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战略浅析

更新时间:2024-04-01 17: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隆中对》战略浅析

一、前言:随着三国演义广大民众在人们心中的不断深入,而作为诸葛亮的?开山之作?的《隆中对》更是广为流传。而《隆中对》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设计也获得了杜甫?两表酬三顾,一表足千秋?的美誉。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其有着高度评价,而指责其缺陷与矛盾的也是屡见不鲜。 一、 真伪讨论

梁启超先生曾说:乃至诸葛亮之《隆中对》,于后来三国鼎立之局若操券以待。虽日远识之人,鉴往知来,非事理所不能;然如此铢黍不忒,实足深怪。试思当时备亮两人对谈,谁则知者?除非是两人中之一人有笔记;不然,则两人中之一人事后与人谈及,世。乃知得耳。事后之言,本质已不能无变;而再加以修史者之文饰。故吾侪对于彼所记,非?打折头?不可也1。

梁启超的问题主要是对于《隆中对》是否确为诸葛亮的讨论内容,再者及其可信程度的质疑,确实有合理之处,对此,我提出以下观点,《隆中对》可能属于二人对其他人谈及。但其稳操胜券也许只是诸葛亮战略前瞻性的体现。再者,我认为《隆中对》未必专属于诸葛亮个人,也可以说是备亮讨论结果亦或事整个刘备集团的重大思想结晶。但诸葛亮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可置疑,是基本上符合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的,所以我从《隆中对》分析其战略。

1

选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P94

二、矛盾的焦点探讨。

对于隆中对战略的讨论,近代部分学者从后期刘备集团的具体实践失误中讨论《隆中对》的认识缺陷。我认为这些观点实在有些偏颇,《隆中对》所描述的是一幅兴复汉室的图景,主要以其可能性去分析当时环境,确立战略方针,我们不应把它与同于《孙子兵法》等一系列军战指导纲要亦或是不差分毫的完美预测,因为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刘备集团的最佳路线选择只有来自于隆中对战略,我们在看待隆中对战略时,应把它同后期刘备集团的实践分开讨论。 三、实践性讨论

部分学者指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并未直接领导军事活动,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才真正掌权,以此批评诸葛亮缺乏诸葛领导才能,以及先主刘备对诸葛亮以及对隆中对战略的不信任,这实在难以令人信服。第一,刘备身经百战,且有关张赵等勇冠三军,自然无需诸葛亮领兵征战,且诸葛亮被刘备奉为军师,自然是在后方固守筹划为好。再者,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2如果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又岂会说出此话,又有人指出刘备是在安抚诸葛亮,且不说刘备之度量,倘若诸葛亮真有反心,他手握大权,又岂是此等三言两

2

选自《诸葛亮传》

语可以改变 二、隆中对战略 一、战略目的 兴复汉室,成就霸业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政治腐朽,军阀割据,混战不止,地方豪强,巧取豪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苦不堪言,而身为汉室甲胄的刘备,有?信大义于天下?之心,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也许三次都见到了,也都畅谈了3)之恩,决心辅佐,兴复汉室。

二、基本战略方针 联吴抗曹

三、战略措施与力量 第一、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第二、总揽英雄,存恤智士 第三、和抚夷戎,结好孙权 第四、内修政理,发展生产 四、战略特点 其一、高度的统筹性。

诸葛亮把兴复汉室,分为具体的三个步骤:第一,占据荆益,再者,联合少数民族交好孙权,最后待天下有变分路出击,成就霸业。各个环节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占据荆益,具有重大的军事意

3

黎东方《细说三国》P131

义。?天地行者,兵之助也。?4荆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有利于充分占据军事主动性,而益州乃是天府之国,国富民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者,益州险塞可守;二者,益州物产丰富,可以提供物资支持,诸葛亮曾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便是一例。而联合少数名族与结好孙权出兵伐曹的重要条件,只有后方稳定,才能顺利出征而无所顾虑。前二个步骤高度统一,缺一不可,而此者更是触发天下有变的必要条件,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稳定,孙刘集团势力稳固无隙可乘,从而得以发展,才能以待天下有变,否则孙刘集团内部纷争,两败俱伤,使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其二、过人的谋略。

诸葛亮从兴复汉室出发,具体分析当前形势。曹操在北坐拥百万雄师,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国险民附,可以为援。确立了联吴抗曹的基本方针,在分析荆益两州的军事战略意义以及敌人势力强弱后得出。取?跨有荆益?以作立身之军。更要联接少数民族,联合孙权,以取得稳固发展的机会,对战略方针和确立,军事为足部指导方式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个人智慧。将计谋策略,完美结合,充分表现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在当时的割据地混战下,有利可实现部分区域内暂时性稳固从而谋取自身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 三、科学前瞻性与预见性。

科学的预测与谋划的前瞻性决定的基础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4

选自《孙子兵法》地形篇

之外?的重要条件。在诸葛亮全面分析后期的纷乱战局时,正确判断当时形势,分清敌友。然而荆州失守,刘关张相继殁落,导致前面的环节失衡,自然失去了主导战场的机遇。我这里是从《隆中对》战略本身,去探讨其战略的可行性与高度预断性,而后期的具体实践暂不在讨论之列。我们所说科学预测是在全局系统的把握,对总的特征概括,而不是说对一切事物的彻底洞察,这是不符合规律的。诸葛亮在分析势力的对比时,正确地把握形势,分析曹不可与战,唯有以守代攻,联合现有的孙权集团和少数民族势力,而待曹操内部纷争, 刘备已羽翼丰满,准备充足,分兵而进,那么恢复汉业自然指日可待。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而作为势力微弱的刘备,也仅有这种选择,所以二人相谈一见如故,刘备视之为?水?5。 四、哲学思辨性。 第一、发展观

《隆中对》把充分的发展作为兴复汉室的先决条件,刘备和诸葛亮见面时刘备的力量还很弱小,不足以完成讨伐大业。事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的功能,提高存在的价值。追求发展主要是追求提高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存在的价值。刘备集团只有不断发展,占荆州,取益州,不断巩固自身实力,向着更高级层面转化,积累物质基础,才能与曹操抗衡。 第二、联系观

5

选自《三国志》蜀书五

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几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隆中对》 战略与各个具体部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失去了整体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整体也将难以维持。在荆州失守以后,隆中对战略的其他条件也收到影响,其各个部分受阻,其整体战略也势必难以顺利实现。 第三、矛盾观

《隆中对》正确分析现状,认为曹操才是主要矛盾所指之对象,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且正确分析敌方势力之矛盾。隆中对中所说的联合孙权与少数民族等的种种条件都是统一的,是隆中对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前提,但是后期刘氏集团丧失荆州,在征讨东吴中元气大伤,自然失去了成功的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是隆中对战略的失误。《隆中对》中提到?天下有变?这个?变?字就是隆中对战略的核心,在前面几个步骤顺利实施,刘备集团得到顺利发展的前提下,?变?就是刘备集团兴复汉室的关键。矛盾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变?字体现着曹操势力中的矛盾,刘备势力不断巩固时,原有的存在于曹操集团中的矛盾不断激化,生出变乱,此时,刘备集团就有可乘之机,拥兵而上,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几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隆中对》 战略与各个具体部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失去了整体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整体也将难以维持。在荆州失守以后,隆中对战略的其他条件也收到影响,其各个部分受阻,其整体战略也势必难以顺利实现。 第三、矛盾观

《隆中对》正确分析现状,认为曹操才是主要矛盾所指之对象,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且正确分析敌方势力之矛盾。隆中对中所说的联合孙权与少数民族等的种种条件都是统一的,是隆中对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前提,但是后期刘氏集团丧失荆州,在征讨东吴中元气大伤,自然失去了成功的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是隆中对战略的失误。《隆中对》中提到?天下有变?这个?变?字就是隆中对战略的核心,在前面几个步骤顺利实施,刘备集团得到顺利发展的前提下,?变?就是刘备集团兴复汉室的关键。矛盾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变?字体现着曹操势力中的矛盾,刘备势力不断巩固时,原有的存在于曹操集团中的矛盾不断激化,生出变乱,此时,刘备集团就有可乘之机,拥兵而上,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ci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