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
更新时间:2023-12-24 07: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原创)
我是误打误撞来考公的。09年11月,我在准备了一周之后,参加了第一次公务员考试,是当年的国考,同年的12月6日,我考了省考。国考580多个人报名,招3个,我进入了面试;省考报的当地的社保局,笔试第一,比第二名多12分。后来考了财政局的事业单位,招2个,第二名。后来就在这个财政局干了整整三年。中间考过11年下半年的省考,146.2分,报的成都市财政局,没能进入面试;12年上半年的省考,142点几分,报的省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局,招两个,第二名,放弃面试,被单位派去去援了藏。12年八月,参加本地的副科级考试,招两个,第二。现在在一个中心镇任副镇长。
我的考试仿佛总是万年老二。但毕竟基本上成绩稳步提升。一路走来,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面试都有很多心得。想过各种方法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每一科的成绩。我想说的是,我的这种提高绝对不是运气好坏导致的成绩变化,而是我真真实实的付出过,也实实在在的有所提高。很多人看到我准备的东西,都感到震惊。我决心把我的经验写下来,想告诉大家,我能做到的,你们也一样能做到。
可能文章会比较长,有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也有具体的经验,我还会援引一些真题来详细的讲解。懒得看的人就别看了,我知道很多人没有研究的精神,看到长文就头痛。09年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曾经引起过很大的反响。如今再写这篇帖子,我已经从考公的新手变成了老手,这篇帖子也汇集了三年来考公的无数经验。
关于公考
一、公考必须要准备付出
我周围也有很多人正在准备公考,也有很努力的,也有临时抱佛脚的,起码我看到的是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的。
我是这么看待公考的准备的。首先,我一直坚信,每个人的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学而优则仕”在这个时代并不适用,“行行出状元”才是真道理。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公考,我觉得,你就必须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我周围有很多村官,志愿者,他们的理想都是能考上公务员,但是他们的状态说实话真不是想要考上的样子。我常常在想,确实每年算上国考,就有三次机会。年年都有三次,看起来机会很多。但是我觉得你应该明白一点,一旦考上,就是能改变一生命运的事情。花那么两三个月时间的努力,来换他一生无忧,换他前程似锦,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那我觉得可能这辈子也很难指望他能做成什么事情了。
我觉得村官或者志愿者 有这么几种比较好的出路:一种就是直接考上公务员;一种是最终没能考上公务员,但是借助在政府工作的平台,和一些相关创业的政策,自己搞了其他的事业,即使有一天离开,他的事业也已经基本成熟了,换言之,村官或者志愿者的经历,只是他的一个过渡而已。我见过有第一批的村官,一直续约,直到今年辞职了。或许这几年的经历给过他工资,也给过他一些工作经验,也可能认识了一些人。但是,我是学会计的,我用会计学上的一个道理来说,就是机会成本。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机会成本,同样这么几年,如果你干别的行业,
可能早都上路了。但是当了几年村官或者志愿者之后,换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干完全崭新的工作,可能这几年有点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一旦你决心要准备考公,那就绝对要准备付出。每一次考试,我要么就不去考,如果决定要考我一定会每天坚持看书10个小时以上,上班忙里偷闲的看,下班除了吃饭就是看书,每天看到2点过,一直坚持两三个月。而且我自认为还是在方法比较得当的情况下,复习效率很高。
二、成绩相对稳定
在看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经历之后,我觉得应该意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考试人数多少,无论你考了多少次,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来复习,那你的成绩会相对稳定在某一个区间内。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A这个人每次考试都是前一、二名;B每次考试每次都是进面,但是都处于攻擂的地位,而且攻擂难度很大;C每次都在面试线上下,有时候能进面有时候不能进;D每次都没法进面。
如果不改进学习方法或者保持同样的复习努力程度,你会发现,这四个人每次都会在自己的区间里面,基本上处境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说,如果你是那种每次都进面但是都是属于在攻擂,而且差第一名分数很多的这部分人,不要得意得太早,不要轻易的以为这次是运气不好,不信你试试,下次基本上还是这样。每次都给你希望,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
所以说,如果你还没有考上,别寄希望于运气,而应当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到一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一点一点的提高,从一个区间进入下一个区间,因为成绩是会稳定在某一个区间的。
三、复习的艰苦
没有人的复习是会轻松的,因为每个人的期望都会比自己能得到的多出那么一点,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追求期望的过程都会很痛苦。比方说有的人就是想考上乡镇公务员,他需要付出很多;有的人考乡镇公务员已经易如反掌了,那他一定不会只想考乡镇,而是会考更好的单位,财政局、国税局、省级部门等等。
复习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发呆,觉得生不如死,决定咬牙坚持下来,下次我绝对不会再考公了。
但是我的处境是可进可退,考不上,我也有不错的工作。但是有的人都已经逼上梁山了,还是成天游戏、麻将。以为自己随便找个高手咨询一下学习方法,再做一个星期的试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结果可想而知。
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边际效应递减”。其实成绩的上涨也是这个道理,也许你在高手那里取到真经之后,你成绩能突然上涨5、6分;也许以前你都是裸考,这次你复习了一下,突然上涨了10分。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越往上,想要提高就越困难,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么1、2分会
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会为了这么1、2分付出比之前提高10分还多得多的努力。 四、关于裸考
身边很多人都在传闻谁谁谁裸考就上了,以此证明公考看的是运气;也有人说考前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煮碗面放松放松心态,就考上了,以此来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我觉得,公考的确需要运气,但是肯定不是全靠运气。你想一想,行测考的东西是不是更多的取决于你高中的数学和语文水平?申论是不是和高中的写作和平时政治水平?那你再想一想,你高中的数学是不是随随便便复习一周就突飞猛进了?如果不是,那公务员考试也是同样道理。
别人裸考上自然有他的道理,就如同高中时候有人从来不熬夜,就上课听听讲,下来把作业一做,一样考第一。一个清华北大的来和你一起考试,我相信,他裸考可能确实会比你成绩更好。
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裸考比较好,第一种就是底子好,比方说高中成绩好,比方说平时就成天写文章,这种人的写作不用复习也能很好;第二种就是之前因为某个考试他准备过,所以这次就不用怎么花时间准备,考前做点题找找感觉,就OK了。比方说我去年上半年就很认真的研究过申论,确实提高很多,下半年刚好遇到副科级考试,一考就上了。你要问我怎么准备的,我也确实就没怎么准备。但是意味着
副科级考试是不需要准备的么?
所以,如果你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都属于同一个“区间”,那我觉得你需要的就不是裸考,而是应该认认真真的准备。
五、需要怎么样的准备
考公不像是大学四六级考试。四六级是达到一个分数线就OK,跟人数没有关系,没有竞争对手,你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但是考公不一样,其实分数从来都不决定结果,决定结果的是你所在的“区间”。所以,如果你必须想一个办法,使自己摆脱同一个“区间”,如果总是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就做做题,做做试卷,看起来工作量很大,心理上很安慰,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
要想提升自己的区间,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先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性的提高,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方法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真的达到了效果。
以前我一个班主任曾经这么说过:“你可以来问我学习方法,但是你不要跑来问我,化学该这么学”。如果你问那么空而大的问题,那只能说明你对你自身的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那么老师要回答你,也就只能以他的经验来猜测,下大包围。那么这样的建议必然是没有针对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首先细化问题,把问题列出来,然后逐一分析原因。当你的问题已经非常细化的时候,你就绝对能找到对应的方法。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头痛。那么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数学推理差,还是数学运算差。如果是数学推理,那么数学推理也能分几种类型,比方说是跟平方或者立方有关的数列,比方说是分数类的,比方说是那种需要自己拼凑公式的。如果你能明确这个问题,就能有针对性的去复习。而且要复习到什么程度呢?就要复习到这类型的题能做到80%以上都能做对,如果不能,那你搞了半天,考试还是不会做,你的复习又有什么效果呢?复习完之后,还需要做海量的题来检验,是不是真的达到了这个效果。这个时候的海量做题,才是有效果的工作量,否则就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六、具体需要怎么操作
我就说一下行测的复习过程。申论部分我会在具体讲申论的时候说。
我通常开始会有一段系统复习的过程,比方说分模块进行专项练习,尤其是数学,我会把一些分类型的数学题挨个儿做一遍。这个过程很像以前我们每个单元学习新课程一样,认真的研究,辅助性的进行习题练习。这个过程相当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复习是否有实质的提高,还是说只是做自我安慰式的无用功。比方说你如果要研究行程问题,那就要保证复习完之后能做对80%以上。如果只是简单的看看公式,那你有什么好复习的。
系统复习阶段完成之后就是大量的做试卷,在试卷中去总结,去找感觉,
去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复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模块或者部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就需要回过头来再进行专项练习。
七、关于状态
我这篇帖子发出来之后,很多人跟我交流过。我觉得有必要加这么一段来谈一谈我对复习状态的认识。
我在复习期间,几乎可以放弃所有玩的机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复习上。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一点的会所谓的“偶尔放松放松”。但是我想说的是,人都是有惯性的,我们一直都处于一种状态之中。这个和戒烟是一个道理,你要么就继续抽,如果你想戒烟,就别戒了一个星期然后想“都戒了一周了,来一根奖励一下自己”,你这一奖励,后果就是烟白戒了。状态也是这个道理,你好不容易埋头苦干了 一周,都快要进入状态了,结果想着最近那么努力,放松一下吧,这一放松,状态就回复到以前无所事事,没事儿就想上会儿网,去看看杂志,去喝点酒打点牌的状态了。你可以试试,如果真的这样坚持一个月,第一你肯定会生不如死的感觉,第二你会发现你虽然内心会很着急,但是会很有状态,也很会抓紧时间。我老婆以前考教师的时候,可以起床就看书,吃饭也在看书。这种状态不是仅仅是自律性的问题,而是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你通过长时间坚持而养成的。所以不要半途而废了。
进入状态的过程可能是比较困难,尤其是那些平时就放松惯了的人。那么如果想要进入状态,一是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一定非要详细到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做什么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职的,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耽误而导致计划不能落实。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做完一样划掉一样,什么时候做都可以,做了就行了。这个方法对于拖延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种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掐指一算,还有两三个月,觉得时间很多,也觉得要做的事情可能能做完,所以就拖拖踏踏,最后一晃一两个月过去,看看,又觉得时间太紧。这种觉得时间多的情况,你就可以不制定计划,而是先做你认为必须做的事情,别的事情先别管,不用站在全局总览制定计划。比方说你觉得行程问题很重要,很难,那肯定得研究,对吧?虽然现在距离考试还有4个月,但是你就可以先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至于研究完这个问题,还剩下那么长时间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不用管了,研究完了再想想还需要做什么。等你都觉得时间比较紧迫了,可能这个时候很多前期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完成了,然后再制定计划也可以。
总而言之,就是公考必须要付出很多,要方法得当,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后面,我会详细的讲解如何复习,但是我讲的更多的是复习的方法,我可能不会讲解题目是怎么做的。但是每个题目该怎么做,是复习的时候自己应当去做的工作。
行测
我认为,行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的水平,但是绝对有提高的空间。而且,我上面提到的“细化”问题的思路,对于复习行测有巨大的作用。
首先,行测需要懂得舍弃。这就有一个做题顺序的道理在里面。我个人认为的做题顺序是这样的: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在这中间跳过常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我说一下这么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常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分值偏少,与其花费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分配给分值高的题;第二,常识题基本上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会做就会做,不会就不会,而最可怕的是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因为这两种题你需要去猜测它的过程,这种题很容易给你一种假象,就是你觉得你已经很接近了,但是试来试去就是不对,可能的结果是你在这道题里很投入的砸进了5、6分钟,却又心有不甘,这样时间就浪费掉了,分值还很低;第三,这里面有一个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其实大脑还没进入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的去做数学或者资料分析,很容易找不到感觉,甚至因为资料分析各种数据纵横交叉,会在做资料分析的时候找错相关条件,白白浪费时间。而做语文相对来说是最不需要状态的,所以先从语文下手。然后是逻辑,逻辑是介乎于语文思维和数学思维中间的一类题,等做完逻辑,就可以开始数学,做完数
学,大脑就已经全身心的投入了,这个时候再去分析纵横交错的资料分析,会又快又准。
说到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很多人按照正常顺序去做,做到资料分析就已经时间不够了,要么就好多题没做,要么就错很多。其实我一直认为资料分析是最应该拿到分数的一部分。因为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语文题很多题模棱两可,无论是从我们自身的感受,还是从考后两大培训机构公布的相互矛盾的答案来看,都是这样。有时候觉得A也有道理,B也说得过去;数学题的难处在于你根本就不会做。那资料分析的答案你肯定是能算出来的,而且答案一定是唯一的确切的,也就是说你肯定能算对,而且分值还很高,仅仅是花时间而已,所以拿资料分析的分数是很靠谱的一件事。那么,你为什么不多花时间来准备,考试的时候多分配时间在这一部分呢?
其次,如何细化自己的问题。细化自己的问题,能够使自己对自己的水平,每个部分的优劣了如指掌。每次考前做题的时候,我都会做一个统计,做一张EXCEL,记录每一套试卷的正确率、时间。我通常是这么做的,先将试卷的题分为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常识,语文下面再分为选词填空和言语理解、数学分为推理和运算、逻辑分为图形和其他、然后是资料分析和常识。每一个小的部分都会详细记录时间,错几个,然后前面有一个总计和百分比,设计一个函数,把结果一填,就算出来了。
这样,当你觉得自己的语文已经无法再提高了,但是总分又还不够高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看哪个部分是不稳定的,是错误率很高的,你就可以从这部分着手进行改进。这个就叫细化问题。所以,每次我做题都会掐着时间来做,做完一个部分看看要多长时间,顺手在前面写一个“20’”,便于做统计。而且做试卷的时候需要高度仿真。比方说我每次做试卷我会仿照涂机读卡,我会按照我考试时候的习惯,10个或者20个题涂一次机读卡,没有机读卡可以在每个题旁边用铅笔规整的涂一个墨团。
第三,在做完题之后要分析为什么做错。我说的这种分析不是说你看看这道题的解法、答案,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做的”。如果你这样去复习你的错题,那你也是做的无用功。道理很简单,因为考试不可能考到这道题,那你去研究这道题的做法又有什么用呢?以前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到很多人在老师讲解数学的时候,笔记做得比我还好,结果每次考试仍然没有提高。为什么?因为数学难的地方不在于知道如何解,而在于你凭什么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知道应该这么解。所以这才是我们复习最困难的地方。
那怎么做到知道“应该怎么解”?我觉得第一,你需要回忆你的做题过程,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要回忆起自己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其实这还是一个“细化问题”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精细。第二,在你知道了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之后,就要进行归纳,哪一类的问题应该怎么思考。第三,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不是看看答案和解法而已,而是应当总结一个思考的步骤,能总结出这
个步骤,才是实质性的提高。
举个例子。以前在一个考公的群上,有个人出了道题,是个选词填空,题干大概意思是说“……,在他身上显示出了古代文人身上的______”,主要有分歧的是两个词,一个是“风尚”,一个是“风范”。当时我选的是“风尚”,结果错了,应该选“风范”。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过为什么我会做错。我首先想了下我当时为什么会选了“风尚”,我发现我选择的时候是靠的“语感”,觉得“风尚”这个词更雅致一些,就选了。然后我想了下是不是我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是我发现我知道,“风尚”的意思更多的是说整个氛围、风气,而“风尚”更多的是说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风格。如果这两个词你不知道意思,那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是记住这两个词,权当是补充知识了。然后我进一步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应当用怎么样的步骤去思考呢?我觉得应该这么思考:第一步是分辨两个词的意思,如果两个词的意思有所差别,那么肯定选择跟题意相契合的那个词;第二,如果两个词的意思差不都,那应该看前后有没有什么暗示。比方说一个题说“这是我们______的责任”选“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那其实应该选责无旁贷,因为后面有个责任,算是一个暗示。在做题的时候,应当主动的学会去找这类的暗示,习惯之后就能很容易发现暗示。通常正式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比较严谨,选择的答案一定是有根据的,这类暗示就是非常确切的一个根据。第三,在前两个方法都无法选择出答案的时候,就应当根据“语感”了,选择更“雅致”的词。我遇到过有题,两个选项都差不多,也没有暗示,结果答
案的解释是说题干说的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事迹,选择的那个词语更雅致,更符合老先生的身份。
这样的复习结果才是真正的效率,才是有结果复习,才是一种稳步的提高。
第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搞清楚题干问的什么。要养成一个习惯,在看完问题之后,一定要将问的问题划下来。比方说,逻辑题的提问方式其实是很绕的,比方说“以下选项中最不能加强推理的是”“以下选项中最可能说谎的是”“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因为做题要抓紧时间,所以很容易一眼晃过去,看到A选项就是“最能加强的”,结果别人问的是“最不能加强的”。比方说,资料分析里面,题目里的数据很复杂,纵横交叉,这时候你必须在看到问题之后, 找相关的计算条件,找到之后划下来,然后再拿到题目核对一下是不是就是这个条件。否则很容易找错条件,找错之后计算量又大,一顿瞎算,最后 没一个选项是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时间就浪费了。
所以,这个步骤看起来是多此一举,但其实非常重要,一定切记。
第五,在做完了错题之后,要逼自己总结。这种总结就是我上面“第三”说的那种总结,一定是规律性的,可复制性的总结。而且每道题都逼自己总结,总结规律,也总结类似于粗心大意错的这种。不要以为这道题我会做,只是粗心了,就算了。等你总结多了,当你发现这类弱智的错
因经常出现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这种问题你经常犯,需要尤其注意。
这样的统计,除了能对自己每一块的正确率有个明确的把握,也可以对每一部分的时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其实每个模块的时间分配未必就是试卷上写的参考时间。基本上那个所谓的参考时间是按照每一题1分钟来分配的,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时间也就有所不同。比方说我基本上40道语文题我就花25分钟左右,而数学15道题我要花25到35分钟。知道了自己所花的每一部分的时间,有助于合理的分配。比方说你平时做语文都花25分钟,考试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花了35分钟,那后面一些部分,有的题就别研究了,看看有点复杂就赶紧跳过去,不要耽误了更多的题。
对于跳过的题,有疑问的题,在番号的地方做上标记,而且可以做不同的标记,比方说有的题第一遍做的时候就发现这道题肯定会很花时间,而且都还不一定能做出来,打一种标记;另外几个题已经试得很接近了,或者觉得自己应该能够算出来,作另外一种标记。这样如果最后还能剩几分钟,那么回头再看那些跳过的题,能够一目了然的分类,能够优先做那些比较接近的、把握相对较大的题目。
我在附件中放了我做的EXCEL,里面有我曾经一次考试做过的试卷的统计以及错的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六,一个小技巧。我每次备考省考,不管我考不考国考,我都会买一
本国考试卷来做。因为省考和国考都是120分钟,而国考题目比省考多,而且更难。在系统的复习完之后,开始做试卷练习的时候,先做国考题。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生不如死,觉得太TM难了。等你认真做完,总结完之后,再做省考试卷,你会发现省考简单多了,正确率会比直接做省考题要高。我试过几次,屡试不爽。
常识部分
这个部分我觉得我能说的很少。这个部分也很难补,我觉得专门花大把的时间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基本上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比较少。如果要补的话,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方式:第一个是你首先要了解下大政方针,比方说今年如果要考,那么十八大报告、中国梦的相关主题要了解,了解这些不仅对常识可能有帮助,更多的是对申论有帮助;另外今年如果是个特殊年份,历史上的有些事情需要注意,比方说2011年的时候,就可以看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当做一个专题来记一下。第二,做到的题,错了的,可以拿个本子专门记录下来,分门别类,没事儿的时候就当看着玩儿。第三,像法律方面的题,说白了就是去找下感觉,因为虽然说法律是很专业的,但是其实很多东西可以用常理去推敲,也可以结合定义去分析应该具备那些构成的要件,然后再看选项的内容是否符合。这就需要平时做题的时候仔细的去思考,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帮助。第四,我冒险推荐一个人的新浪博客,叫刘源,是new oriental的老师。公考方面的很多东西他都发在博客上,也会有一些常识方面的东西。记得有次考试考了金砖四国,刚好他就预测到了。之
所以推荐这个博客,不是因为他*****准,而是人家成天就研究这个,与其你自己在哪儿漫无目的的瞎猜,还不如看看专业人士整理的常识,没事儿当看动物世界那样看着玩儿,没必要去记。
总而言之,这个部分,即使你背完百科全书,也未必能考到你背过的题,所以我们的中心思路就是,往靠谱的方向去复习,提高命中的概率就行了。另外就是观念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当看着玩儿,即轻松,又涨了姿势,哈哈。
语文部分
语文部分我想说的大多其实就是我上面发的那个EXCEL里我自己总结的我的毛病。我这里把这些内容整理下来。
我还想多说一句,以前我问过很多人,你哪个部分是做得最好的,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语文最好”。后来我实际了解了他做题的情况之后,我发现,其实他语文并不好。之所以他会觉得自己语文最好,是因为他觉得相对几个模块,语文没有题不会做。其实这并不代表语文就好。我打个比方,大部分人的语文错误率都是7个左右,而我虽然都会做,但是我每次都错10个;而数学大部分人都错7个,而我虽然做得也很艰难,但是基本上能保证只错5个。这样看起来,其实数学就比语文好。永远要记住,我们不是要达到分数线,我们是要考过别人,所以这个需要看别人的水平来衡量自己的水平,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一) 选词填空
1、前面我说过,语文有个最大的难处在于模棱两可。基本上我的思路是用数学的方式来推导出一个做语文的逻辑。什么意思呢,就是像我前面例举的那样,一道题,我不光光是看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从中推导出了“词义-有无暗示-靠语感”这样的一个思考顺序。这就好像是一个公式一样,一步一步的去推导一个答案。这样的推导本身就具有确定性,科学性,很大程度上能使你的选择更加靠谱。这样的复习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这样的公式推导得越多,你能够涵盖的题就越多,举一反三就是这么来的。
2、学会找关键词,比如“甚至”,“以至于”,“但是”等等,这些词语其实直接导致后半句的一个趋向,在一些时候,两个意思完全不相同的词语选项放进去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这些词语就会决定应该选哪一个答案。其次,如果很难选,可以归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看他到底想说个什么意思。然后你就想,如果选A答案,换你来表述这个意思你会不会这么表述,为什么不会这么表述?所以说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去进行比较。
3、通常选词填空都会让选两个词。有的题会很贱,会故意把其中一个词设置得特别合适,但是后一个词却不那么合适。而另一个选项两个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说得过去。那这种需要多琢磨一下,通常这种题都选择后一种两个看起来都合适的。
4、有些词根本就不知道意思,或者对这个词的理解存在误区,这种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唯一的就是记下来,涨涨姿势,下次遇到记得就行
了。
(二)言语理解
我觉得言语理解最大的障碍是——“精力集中”。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走神,一道题题目又很长,晦涩难懂,最后翻来覆去读三遍,还是不得要领,最后就只能三短一长选最长这样去选一个,很浪费时间。避免这种情况当然最好的就是心无旁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尝试去按照题目所描述的场景去想象,想象那个画面,这样就不容易走神,就不会眼睛在看题,而脑子想的是别的场景。这种方法在练习的时候就要学会去练,而且平时做卷子的时候如果状态有起伏,会遇到脑子很乱找不到状态的时候,这种时候千万别放弃想待会儿状态好一些再来做。这种状态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学会调整心态。因为考场上未必就是你状态最好的时候,万一当时很浮躁怎么办?所以这种时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1、有的选项是这样的,它提到了很多题干中描述的事情,但是他望文生义了,或者画蛇添足了。这种选项说的事情有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符合题干的,但是它有一部分却说了题干完全没提到的事情。这种选项是错误的,而且很有迷惑性。
2、和上面这种选项相反的是,有的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别人的题干说了两层意思,但是它只说了一层意思。这种表述的意思不全,也不能选。 3、跟选词填空一样,要找关键词,要跳出来概括一下中心意思,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尤其是那些表示转折、递进或者并列的词语,这些词
语对于整段话意思和结构的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如果出现“例如”“其中”这样的词,其实这个词后面的已经是在举例子,所以它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词前面的主旨句,那些扯到“例如”后面句子内容的选项,都是错的。
4、直接性。无论是言语理解或者申论的小题,需要的都是直接性,不需要你去延伸它的意思。比方说如果它说某某事情非常重要,而一个选项是说“如果不做某某事情就是不对的”,这种去引申或者反面描述的选项,往往是错的。这个道理和逻辑题里面那种加强或者削弱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如果要加强一个观点,那么直接加强,比间接加强的加强效果更好。
5、如果两个选项很纠结,那么就不要再拘泥于题干的每个词句,而是总结一下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想逐个去想着两个选项的意思,想,如果换我来表述这两个选项的意思,我会怎么去说,然后看这两种表述哪个和题干的表述更接近,那就是哪个选项。
6、有的选项说的每一个分句都是原文的原话,这种选项往往需要尤其警惕。因为很可能是断章取义出来的,实际原文根本不是想说这个意思。还有的也是引用原文,但是可能引用了5个分句,4个都符合原文,但是它偷梁换柱的改掉了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这种也需要警惕。看起来最完美的往往暗藏杀机。
我觉得做语文不要光靠语感。有时候你的语感是错的。而语感的培养就是这样很明确的、很科学的培养起来的,你如果能像我说的那样按图索
骥的一步一步的去思考每一道题,做多了之后形成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才叫语感。因为我们已经告别高中多年,很多东西都退化了,我们需要用一种很科学的方式来把语感找回来。
还有,可能有人觉得我说得很抽象,不知道落实到题目上是个什么情况。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在海量做题当中去体会。我只是把很多问题总结出来了而已,而且我总结的只是我经常犯的错误,你未必会犯。我说的只是一种复习方法,你也需要去总结你自己的一套做题心得,这个因人而异。因此,要总结出这样的一套一套的方法,需要海量的做题。同样道理,这样的海量做题才是有效率的。因为这样的总结不是针对某一道题的,而是针对某一类题的,这样做一个就能顶过去五个,头也就不疼了。
逻辑部分
(一)图形推理
我只说复习方法,不说具体的题。
首先我还是认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其次,你们可以去下载以前QZZN上有高人发过的一个NO.1行测学习方法,上面很认真的把各种类型的图形推理进行了整理,以及每种类型对应的思考方向。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你走弯路的时间。比方说看到汉字,那么无非就是笔画、结构、开口等等,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对应
的方法,能解决大部分题。(以前很多人发站内信找我要这个NO.1学习方法,我换过一次电脑,已经找不到了,不过网上貌似可以搜得到)
第三,有的题目解题过程太过奇葩,一是逻辑很诡异,二是这样的解题方法不属于NO.1上提到的任何一种常规解法,三是这种解法很少遇到。那么遇到这样的题目你根本不用屌他,更不用去深究它。因为第一是很少遇到,时间成本不划算;第二是考试遇到的每一个题,我们都只能从常规解法入手,不可能去尝试那些奇葩解法,这样很容易陷进去,一味的尝试导致时间的浪费。
第四,我想单独说下那种折纸盒的题目。就是那种一个正方体拆开之后各个面上有不同的图案,然后问你哪个选项是折起来之后的样子。这种题压根儿就不用什么空间想象。很简单,你考试的时候带一块橡皮擦,长方体的。正方体6个面,你橡皮擦也6个面,你按照题干上的每个面的图形画在橡皮擦上,按照选项里面的摆放方式来摆放,如果三个面都符合那就是对的;如果只有两个面一样,第三个面不同,那就是错的。
(二)逻辑判断
虽然说逻辑判断部分有好几种类型的题。但是大致说起来,只有两种,我称之为需要看书的和不需要看书的。
所谓需要看书的,就是逻辑推理,里面的单言命题、联言命题、反命题、三段论等等。这类题更多的是偏数学思维,而且很多是需要你看了书上
的公式,一步一步的推导。比方说三段论,就涉及大中小项,如果问你以下哪个选项的逻辑错误是不同的,这种就需要用三段论的定理来推导。这类题也是每次考试前我进行专项练习的一个必练的内容。具体内容你们可以自己买书来看,任何考公的书都有。如果觉得自己买的书上讲得太晦涩难懂,那可以在论坛上下载相关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一种讲法是你觉得可以更容易理解的。
而所谓不需要看书的,就是类似于概念、类比、加强减弱等等。这些题不太需要看书,自己读一下,想一想基本上就能做对。但是类比题要注意看清题目,因为很多题颠三倒四的把前后两个构成要件换来换去,这种题没有什么难度,唯一的是需要你做慢一点,仔细一点。而加强减弱类型的题目,需要你自己总结一些规律出来。比方说那种是最能加强的?直接加强的就比间接的要好;从内因去加强的就比从外因去加强的要好;削弱某个理论,直接质疑这个理论本身,要比举个例子来反驳要来得好;支持某个理论,举共性的例子又要比举单个个体的例子要好。等等。
其实还是那个道理,不要就一道题去总结,你总结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能解决一类题的。
数学部分
数学推理我想说的所有内容都和图形推理一样,就不说了,复习方式大
概也差不多。我有朋友以前考前就花了功夫做了一大堆数学推理,结果11年上半年省考没有考数学推理。其实我估计就算是考了,他那样搞和没搞也是一回事儿。
说说数学运算。很多人看到数学头就大,做题基本靠蒙。其实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一是分值很高,如果网上说的分值标准是正确的话,那数学运算应该是1分一个,是所有题里面单个分值最高的。你想想,如果你直接放弃,就算15个数学运算题,那你就相当于从85分开始做,而最近一两年行测又相对简单,80多分的都不在少数,你这样搞,相当于别的题全对都未必能考过别人。所以数学运算一定不能放弃。
但是数学如同浩瀚的大海,你永远复习不完。我的建议是,提高概率。基本上,如果你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那么能搞定一两个题;然后有几个类型考的概率很大:牛吃草问题、行程问题、时钟问题、三集合、抽屉原理、排列组合和概率、方阵。这几个考到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你觉得你数学很差,我觉得花上一个多月时间搞懂这几个类型还是比较现实的。另外还有些题什么都不复习也能做对,这样大概就搞定10来个题了,也差不多了,算中上了吧。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要复习某一个专题,就要达到至少80%的正确率,不然和不复习没什么区别。论坛上相关资料很多,习题也很多,复习过相关的公式之后,就需要大量的做题。
还有,自己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各种题目的解法,甚至于一些比较冷门的公式。没事儿翻翻看,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比方说像三集合,我就在不同的资料上看到过两种不同的公式,其实能运用于不同情况的三集合题目,你自己整理一下,能够扩大做对题目的范围。
所以说,复习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基本上,我手上各种资料,包括下载的,也包括我自己记录整理的,完全够得上搞一本自制的行测教科书了。
我最开始的时候讲过,数学其实最困难的不是对于公式的理解,也不是对于某个题目解法的理解,而是你凭什么看到这道题知道该这么做?除了总结类型,就是大量做题,尝试自己去突破瓶颈,这样才能提高。但是需要的时间很长,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考公需要花费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原因,因为确实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这里,我推荐一下天字一号的60道数学题。上面的题目大多比较难。但是可以尝试着去做,其实大概难度就和国考差不多,而且题目很经典。都能自己做了,再做省考题就觉得小儿科了。
我还想说说对于“秒杀”的看法。首先我觉得秒杀的有些观点还是具有参考性的,比方说如果你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算,打算蒙一个答案,你可以看看题干中出现的数字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最小公倍数。比方说所有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那么最后的答案很可能也会是3的倍数,这样能排除一些答案。还有就是,遇到应用题,你第一个反应应该是看看是不是能
够用代入法把选项代进去看看,或者用特殊值法试试,能大大简化运算过程。再比如说,十字相乘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甚至在资料分析的时候都可能用到。
其次,我觉得秒杀的方法可以看看,但是不要痴迷于秒杀,因为不是所有题都能秒杀的,或者即使可以秒杀,你未必就能知道该怎么秒。而一味痴迷,只会让你在遇到一个题的时候千方百计想秒杀,结果徒劳无功,最后老老实实算发现其实挺简单,之前在那儿想办法秒杀只是在耽误时间,偷鸡不成蚀把米。
数学的资料我这儿倒是挺多。我就不发上来了,因为论坛上资料更多,而且好多我都没看过,加上我已经一年多没有考过试了,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资料。如果有需要,可以单独联系我,但是麻烦说清楚需要哪方面的资料,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发给你。
资料分析部分
好了,现在就是我认为最应该拿下的部分。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省考我的资料分析正确率都很高,2012年上半年我对完答案,一个都没错。我觉得你有什么理由去错?仅仅因为算起来麻烦?所以这个部分可能会是整个行测试卷里面提高最快的部分。
第一,因为计算量很大,所以有些惯常的计算应当烂熟于心,练得滚瓜烂熟。比方说今年GDP是100,比去年同比增长2.4%,问去年的GDP
是多少。那应当根本不带任何考虑的直接用100000除以1024,哈哈,1024。如果这种还要想半天,那就说明练得不够。另外,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因为涉及的数字很大,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是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找商很麻烦,很容易大了1或者小了1,这就需要比较强的心算能力。说白了,就是练,练得算个东西都不带思考,但是仍然能保证正确。 因为我说了,你是要考过竞争对手。你凭什么考过人家?人家会算的你也会算,你赢过别人的就是你算得比别人又快又准。
第二,草稿一定要打工整。这个其实很重要,每次我计算资料分析,我一定会在草稿纸上专门找一块比较完整的大块的地方来打草稿。原因是不要把这样计算量大的草稿挤到和别的题一块儿,本来计算量就大,再凌乱一些,就很容易弄错。此外,你甚至可以把每个计算的结果标记上番号,因为后面有的题可能会用到,到时候就不用计算了。那种问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需要计算,但是正确的选项只有一个。那些不正确的选项,不要白算了,比方说选项A说某某市去年的GDP增长率是2.4%,但是你算出来是3.6%,那你应该把3.6%就写在旁边,因为很可能后面一个题会用到,你就不用再去算一遍。
第三,我觉得资料分析需要注意这几个事情:一是需要“扫盲”,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知道是怎么计算的,比方说什么叫增速、什么叫贡献等等,这些概念可以抄在你自己的笔记本上,复习之前翻一翻,还有比方说人家问“增加最快”的,那计算的一定是增长率最快的,而问“增长最多”的,一定是增长量最大的,等等;二是需要多做题来了解出题的方
式,尤其是一些图表,千奇百怪,不按常理出牌;三是一定要反复核对你所找到的对应条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不要找错地方,最可怜的情况是你哼哧哼哧算了10分钟,出来的结果和四个选项差了十万八千里;四是要有耐心,尤其是遇到那种问你“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或者错误的”,每个选项都得算一遍,我的建议是先算BC选项然后再算AD选项。
好了,大体上关于行测我想说的就这么多。如果你是希望我写的是一片类似于葵花宝典,盖世秘籍,那可能让你失望了。行测靠的是自己的总结、练习,不可能寄希望于某个高人直接把武功用真气传输给你,因为行测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提高和注意事项。
我觉得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你自己分数不高,而是你分数不高你还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每次考试完了之后,不要像高考完的学生一样觉得完成了毕生最大的目标,因为很可能以后你还会考。所以,考完之后,应当趁着还有印象,马上看看网上公布的那些题,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今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因为实际考试和平时的练习也不完全一样。
有人说考试最重要的是心态。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是。我觉得心态不是取决于你的复习的强度,不是说你成天埋头苦干就说明心态不好。心态源于你的实力,而你的实力源于你复习准备的过程和结果。
其实考试最重要的是“精力”,你需要在考试当天有一个充沛的精力,清
醒的大脑。所以在考前要注意调节时间。首先是在考前大概一周到十天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来复习,比方说上午9点到11点就做一做行测试卷,下午3点开始写一篇申论。如果你是工作族,那也得严格掐着时间来做。怎么忙里偷闲又还能掐着时间做呢?就是我前面说的,你需要记录你做题的时间,比方说你早上9点开始做一套行测,做到9点23分的时候你被叫去干活儿了,那你就在你做到的那个地方写一个“9:23”,10点32的时候你回来继续做,开始的时候你就写一个“10:32”,做完之后每一个部分用了多长时间仍然能够反映出来。 其次,调节你的作息。你必须保证考试头天晚上睡眠充足,而且考试当天又能够稍微起早一点,因为9点钟考试你8点半才起来,可能在考场上脑子还没足够清醒。比方说3号考试,我通常1号晚上会熬夜到很晚,然后又逼着自己2号早上7点过就起来,而且2号中午不睡午觉。这样2号你就会很困,早上9点过10点就能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上7点过起来一样觉得很清醒,神清气爽。起来之后泡一杯浓茶喝了,很浓的茶,不要喝太多水,怕考试时候想上厕所。
第三,在能打印准考证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在考场附近定好房子,甚至可以不惜专门跑到考场附近去订个宾馆。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你头天知道考试地点,第二天去找房间就已经找不到了。我还见到过考试头天跑到考场附近找房子的,可能找到么?如果考试当天坐车去,我担心会影响我的状态,也怕路上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
申论
申论是我现在最想讲的一个部分,因为我从09年国考40分、省考56分,考到后来的61分,一直到12年上半年的省考65分,从未下降,稳步提高。从做申论完全没感觉到做完信心满满。我后来看了下各个地方12年上半年的申论,65虽然看起来不高,其实已经算蛮高了。而且这种提高绝对不是运气,而是有方法的。而且如果看我帖子的人是抱着来学习葵花宝典的心态的人,可能申论这个部分会比较对你胃口。
以前考试我基本上不复习申论。后来发现不复习也不行,也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是总体来说效果不好。给我带来本质飞跃的是12年上半年的复习。11年下半年我报考了成都市财政局,那次我行测84.8申论61点几,没进面试。所以那次我很是认真的分析过我的成绩。当时虽然省考行测有人考了90多,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84.8就是我的实际水平了,如果让我考10次,可能有一次也能上90,但是那是运气,但是8次考到85左右我还有把握的。也就是说,我的行测已经到顶了,剩下的分数波动就是运气了。但是我离我的目标仍然有差距,那怎么办呢?就只能补申论了。所以去年上半年,我痛定思痛,决定要把申论搞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次补习申论,给我去年下半年考副科级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像我这样平时跟报表打交道,少有写公文的人,一次性就考上副科级了。
很多人的申论也是不怎么复习,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知道方法。第二
正在阅读:
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12-24
烘焙新手最佳上手饼干---玛格丽特饼干07-18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试题(含答03-03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800字06-12
保健品公司抗日主题联合会主持人串词10-09
初中青年生物教师工作汇报03-08
描写含羞草的作文600字07-01
2018-2019-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总结-word范文 (2页)07-20
鉴识科学02-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科目
- 经验
- 地理会考资料1必修二第一章 - 图文
-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 离散式存储管理
- 省级学会换届会议文件汇编9-代表大会会议指南
- 变电站内引入光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第三课时
- 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及解析(十七)
- 货币银行学题库答案 - 图文
- 家庭防火
- 2009年高考试题 - 英语(北京卷)解析版
-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11年职称英语卫生类完型填空
- 教师指导记录
- 三年级上册语文《举手的秘密》教案精品资料
- 外包装卸协议书
- 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 年产6000吨米糠油生产线技改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快乐蹦蹦跳 - 图文
- 计量通用题库
- 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