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文件综述
更新时间:2023-09-19 09:05: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姓名 李 祖 超 研究生姓名 李 鑫 研究生学号 120080297 研究生专业 高等教育学 所在院系 高等教育研究所 类别: A.博士 B.硕士 C.进修生 日期: 2009 年 5 月 26日
评 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 总 成 绩:
课程论文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文献综述
李鑫 120080297
摘要:本文献综述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对评估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概括,并就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评估 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宣布从当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就此形成了五年一次的惯例,对于教育评估不合格的学校,教育部将督促其整改或是责令其停办。截止2008年上半年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接受评估的学校达592所。从评估效果看,评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高校普遍认为,通过教学评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学评估对于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人们对评估工作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既有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形式主义现象的批评,也有一些有关评估与大学教育本质、教学秩序、办学自主权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因此,人们对于未来教学评估持有两种主张:第一是继续;第二是停止[1]。主张停止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评估引发了许多高校组织教师、学生编造各种假实验、假评语、假就业率等数据。二是评估由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心组织,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强化了行政机关对高校、高校对教师的监管,是行政干预学术自由的活动,包含着“行政迷信”。主张继续的理由则是显而易见的。
一、 关于教学评估的涵义
评估又称评价,其含义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标对某个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评估”有两种含义,一是评议估计,二是评价。[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评估即评价与估量。从本质上来说,评估是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或事物所进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判断过程,以实现对评估对象的干预。
对于教育评估,国内外学者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有着多种理解和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3]:
(1)着眼于信息,强调通过评估收集资料,为教育决策服务。例如克隆巴赫(CL.J.Cronbach)认为:“所谓教学评估,是指为了获得教育活动的决策资料,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部分状态、机能、成果等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过程。”
(2)着眼于方法,强调评估是绩效考察的方法或调查的方法。例如斯坦福评估协作组认为:“评估是对当时方案中发生的时间以及方案结局的系统考察,一种帮助改进这个方案或其它同样目的方案的考察。”
(3)着眼于效果,强调通过评估判断教育目标或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例如美国教育评估学者泰勒(R.W.Taylor)认为:“教学评估是把实际表现与理想的目标相比较的历程,评估过程是在本质上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
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4)着眼于过程,强调评估是收集信息的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判断效果的过程、教育优化的过程以及价值判断的过程等。例如德雷斯(P.Dressel)认为:“评估就是决定某种活动、目的及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目标的明确化、收集有关合适的情报、决策等三个阶段。评估所追求的目的,便是为达到目标而最有效地去灵活使用手中的资源。”
(5)着眼于价值,强调教育评估的关键在于价值判断。例如日本学者桥本重治认为:“评估是与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有明确关系的概念,是按照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育计划的效果等进行测量的过程。因此“评估”概念的重点在于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
不同的学者由于所关注的问题和侧重点的异同,对教育评估的理解存在诸多的差异。总结来说,教育评估应该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一定的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各种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改进教育工作的过程。
教学评估与教育评估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学评估,从内涵上来讲,它包含于教育评估的大系统中,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成教育的主要部分和基础,它是侧重于对一所学校教学工作(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过程等)实现或达到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但又不止于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评估。也就是说,教学评估是教育评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既在教育评估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又是教育评估活动的核心和基础[4]。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自1985年始,在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以及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高等教育评估研究成果,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著作和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些研究成果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正规化开展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文集》(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年),《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高等教育评价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高等教育评估新探》(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等等。
1993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正式成立。1994年1月,在长春市召开了“中国高校评估学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建立了全国性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学术组织。1995年9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成立,建立了全国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团体。此后,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局面。在评估学术团体的倡导下,评估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全国性或地区(行业)性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研讨活动更加广泛,分别于1994、1995、1998年以“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政策研究”、“高校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制度和技术的研究”为主题组织了三次学术讨论会。大批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及“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994年,全国性高等学校评估学术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创刊,该刊对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评估理论研究还在诸多领域借鉴了国外经验,加强了国际交流活动。例如,1993年6月,中美双
方共同发起并主持了在美国召开的“环太平洋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对教育评价、学校评估等进行深入讨论;1993年8月,中国高教评估研究协作组、国家教委高教研究中心与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等共同举办了“高等教育评估讲习班”和“中美高等教育评估研讨班”,讲授和研讨了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理论、方法、制度和实例等;1996年4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与美国美中交流服务机构、国际教育质量保证中心、香港学术评审局等联合组织召开了“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国际学术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开阔我国评估工作的思路和视野,比较和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估理论、方法和制度体系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评估热点问题的关注。
从1993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少教育理论学者纷纷加入高校评估研究行列,大批学术专著和论文相继涌现;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科类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先后出台;评估的测量技术、统计技术、量化方法与量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有:陈玉馄著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1993年)、王冀生著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3年)、王致和主编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1995年)、夏天阳主编的《各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年)、张慧洁等著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概述》(2000年)、王战军编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2000年)、张远增著的《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2002年)、赵玉林主编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运行论》(2004年)、刘智运编著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与督导概论》(2005年)、陈广桐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2005年)等。这些著作,在介绍和引进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评估实际,论述了教育评估的本质、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贝。模式和标准、评估的袜一政策、评价误差茹理、方法以及政府、社会、学校在评估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等问题。这些论著继承与发展了我国高校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经验,注重高校自身的特点,注重借鉴与接受其它学科的科学方法,对评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注意探讨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教学评估”为“题名”进行检索,从1985年至2009年,共有1518篇相关文章;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13篇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博硕士论文。如中南大学张芋作的《大学二级学院教学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罗洪程作的《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估方法研究》(2004),华中师范大学刘理作的《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2007)等。
以上列举的相关论文中,绝大部分是对教学评估的经验总结或就评估指标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一些探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方面的文章,也重点着眼于对高校建立内部评估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意义、途径的论述,基本上都属于思辨研究或实证研究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谈及评估时应然的成份较多,而围绕“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来做实地研究,反映高校内部如何来开展评估,并对内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的,目前尚未见到。
三、评估研究存在的不足
朱永江则对我国实然状态的高校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认为高校评估所用解决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高校需求的现实性与高校满足社会需求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我国现行的评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但不足之处依然明显,表现为四个“单一”:较强的政府行为,
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导向与评估标准的局限与单一;评估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以评促建”为主的功能单一。在此基础上,对评估的应然状态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完善评估工作的对策:加快高校评估运行机制的建设;实施分类评估,推进高校多样化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评估中介机制和制度;构建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5]评估科学性离不开科学的评估程序,由长廷等指出,长期以来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者习惯于注重评估目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认为程序属于实践操作者的责任范围。但操作者却简单地认为只要遵循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先进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就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出现了程序这一真空地带,最终造成了评估程序被忽视。[6]
我们注意到,既有的高校评估研究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从对评估的定位来看,往往把评估视为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与工具,工具理性色彩浓厚、决策定向意识强烈。正如潘惫元先生所指出的:“当前,高等学校的评估,正在全国大张旗鼓地进行。然而教育评估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早期的评估理念上”,“从行政监督的角度对待教育评估,正是当前中国高校评估实践产生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所在”。[7]从外部监督来看待评估,包含着一种明显的价值倾向:高校评估是一种精致的、有组织的控制体系,评估是国家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而对高校办学行为实行控制。这是基于一种外部控制模式的思想,把评估对象的高校及高校内部的成员看成是评估过程中一个“消极的执行工具”,它强调外部权威机构的控制与监督,强调政府的强力干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校评估仅仅被理解为政策性或技术操作性的措施,而抽出其本质性的规定。在对评估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上,往往是为了满足评价者对被评者的鉴定、排序的功利要求而开展工作,而不是为了增值,只是立足于昨天,在着眼于回顾的基础上对以往即定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判断;仅局限于鉴定与评比,而评估对于促进对象自主发展痴能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第二,从研究视角的选择和价值取向来看,以外在视角为主,注重从评估与教育发展关系的角度来研究评估问题,注重评估的工具理性价值,注重评估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正如胡建华所说的:在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是统一的,即单一的,“主要是以是否符合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作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8]在这种价值观指引下,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把评估当作一种没有灵魂的躯壳看待,而对评估本身的教育意义和自身价值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虽然部分研究涉及到了评估的人文取向和教育价值问题,但总体而言,对评估的研究中“物”的价值取向明显,“人”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有的研究虽然涉及了人,如龚孝华的研究提出了“具体个人”的评价标准观和教育评价的“具体个人的价值取向”,但基本是从受教育者个人生存需要出发构建评估价值基础;荀振芳的研究专门对评价的教育价值进行了较深刻的反思,但对评价的实施主体和评价本身缺乏关涉。两者有意无意地都是以“它”作为评估话语主语的方式,对评估活动的当下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鲜有触及,在强调人的长远利益时忽视了高校作为一个实体本身的现实价值以及评估自身独特而复杂的个性。
第三,从对高校教学评估的理论把握来看,学术视野欠开阔,就教育论教育和就评估论评估倾向明显。现实中的高校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性学术机构,而是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教育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体系,它必然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9]特别是在我国,历来国家和政府都对高
校保持较密切的联系机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如著名学者任以都教授在考察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后认为:北京大学的成立明显地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建设的紧密关系,为此,她建议从国家与大学的关系视野研究考察中国
[10]
高等教育。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更是将高校纳入到政府下属事业单位的行列,这就客观决定了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政策的高校教学评估不可能仅仅是教育的内部事物,“国家与教育”的视野也就应该是高校评估研究中最有生命力和实际价值的一种可取的学术视野。从目前的研究实际来看,以这一学术视野为背景的高校评估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既有的研究并没有穷尽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研究视野欠开阔,方法单一,往往就教育论教育和就评估论评估,且多是一种操作层面的对策构想,理论学术价值相对不足。这种状况一方面为高校教学评估研究埋下了学术积淀不够和理论起点不高的伏笔,但另一方面也给教育理论学者的进入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
第四,对高校教学评估实践的关涉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状况。教育理论根本上是应用的学问,是一种“带有极强的价值与目的色彩”的“实用理论”;它不是教育实践的直接的“处方”,但是“处方”的主要依据。[11]这就要求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实践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从高校评估研究者的构成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青年学者,对高校评估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体验和感悟,对实践中高校评估的内容以及评估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评估过程中的客观事实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关注不够,因此,理论研究者大都只能用超乎高校教学评估实然的理想化认识来研究评估,用相对简单化的逻辑推论来界定复杂的评估实践,而对高校教学评估情景性知识的开掘不够,所得出的理论因缺乏生命价值对评估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而最应该对评估进研究和思考的高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却很少研究,或者只停留于工作的总结,一线实践者心目中的评估与理论上的评估差距太大,以致支配评估实践行为的不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的“教育上的惯性行为”。 另外,目前我国评估研究还存在理论的原创性不足的问题,移植国外的较多,本土化的东西不多;就理论谈理论较多,概念化的东西较多,缺乏足够的实证作依托,等等。
四、高校教学评估的未来走向
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研究,和国外研究相比较,我国的评估研究任重而道远。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评估文化建设,改善评估人文环境 从文化学的非主流文化观点来看,“评估”与“文化”的联姻,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自然发生的。有研究者认为,“评估文化”是非主流文化的一种表现,是院校文化中自发出现的一种亚文化。它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与院校文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12] 对于高校来说,实施内部评估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起师生员工的自觉性,将外在的规范变为内在的一种行为习惯,通过自我评估达到“促改”、“促建”、“促管”的目的,其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首先要加强评估内涵建设,改进评估方法。高校在实施内部评估的过程中,要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其次要激发参与热情,注重人文关怀。激励是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内部教学评估过程中,要善
于发现闪光点,对部门、个人好的经验及做法要及时推广。可通过评优、评奖、观摩等方式,树立教学典型,利用典型示范作用,由点带面,推动教学工作的整体提高。
2.加强分类指导,彰显办学特色 在社会学创始人涂尔干和莫斯看来,“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物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13]
对于高校来说,在实施内部评估的过程中,根据各二级学院专业办学实际,制定不同的评估方案,加以分类指导,不同的评估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评估标准,以期形成符合专业实际和特色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技术分类”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避免“一刀切”,又增强了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评估结果更有说服力。同时对于各专业努力挖掘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特色办学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3.调整评估重点,关注学生发展
目前许多高校的改革,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即关注学校的发展,主要是看一些物化的数字,如有多少个重点学科,有多少个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个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中博士占多少等等。这些数字可能是必要的,是一种指标,但不能让这些数字掩盖教育的本质。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那么一切改革就应该从如何使学生受益这一点出发。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在改革方向上还有欠缺,在让学生受益这一点上,考虑得不是很充分。“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竞争一些数字,并不是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些数字与学生培养质量有关,但不是最重要的”。[14]
4.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行长效管理 目前在很多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后,校级职能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检查者,学院管理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工作,成为关键性的因素,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高校在实施内部评估过程中,既要重视校级层面的评估决策与指导,更要重视学院层面的评估工作,任何一方面的削弱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要充分调动学院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实现“两轮驱动”,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果只从学校层面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而院级教学质量保障却得不到保证,就如同架起了“空中楼阁”,容易出现走过场,搞形式的毛病。笔者以为,通过内部教学评估,促使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过程监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构建校院两级教学保障体系,最终实现长效管理。
5.加强本科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
现实情况下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需要,由于发动的力度不够,参与研究的人员太少,终究没有达到足以影响政府决策的效果。另外,国外评估理论介绍多于比较研究、评估实践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等“先天性”不足,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影响了现实教育评估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教育评估的社会信誉。为此,要加强评估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界已积极地加入国际专门性评估组织,并取得了一些进展。1983年,我国就加入了国际成就评价协会,成立了中国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中心:1991年,在香港召开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术会议上,建立了“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网络”;在1996年的北京会议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作为团体成员加入了这一网络。[15]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发
展也是突飞猛进的,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以及更深刻的评估理论的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参照国际标准,融入国际高等教育评估主流,形成中国特色。我们在完善评估过程和总结评估经验,加强评估的专业化,搞好评估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继续改进评估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更应该学习、研究和借鉴美国先进的评估理论和最新的实践成果,积极扩大与国际评估组织及美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机制,健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法规建设,尽早尽快的赶上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快速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卢晓东.本科教学评估改革的方向[N].科学时报.2008-01-21(6). [2]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980页,981页。
[3] 王百炼.中国高等院校评估与管理(M).吉林:延边人民出社.2001:120~121 [4] 王冀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要点[J].高等教育研究.1994(1):43~47.
[5] 朱永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4期.
[6] 由长廷、张聪.完善程序是教育评价巫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年第2期.
[7]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与督导概论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第1期.
[8] 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页。
[10] 费正清等编,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页 [11] 瞿葆奎等.《教育科学分类:问题与框架—教育学科分支学科丛书代序》,唐莹著.《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一9页。
[12] 张建新,刘康宁.评估—作为院校亚文化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第6期.第37页
[13] 潘愚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第9页.
[14]刘新成.高校在竞争数字而非学生培养质量http://edu.qq.com/a/20040310/000013.htm.
[15] 周远清.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J].中国高等教育.1996.(l).
正在阅读: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文件综述09-19
私募投资基金(公司制、合伙制、契约制)三种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05-16
软件工程复习试题204-04
ZC0703-02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07-18
《通信原理》复习材料05-22
《桂林山水》说课稿07-30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09-14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复习范围03-18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上册复习资料04-21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 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技师职称试题
- 传智播客刘意老师JAVA全面学习笔记
- 星级酒店客房部保洁服务标准与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 PA新员
-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授课教案第1章 算法概述
- 《微信公众平台架起家校互通桥》结题报告
- 2018年宁夏银川市高考数学三模试卷(理)Word版含解析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尔雅
- 2016年6月英语六级真题写作范文3套
- 中国磁性材料纸行业专项调查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15-2020)
- 云南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试卷二Word版缺答案
- 窗函数法设计低通滤波器
- 第三章 绩效考评方法与绩效管理模式
- 高等数学教案
- 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习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 曳引钢丝绳及其他曳引系统校核计算 - 图文
- 淮阴工学院管理学期末试卷7 - 图文
- 受力分析方法(1)
- 2013-201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小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及解析
- 评估文件
- 高等学校
- 综述
- 教学
- 云南省教卫科工会20062008年优秀调研报告及论文 - 图文
- 2015年MRI医师上岗证考试真题电子版
- 醪糟茶的研究
- 一个控规的燃气说明 - 图文
- 2015技术真题练习1章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行性报告
- 财务管理期中练习卷(附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03DSP研究性学习报告数字滤波器设计121
- 销售防窜货一物一码是如何防窜货的
- 前馈系统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以换热器为例
- 2012-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6
- 大面积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必备(十套试题,有答案)
-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5酸碱盐的化学
- 房屋评估
- 2015春浙江电大《纳税基础与实务》2-0001(1)满分答案
- QC小组活动基本知识
- 2016届牛津高中英语高三一轮复习之模块基础自我检测复习题选修模块七UNI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