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到高手-数码摄影技巧
更新时间:2024-05-08 12: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菜鸟到高手几个等级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善待自己手中的相机
2.相机买回家 使用方法也要学到家 3.构图十忌
4.注意“六防”美化构图
5.好照片=对相机的熟练调节+拍摄的角度+拍摄的时机+良好的构图+内在的思想+拍摄的经验 6.趣味中心―摄影的主题 7、建立趣味中心的安排 8.如何让曝光更准确 9.如何拍出色彩艳丽的照片 10.手持拍摄清晰照片11 条军规
11.拍好纪念照从“到此一游”成构图高手 12.拍摄剪影 13.建筑摄影八要素
14.透视变化会给色彩表现带来影响 15. 色彩基调有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16.画面生机在于色彩的变化 17.色彩和谐是观众赏心悦目的根本 18.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作用 19.摄影构图四元素 20.抓拍控制的两个要素 21.用好点测光功能
22.顺光的运用 23.逆光摄影
24.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25.行摄云雾间 26.微距摄影技巧 27.怎样拍云
28.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 29.日出日落拍摄六要素 30.六个要点拍出雨天感觉 31.宠物摄影小窍门 32.四步让你拍摄清晰夜景 33.逆向思考拍花卉 34.焰火拍摄技巧 35.彩虹拍摄技巧 36.弱光环境下的拍摄技巧 37.闪电的拍摄 38.静物摄影小技巧 39.妙拍食品
40.使焦点更清晰的妙法 41.水珠拍摄三要素
42.保证图像清晰度的五个要素 43.妥善保存原始文件的五种方法
44.外景人像拍摄小窍门 45.舞台摄影的要点
从菜鸟到高手-摄影技巧 1.善待自己手中的相机
很多朋友思想上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相机档次越高就越能拍出好照片.好的相机固然是拍摄好照片的物质前提.但倘若你手中的相机并非最高档的,难道就拍不出好照片了么?,数码技术的产生,使摄影器材的发展越发迅速.现在市面上各类数码相机五花八门,总有高中低档之分.你犯不上为自己手中的相机不太入流而烦恼.其实,有的影友为自己拥有一台数码单反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孰不知很多高端数码相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它.再说,决定照片质量和水准的还是你本人.你需要的是你的摄影技巧。
当你有了一台数码相机以后,千万别因为她的某些地方性能不如别人而烦恼.要把她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待.她最终会给你带来快乐.没有任何一款相机是完美的.相机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而我们的摄影乐趣也恰恰是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得到的. 相信和善待你手中的相机吧!不要为她的不高档而发愁.我们挣点钱不容易。你不能总是来回更换相机吧?除非你是对花钱无所谓的大款.我看到过有人用很高档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作品。那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我同样也看到过有人用很普通的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却令人得到美的享受.如果你坚持认为没有好相机一定拍不出好照片
的话,那我只能反问:如果把达.芬奇的画笔和颜料给你,你肯定能画出\蒙娜丽莎\吗?
2.相机买回家 使用方法也要学到家
和手机相比,数码相机的操作和使用要相对复杂一点。对于普通用户,除非你早已对所购的相机了如指掌,不然买回来后,还是不要急着开机试用。先了解清楚相机的基本操作和几大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再开机慢慢试用不迟。使用过程中如果觉得拍摄效果不理想,先别怪罪相机,要先查阅产品说明书,看看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先看说明书 避免误操作
虽然产品说明书枯燥乏味,往往被我们丢在一旁。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以及一些摄影初学者来说,产品说明书可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仔细翻阅说明书,或者快速上手指南,看似“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相机各部分的功能设置,以及常用的操控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造成相机不必要的损坏。比如装电池的时候,电池盖拆不下来,有的人不看说明书,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蛮力掰开,这样造成的损坏真是很不应该。
“傻瓜模式”非万能
影响数码相机拍摄效果的因素,一般离不开感光度、曝光和白平衡这三项基本设置。而初学者通常使用最多的就是“全自动模式”(AUTO模式),也就是俗称的“傻瓜模式”。在该模式下,上述这三项参数都
是由相机自动调节和控制的,无需人为干预。但在一些光线条件不佳的场景或是夜晚,傻瓜模式并不能帮我们拍摄出满意的照片。通常相机都会内置几种常见的场景拍摄模式,如夜景、远景、人物等。拍摄时,尽可能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这样有助于拍出更理想的照片。
善用三脚架
很多人认为三脚架是专业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的专属器材。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需要使用三脚架。因为不少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是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 3.构图十忌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给人以美感。“画有法,画无定法”,此合乎辩证法之说也同样适合于摄影构图。但只有先掌握其基本规律才能获得优异的影像
一忌画面撑得太满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地充满画面,缺少空间,不仅给人以压抑之感,且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画面容易出现削头砍足、景物残缺的弊病。
二忌地平线倾斜
有的拍摄者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如宝塔、高楼大厦)
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框倾斜的方法,这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令人很不舒服。
三忌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态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或将大量空间留在了其后面),给人一种头撞南墙之感,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四忌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了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五忌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景是拍全了,人物在画面上却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六忌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割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像附图,作者适当地处理好了地平线的位置,使画面显得很美好。
七忌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八忌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割爱的精神,“鱼”取,“熊掌”也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少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九忌各顾东西
神情不一致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有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所表现的主题不相符合。
十忌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响照片的效果。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4.注意“六防”美化构图
在摄影中,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反之,一幅画面,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明确的表达主题。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摄影创作前,先掌握一些构图的基本规律,防止在构图中出现弊病,下面就来谈一下构图的“六防”:
一防“满”
有些初学者在构图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的剪裁。而且由于画面太满:照片通过扩印机印放出来后,容易产生景物残缺的现象。
二防“顶”
摄影者在拍摄侧面人像或带有前进趋势的运动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下一定的空间(或将大量空间留在了主体后面),会使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三防“不当”
拍人物照时背景选择不当,以致出现烟囱长在肩膀上,头上冒出树权等情况,破坏了人物形象。还有,当人物与高大的背景合影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背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只剩下人物的头部,导致视觉不舒服。
四防“乱”
取景时没有突出主体,造成了画面无主次、结构松散、杂乱无章。有时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反而使主体处于次要的地位。
五防“平”
在构图上,不同明暗的色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明和暗,画面中的影像才会有立体感。应通过明暗色块的巧妙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使被摄主体显得鲜明突出
六防“斜”
有些摄影者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如高塔、大厦)拍全,便在取景时将画框倾斜,如此构图,会造成地平线倾斜,使画面失去平衡,视觉不舒服。其实,对此我们可在摄影时采用一些措施来解决弊病。如与被摄体拉开距离、采用长焦距镜头、选择高角度拍摄等。要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把照片拍好的!
5.好照片=对相机的熟练调节+拍摄的角度+拍摄的时机+良好的构图+内在的思想+拍摄的经验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把照片拍好的,现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收集别人成功的摄影经验,认真揣摩,牢记在心。
2.出门实践,在各种不同的光线背景中,摸索应该设置的光圈、速度、ISO、白平衡的参数,如果一张不能够让你满意,那么就多拍摄几张,进行比较。选取最好的一张,回忆一下,这样拍摄的理由。 3.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然后进行比较,或许你会发现,要拍摄出好照片,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4.清晨、黄昏,一般情况下是摄影者出门拍摄好片片的最佳时机。那么你可以尝试利用这些时间拍片片来看看。当然,你要牺牲“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的令人陶醉的晨光了。
5.跟同伴一起去拍摄,边拍摄边交流,除了可以增进友谊之外,最大的乐趣是摄影技巧同步而进。 6.趣味中心―摄影的主题
当我们端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侯,一个你无法避免的问题就在眼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说想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是一个人物,一件事,还是某人某事?
摄影的表达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你就必须为你的文章“立意”,创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摄影里,我们把我们想通过照片去表达的主题或主体称为这张照片的“趣味中心”。
确立一张照片的“趣味中心”很重要,可以说一张没有趣味中心的照片就是一张“废片”,看一张照片就如同在听一个“语无伦次”的人说话一样,你无法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常言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如果将这个道理用在摄影上的话,那就是:一
张照片只能用来说明一件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张照片中表达许多问题,那这张照片一定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即没有明确的“趣味中心”。因此建立照片的趣味中心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就是明知道趣味中心的重要,但在构图时却舍不得许多无用的元素,觉得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结果许多漂亮的东西在一起,造成观察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得趣味中心的“趣味”下降。像附图,尽管画面颇为漂亮,但画面中缺少真正的趣味中心。我们明白了趣味中心的重要性后,那就是要学习掌握如何去建立趣味中心。 但建立趣味中心并不意味着舍去就能得到。曾经听到过有人对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之间的差异做过这样的总结:绘画构图是加法,而摄影构图是减法。就是说绘画中的元素是在不断的增加中得到一幅画,而摄影中为表达和突出趣味中心要在画面中不断地减少各种元素或物体。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绘画如何我且不讨论,就说摄影吧, 如果单用减法出来的图像也许很突出“中心”,甚至很漂亮,但也可能是很单调乏味的图像,因为在减法的过程中也会将很多有趣的信息删掉,我们说真正的摄影构图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构图,而是如何在不影响画面趣味中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增加元素;如何尽可能的用尽所有可以使用的元素去强调和渲染趣味中心。准确地说,摄影构图的简洁并不等同减法,一切都需视传达的目的而定。当然,如证件照或人物肖像类的特殊摄影除外。 7、建立趣味中心的安排 1、通过在画面对主体的安排
通过在画面中对主体的摆布是需要根据画面中所出现的元素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视觉思维习惯,让主体自然的形成其在画面的主导地位。这种安排主要是通过前面所讲过的用指示线条、引导符号以及其它的一些画面重要位置对主体进行合理的摆放,使之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2、通过与背景分离的方法 。
所谓通过与背景分离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差异、颜色差异以及轮廓差异等手段使主体与背景产生差异,再使用摆布的手段将要表达的主体趣味中心在画面中突显出来,达到强调趣味中心的作用。
3、通过画面中元素的反差的方式
元素反差是指:元素形状之间、轮廓之间的大与小、高与矮、方与圆、粗与细等对比;或者是人物之间男与女、老与少等性质上的差异;也可以是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动与静、新与旧、物质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等状态的差异。通过画面中这一类的对比将要表达的主体衬托出来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如右图所示,老人与孩子、自行车与摩托车之间所形成的反差将两种不同的人和事物作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向读者展现出来。
4、通过框架的形式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画面中有形状或轮廓的框架出现,在框架内的被摄体都会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如下图)。 5、通过画面剪裁的方法
画面剪裁方法也称为二次构图。由于当时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一些意外的场景来不及仔细构图,不能得到满意的画面,只能在拍摄完后在原图基础上将多余的元素去除掉,最后得到_个新的趣味中心。这种做法往往对于突发事件或风光摄影中由于拍摄位置的条件所限制,不能按照意愿取景而起作用。但要求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
6、通过无形线条的引导方法
通过眼睛的视线、手的指向、以及特殊符号的暗示等来引导出画面的趣味中心点是强调趣味中心的一个重要手法。 7、通过“凝视”的方法
所谓“凝视”就是让画面中的无形线条与观察者的视线直接联系,产生画面中的趣味中心。这也是通过多个元素提炼单一元素或统一多个元素的最好方法。
8、通过画面中元素的“SlZE”对比
一般情况下,同等条件的元素在画面中出现时,占较大面积的元素容易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而尺寸小的元素要想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必须要有其他的条件才有可能引起观察者视觉的注意,这些条件比如:大的元素在画面的摆布和焦点上被有意的安排;画面中有明显的无形线条或指示符号指向小的元素;再就是影调的作用使得小元素被明显的分离了出来。
9、通过画面中焦点的选择方式
一般来说,各元素以清晰的焦点和模糊的焦点出现在画面时,清晰焦
点的元素将容易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而模糊焦点的元素将成为画面的背景元素。因此有意识的选择趣味中心元素为画面的焦点将是建立画面趣味中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实际上所谓选择焦点就是将主体以外的景物置于成像的清晰范围以外,即景深以外。但在选择焦点时须注意做法,将光圈开大是传统理论上强调的一种方法,使用此方法往往带来成像质量降低的负面效果,因此并非最佳选择。根据景深的方程式:T=2u平方*NC/f平方,其中T为景深,u为拍摄距离,N为光圈数,c为弥散圈直径。我们可以知道c由胶片和片幅所决定,当片幅一定时,对景深影响最大应该是u和f,因其变化是以平方值的数据在变化,所以改变拍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数才是最佳的选择。 10、通过影调的选择
一般的情况下,一幅画面中大面积的影调容易反衬小面积的影调,也就是说大面积的影调容易成为背景。但同时浅色的影调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我们可以利用影调在视觉上的这种效应来确定画面的趣味中心处。
8.如何让曝光更准确
拍摄时,准确的曝光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曝光准确的影像确的影像,影调自然,颜色饱和、鲜艳;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暗部层次损失严重;曝光过度,影像的高光部分没有层次。虽然现在已进入数码摄影时代,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来弥补曝光不正确的失误,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许多人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自动曝光模式,但自动曝光要以准确测光为前提。要精通测光模式、
曝光补偿、包围曝光和场景模式的运用等。数码相机测光模式一般包括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多区测光等,但在以下场景拍摄时,相机还是会出现测光不准的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一、逆光拍摄,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主体进行补光,如与被摄体距离太远而导致无法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进行精确测光,也可以使用测光表走近主体进行入射光测量。 二、被摄主体处于大面积白色背景前
由于大面积白色或浅色背景会严重影响测光表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同方向、同等光线亮度的其它中灰色为主的物体来进行测光,如实在找不到参照物,则可以适当增加曝光补偿,至于增加多少曝光量,要看现场拍摄时白色背景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光线反差的强弱来确定,一般会在1-2 级之间。 三、拍摄黑色背景前的小物体
当被摄体处于黑色或深色背景时,由于黑色或深色的背景会吸收大量的光线,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或多区测光模式都会导致曝光严重过度,应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主体进行测光,如相机没有点测光功能,则可以使用曝光负补偿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随光线照射到主体上的强弱来决定曝光补偿值。 9.如何拍出色彩艳丽的照片
要使彩色照片显得色彩艳丽,除了在放制照片时要尽量把照片的颜色调准确外,摄影者在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可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遮光罩
可以防止天空、地面或水面上反射的杂散光进入镜头,从而保证画面色彩鲜艳、饱和。所以在水边拍照或是在雪地里拍摄时,切勿忘记给镜头前加遮光罩。
旭日初升的早晨和暮日西坠的傍晚,光线照射角度低,光质柔和,色温偏低,景色在这时会带有一种淡淡的橙红色,显得格外瑰丽动人。这段时间恰好是拍摄彩色照片的大好时机,自然景色的色彩在此时会有丰富的表现。而在中午时分,顺光会使画面的色彩减弱,故要想让画面色彩艳丽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拍照。
曝光不足,会使照片色彩显得灰暗;曝光过度,则会使强光区域的色彩消退。若采用轻微的曝光过度(比正常曝光开大半档光圈),则可以使照片获得艳丽的色彩效果。
当不同的色彩相遇时,纯度高的色彩会更艳丽,纯度低的色彩则会更加显得灰暗。有意让低纯度的衬景色来衬托高纯度的主体色,可求得丰体色的艳丽;用高纯度的衬景色来衬托低纯度的主体色,则可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
主体表现的色亮度与其背景有密切联系,通常是呈反比关系:背景亮度越高,主体表面越显暗淡;背景亮度越低,主体表面的色彩则越鲜亮。因此,当主体的背景呈深黑色时,主体总会比在白背景或灰背景前显得亮。在这种情况F,.如果我们在拍摄时曝光略微不足,可以使丰体与背景之间的明暗反差相。对缩小,使照片层次更丰富一些;
但如果曝光过度,对主体来讲就会增加亮度,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反差比就会更大,画面上的主体就会丧失应有的层次和质感。深色背景具有一定的吸光作用,特别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时,它会使画面变得很暗。这时,可以提高主体的色彩饱和度。若只给主体加白光,会使主体的色彩变得浅淡,理想的做法是给主体加色光,像附图,作者在摄影时给金条布上黄色光,结果使主体色泽很艳丽
10.手持拍摄清晰照片11 条军规
多数影友都是手持相机拍摄.而绝大部分图像糊掉的原因都是因为相机不稳定、产生抖动造成的.为了拍出清晰的照片.实践中有一些基本规则一定要掌握。 一、正确地握持相机
在手持相机拍摄时。用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一般情况下要避免单手握持.单手握持看起来是很酷.但拍出的照片就很难预料了。双手握持时.如果是单反相机.应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这样相对更稳定..如果是便携相机,则应一手握持相机的手柄或右侧.另一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相机的左侧.并尽量使用其他的手指捏牢相机。
在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而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应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初学者握持单反相机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左手不是握紧镜头。而是握着机身的左侧.这样
镜头容易上下晃动。
二、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要在手持拍摄时保持相机稳定不动.除了保持正确的握持姿势外.还应多使用光学或EVF取景器取景.而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这是因为。使用光学或EVF取景器取景时。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其稳定性自然要比双手握持相机的线性支撑稳定得多。 三、正确的站立姿势
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此时.人身体的抖动是最小的.按动快门时的稳定性也会很好。 五、学会半按快门
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如果省略了半按快门的过程.直接按动快门.对于反应速度快的相机来说.可能因按动快门的动作过大而导致相机抖动:对于反应速度慢的相机还容易导致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就完成拍摄.图像不但虚而且还曝光不正确。 六、按动快门时要轻柔
即使是半按快门.在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如果按动快门的动作过大、过快,也有可能导致相机晃动。所以.正确按动快门应使用食指的指肚在呼吸平稳的时候尽量不触碰相机其他部位来按动。
七、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
虽然我们已经尽量通过保持身体的稳定以保持相机稳定.但如果曝光时间过长.相机依然会随着人体的自然晃动而摇晃.因此在拍摄时.必须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拍摄.否则太长的曝光时间就会导致图像虚掉。而所谓的安全快门时间,有下面这么一个公式.即安全快门时间≤1/镜头焦距(秒)。例如,当使用35 mm 单反相机配合一只50 mm 标准镜头手持拍摄时,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50秒.就有可能糊掉.而在这之上.只要按照前面的操作方法操控相机,则都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如果摄影者有意识地练习稳定持机和拍摄,相同条件下有时可以比无经验者降低2-3档快门速度。 八、使用光学防抖功能
手持拍摄时.如果测光结果表示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2-3档.还可以利用相机或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来进行拍摄.同样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但需要注意的是.光学防抖功能不是万能的防抖妙法.最好的防抖镜头也只能在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3-4档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图像.因此如果测光快门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就只能依靠三脚架来保持相机的稳定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一定要关闭相机或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否则反倒容易导致图像
虚掉。
九、使用闪光灯但不用慢速快门同步
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下又需要凝固运动中的物体影像,那么就可以使用闪光灯来,进行补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不要选择慢速快门同步模式.因为使用这种闪光模式时.相机会采用正常曝光时的测光数据.并不会提高快门的速度.拍摄出的照片依然会虚掉。 十、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
在户外手持相机摄影时.我们大多习惯背着摄影包.但如果需要长时间曝光,则最好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轻装按照前面所说的姿势进行拍摄。因为额外的负重有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更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拍照时手里提着东两左右晃荡就更像一个钟摆.让相机也跟着晃来晃去。 十一、寻找稳定的依托
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1.拍好纪念照从“到此一游”成构图高手
通常大家在拍摄纪念照时.构图往往是最不被重视的.致使照片都变成了“到此一游”式的随手留影.有时候即使是多年的摄影老手也常常忽视这个问题。其实.在所有涉及纪念照的摄影技巧中.构图通常是最好解决的.过了构图这一关.即使是纪念照,也会有创作的味道。说纪念照的构图最好解决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照片有规律可循.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拍摄.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想拍好纪念照并不难。
“横”比“竖”好
在纪念照的构图中.最常用的手法是把被拍摄人物放在画面的一侧。如果是横构图拍摄。我个人认为把人物放在左侧比放在右侧在视觉上感觉会更舒服一些.这是因为人们的阅读顺序是习惯从左往右.这样安排在视觉上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把人物放在画面右侧会显得过“重”或者有“一头沉”的感觉。一般来说,拍摄纪念照时使用横构图比竖构图更常见.因为在拍摄时要突出当时的环境.画面中要容纳更多的内容。很多人在旅游景点拍纪念照的时候为了避开“闲杂人等”。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使用竖构图拍摄.严格来说竖构图在纪念照的拍摄中.只在拍摄半身人像或者特写的时候才用到。所以这里要强调的纪念照拍摄原则是:横构图为主.竖构图为辅.
把人“框”起来
这种构图方法属于框架式构图.操作其实很简单,可以利用门、窗、大树等物体来从容实现,具体的方法就是把人物“安排”在这些“框”
蓝天变得更蓝把建筑群体的色调表现的更加鲜明,同时又不改变原始建筑景物的色别,摄影者实拍时应使用偏振镜来压暗天空,突出天上的朵朵白云,这样拍摄的建筑群体,才会给人以气象万千,宽阔舒展,整体协调之美。 五、框架的运用
摄影者要灵活采用新颖的视角,将完整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从与之相连的其它部分中分离出来,使其自然形成框架作为前景合理加以运用,以创造出一种抽象、简洁的画面,让原本平淡的建筑物,通过精确的取舍之后,让画面萤新注入新的活力。 六、影子
作为摄影者还要多观察,勤思考,当所拍建筑物的一些外型结构,在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往往会落下很有趣的影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因光影变化而产生的投影,捕捉影子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类照片就会留给观者更丰富的回味和想象。 七、景观
如果在拍摄建筑物时觉得单调,可以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放在建筑物前的显要位置加以运用,那么,拍出的画面将会美感倍增。特别是建筑物前的水池,如果在拍摄时将水池里的倒影和实景一同纳人画面,将会使画面达到一种别具一格的美。如果建筑物前有花园,也应选择那些造型优美和绿色植物生长最茂盛的区域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建筑 物图片才会更协调和完美。 八、人物
拍摄建筑物,摄影者如果能结合社区的特点,将群众组织的文娱活动拍下来,将会使画面耳目一新。通常,在城市建筑群中都会有空旷的广场,社区街道和民间组织经常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拍摄时可采用竖幅画面构图形式,重点突出表演中的人物和围观的群众,同时还应尽量将高楼大厦拍完整,使画面中的人物与现代建筑物融摄影中的色彩规律
14.透视变化会给色彩表现带来影响当被摄体处于远近不同的距离时,其色彩表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的色彩空间效果。具体表现为:近的色彩鲜艳,远的色彩偏灰;近的色彩暖,远的色彩冷。 15. 色彩基调有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彩色照片的色彩基调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类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对比强烈的鲜明色调: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引入注目;色彩类似的柔和色调:给人以平静、温和感;明快的色调:给人以欢欣、愉悦感;浓重的色调:给人以庄重、沉闷感;冷色调:给人以肃穆、悲凉感;暖色调:给人以热烈、喜庆感。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现主题和题材来对色彩的基调进行选择或改变,从而使画面色彩协调统一,符合主题的表现。 16.画面生机在于色彩的变化
画面色彩固然需要某种基调,但是有了基调并不影响色彩变化。实际上,一定的色彩变化更能促进基调的形成,并能给画面带来生机。因为单一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沉闷乏味的感觉。色彩的变化不只是颜色种类上的变化,要有明暗的变化、鲜晦的变化,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色
彩的变化有助于活跃画面,并有助于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17.色彩和谐是观众赏心悦目的根本
色彩的和谐是色与色之间的有机组合。不同色彩的组合,在意识上、视觉感受上要与作品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的和谐大体分为以下四种:
1、对比色的和谐:是指互补色之间的关系,如红与绿配置得当也能得到和谐的效果。
2、邻近色的和谐:如黄与橙、蓝与绿等,会呈现出一派宁静的色调,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和谐。
3、类似色的和谐:亦称同种色的和谐,如深红与浅红、深蓝与浅蓝等。
4、消色、光泽色与其它色的和谐:消色包括黑、白、灰三色,光泽色包括金、银色。消色、光泽色与其它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达到完美的色彩效果。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当代社区的和谐和建筑事业的发展.
18.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作用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要。 从技术层面看:
主要为了通过合理的曝光组合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在同样照度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需曝光时间就少,可选择较高的快门速度: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所需曝光时间就多,应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
在照度不变和选择的感光度不变的前提下.收缩一档光圈需减低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开大一档光圈需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调整后,作用于底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量”仍然保持了准确性.可获得准确曝光。 从艺术表现力层面看: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景深原理形成特定成像效果(请参阅本报发表l的关于光圈和景深的文章);二是不同的快门速度在表现动体时能产生不同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曝光时间越长,被摄对象运动速度越快.图像越呈虚化状,越容易给人动感强烈的印象。相反的是,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越慢。物体的动感就越不易体现,但物体也将被表现得更清晰。因此,通过对快门的合理选择.摄影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做强化或弱化处理,以实现表达主题的不同需要。
选择快门速度须注意三点:
第一.如手持相机拍摄,不宜采用过低的快门速度,以免因相机晃动导致图像虚化.借助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第二,选择高速快门便于将运动对象“凝固”,拍摄运动对象时如快门速度过低,将导致影像明显虚化;
第三.选择低速快门时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动感”.甚至于使运动对象在画面上消失。如选择1/4秒的快门速度,人物正常行走时晃动的腿将被虚化得似乎不存在一样.
19.摄影构图四元素 光线:
光线是摄影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摄影主要是根据光线本身的色温和强度来控制画面.通过光线的照射角度来把个人情感融入照片之中。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拍摄对象周围的环境对画面光影结构的影响.自然光是不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取遮挡、反射等方法调节:人工光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随意控制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在复杂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混合时.要注意控制色温的一致。 色彩:
如果说光线赋予照片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给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作为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在构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拍摄时通过画面色彩构成的主观控制.把色彩元素进行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拍出来的照片就会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从而渲染、烘托出主题和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 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它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从黑白摄影来看.影调的主调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低调、中调(灰色调)。不同的影调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调的明快、淡雅,低调的庄重、深沉,中间调的和谐、平稳等。影调只有与具体的形象、物象相结合.才能赋予作品以鲜明的、生动的感染力。
线条:
线条一般是指画面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在构图中合理地利用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两类,直线又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之分.水平线易产生宽阔之感。在拍摄风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垂直线易传达高耸、刚直之感,如林立的楼群、挺拔的树木、高峻的山峰等: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
20.抓拍控制的两个要素 一、抓拍对象的选择
在抓拍人物时.我的经验是首先要选择好被摄者.特别是在一些环境比较杂乱的情况下抓拍人物照片时.作为摄影者除了反应要快.还要注意那些做事认真.看上去既有神、又有态、还有情、更有趣的人物在抓拍这些选定人物对象时,可用中长焦镜头.取人体站立时的眼部高度为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尽量采用近景或特写的构图.取人物正面或侧面45度的拍摄角度,重点突出所拍对象的行为动作。另外,一般情况下抓拍人物要用大光圈.速度尽量快.同时拍摄还要将重点和目标放在捕捉被摄者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时的神态、形态、心态上.这样拍出的片子才会成功。 二、抓拍的光线选择
在人物抓拍的光线运用上.选择晴天微弱的逆光、侧逆光、侧光、前侧光和阴天明亮的散射光.均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选择晴天逆光、侧逆光抓拍时,如果测光点在主体人物正面要适量增加曝光.当然也可以在取得平均测光值基础上再增加一级曝光量来进行拍摄.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人物的头发丝质感和层次得到很好表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物脸部因曝光不足而产生“黑团”现象。
选择晴天侧光或前侧光抓拍人物照片.特别是抓拍行走动作的照片时.摄影者要注意避开树叶、树枝等物体的投影直接落在摄影者脸上或浅色衣服上.否则,主体人物脸部将会形成难看的“花斑”:另外.拍摄时如果背景杂乱.可采取靠近被摄者的办法。尽量突出主体:摄影者还要注意适当突出被摄者手上正在做的事.为了将人物手上动作拍得有动感.抓拍时快门速度不宜太快。
选择阴天散射光拍摄.可以获得较柔和的反差.人物脸部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反差现象.摄影者可以尝试在阴天选用多种技法来拍摄。第一种是选用大光圈.对焦点放在人物的面部.有意利用虚实对比使主体人物面部突出:第二种是选用大光圈并将焦点对准前景中的物体.有意使画面达到前景清晰.而主体人物模糊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是选用小光圈.焦点对在主体人物与前景之间.充分利用小光圈大景深的作用.使拍出的画面达到主体人物与前景均清晰。所形成的准确曝光――――
21.用好点测光功能
一般相机都具备了多区测光(评价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中的几种。其实,它们的区别就是测光部分的权重不同而已..
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在拍摄明暗反差强烈、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一个很小的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他部位上的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背景的影响。点测光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准确的曝光。 找到测光点
点测光模式适合要求较高的摄影者。用该模式测光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约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景物的曝光情况.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适合选为“点”且作为测光基准。
我们在遇到光线复杂的拍摄环境时.不应只依赖经验和曝光补偿.大家可以利用点测光来做更精准的曝光判断。 1.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当拍摄经验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监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进行点测光的地方.应当多多拍摄.然后观察结果并修正自己的判断。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来测光
如果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混乱.可以直接将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如果没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来取代。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被太阳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样会影响测光结果。与曝光补偿功能相配合使用点测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曝光补偿。
在比较大的场景中.如果按照普通的测光方式.建筑的细节和天空的颜色肯定不能同时获得很好的还原。对建筑物受光的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做-0.7Ev的曝光补偿效果非常好。 点测光的运用场合
点测光的应用面很广.比如在风景摄影中.对细节的表现很重要,如果采用多区测光.经常会造成某些高光部位的过过曝,使整张照片缺乏感染力。解决的方法是对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再适当地增减1/3 级曝光。在静物摄影中.一般可以摆设灯光.对被照亮的主体点测光可以造成背景曝光的严重不足.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对高光部位的点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由于曝光量减少了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有利于拍出清晰的照片.. 点测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的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昕需的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需要摄
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这时依据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轨迹。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轻盈、流畅的感受。 22.顺光的运用
照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因为光线是从景物的正面照射,故又称正面光。被摄景物在顺光的照射下,正面受光均匀、明亮。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因为阴影被投射到了景物的背后。光位较低时前景很容易产生大面积阴影,产生明暗对比.有利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表现。拍摄者自己的身影也容易留在画面中。如果不将前景的阴影摄入画面,影像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景物自身的明暗差别或色调、色彩来表现。 顺光拍摄的特点
1。易表现被摄景物的全貌.主体突出而醒目,画面影调柔和.能较好地表达景物本身的色彩,色饱和度高。
2。光线均匀平淡,反差弱.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不能很好地表现景物的空间纵深和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景物的质感必须依赖自身的立体形态来表达. 顺光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选择造型完美的景物做前景.以增加景物之间的立体感, 2.尽可能选择影调对比强烈的景物.以增加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3.尽可能选择色调对比强烈的景物.加强冷暖色彩的对比,以增强
景物之间的空间感。
4.尽可能利用被摄景物中的线条关系.以增强景物之间的纵深感和透视关系.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光照角度.但是我们可以移动拍摄位置.利用不同角度光影的变化和景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变不利为有利。我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拍摄美丽的雅丹地貌——五彩湾时.火红的太阳缓缓下沉.五彩湾正值五彩缤纷的辉煌时刻。其主要色调为褐、红、黄、绿,白、蓝,黑也搀杂其中。每走一步.每换一个角度.展现在眼前的景象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夕阳下五彩湾变成了赤色山峦。虽然是顺光,但低光位使前景产生大面积阴影,从而使被摄主体具有了较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图。拍摄数据:骑士4×5座机,6×12 后背。施耐德120 mm/F5.6镜头,光圈F32、快门1/8秒。 23.逆光摄影
摄影本质的解释即摄取影像。无光则无影,光线的选取、利用和控制是摄影的命脉和灵魂。刘半农先生曾说过:“景物虽好,若不能采取适当的光,画面仍是死的。”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广义地说,逆光包括正逆光和侧逆光两种。从光位看,正逆光是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正对相机镜头方向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从光比看,由于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至少有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暗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可形成大家常说的“勾边”
效果,有利于物体轮廓从同色或近似色的背景中跳出: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则能产生透射光,很好地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剔透感;对液体或水面则会产生闪烁光。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较强的光效,逆光能使画面产生很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的艺术效果。归纳起来,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强化被摄体的质感表现。特别是当被摄物体为透明或半透明时。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提高,使顺光下平淡无奇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对比效果大大增强,很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渲染氛围。制造气氛。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利用清晨和傍晚光照低角度、大逆光的特点,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诸如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的动人影像,在视觉和心灵上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在逆光拍摄中,经常出现的大光比、高反差的画面效果常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具体地说,首先它会使背景处于严重曝光不足的面积中,色彩暗弱,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使背景得到净化.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出表现被摄体外形的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在人像摄影
中逆光能较为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比如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就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同时利用明暗对比,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陷借助强光加以冲淡,或借助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
第四,风光摄影中逆光光效能够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饱和度高,背景色饱和度低等。这些都有助于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的效果,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逆光拍摄的确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但要拍好逆光照射下的被摄体,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反差大、变化多,在逆光拍摄时,特别要懂得取舍。当我们需要主体明亮、背景暗弱的效果时,曝光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此时使用相机或测光表的点测光功能最为合适,对于背景和其他部位的层次损失,在适当照顾的前提下要在所不惜:而当我们要拍摄的是剪影效果时,则应以较为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f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另外,由于镜头与光线方向相对对立,特别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用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直至眩光消失后再进行拍摄。 24.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大家知道,通过适当的用光,可以使所拍摄的景物具有立体感。除此
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摄影技巧来表现出被摄景物的立体感。 一、注意被摄景物的位置
从正面拍摄时,往往看不见景物的深度,所以立体感不强。如果从景物的侧面拍摄,通常可得到满意的立体效果。图l画面中的桃花,从侧面拍摄使得立体感较强。 二、注重影调的把握
画面中的影调缺少变化时,效果很平淡。如果影调丰富,有很强的层次感的话,画而的立体感一般也会很强。图2中的人物在明亮的背景下,身体显得很暗,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三、调整光圈的大小
所用的光圈较小时.画面的景深往往较大.使所拍摄的景物前后都很清楚,立体感看上去不强。要是在拍摄时适当采用较大的光圈来减小景深.使被摄主体清晰,其他景物虚化,自然就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追求较高的拍摄角度
采取高角度俯拍时,画面中被摄景物范围很广,而且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显得空间立体感很强。采用低角度仰拍时,画面中的远景一般会被前景中的物体遮挡.对比不明显,立体感较弱。图3就是选择高角度俯拍,前景的小船和人物醒目,远处山峦叠嶂,画面很有立体感。 五、调整拍摄的距离
拍摄距离近。画面中景物的近大远小对比十分强烈,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强。反之。拍摄距离远时,透视感弱,立体感也弱。图4拍摄时距离主体很近,只有几十厘米.空间层次感、立体感都很强。
六、选择较短的焦距
长焦镜头具有压缩透视的功能,看上去所拍摄的景物前后似乎压缩在一起,这对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十分不利。用短焦距的镜头拍摄时。似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拉伸”了,影像的大小对比强烈.对于立体感的表现十分有利。 25.行摄云雾间
对摄影人来说,灰朦朦的天气,看不见远处的景物,很难拍摄出影调对比强烈的照片。如外出在高山拍摄照片,去一趟不容易,即使有云雾天气,也千万不要罢手。其实雾景也有优点,大雾挡住了一些景物,雾中很多的细节都不见了,原来杂乱的画面变得很干净。像图?的景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很杂乱,晴朗天气下真难表现。大雾把后面的东西都遮蔽了,主体现出来了。其次,浓雾给景物分出层次,近景较清晰,远景较模糊。
云雾天摄影,得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注意前后景物层次
找一些稍清晰的景物作前景。云雾中灰朦朦的,如果只是拍摄远景,效果则是一片灰。云雾不是特别大的时候,近景一般能拍清楚。图二就是选择了山坡一棵树作为前景,尽管拍摄成了剪影,但避免了整幅照片都是灰雾。 二、尝试拍小景或特写
云雾中如果远景完全看不见,此时可以拍摄一些小景,如近景中的花草、树木、房子等。或者仅选取树的一个枝丫,用朦胧的背景,能更
正在阅读:
菜鸟到高手-数码摄影技巧05-08
浙江省2016年信息A类安全员考试试卷06-05
第二一一则:人贵自立-作文05-01
《应用密码学》胡向东版习题和思考题答案05-06
勾股定理(2)doc06-25
南宁学院图书管理系统 - 毕业论文12-14
二维抛物方程的有限差分法06-08
春天经典诗歌03-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菜鸟
- 摄影技巧
- 高手
- 数码
- 行政执法考试题库
- 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 湖北省2012届八校第二次联考 文综 - 图文
- 魏书生报告心得
- 2015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45P - 图文
- 2014-2015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暖心早餐创业商业计划书
- 马恩理论的历史发展-丁云本求实出版社1997-12-04
-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1-6思考题
- 2010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1
- 上司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 2016-2022年中国溶解木浆行业发展格局及十三五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中国电信 数据业务竞赛IP城域骨干和长途网试题库 有答案 word
- 《酒店管理概论》授课内容1 - 图文
- 变压器保护 华东电网出的教材 - 图文
- 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 坚持七个必须 加强项目党建
- 2006年数学建模A题
- 战斗边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