 50000 (2)借:在途物资——H材料 20000 ——Y材料 16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应付账款——贸发公司 16000

(3)借:应付账款——东华公司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4)借:应付账款——贸发公司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5)借:生产成本——A产品 36000 贷:原材料——H材料 28000 ——Y材料 8000

2.开设并登记“在途物资”、“应付账款”和“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在途物资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应付账款 (3) 60000 月初余额 50000 8000 36000 36000 44000 (4) 本月合计 36000 96000 (1)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50000 16000 66000 20000 原材料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在途物资——H材料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在途物资——Y材料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原材料——H材料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原材料——Y材料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10000 0 (5) 本月合计 8000 8000 30000 0 2000 (5) 本月合计 28000 28000 2000 16000 16000 18000 6000 20000 20000 26000 40000 0 4000 (5) 本月合计 36000 36000 月末余额 2000

应付账款——东华公司 (3) 本月合计 应付账款——贸发公司 (4) 本月合计 3.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单位:元 账户名称 “在途物资”总账 “在途物资”明细账合计 H材料 Y材料 “应付账款”总账 期初余额 借方 8000 8000 6000 2000 50000 50000 30000 20000 40000 40000 贷方 本期发生额 借方 36000 36000 20000 16000 96000 96000 60000 36000 66000 66000 50000 16000 36000 36000 4000 4000 贷方 期末余额 借方 44000 44000 26000 18000 20000 20000 20000 0 贷方 36000 36000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20000 16000 16000 60000 60000 月初余额 (1)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30000 50000 50000 20000 “应付账款” 明细账合计 东华公司 贸发公司 “原材料”总账 “原材料”明细账合计 H材料 Y材料

30000 10000 28000 8000 2000 2000 第5章 会计凭证

5.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会计循环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对其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于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全过程。

企业的会计循环过程可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应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过确认和计量,填制记账凭证(即采用复式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2)根据填制的记账凭证(即会计分录)登记有关账簿(即登记开设在账簿之中的账户)。登记账簿的过程就是采用会计方法在账户中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过程。(3)编制期末账项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在期末进行账项调整前,首先应编制试算平衡表,对本期已经入账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进行全面检查核对,这种检查核对往往需通过编制试算表来完成。在进行试算平衡、保证账户对日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记录无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账项调整。(4)编制账项调整分录并据以登记有关账户。企业在会计期末需要调整的账项主要包括本期虽未收款但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如赊销收入等;或虽未付款但本期应当分摊或应予负担的费用,如不需要本期实际付款但应计入本期费用的利息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对这些账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加以确认,并记入有关账户,据以正确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在确认当期应确认的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的同时,会涉及资产、负债等账户记录的进一步调整,并应登记有关账户。(5)期末进行对账和结账。结账前,一般应进行账证、账实等方面的进一步核对,即对账。在保证账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结账。结账的内容主要包括:1)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账户如有余额应结转下期;2)结清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发生额。在会计期末,企业可将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确定当期的经营成果(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6)根据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资料,编制期末结账后试算表。在将本期应予入账的全部交易和事项在账户中进行全面记录并结账后,应再一次编制试算表,借以检验本期全部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目的是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7)根据试算平衡表的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并根据规定的报告期限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2.答:会计凭证是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统称,是用以记载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证明文件。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的专门方法之一。

在所有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方法中,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方法居所有方法之首,是进行交易或事项处理的首要方法。在每一个会计循环中,总是以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取得作为起始点,是会计循环整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他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告的编制将无法进行。会计凭证的取得与填制,可以为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记录)提供直接依据,相应地也会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质量保证。由此可见,会计凭证在会计循环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

3.答:会计凭证的作用主要有:(1)会计凭证是提供交易或事项信息的重要载体。(2)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必要依据。(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手段。(4)审核会计凭证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会计凭证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

4.答:原始凭证一般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载明交易或事项内容和完成情况的证明文件,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

原始凭证的分类方法不同,其包含的种类也有所不同。(1)按照原始凭证的来源,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两种。(2)按照原始凭证的填制手续和包含的内容,可分为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重编原始凭证。

5.答: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种类很多,凭证格式及记载的交易或事项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记录交易或事项的原始依据,必须详细载明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完成情况,明确经办单位和经办人员的经济责任。

原始凭证填制应遵循的要求包括:(1)记录真实;(2)手续完备;(3)内容齐全;(4)书写规范;(5)填制及时。

6.答:记账凭证也称传票,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填制,用以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凭证。

记账凭证有多种,可以按照用途、所填列的会计科目数目和所包括的交易或事项内容的多少等方法进行分类。记账凭证按用途可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其中,专用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按照记账凭证上包含的交易或事项内容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三种。

7.答:从交易或事项与记账凭证关系的角度,可以将交易或事项分为收款交易或事项、付款交易或事项和转账交易或事项三种。

这种分类方法与填制专用记账凭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收款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以为现金收入交易或事项编制的记账凭证。根据收款形式的不同,收款记账凭证又可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付款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以为现金付出交易或事项编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付款形式的不同,付款记账凭证又可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两种。转账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以为转账交易或事项编制的记账凭证。

8.答: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是指构成记账凭证各个要素的具体内容。虽然记账凭证的种类很多,但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它必须具备交易或事项内容、会计分录和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基本内容,只不过这些内容在不同种类的记账凭证上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主要区别是,记账凭证要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 9.答:专用记账凭证的优点:记账凭证分工细化,可更为详细地反映企业发生的各类交易或事项;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上能够编制出一笔交易或事项的完整分录,直接体现相关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检查核对;有利于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牵制,便于实行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

专用记账凭证的缺点:一是不便于汇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是以专用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为依据的,由于专用记账凭证上有两个或多个会计科目,在汇总时对专用记账凭证要反复使用,容易造成汇总上的遗漏。二是制证工作量较大。采用专用记账凭证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只能反映一项交易或事项内容,因而,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量越大,需要填制的记账凭证数量也就越多,特别是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这方面的缺点尤为突出。三是如果根据专用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会增加账簿登记的工作量。

10.答:通用记账凭证是可以用来为所有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填制的一种记账凭证。在采用通用记账凭证的企业,无论是收款交易或事项、付款交易或事项,还是转账交易或事项,其记账凭证不再细分为若干种,而是采用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来为所有的交易和事项填制记账凭证。

与专用记账凭证相比,通用记账凭证种类单一,格式简化,填制方法易于掌握;其次,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时,无须再将记账凭证细分为三种,可大大降低记账凭证的印制或购买成本;再次,通用记账凭证的适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使用电子计算机会计处理系统的企业,通用记账凭证更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不过这种记账凭证也存在不便于汇总、制证工作量较大以及会加大账簿登记工作量等缺点。

11.答:科目汇总表也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期间内同类单一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定期加以汇总编制的、包含若干项交易或事项内容的记账凭证。

科目汇总表汇总的依据是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填制的专用记账凭证,即收款记账凭证、付款记账凭证和转账记账凭证。在采用通用记账凭证的情况下,应根据通用记账凭证汇总。

12.答:与汇总记账凭证相比,科目汇总表的优点在于格式简单,方便适用,易于掌握;种类单一,使用成本较低;可用以检验记账凭证编制的正确性,保证账簿的准确性;适用范围较广,不论是使用专用记账凭证的企业,还是使用通用记账凭证的企业均适用。

5.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专用记账凭证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专用记账凭证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专用记账凭证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专用记账凭证含义、种类、适用范围、具体格式和填制方法等。同时,应注意填制专用记账凭证的特别做法,即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和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类货币资金内部划转业务,应一律填写付款凭证。另外,该习题的完成还要应用到前两章学习过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

参考答案:

1.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

收款记账凭证

借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3日银收 字第1号

摘要 收到投资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交款

附 件 壹 张

2.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5日银付 字第1号

摘要 购买设备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附 件 贰 张

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

转账记账凭证

20××年10月10日转 字第1号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固定资产 二级或明细科目 40000 金额 40000 记账 贷方科目 一级科目 股本 二级或明细科目 200000 金额 200000 记账

摘要 生产用料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附 件 壹 张

4.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15日银付 字第2号

摘要 提取现金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附 件 贰 张

5.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

收款记账凭证

借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17日银收 字第2号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库存现金 二级或明细科目 2000 金额 2000 记账 一级科目 生产成本 原材料 二级或明细科目 甲产品 A材料 12000 借方金额 12000 12000 12000 贷方金额 记账 摘要 借款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交款

附 件 贰 张

6.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18日银付 字第3号

摘要 支付货款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附 件 贰 张

7.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22日银付 字第4号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应付账款 二级或明细科目 35000 金额 35000 记账 贷方科目 一级科目 短期借款 二级或明细科目 20000 金额 20000 记账

摘要 偿还借款 合 计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短期借款 二级或明细科目 金额 30000 30000 记账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件 贰 张

8.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24日银付 字第5号

摘要 购入材料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附 件 贰 张

9.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库存现金20××年10月28日现付 字第1号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在途物资 二级或明细科目 20000 金额 20000 记账 摘要 购办公用品 合 计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管理费用 二级或明细科目 金额 1000 1000 记账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件 壹 张

10.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

付款记账凭证

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年10月30日银付 字第6号

摘要 支付货款 合 计 会计主管 记账 稽核 填制 出纳 领款

附 件 贰 张

二、科目汇总表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科目汇总表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科目汇总表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科目汇总表的含义、格式和具体编制方法等。同时应注意,科目汇总表的编制依据是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因而在进行练习前应预习一下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方面的有关知识,真正理解这两类记账凭证与会计科目表编制之间的

借方科目 一级科目 应付账款 二级或明细科目 20000 金额 20000 记账 密切关系,以及有关数据填入科目汇总表的基本要求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练习。

参考答案:

1.科目汇总表工作底稿。

科目汇总表工作底稿 20××年10月

借 (4) 合计

借 (2) 合计

借 (1) (5) 合计

借 (6) (10) 合计

借 (7) 合计 30000 30000 短期借款 (5) 合计 贷 20000 20000 35000 20000 55000 应付账款 贷 220000 200000 20000 银行存款 (2) (4) (6) (7) (8) (10) 合计 贷 40000 2000 35000 30000 20000 20000 147000 40000 40000 固定资产 贷 2000 2000 库存现金 (9) 合计 贷 1000 1000

借 (8) 合计

借 (9) 合计

借 (3) 合计 2.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

20××年10月科汇10 会计科目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在途物资 本期发生额 借方金额 2000 220000 20000 贷方金额 1000 147000 总账页数 12000 12000 生产成本 贷 1000 1000 管理费用 贷 借 原材料 (3) 合计 贷 12000 12000 借

股本 (1) 合计 贷 200000 200000 20000 20000 在途物资 贷 原材料 生产成本 固定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股本 管理费用 合 计

12000 40000 30000 55000 1000 380000 12000 20000 200000 380000 第6章 会计账簿

6.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俗称账本,一般是在手工记账条件下用于设立账户,由具有一定格式而又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用以连续、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为会计报告存储信息数据的簿籍。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账簿一般是由封面、封底、扉页、账页组成。封面和封底起保护扉页和账页的作用;扉页用于说明“登记账簿须知”、填写“账簿启用及交接记录”等内容;账页是账簿的构成主体,也是专门用以记录交易或事项内容的载体。

2.答:设置账簿的主要意义有:(1)设置账簿可以系统、全面地积累会计信息资料。(2)设置账簿可为考核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业绩等提供依据。(3)设置账簿可以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

3.答:账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会计账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2)会计账簿按外表形式,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三种。 序时账簿是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包括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总分类账簿可用于对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进行总括登记,提供各账户记录内容的总括信息。明细分类账簿可以对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登记,提供各账户记录内容的详细信息。备查账簿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但又与交易或事项关系密切的相关情况进行记载以备查考的账簿。订本式账簿是具有统驭作用的账簿,以及记录特别重要交易或事项的账簿;活页式账簿主要应用于对发生比较频繁、需要详细反映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卡片式账簿主要适用于登记那些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长期存续,需要在多个会计期间接续进行账务处理的交易或事项。

4.答:企业设置会计账簿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满足需要。企业设置的账簿应能够满足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的需要,以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2)组织严密。企业设置的各种账簿应形成严密的账簿组织系统,避免漏设必要的账簿和重复设置账簿。(3)精简灵便。在保证满足会计记录需要的前提下,会计账簿的设置应力求精简,不宜过多或过少,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会计管理活动成本。(4)结合实际。设置会计账簿,应结合本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考虑经营规模和交易或事项量的大小等。

5.答:总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与其他种类的账簿有所不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收款记账凭证、付款记账凭证和转账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登记;二是将以上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定期汇总,根据汇总的金额登记。

对总分类账簿根据汇总的金额登记的目的是减少总分类账簿登记的工作量,也可避免其与明细分类账簿登记上的重复劳动。

6.答:明细分类账簿有三种格式,其适用性也各不相同。(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簿的格式与总分类账簿相同,这种账簿适用于债权债务等只需要反映价值指标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簿是在账页中反映增减发生额和余额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中,再分别设置数量、单价和金额栏,这类账簿适用于既需要反映价值量,又需要反映实物量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簿是在账页上设置若干专栏,用于登记明细项目多、记账方向又比较单一的交易或事项的一种账簿。这类账簿的具体格式又有三种,分别适用于成本费用、收入和应交税费等交易或事项的记录。

7.答:账簿的登记规则是指会计人员在账簿启用和利用账簿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过程中应予遵守的要求。包括:(1)账簿的启用规则。启用订本式账簿时,应在账簿扉页上填写“账簿使用登记表”,包括单位名称、账簿名称、启用日期、记账人员和主管人员姓名等。(2)账簿记录规则。包括:1)依据凭证登记;2)内容登记齐全;3)书写适当留格;4)使用蓝黑墨水;5)红字限制使用;6)账页连续登记;7)注明余额方向。

8.答:更正错账的具体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正确、只是记账时发生的错账;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法,一般适用于更正在记账凭证上将会计科目用错和金额写多而引发的两种错账;补充登记法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上金额写少而引发的错账。

9.答:对账也称账目核对,是指企业在将其日常交易或事项完整地记入有关账户以后,为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以及账实相符等,将账户记录的有关数据与有关会计凭证之间、相关凭证与账户之间、相关账户之间以及各种资产之间进行的核对工作。

企业进行账目核对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进行账目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更正,使账户的记录始终保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理想状态。

10.答:结账一般是指在会计期末对一定时期内账簿记录所做的结束工作,因此也称期末结账。结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没有期末余额的账户除外),并将期末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期间的方法。

结账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在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全部入账。(2)对应计事项调整入账。(3)结清收入、费用账户。(4)计算结转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

11.答: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计制基础。该基础要求:凡是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并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在期末账项调整中主要应用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确认。其中,收入的确认包括应计未收收入和应计预收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包括应计预付费用和应计未付费用的确认。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同时,也会涉及资产和负债等要素的确认。

12.答:结清收入费用账户是指在会计期末的结账过程中,对本期发生的并已记入有关账户的收入和费用,通过填制记账凭证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进而确定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过程。

结清收入费用账户发生额的目的是可以在“本年利润”账户中将转入的收入与转入的费用之间进行对比,借以确定当期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实现的利润;反之,则为发生的亏损。

13.答:账簿的更换是指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将本年度的账簿更换为次年度新账簿的工作。

账簿更换的程序即企业在更换账簿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的先后顺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本年度账簿记录在年终结账时是否全部结清,账户中借贷方合计数是否确实已经平衡相等,应结转下年的账户余额是否已结转下年。(2)根据本年度有余额账户的“结转下年”数字直接记入新年度账户的第一行的“余额”栏,在日期栏注明1月1日;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在“借或贷”栏注明余额方向。

6.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日记账及总账的登记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序时账簿及总分类账簿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序时账簿及总分类账簿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包括序时账簿,总分类账簿的含义、具体格式和登记方法等。应注意序时账簿与总分类账簿之间的关系。另外,该习题的完成还要应用到在前几章中学习过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和平行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同时,应掌握与账簿登记直接有关的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填制方法,特别是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

参考答案: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会计分录,注明应填制的记账凭证名称及编号。 (1)应填制付款凭证,编号为:现付字第1号。 借:在途物资 150

贷:库存现金 150 (2)应填制两张记账凭证。

1)对原借款已用掉部分应填制转账凭证,编号为:转字第1号。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其他应收款——张达 2000

2)对企业支付李松现金应填制付款凭证,编号为:现付字第2号。 借:管理费用 400

贷:库存现金 400 (3)应填制付款凭证,编号为:银付字第1号。 借:库存现金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4)应填制付款凭证,编号为:现付字第3号。 借: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贷:库存现金 15000 (5)应填制两张记账凭证。

1)对原借款已用掉部分应填制转账凭证,编号为:转字第2号。 借:管理费用 2250

贷:其他应收款—— 王林 2250

2)对王林交回现金应填制收款凭证,编号为:现收字第1号。 借:库存现金 750

贷:其他应收款——王林 750 (6)应填制收款凭证,编号为:现收字第2号。 借:库存现金 8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0 (7)应填制付款凭证,编号为:现付字第4号。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2.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计算出当日余额。

库存现金日记账

20××年 月 8 日 1 现付1 现付2 银付1 现付3 现收1 凭证号 摘要 对方科目 借方 150 400 15000 750 贷方 余额 800 650 250 15250 250 1000 月初余额 采购材料 在途物资 付张达垫管理费用 款 提取现金 银行存款 15000 发放工资 王林交回余款 应付职工 薪酬 其他应收款 现收2 现付4 销售材料 将现金存银行 其他业务收入 银行存款 800 1000 1800 800 800 合 计 16550 16550 3.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总账,计算当日余额。

总账

会计科目:库存现金 20××年 月 8 日 1 现付1 现付2 银付1 现付3 现收1 现收2 现付4 凭证号 摘要 月初余额 在途物资 付张达垫款 提取现金 发放工资 王林交回余款 销售材料 将现金存入银行 合 计 16550 750 800 1000 16550 15000 15000 借方 150 400 贷方 借或贷 借 余额 800 650 250 15250 250 1000 1800 800 800 二、总分类账户的登记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总分类账簿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总分类账簿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总分类账簿的含义、具体格式和登记方法等。同时,应注意总分类账簿之间的关系。另外,该习题的完成还要应用到在前几章中学习过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和记账凭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

借 银行存款 月初余额 (1) (5) 215000 200000 20000 (2) (4) (6) (7) (8) 贷 40000 2000 35000 30000 20000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220000 288000

(10) 本月合计 20000 147000 借 月初余额 (2)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借 月初余额 (4)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借 (7) 本月合计 借 月初余额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借 月初余额 (9) 本月合计 8000 1000 1000 管理费用 贷 30000 0 18000 原材料 (3) 本月合计 贷 12000 12000 30000 30000 短期借款 月初余额 (5)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贷 40000 20000 20000 30000 1500 2000 2000 2500 本月合计 库存现金 (9) 1000 贷 1000 320000 40000 40000 360000 固定资产 贷

月末余额 9000

借 月初余额 (3)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借 (6) (10) 本月合计

第7章 一般企业主要交易和事项的账务处理

1.答:一般企业是指以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或只从事商品销售以及提供劳务为主要经营活动内容的企业。包括组织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工业企业(也称制造业),组织商品流通的商业企业,以及以提供劳务为主要经营活动内容的劳务性企业。

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经济组织。

借 股本 月初余额 (1)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贷 625000 200000 200000 825000 35000 20000 55000 本月合计 月末余额 应付账款 月初余额 0 5000 贷 60000 16000 12000 12000 28000 生产成本 贷 2.答:产品生产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主要有:筹资活动的交易和事项,投资活动的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的交易和事项及经营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交易和事项等。其中,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是企业获取经营资金,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也是开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前提。经营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以外的活动,也是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企业通过对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组织,会取得一定的经营成果。在经营成果确定之后,应按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对经营成果进行分配。

3.答:在现代企业中,经营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吸引投资者投资和负债两种。会形成不同的交易或事项:(1)导致企业资本规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其渠道主要是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等;(2)导致企业负债规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其渠道主要有从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等。

4.答:企业的投入资本按投资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四种,分别是指由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国外(境外)的投资者向企业的投资。资本金实行保全制度,投资者在将资本金投入企业以后,一般不得随意抽回。

5.答:经营活动是企业最重要、活动内容最复杂的活动,主要体现为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其经营活动的组织,并最终创造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供应过程的交易或事项,生产过程的交易或事项,销售过程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交易或事项。其中,供应过程是其为产品生产做必要准备的过程;生产过程是企业根据产品生产计划或客户的订货单组织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是企业对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通过市场或根据订货单向购买者提供产品。其他交易和事项是指除以上主要内容,企业所发生的进行材料或配件等的销售而实现收入和产生成本,支付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费用,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进行财产清查,并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等活动。

6.答:材料采购货款的结算方式有以下几种:(1)现金结算方式,即直接用货币资金(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支付货款;(2)预付款结算方式,即企业在从供应商处取得材料之前,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预付给供应商,待供应商实际供应材料时一次或分次抵扣先前已经预付的款项,当材料采购业务结束后再最后结清货款;(3)赊购方式,即在企业从供应商处取得材料时并不马上支付货款,而是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将支付货款的时间推迟到以后会计期间;(4)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即企业在购入材料后开出商业汇票(应付票据),承诺在未来的某个会计期间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材料采购货款的结算方式不同,设置的账户也有所不同。在以上四种结算方式下,应分别设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以适应不同结算方式的账务处理需要。

7.答:企业对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按照规定随同买价一并支付给供应商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在“应交税费”账户进行核算。企业实际缴纳的税费金额,包括已经支付的进项税额在借方登记。

8.答:生产费用与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有着本质区别。生产费用只表明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资产的消耗,在产品生产完工以后,这些耗费构成产成品成本,形成企业新的资产,而不

是转化为能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费用。只有当这些产品被销售以后,才会转化为其销售期间的费用,转化为与企业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存在密切配比关系的费用。

9.答: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组织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产消耗,如对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耗费,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消耗,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耗费等,这些耗费统称为生产费用。生产费用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一般是指已经计入一定产品成本的那部分生产费用。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归集,计入一定的产品以后,即构成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

生产费用与生产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的发生是产品生产成本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生产成本是生产费用计入一定产品之后的结果,因而,生产成本也称为对象化了的生产费用。此外,生产费用与生产成本的组成项目是一致的。

10.答: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一般程序有以下两种方式:(1)直接计入。一般而言,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易于分清是为生产哪一种产品而发生的,因而在发生后可直接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为此,这两项生产费用也被称为直接费用。(2)间接计入,也称分配计入。生产费用中的制造费用因其内容比较繁杂,而且与多种产品的生产都有关系,往往采用分配方法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基本做法是:企业对日常发生的制造费用先利用“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待期末(一般为月末)时再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11.答: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在确认销售产品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对产品生产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成本就是指企业已经销售的那部分库存商品的成本。企业销售的商品都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已经发生了材料、设备和人工等方面的消耗,将由此而产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分配,就构成了所生产产品的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的经济性质属于企业的费用。追根溯源,该成本应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当期主营业务成本这种费用。因而,主营业务成本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产费用(或成本),而是一种与所实现的收入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费用,是企业为实现营业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12.答:对内投资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根据投资的形态可以具体划分为实物资产投资和非实物资产投资两类:(1)实物资产投资。如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利用其自有资金或其他方式取得房屋、设备等资产;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兴工动料所进行的项目建设工程,在建工程可以是正处于建造过程中的房屋、建筑物等建筑工程,也可以是正处于安装过程中的设备等安装工程。一般来说,在建工程完工以后,能够转化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劳动资料。(2)非实物资产投资,如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无形资产投资包括企业动用现金等形式购买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或组织力量进行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等。其他资产是指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以外的长期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

13.答:(1)固定资产的确认。首先必须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即固定资产必须是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

个会计年度。其次,还必须同时满足企业所有资产的确认的两个条件:第一,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2)固定资产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在以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对其成本的确定。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存续期间,考虑其使用状况以及与固定资产成本相关的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对固定资产价值的重新确认,如应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理损耗和由于技术的进步使设备价值产生的无形损耗,采用选择的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

14.答:(1)无形资产的确认。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无形项目,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是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二是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2)无形资产的计量。包括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对其所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确定。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后续计量是指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间的计量,一般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计量。应予强调的是,只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才需要在估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其减值部分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15.答:对外投资是指企业出于不同目的而对企业外部进行投资的活动,企业对外进行的投资有不同分类方法。(1)按投资性质,可以分为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两类。1)债权性投资。通常是指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这种投资符合现金等价物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确认条件,往往被排除在投资活动之外,而将其视同现金等价物范围的现金。2)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为取得被投资方资产的享有权,进而对被投资方实施影响或控制而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具有期限长、流动性差、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价值变动风险大等特点。所谓投资活动,主要是指企业所进行的这种权益性投资活动。(2)按企业管理层持有意图,可分为交易性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投资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16.答: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区别是:交易性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不属于权益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包括:(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7.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企业筹资活动的账务处理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企业筹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处理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企业筹资活动交易或事项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进行筹资交易或事项

处理应设置的账户及其应用方法等。同时,应注意对以前学习过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记账凭证和账簿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在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处理中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由于这种题型在编制会计分录前要求进行专用记账凭证的选用,所以,通过练习应进一步熟悉有关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填制方法等,并应熟练掌握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

参考答案:

1.确定应填制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并编制会计分录。 (1)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200000 贷:股本 1000000 资本公积 200000

(2)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150000 贷:股本 150000

(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50000 贷:股本 50000

(4)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 200000 贷:股本 200000

(5)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股本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6)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

(7)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长期借款 200000

(8)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应付债券 500000

(9)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10)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12000 贷:长期借款 12000

(11)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 212000 贷:银行存款 212000

(12)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50000 贷:应付债券 50000

(13)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 550000 贷:银行存款 550000 2.登记有关总账账户。

银行存款 (1) (6) (7) (8)

股 本 (5)

固定资产 (2)

资本公积 (4)

200000 (1) 200000 150000 80000 (1) (2) (3) (4) 1000000 150000 50000 200000 1200000 100000 200000 500000 (5) (9) (11) (13) 80000 1500 212000 550000 无形资产 (3)

短期借款

在建工程 (10)

(11)

财务费用 (9) (12)

(13) 二、企业经营活动的账务处理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企业经营活动交易或事项处理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企业经营活动交易或事项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进行筹资交易或事项处理应设置的账户及其应用方法等。同时,应注意对以前学习过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记账凭证和账簿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在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处理中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由于这种题型在编制会计分录前要求进行专用记账凭证的选用,所以,通过练习应进一步熟悉有关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填制方法等,并应熟练掌握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4000

550000 应付债券 (8) (12) 500000 50000 1500 50000 212000 长期借款 (7) (10) 200000 12000 12000 (6) 100000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

贷:银行存款 4680

2.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东方公司 7020 贷:银行存款 7020

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

贷:预付账款——东方公司 7020 4.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20 在途物资——乙材料 360

贷:银行存款 480

5.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31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贷:应付账款——东方公司 3690 6.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东方公司 3690 贷:银行存款 3690

7.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甲材料 4120 ——乙材料 954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4120 ——乙材料 9540

8.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00 贷:库存现金 100

9.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10.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88400 贷:应付账款 88400

11.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4500

贷:原材料 4500

12.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2100 贷:银行存款 2100

1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95000 贷:在建工程 95000

14.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 累计折旧 96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15.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800

贷:累计折旧 5800

16.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0000 ——B产品 44000 制造费用 660

贷:原材料——甲材料 20000 ——乙材料 44660

17.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7000 ——B产品 10000 制造费用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9000 18.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19000 贷:银行存款 19000

19.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19000 贷:库存现金 19000

20.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80 ——B产品 1400 制造费用 2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660 21.应填制付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420 贷:银行存款 420

22.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900 贷:累计折旧 900

2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960 ——B产品 2800

贷:制造费用 4760

24.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A产品 29940 ——B产品 5820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29940 ——B产品 58200

25.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70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02000

26.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盛华公司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27.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票据——腾达公司 105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5300

28.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877500

贷:预收账款——星海公司 877500 29.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鸿达公司 438750 贷: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37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3750

30.应填制银行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00

贷:应收账款——盛华公司 117000 31.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490000 ——B产品 385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490000 ——B产品 385000

32.应填制收款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33.应填制转账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业务成本 9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9000

第8章 成本计算

8.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成本计算是在会计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归集特定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2.答:成本计算方法的地位是指这种会计方法在整个会计循环当中所占有的地位。其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1)成本计算方法是使初始信息资料得以更为有效利用的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可利用账簿提供的数据,对其中需要进行成本计算的交易或事项资料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通过对初始信息进行加工,使账户提供的一般数据向成本资料转化,进而可提供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直接相关的成本信息。(2)成本计算方法为准确报告企业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保证。采用成本计算方法对账簿资料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后所获取的有关交易或事项成本资料,与企业当期资产要素、费用要素和利润要素等的确认有着密切关系。例如,进行成本计算所确定的采购材料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以及产品销售成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而产品销售成本又与当期费用的确认有关等。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确认产品销售成本等,可以为当期经营成果的确认提供有力保证。

3.答:进行成本计算的意义主要有:(1)进行成本计算,有利于正确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进行成本计算,有利于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3)进行成本计算,有利于合理地确定成本耗费的补偿量。(4)进行成本计算,有利于为成本的预测和规划提供必要参考数据。

4.答:(1)进行成本计算时,应严格遵守成本列支的范围。(2)进行成本计算时,应严格区分费用与成本的界限。(3)进行成本计算时,应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的要求。(4)进行成本计算时,应认真做好成本计算的基础工作。(5)进行成本计算时,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5.答:成本计算原理是企业在计算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各种成本对象的成本时应当共同遵守的原则,也是对各种计算对象进行成本计算的共同性要求。包括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和重要性原理。

对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的理解:(1)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有关的各种费用,其目的性往往是很强的。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应将发生的与某一受益对象直接有关的费用直接计入其成本中的做法,体现的就是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2)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些费用有时是为若干个受益对象而共同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应由所受益的若干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承担,应当采用比较客观、公允的标准将共同性费用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种做法体现的就是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3)重要性原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某些费用虽然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关,但这些费用不易确定客观的分配方法,或者虽然能够进行分配计算但计算起来比较烦琐,并且是否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对受益对象成本计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对这样的费用可不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而作为当期的期间费用处理。

6.答:成本计算一般程序是指企业在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位成本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步骤。

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才能够完成。这些步骤包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确定成本项目,收集成本计算资料,归集成本计算资料,合理分配各种费用和编制成本计算表等。其中,前三个步骤为成本计算的必要准备过程,其余步骤为成本计算的具体过程。

7.答: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设某一种材料中先入库的部分被尽先发出,并以先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据以计算发出材料全部成本的一种方法。(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是在月末时一次性计算当月发出材料成本的一种做法,所以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当企业同一种材料各批次入库的单位成本不一致时,月末时应先根据该材料的月初结存成本和本月入库成本与该材料的月初结存数量和本月入库数量的关系,计算出该材料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之后,根据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也称个别认定法,在这种方法下,当库存的某一种材料各批次的单位成本不一致时,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是通过个别认定来确定的。即在计算本期发出材料成本前,需要逐一确认所发出材料的入库批次及其单位成本,并以此作为依据计算本期发出材料成本。

8.答:企业在选用上述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时,应遵循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规定的可比性要求强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用属于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因而也应当严格遵守可比性要求。当选定了某一种计价方法后,就应当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连续使用,不得随意变更。这是由于在采用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无论是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还是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的计算结果是有较大差别的,也关系到企业期末的资产状况能否得到真实反映。有鉴于此,企业在发出材料计价方法的选择使用上应当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一旦选用了某一种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就应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连续使用,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9.答:通过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可以分别计算出各种购入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而为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编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可以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而为销售产品成本的确定提供依据;而“主营业务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可以确定当期销售产品的总成本,进而合理地确认企业由于进行产品销售而产生的当期费用。其中,前两份计算表的编制可以为合理确定企业的期末财务状况提供依据;“主营业务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可以为合理计算企业的当期经营成果提供依据。

8.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材料采购成本计算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公式等。同时,应注意掌握成本计算原理、共同性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对账簿资料的熟练运用和“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的编制方法等。此外,应明确成本计算的基本目的,注意对与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有关的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记账凭证和账簿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应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

参考答案: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1)借:在途物资——H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银行存款 23400

(2)借:在途物资——Y材料 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250 贷:应付账款 17250

(3)借:在途物资——H材料 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

贷:银行存款 14040

(4)计算两种材料的运输费用分配率、分配额,并编制分录。 首先,计算两种材料的运输费用分配率。

800÷(1000+3000)=0.20(元/千克) 其次,计算两种材料应分配的运输费用。 Y材料:0.20×1000=200(元) H材料:0.20×3000=600(元) 最后,编制分配运输费用分录。 借:在途物资——Y材料 200 ——H材料 600

贷:银行存款 800

(5)借:在途物资——Y材料 4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650 贷:应付票据 53050

(6)计算两种材料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并编制材料入库分录。 首先,计算两种材料的总成本。

H材料总成本=20000+12000+600=32600(元) Y材料总成本=15000+200+45400=60600(元) 其次,计算两种材料的单位成本。

H材料单位成本=32600÷(5000+3000)=40.75(元) Y材料单位成本=60600÷(1000+3000)=15.15(元) 最后,编制两种材料验收入库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H材料 32600 ——Y材料 60600

贷:材料采购——H材料 32600 ——Y材料 60600

2.登记H,Y两种材料的明细分类账。

在途物资明细分类账

材料名称:H材料 单位:元 20××年 月 6 日 5 凭证号 摘 要 买价(5000千克) 12 买价(3000千克) 12000 12000 借 方 买 价 20000 采购费用 合 计 20000 贷方 (略) 30 分配运输费 本月合计 32000 600 600 600 32600 验收入库 32600 32600 在途物资明细分类账

材料名称:Y材料 单位:元 20××年 月 6 日 12 凭证号 摘 要 买价(1000千克) 12 分配运输费 买价(3000千克) 30 3.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

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

20××年6月单位:元 成本项目 买价 采购费用 H材料(8000千克) 总成本 32000 600 单位成本 40.00 0.75 40.75 Y材料(4000千克) 总成本 60000 600 60600 单位成本 15.00 0.15 15.15 成本合计 92000 1200 93200 30 验收入库 本月合计 60000 600 60600 60600 60600 200 200 借 方 买 价 15000 采购费用 合 计 15000 贷方 (略) 18 45000 400 45400 材料采购成本 32600 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应在全面熟练掌握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包括完工产品成本的构成、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以及与完工产品计算直接有关的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等。同时,应注意掌握成本计算原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对账簿资料的熟练运用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方法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e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