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选择和领域生态学

更新时间:2023-09-07 08: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什么是生境选择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在生境选择上的泛化种和特化种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生境选择

生境选择: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效果。动物选择什么样的生境来栖息, 其表现型相应产生定向的适应性改造。同一种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 可引起它们基因频率的地方差异;不同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可增加 种间的遗传差异.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种群密度和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对生境选择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不同,

动物对它们所偏爱和不太偏爱的生境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在种群密度

低时,动物一般只占有那些最适宜的生境,但在种群密度高峰年份, 所有的生境几乎都会被占有。

一般说来,如果动物所选择的生境都是比较适宜的,那么相对说

来,在适宜程度更高的生境内,种群的密度也就更高。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种间竞争 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也会影响一个物种的生境分布。 间接证据:如果两个近缘种有一部分分布区相互重叠,那 么通常会发现在重叠分布区内两个物种对生境的选择会存 在一定差异;而在非重叠区内,这种差异往往不存在。 直接证据:在实验中如果把两个相互竞争物种中的一个移 走,那么就可能对竞争的排除作用提供直接的证据。 例如:研究小哺乳动物。

Werner(1977)在一个湖泊中调查三种鱼的生境

利用,首先调查了这些不同大小食物在湖泊里的 分布,然后计算这三种鱼为食物而进行竞争的激 烈程度,并根据物种集聚原理预测,黑鲈和蓝鳃 太阳鱼可以共存,而绿鳃太阳鱼则不能与其生存 ,因为它所吃食物的大小介于前两种之间,因此 同每种鱼都存在食物竞争。

田间试验表明,鼠平和鹿鼠常因田鼠的存在 而无法进入草原,但如果在一个人工围 场 内把田鼠移走,鼠平和鹿鼠就会自然迁入, 同样田鼠也会因为平鼠的存在而不能进入森 林。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三)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和煤山雀关在同一个鸟舍 中,鸟舍内放置栎树枝和松树枝,观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间都停 栖在松树枝上,而蓝山雀则主要停栖在栎树枝上。这种不同的选择同 这两种山雀在自然条件下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是一致的。

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有时表现在种内,同一物种的不同族群有时会表现出 对不同生境的偏好。动物的早期生活经验对生境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在昆 虫、鱼

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都有发现。动物对生境的选择也可 以通过学习和社会文化继承而有所改变。槲鸫(hu dong),在德国最初只栖 息在针叶林内,到1925年人们发现这种鸟已经开始出现在农垦区的小片阔 叶林中并能在那里营巢生殖,后来又发现它们在城市公园中繁殖了起来, 与此同时,槲鸫种群的分布区迅速扩大,数量也增加的很快,显然,这种 变化是通过学习和子代对亲代的文化继承而引起的。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适应性特征也必须是 能够遗传的。生境选择也和任何其他表现型特 征一样,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后代。后代不 仅可以从亲代那里继承对某种生境的偏爱,而 且还可以继承一种倾向性,即倾向于选择它们 早期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栖息地。 研究实例:桦尺蠖

桦尺蠖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往往保留着一定的灵活 性。

迁徙鸟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分布区常常选 择不同的生境,有些个体在不同年份所选择 的生境也不相同。许多动物表现为似乎在哪 里出生就对哪里的生境更加偏好,尽管可能 存在更为适宜的生境。 对于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生境中的动物来 说,对生境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动物的学习过 程,而不是主要取决于动物的遗传性。比如 人类在森林边倾倒生活垃圾,可以引来森林 动物(黑熊、狐狸等)长久逗留或居住,因 为它们认识到那里食物容易获得。

泛化种:广生境物种; 特化种:窄生境物种。 一种动物所利用的生境宽度要受到构成该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一 种物种占有广泛的生境范围,既可以依靠每一个个体的广生境利用特性, 也可以依靠个体间的分化,即每一个体都特别适应于利用一个特定生境。 生态位变异学说:由于岐化选择的作用,具有广生态位的物种比具有窄 生态位的物种更容易发生变异。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研究模型表明:如果各生境内的个体表现型具有不同的适合度,

那么随着各生境内种群的基因频率 达到不同的平衡状态,就 可能出现多型现象。这种基因频率的差异即使是在各生境之间 缺乏基因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维持。 目前,无论是在实验种群还是在自然种群中,都曾经获得过与

这些岐化选择模型相一致的结果,例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9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