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论文

更新时间:2023-04-09 06: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也談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靜”

摘要:王維善於借助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等动靜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可感性和直觀性相结合的“静”界,让人感到美不勝收!

關鍵詞:王維靜的手法靜的目的

王維(701~761),字摩诘,太原期祁县人,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处廉,仅官至汾州司马,其母博陵崔氏,奉佛唯谨。他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因此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

王維二十一歲舉進士,作太樂丞,後被遷為濟州司庫參軍。後來回長安,得到張九齡提拔,任右拾遺,累遷監察禦史,吏部郎中,給事中等官職。由於張九齡罷相等原因,他約在四十歲以後就開始過著一種亦官亦隱的生活。最初隱居終南別墅,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閒,“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雲期”(《早秋山中做》),并吃齋奉佛。安史之亂后,他追誰玄宗不及,被安祿山所獲,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偽職。唐肅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貶官,最後又升至上书右丞。可見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或許正是這種時起時伏的政治遭遇,造就了王維詩歌好靜的藝術特色。

王維的詩歌藝術生涯可以分为个阶段,大體以張九齡罷相为界。前期的王維处于盛唐,經濟發達,政治清明,国力強盛,文人大多寄人生理想于途,王維也不例外,“他依靠盛唐開明政治最後一個代表張九齡,熱衷於政治、奮發有為,是比較進步的人”。①王維《不遇詠》:“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兒一男兒”傾吐了自己的濟世抱負。這一時期他的詩歌“明朗好動”,偶爾透露著雄渾壯美的風格。後期的王維處於中唐,張九齡罷相后,李林甫和楊國忠等人專權,唐朝政治日趨黑暗。王维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力反抗,只好走上了消极逃避的道路,开始走进了山水田园,从此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书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冲淡好静”,真正代表了王维的诗风。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语)。“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之境界凸现”。②王维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山水田园诗中以动写静而产生的“静”境之美。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动态性成为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和作用就是营造某种特定氛围,为创造“静”的境界服务,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山水田园的静美境界,才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旨所归。

在王维现存的三百多首诗中,有五十首写静的意境,“静”构成了他的诗歌意境的主题部分,比例之大为任何人所不及,并且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静”的形态也多种多样。他笔下的夜之静:

“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送钱少府还蓝田》)

“惟有白云处,疏钟闻夜猿”(《酬虞部苏员外》

1

“夜坐空林寄,松风直似秋”(《秋夜独坐》)

“草色新雨里,松风晚窗里”(《寻西山隐者不遇》)

这里有夜林之静、秋夜之静、晚窗之静、山寺之静、空堂之静,同样是静,但风姿各异,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即使是万物生机盎然的白昼也同样充满了静:“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独眠”(《田园》之六)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奕家濑》)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这里有墟里静、山间静、水间静、花间静、林间静。由此可见,王维善于写山水田园的“静”境,但这种静从不会让人感觉到凝滞、呆板和枯燥。每次都是“只如初见”,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真可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之所以在山水田园诗上取的这么高的成就,我想这得益于他总是变换多样的手法,表现幽静环境中的不同情调,使人真切地品味到这些幽静所特有的韵味和意趣。本人认为王维写静地手法主要包括三种,即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

一、以动称静

王维及注意自然界的“动”物对他创造的“静”物的相得益彰之妙。他运用动静相生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许多动与静和谐的幽美意境。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两句写夜静山空,幽静宜人,桂花悄然飘落。后两句以月下山鸟的鸣叫,烘托出春天的幽寂。整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境界。诗人用春天桂花的纷落来衬托在春夜中主体人物的静,但不仅仅是人静,大自然的景物更静,连轻柔的桂花默默地谢落也给人一种静的感觉。虽然是在玩物居心的春天,可山谷中万籁无声,周遭俱黑,像空寂的真空一样,而一轮明月不知何时升了起来,我们知道月亮的运行的速度很慢,但在诗人笔下,月亮的出现似乎十分突然,以致把山鸟吓得惊叫起来。由此可见,春涧中是何等的静谧!山鸟的啼叫声不时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又给春天寂静夜晚加上了神秘的色彩。仅二十字就写出了幽美寂静的意境。而其中之妙就在于以动写静,着意去捕捉花落、月初、鸟鸣春夜中仅有的、短暂而细微的动态。用它将春涧幽静的实在感强烈的烘托出来。大自然的静美千姿百态,可一旦成为诗人诗境中的艺术美,则往往以动态的面目呈现出来,从动态中捕捉到的静才最显得幽美动人。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状作》),白鹭翩翩起飞,意态那样陷阱潇洒,黄鹂互相唱和,歌喉那样甜美明快。诗人用飞的白鹭,鸣叫的黄鹂,这些局部的动来点化出整个画面的整体静谧的基调。又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奕家濑》),诗人巧妙地以静中有动,以动见静的艺术手法,通过“飒”“泻”“溅”“下”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字眼反衬出了奕家濑的安静和静穆。“正是这种自然界的动和静的对立统一,互相映衬,自然而然的展现出了一个无比幽静宜人的境界,给我们显示出一种幽雅、静谧的意境美”。②二、以声衬静

“诗人对音响和景物给予巧妙地安排和组合,以无声之境和有声之物相组合,从而造成一种动静相生有声妙境,达到以声衬静的艺术效果”。③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2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遮天蔽日的古树,使深山显得格外的阴森幽暗,弯曲的山径静静的躺着,不着一丝人行之迹。步入茫茫云峰,行走不到数里便进入到了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古树参天的从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何处”二字点明钟声确实是听到了,但辨明不了从何处而来。这说明钟声遥远,仿佛来自天外,反衬了深山的静谧。同时又使人想到,既然有钟声,就必定有敲钟之人,而山里明明只有一条“无人径”。如果再进一步联想,这山腰之境已经是这样森冷幽静了,出于云端之上的寺庙里,那凄寒之境又是怎样的境况呢?可见,有泉声但被埋没,有钟声但不知在何处,再加上参天的古树和连绵的山峰,就勾画出了一个优美的“静”境!

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前一句正面描写空山杳无人迹的幽静景色,但紧接着“但闻人语响”给人一种急转直下的感觉。在这里“人语”只应该打破“寂静”的。但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来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静。人语响过之后,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之前的那阵人语之后,后来的空寂感就更为突出。还有《田园》之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花落莺啼有动静有声响,所衬托的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其意境便立在一个“静”字上,写出了“静”的意趣,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清新、明朗、美好。在这里,有声的物反而取得了“静”的效果,“鸟鸣山更幽”不能不说是这里面包含着艺术辩证法,体现着王维以声衬静的高妙的显静的手法!三.以色衬静

王维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凭借着画家对色彩的敏感,他把不同色调的颜色带入诗中,突出了幽美静谧之美。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白石滩》)

“湖上诗一首,山青卷白云”(《欹湖》)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茱萸片》)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诗人以这满目的白、绿、青、黛等不同的色彩,切合以不同的心境衬托出与之相应的空寂的诗境,带给读者一种空旷、深远、静寂的美感。“如《鹿柴》中的‘返景入森林,复造青苔上’,古老的原始森林,常年无阳光使潮湿的地面长满了厚厚的墨绿色的青苔,在这幽暗的环境中,缕缕阳光射进森林下的青苔,斑斑驳驳的树影也照映于青苔之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森林的幽暗更加突出”。⑤诗人正是运用色彩浓淡的反差,对比衬托出静美的意境。

“综上可见,王维正是在有声有色的动态世界里,更深刻的感受着大自然的静态美。他捕捉调遣群动、群声、群色,为‘静’这一无形的感觉特点具象,从而把自然的静美写的如此醉心沁骨”。⑥

王维运用上述诸如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色衬静等动静相生的辩证法,其目的在于使山水田园诗中的艺术形象达到直观性和可感性的统一。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形象首先具有丰富的直观性。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的清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

3

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的穿过荷花的微微颤动,这一切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而且鲜活的感受。同时又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具体鲜明而且丰富的直观性的“静”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形感还有活动的可感性。他带给读者更多的是对诗中物镜的感受,而不是对景物外貌的刻板描写。王维诗中所描写的那些外在性的具体动作,不只是一些静止的姿势和以物的一种状态,而是一些正在进行的或刚刚进行完毕的实体动作。这些动作营造的审美价值,就是可感性,也就是使读者获得某种活动性的视觉效果。如“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极其闲雅,寒山静穆,又添苍翠,孱爰秋水,涤人心肺。“转苍翠”“白孱爰”这样的具体动作,我们看不道,但是可以利用想象去感知那样一种连贯的动作。通过感知,我们才能把貌似静态的物,还原成充满生机的状态。

总之,山水田园诗的始祖不是王维,但到了王维这里山水田园诗才真正达到了顶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同欣赏一幅幅风格与技法不同的山水画,将人带去美好而又宁静的艺术境界,感到美不胜收”。

注释:

①《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刘洁《安徽文学》2009年第3期

②《“动”“静”相谐独成一境——王维山水诗浅谈》吕文奎《德州师专学报》

③《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刘洁《人文论坛》

④《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刘洁《人文论坛》

⑤《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刘洁《人文论坛》

⑥《王维诗“静”的手法及其心态》辛怡《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⑦《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梁德智《天中学刊》1998.8

参考文献:《王维集》董乃斌选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王维论稿》陈铁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同中异趣》赵海选《船山学刊》2006年第4期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刘洁《安徽文学》2009年第3期《“动”“静”相谐独成一境——王维山水诗浅谈》吕文奎《德州师专学报》

《王维诗“静”的手法及其心态》辛怡《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论王维诗中的静美》刘洁《人文论坛》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梁德智《天中学刊》1998.8

《静美之至——论王维诗中的静》吴雪梅《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