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运动的描述

更新时间:2024-05-30 13: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要点导学]

本章章首语中有一句最核心的话:“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即“机械运动”(以后往往简称为运动)的定义。“质点”,就是其中“物体”的一种最简单模型;而“参考系、坐标系”是确定位置及其变化的工具。

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需要注意的是,⑴ “质点”是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刚体模型、弹性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等等)。⑵ 既然是模型,就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代替真实的物体。因此,要通过教材、例题及习题,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质点模型,要逐渐积累知识,而不必一开始就去死记硬背。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作为对照(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以前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上称为“参照物”,也很直观易懂。)

研究物体运动时需要参考系的意义在于,⑴ 有了参考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⑵选定了参考系后,才能知道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试设想,在茫茫的大海里,水天一色,如果没有太阳或星辰作参考,水手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船舰的位置和向什么方向运动。⑶ 参考系选得不同,则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作出的结论也不同(见课本和后面例题)。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在这条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即以这条直线为坐标轴(x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一个坐标值(x)来确定。

如果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则需要建立平面坐标系。用两个坐标值(x,y)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范例精析]

例1 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

解析:前者可以,后者不可以。前者由于火车的大小(长度)带来的确定时间方面的误差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却必须考虑火车的长度。由此可见,能否看成质点与巴物体看成知道后带来的误差大小有关。

拓展 :当然,以“误差大小”来决定是否能够应用“质点模型”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情况下不能用质点模型是因为有别的更加根本的原因。例如,在研究地球自转、杠杆受力矩而转动等物体转动的问题时,就不能把地球、杠杆看成质点。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就能看成是质点。例如,在研究原子的结构时,原子尽管很小,也不能看成是质点。

对于常见的物体的复杂运动——既有整体的移动、又有绕物体上某点的转动,比如快速打出去的一个弧圈球,在研究它能否过网时,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其转动,即先把它当作质点,研究其球心运动轨迹。这种把复杂运动分解成几个简单运动“逐个击破”研究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例2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山走来”和“山不动,是船行”。你由此又得到什么看

法?

解析:作者得出“山走来”是以自己(即船)作为参考系;得出“山不动,是船行”则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可见参考系不同,对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不同的。

拓展:其实,对于不同的参考系,非但得出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可能会不同,其他一些结论(例如运动的方向、速度有多大、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等)也会不同。前者见例3,后者见教科书P12。

例3 A、B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球为参考系,A速度为6m/s,B速度为10m/s。⑴若以A为参考系,B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⑵若以B为参考系, A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⑶以A或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

解析:⑴B的速度大小为4m/s(=10m/s - 4m/s),方向向东。

⑵A的速度大小也为4m/s(=10m/s - 4m/s),方向向西。(也可以说成A的速度为-4m/s,方向向西。)

⑶以A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向西,大小6m/s;以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也是向西,大小10m/s。

拓展:我们看到,参考系选择不同,结论也不同,为了避免每次都要说明参考系,一般约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如果不指明参考系,就默认地面为参考系。 *在例3中,我们已经不加推导的利用了不同参考系的“速度变换关系式”,它很“直观”,但以后我们会知道,在高速运动时(速度接近光速),它不成立。

[能力训练]

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电影

“闪闪的红星”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描述竹排的运动是以 为参考系的,描述群山的运动是以 为参考系的。 参考 地面 竹排

2、一个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m,位移为 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2.5 1.5 2

3、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有( AD )

A.学校每天上午8点整开始上课 B.学校每节课40min C.某次测验时间是100min钟 D.考试9︰40结束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D ) 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 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CD )

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D.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

6、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D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

7、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B )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8、美国发射的哈勃望远镜在宇宙空间绕着地球沿一定轨道高速飞行,因出现机械故障,用航天飞机将宇航员送上轨道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修.以 作参照系,宇航员相对静止时就可以实行维修工作;以 作参照系时,宇航员是在做高速运动.

哈勃望远镜 地球

9、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 t/s 0 1 2 3 4 5 x/m 0 5 4 1 -1 -7 ⑴哪个时刻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 ⑵第几秒内位移最大?有多大? ⑶前3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大? ⑴4秒时刻离坐标原点最远,7m。

⑵第5秒内(即从4s到5s时刻位移最大,为8m。 ⑶前3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1m。

二、时间和位移

[要点导学]

1.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时间间隔Δ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但是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用语比较混淆,大都不加区别地说成时间。如“时间还早”里的时间,就是时刻;说“一堂课时间有45分钟”,则是指时间间隔;有时“时间”又是指与“空间”对偶的概念——无限的时间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看书时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

2.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是表示位置变动(变化)的物理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见后面“力的合成”)。

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大于路程。

3.很多同学可能对物理学里引入“位移矢量”来研究运动觉得迷惑不解。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位移直线段与走过的“路径轨迹”完全不同,位移大小跟“路程”数值也大不相同,尤其是当物体走一封闭曲线如一圆周时,路程可以很大,而位移却总是为零,有人觉得很荒谬。其实这只是初学时的一种错觉,物理学家也是经过长期研究才克服“常识思维”的桎梏找到“位移”这个有效的物理量的。

确实,人走路的劳累程度、汽车耗油的多少是跟路程大小有关,但是只有位移才能仅由初、末位置唯一确定。而研究物体运动的目的就是找到“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的方法。注:无论物体是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一段“无限小”的运动,其位移与路径总是可以看成重合,而用“高等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都是从研究“无限小

运动”着手,因此,位移也可以用来研究曲线运动。

4.如果是直线运动,则位移Δx和初、末位置坐标x1 、x2的关系十分简单:Δx=x2 - x1。而且此式有着丰富的含义:Δx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正表示位移Δx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同,负表示位移Δx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范例精析]

例1 :分清几个概念和说法。 以后,我们在研究运动时,常常会要求出“物体在1秒末、2秒末(或第1秒末、第2秒末)的速度及位置”,也会要求“物体在1秒内、2秒内(或第1秒内、第2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请问: (1)其中哪个表示时刻、哪个表示时间间隔?

(2)“1秒内”和“第1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2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

(3)“第2秒末的速度”与“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解析 (1)“1秒末、2秒末(或第1秒末、第2秒末)”表示时刻;“1秒内、2秒内(或第1秒内、第2秒内)”表示时间间隔。

(2)“1秒内”和“第1秒内” 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2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不是同一概念。“2秒内的位移”表示2秒长的时间里的位移,“第2秒内的位移” 表示“第2秒”这1秒长的时间里的位移。 (3)不相同。前者是瞬时速度;后者是平均速度。

拓展 时间间隔Δt=t2- t1,如果初始时刻t1取为零时刻,则Δt = t2,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时间间隔Δt就等于末时刻t2;反之,一般情况下时间间隔Δt不等于末时刻t2。

例2.如图1-2-1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m处,过了2秒钟,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秒钟,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并说出前2秒内、后3秒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秒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观测时刻 位置坐标 t=0时 x1= 过2秒钟 x2= 再过3秒钟 x3=

解析:马路演化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 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 x1=-20m, x2=0, x3=30m。

前2秒内的位移Δx1=x2―x1=0―(―20)m=20m 后3秒内的位移Δx2=x3―x2=30m―0m=30m。 这5秒内的位移Δx3=x3―x1=30m―(―20)m=50m

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3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30和50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同方向。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 BCD ),关于时刻的是( A ) 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 B.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 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

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 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BD ) 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 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

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 D.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

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

4. 如图1-2-2所示,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C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 4R, 由A指向C, 2πR

5、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 x/m 2 0 6 -4 -1 -7 … ⑴请在x轴上画出各时刻物体的位置. ⑵该质点0~2s末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 ⑶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 s内位移数值最大.

⑷该质点在第 s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是 ,方向是 (1)略, (2)6m,-x方向,(3)4, (4)5, 13m, +x方向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要点导学]

1.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是“位移与发生这个

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速度是矢量。

2.上面式子所给出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

时速度”这个概念。当Δt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0)时的就可以认为是

瞬时速度。也就是说,要真正理解瞬时速度概念,需要数学里“极限”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结合数学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3.速度是矢量,与“速度”对应的还有一个“速率”的概念。按书上的说法,速率(瞬时速率)就是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它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不过,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速度其实往往就是速率(日常语言词汇中几乎没有速率这个词)。 *其实速率的原始定义是“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而不是“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在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通常并不相等(因为在

作曲线运动时,路程是曲线轨迹的长度,比位移直线长,“平均速率”总是比“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大些)。

但是,在发生一段极小的位移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就等于瞬时速率。因此书上的说法只能理解成“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范例精析]

例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等于甲、丙两地间的

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即L,则

,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和乙、丙两地间的距离为

拓展: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平均速度

=(v1+ v2)/ 2=25m/s,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计算平均速度还是要根据其定义。

如果问题改成“物体在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为20m/s和30m/s,求它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

=(v1+ v2)/ 2=25m/s。

[能力训练]

1.下列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还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m/s,答: ; B.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m/s,答: ; 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km/h,答: ;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m/s,答: 。 平均速度 瞬间速度 瞬间速度 瞬间速度

2.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m/s= km/h,1km/h= m/s。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km/h= m/s。

3.6 1/3.6 33.3

3.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m,t=6s时刻它的位

置坐标为x2=6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 m,平均速度v= m/s。

10 2.5

4.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

A.物体在第2 s内的速度是4 m/s B.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 C.物体在通过某一点的速度是8 m/s D.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时的速度是8 m/s

在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 . AD BC

5.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

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B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6.某人骑自行车,开始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400m,接着又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600m,关于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D )

A.他的平均速度是4 m/s B.他的平均速度是5 m/s

C.他的平均速度是6 m/s D.他在后600m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m/s

7.一质点在x轴上并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s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x/m 2 4 6 8 8 8 12 16 20 24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1)6m ,6m ; (2 )0 ; (3) 22/18m/s

8.一起重机在竖直向上吊运重物时的速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t/s 0 0.5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v/m·s-1 0 0.25 0.5 0.75 1 1.2 1.4 1.6 1.6 1.6 1.6 0.8 0 (1)在图1-3-2中作出重物的速度-时间图线. (2)在表格中所列时间内,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加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做匀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减速运动?

(1)略。(2)0-5s内作加速运动,5-8s内作匀速运动,8-10s内作减速运动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要点导学]

1.学习中学实验室里测速度的常用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本节还学习了用图像表示速度,即速度-时间图像。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和速度-时间图像是重点。速度图像的理解也是难点。

2.打点时间间隔T与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的关系是:T=1/ f。50Hz交流电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3.利用打点纸带测量速度的方法就是应用速度的定义式“”。但是,这样得

到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只有当时间Δt很小的情况下,算出的v才能认为是瞬时速度。

4.教材的图1.4-5中,测E点的瞬时速度时用了位移DF与对应时间(为3T,0.06s)之比,但DE和EF的时间不等(前者小,后者大,为1:2)。其实,为了减小误差,在求E点速度时,最好使E点处于所用位移的中间时刻(在图1.4-5中,只要取原来的F点左边一点为F点)。特别是我们以后马上要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话,从理论上讲,没有系统误差。

5.以时间t为横坐标、瞬时速度v为纵坐标,画出的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称为速度-时间图线(v-t图线),简称速度图线(或速度图像)。 [范例精析]

例题 .图1-4-1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旁边是一支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B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 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A到C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位移的大小从刻度尺上读出:x=4.20cm,A到C共11个点,10个时间间隔,所以A到C所用的时间t=0.02s×10=0.2s,所以

根据公式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B点的运动快

慢,我们尽量在靠近B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B点的左右两个点子,左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3cm,右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1cm,那么Δx=2.61-1.73cm=0.88cm,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t =0.02s×2= 0.04s,所以

拓展: 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0.1mm位,不能为了“方便”而“凑整数”,这是实验的规则。 [能力训练]

1.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 AB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2.对于物体运动的情况,可以用列表法进行描述.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就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测得的位移x和时间t的数据记录,试根据表中的记录分析,并寻找s随t变化的规律. 物体运动起所测物理量 始点 A→B B→A 时间t/s 位移x/m 时间t/s 测量次数 l 2 0.55 0.89 1.09 1.24 0.2511 0.5052 3 1.67 1.52 4 2.23 1.76 5 2.74 1.97 0.7493 1.0014 1.2547 0.2545 0.5009 0.7450 1.0036 1.2549 位移x/m A到B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到A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提示:可用图象法寻找规律)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要点导学]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Δv/Δt=(v2-v1)/Δt。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

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还有一个量也要注意与速度和加速度加以区分,那就是“速度变化量”Δv,Δv = v2 — v1。Δv越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要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4.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是图线的斜率。速度图线越陡,加速度越大;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0。 [范例精析]

例1试举出下列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1)高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也很大,甚至可能为0(当飞机高速匀速飞行时);

(2)子弹在枪膛里刚被激发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3)一切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

(4)刚启动时刻的汽车、火车,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前作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由例1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大小不成比例,方向不一定相同。

例2.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 解析:(1)Δv =v2— v1= —10m/s

(2)不对。他没有注意速度的方向。正确解法为: 以向下为正方向,v1=+6m/s,v2=-4m/s,加速度为 a =(v2-v1)/ t=(-4-6)/0.2m/s2=-5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

拓展: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只要规定正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均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量正负号的确定。已知量代入公式时必须冠以符号,未知量一般可先假设为正,求解后再作出判断说明。

例3 .如图1-5-1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解析: 电梯从底楼到顶楼总的运动时间为10s,这10s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到4s末,速度由0增大到8m/s,是一个加速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从4s末到8s末,速度保持8m/s不变,是一个匀速运动阶段。

第三阶段:从8s末到10s末,速度由8m/s减小到0,是一个减速运动阶段。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Δt可求得:第一阶段的加速度a1=(8-0)/(8-4)m/s2=2m/s2,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2=(8-8)/(8-4)m/s2=0,第三阶段的加速度a3=(0-8)/(10-8)m/s2=-4m/s2,—号表示电梯在做减速运动,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第三阶段的加速度与第一阶段的加速度哪个大呢?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当然是a1大了!因为a3是负的,a1是正的。但是这个看法却是错的。

加速度是矢量,要比较矢量的大小,只要看其绝对值的大小,负号只是表示其方向。所以是a3比a1(的绝对值)大。 [能力训练]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2.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 ( C )

A 每秒运动2m B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2 C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 D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 D )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50m/s2,方向向右 D.50m/s2,方向向左

5.图1-5-2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由图说明在0-10s甲、乙谁作加速运动,谁作减速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少;谁的加速度大。

甲作加速运动,乙作减速运动;1/3m/s2,-0.3m/s2;甲的加速度大。

6.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5m/s2,20m/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