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5-07 15: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在长期的实践中,在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优秀传统。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从而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从而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纷繁复杂,但总的讲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又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谓认识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所谓情感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主观体验,在采取一定的态度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心境等心理现象。所谓意志过程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以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的心理现象。人们总是通过认识过程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情感过程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或喜欢或厌恶,或愉快或忧伤,或积极向上或消沉颓废的情绪与感受;通过意志过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能动的调节,或发起和坚持某种行为,或制止和改变某种行为。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同一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人们在认识某种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带有一定的情感,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某一客观事物认识得越是深刻,所产生的情感就会越是强烈,情感越强烈,追求的愿望和动力也就会越强烈,由此而产生的意志力才会更坚强。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1
作为认识的推动力又会导致认识效率的提高并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这就是说,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又有重要影响,认识过程离不开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要研究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各自所特有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这三个过程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推动的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另一基本内容是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个性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他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特点又是可以改变的。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人们的思想倾向和心理倾向,如需要,信念,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和兴趣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结构的这两个方面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信念、理想等作为较稳固的思想和心理倾向,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动力系统的作用,影响着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又制约着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研究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培养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又一个基本方面。
心理过程和个性是相互关联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表现出来的。如人的认识能力,既在认识实践中形成、提高,又在认识实践中表现出其高低。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对心理过程又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如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都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认识事物的效率和深度。因此,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就需要分别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进行研究。但为了全面把握人的心理,又需要把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进行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心理学所研究的整体内容可以在下面这一张简表中反映出来。
2
二、心理本质
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心理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不同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正确地阐明了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生理和心理的辩证关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王义哲学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人的心理实质,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这已为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等学科的大量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正是在总结概括大量关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意识和思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意识、思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的思想告诉我们,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离不开心理与人脑的关系,必须研究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对于形成人的主观世界的作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人的心理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心理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之所以有心理反映,首先有一个先于反映者而存在的被反映者,即一个不依赖于人们作为反映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对于这一点,列宁曾精辟地指出:“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由于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外部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的最有力的证明是关于印度狼孩的研究。狼孩本是人的后代,具有人的大脑这一人的心理得以产生的特殊的物质条件,然而狼孩却失去了人的本性,原因就在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这就告诉我
们,人的心理的产生不仅有赖于人脑这一特殊的物质,而且需要不依赖于人而存
3
在的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没有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心理的产生就会缺少源泉,如狼孩脱离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环境,缺少作为人所特有的感受,因此也就不可能拥有人的心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要揭示人的心理的本质,不仅要研究作为人的心理的器官即人的大脑,还要研究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对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
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是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决定了心理是人作为反映主体和被反映的外部世界这一客体的统一。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外部客观世界,没有客观世界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心理作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第二性的,这是心理研究中最基本的唯物主义立场。但是由于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现象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产物,是人脑这个高度完善的物质的机能,因此,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就心理反映的内容而论,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是客观的。但由于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通过一个个具有各自特点及能动性的个体来实现的,每一个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要受到自身的经验、生活条件及其全部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并通过每一个体所特有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反映总带有个体性色彩,即反映又带有主观性。实践证明,对同一事物,不同个体的反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的具体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是不尽相同的。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体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心境的差异。人的心理不是象照镜子一样的对外部世界的机械反映,而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即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逻辑可以归结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思维到实践。这也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逻辑。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引人心理学领域之后,才找到了认识和研究人的心理的一把金钥匙,就是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实践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人总是社会的人,现实的人,总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动机,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有能动的意志行为等。这就是说,人在其本性上是一个主动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对于人而言,不仅是感知的对象,也是实践改造的对象。人正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认识、
4
改造、丰富了自己的主观世界。第二,实践是实现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和外在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中介。外在客观现实要成为人的主观心理内容,不仅有赖于外在客观世界作用于反映主体,还有赖于主体把外在客观世界自觉地作为实践对象。如果离开社会实践的中介,如果外在客观世界并不能成为主体的实践对象,主体也就不可能对外在客观世界有深刻的感知和理解。第三,实践是检验主观心理活动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动机、意图、目标,以及实施计划,是否与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第四,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必然又会反作用于实践活动的方向、水平和效率。人们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及其行为,不可能不受到自己在已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正确地反映外在客观现实的心理,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带来更大的自觉性、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为了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将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心理、意识、思想三个概念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学科特点。
心理、意识、思想这三个概念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哲学上,思维、思想、意识、精神等概念常在同一意义上被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在心理学上,意识概念是作为自觉的心理活动而被使用的。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在上述概念的介绍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无论在哲学的意义上还是在心理学
5
的意义上,心理概念的外延比意识概念外延要宽泛。既然意识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那么感觉、知觉也就可以看成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初级或低级心理反映形式。我们可以这样说,意识是心理的,但我们却不能说意识就是心理。感觉、知觉是意识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但感觉、知觉并不就是意识本身。作为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低级或初级心理反映形式的感觉、知觉,有时往往是不自觉的,而作为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的意识,则必然是自觉的。无论是初级心理反映形式,还是高级心理反映形式,亦即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意识,既然同属心理反映形式,那么也就都不能不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这就是说,无论是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还是研究人的意识,都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意识、思想三个概念的相通性和差异性,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点,提供了重要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但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如果没有外部世界对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如果没有感觉、知觉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活动,也不可能产生思想。一个人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从社会实践中感知、记忆逐渐积累的过程,有一个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与人的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发生紧密的内在联系。换言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行为品质诸种心理要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过程,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难以形成完美的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培养受教育者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诸种品质的过程,即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以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把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与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人的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发生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不了解人的个性,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因为有这种内在的联系,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和研
6
究者所重视。也正是这种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关系。总的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一般心理产生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特殊心理。两者的关系是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事物的特殊性和个性寓于事物的普遍性和一般性之中,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特殊心理,不可能超越人的一般心理产生及其发展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科学。这门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有鲜明党性和强烈实践性的科学,它是研究如何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要有效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反映出自身所特有的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实践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离开它的内容,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就心理研究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而丧失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主干,那末,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科学。事实上,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批分支科学。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等。
正因为思想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利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基本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过程。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认知、情感
7
和意志过程的特点,学习和运用认知、情感和意志心理方面的理论。这一部分内容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章中论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的个性(能力、性格和气质)及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特点,学习心理学关于个性方面的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这一部分,分别在第五、第六、第七章中论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群体心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探讨群体心理特点,群体心理的沟通,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从众行为规律的运用等问题,并学会处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一部分内容分别在第八、第九章中论述。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扬和批评的心理的特点及其规律,学习掌握挫折理论、逆反理论、嫉妒和攀比理论,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正确掌握表扬和批评,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部分内容分别在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章中论述。
(五)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心理学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心理分析原则、心理相容原则、心理互换原则,学习和运用这些原则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中论述。
(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这一部分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它包括:阐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如思想信念方面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智力能力方面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性格、意志方面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各个部分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初步形成了科学体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科学,比较年轻、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除了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以外,还要从相关心理学中汲取营养,如宣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
(一)与宣传心理学的关系
8
官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宣传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致力于探索宣传对人们的定势、观点的形成和变化发生作用的规律、宣传心理学广泛地研究了宣传的规律、宣传情境的组织、宣传中的情感号召和理性号召、宣传者的威信对宣传效果的影响、宣传如何保持或改变宣传对象的定势、如何缩短宣传者与宣传对象在观点上的距离等方面。宣传不仅是向听众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影响听众对现实客体的定势,进而影响他们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_作也可以说是一种宣传工作,它的实施经常采用宣传的各种形式,因此,宣传心理学研究所及范围以及一些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生优良品质的心理结构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相重合的。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心理理论流派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如刺激一反应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与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了联结获得的。再如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新的学习以原来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又促使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还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动者,是学习全过程的中心,应该尊重学习者,重视他们的意志、情感、需要、价值观。学习者都有潜能,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发挥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有分析地借鉴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路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领导和群体、群体和个体、个体和个体等各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认为,若不考虑人的因素,不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就不可能取得生产的高效率。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工作场所的心理氛围,对生产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管理心理学还认为,在管理过程中,既要促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促使人的个性按照社会需要的方向得到台理发展。为了达此目标,就要致力于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行为,如目标激发、支持激发、关怀激发、数据激发、集体荣誉激发、领导行为激发等。思想政
9
治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在做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有着目标上的一致性。因此,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是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分析地借鉴的。
(四)与政治心理学的关系
政治心理学主要运用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来考察人们的政治行为,研究人们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很广泛,凡同政治有关的事件、运动、行为、组织、个体、群体等都是其研究内容,而个性、政治社会化、政治过程、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又是这些研究内容的核心。研究政治心理学,可以认识、把握人们的政治心理趋向,从而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也需要十分注意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政治心理发展趋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政治心理学有着内在的相通性。
(五)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对于个人心理的影响和个人心理对于社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心理现象,而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总是与社会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关于社会化研究,关于社会态度研究,关于自我意识研究,关于人际关系研究,关于团体心理研究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具有更广阔的社会视野,会产生很多有益的启示。事实上,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内容,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
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化及其成果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有助于从心理学角度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更加全面地总结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使思想政治教
10
育理论朝着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完善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预见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关于需要、动机、情感、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理论观察人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动态,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见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弄清群众在想什么,弄清人民群众真实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是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弄不清群众在想什么,就谈不上根据对象的特点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兴办群众满意而高兴的实事;就谈不上集中群众的智慧,更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加切合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还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关于人的个性的理论研究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的个性不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了解人的个性,针对不同的个性,因人施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自觉性。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坚强的政治信念、高尚的情操,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意志力、丰富的情感。前者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后者主要指的是心理素质。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自身的心理素质状况,从而自觉地充分发展自己的积极的个性品质,自觉地克服消极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的个性品质的充分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完善,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对象产生个性品质方面的积极的感染力。有理想的人谈理想,性情乐观、性格坚强的人谈走出人生低谷,其效果往往更佳,其中重要原因正在于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自觉地按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譬如说人的需要
11
理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首先研究教育对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旦从理论上深刻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理,就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巾更加自觉地、经常地、深入地到教育对象中去,关心教育对象的愿望、呼声,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也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实践反复证明,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联系在一起的,而有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往往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违背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下功夫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问的内在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必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心理学基本原则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以下原则。
(一)党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党性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一般心理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特殊的心理现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当然也有促进整个心理学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拓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意义,但其根本意义则在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可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党性原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解所规定的正确方向,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根本方针。
(二)实践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在第一节已经论及,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间的内在联系只是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的理论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主要
12
推动力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新的需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性原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首先需要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即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心理学概念出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者需要不断强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的自觉性。
(三)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应该按哪些标志来判断真实的个人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呢?显然,这样的标志只能有一个,就是这些个人的活动。”①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无论怎样复杂,但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实现,而且必然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不可知的,认识和判断人的心理的唯一的标志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因此,研究人的心理,就要从心理产生和发展所依存的那些条件、物质过程去揭示其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这一基本原则。
(四)联系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不可能只受到孤立的一种因素的影响,而是必然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说,人对某一刺激的反映,要受时间、环境、主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更是如此。譬如,一个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既与这个人对整个改革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有关,也与这个人在改革过程中所处利益关系有关,还与这个人周围的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互相影响有关,另外,这个人的职业、文化程度、所在地以及人生境遇等因素都可能产生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联系性原则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要孤立地去研究某一种心理现象,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注意分析和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某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五)发展性原则
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这不仅是因为人的心理随着客观刺激
13
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而且作为人的心理的物质承担者——人的大脑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心理现象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譬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大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发生的心理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应该把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善于从社会大背景和人们面临的小环境的变化中来分析和把握人们的心理变化。另外,人们的心理变化与人们的年龄发展阶段、所受文化教育发展阶段等主观因素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要注意从人们作为反映主体的自身条件的发展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人们的心理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所谓观察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正常的、自然的劳动、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为等外部表现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观察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活动在由各种内外刺激引起后,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实现的,并总要在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要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出发,从人们的实践活动出发。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如在劳动、学习、交往等条件下对人的观察,对一个人实施长期的、系统的追踪观察等。间接观察法也有多种形式。如谈话法,即采用研究者口头提问和教育对象口头回答的形式;再如问卷法,即采用让教育对象填写、回答研究者事先拟好的表格、问题等书面形式;还如活动产品分析法,即研究者分析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产品(教育对象的日记、书信、思想汇报、论文、自传、回忆录等)的形式。无论是直接观察法,还是间接观察法,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和把握都不是全能的,都是既有其优势,又有其局限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往往是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并用的。如在实施个体方案的观察形式时,即对一个人实行长期的、系统的观察时,也可能同时采用对其在劳动、学习、交往条件下的观察形式,或谈话的形式,或分析其活动产品的形式,或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形式。实践证明,多种观察形式并用或交叉使用对其心理活动的
14
信息的把握就可能更全面,因而也就更能准确把握其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二)实验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测试等形式。实验室实验形式通常是
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实验仪器严格控制外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但由于实验
室实验形式更适于感觉、知觉、记忆等简单心理现象,而对思维、感情、意志等
复杂心理现象的实验则要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
一般不采用实验室实验形式来研究人的复杂心理现象。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
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的实验形式。如从批评或表扬方式的改变可以看到被批评
者或被表扬者的不同心理反映,从中发现人的气质与批评或表扬方式间的某种联
系,从而揭示刺激条件与心理变化间的内在联系。测试是通过教育对象回答试题
或完成某种“作业”的实验形式。测试的材料应该经过研究者的严格选择,要能
够足以反映人的心理的刺激。测试形式目前在测量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方
面被广泛采用。
(三)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并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
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把信息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
究中来,就是要把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看做是寻求信息、接受信息、信息编码、贮
存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来加以研究;把控制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来,
就是要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生发展的心理过程看成是一个教育者向教育对象输
出信息,教育对象向教育者反馈信息,从而影响教育者实施的信息再输出的过程;
把系统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来,就是要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生
发展的心理过程看作一个系统,然后运用整体与部分统一的观点,充分考虑影响
人的心理的所有量变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人们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感觉、知觉、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等,绝不是孤立的
反映,也不是简单相加的混合反应,而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的反映,这就
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可以运用系统论来揭示一些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的内在依
据。
思考题
1.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心理的本质?
2.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15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6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心理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认识是首先遇到的心理学问题。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科学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与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和把握认识心理,诸如认识及其与情感、意志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认识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第一节认识概述
一、认识的涵义
认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主要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组成。也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实现的。人的认识是这几个方面活动的综合结果,缺少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因素就不是完整的认识过程。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人们对客观外界的基本反映形式。当客观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达到大脑时,便产生感觉这种初级形式。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通过感觉获得关于对象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为我们提供关于对象和现象的整体形象。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不可能感知周围的一切。注意就是当外界环境中强的、新异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应答性反应。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记忆可以使人积累经验,并且通过认知和再现,把过去的经验用于当前的活动中,从而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更深入、更全面。如果人没有记忆这种功能,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人来说就永远是陌生的。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且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借助于想象,我们不仅可以回溯过去,展望将来,还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的认识展到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通过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人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感觉、知觉、
17
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构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二、认识与情感、意志的关系
心理过程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良好情感和意志的培养离不开科学认识基础,而各种认识过程又是和情感、意志紧密相联在一起。
(一)认识与情感
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丁事物所具有的性质不同,以及自身对于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不一,就必然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也就是说,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性质的事物在自已的大脑两半球内所引起的神经过程,和其他已发生的神经过程相互影响的不同,就必然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人的各种认识过程总是和一定情感的体验联系着的,人在各种认识的过程中总是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的。感觉过程是人的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认识过程,人在这种认识过程中,也同样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例如,人在发生疼痛、饥饿、口渴、恶心、寒冷和闷热等感觉的过程中,总会体验到一定程度的不愉快的情感;反之,人在发生饱满、消渴、凉爽和温暖等感觉的过程中,总会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愉快的情感。人在感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叫做“感觉的情调”。感觉的情调主要是依人在当时所感到的需要和所具有的习惯为转移的。人的知觉、回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也同样是和一定情感的体验联系着的。
人的情感不但会发生于各种认识过程,而且还会反过来对各种认识过程发生一定的影响。情感对于各种认识过程所发生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人在知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丰富而又生动的情感,可以反过来加强知觉过程的积极性和减少知觉过程的疲劳性。反之,人在知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过份强烈的情感,往往会反过来促成某种性质的错觉或幻觉,所谓“风声鹤泪,草木皆兵”之类的事例,突出地表明了这个道理。又如,凡是足以令人体验到生动和强烈情感的事物,就会使人把它们有效地识记起来和保存起来。而且还会使人把它们不时地回忆起来;反之,儿是不能令人体验到生动和强烈情感的事物,就不容易使人把它们识记起来和保存起米,从而也就不容易使人把它们回忆起来。情感对于想象、思维的过程所发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一个人对于任何事物所持的态度都是和他对丁这种事物所具有的认识分不开的。人们由于认识的不同,就会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因而对于同一事物就会发生不同的情
18
感。如对于我同当前正在波澜壮阔地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有些人独居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甚了了,更谈不上全面正确的认识,还是以陈旧的知识经验去对待之,这样势必难以激起对改革大业的满腔热情,甚至会出现某种抵触情绪。所以,我们要想培养一个人的高尚和积极的情感,就必须使他对于有关的事物获得正确和深入的认识。具有了高尚和积极的情感,反过来也会有力地促使他积极地扩充有关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获得对于客观事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毛泽东当年在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所指出的,不同的人由于自己原有的对农民运动的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就会对这同一事物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二)认识与意志
意志与认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首先,一个人的意志是表现在他所进行的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行动中的,一个人所以能够在开始行动之前有意识地确定行动的目的和制定行动的计划,乃是和他的各种认识过程——特别是和他的抽象思维与积极想象的作用分不开的。一个人所确定的行动的目的到底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他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到底是切实可行的还是脱离实际的,这又是和他的认识水平分不开的。其次,一个人的意志是在他所进行的主动和有效地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要想主动地和有效地变革某一客观过程,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随意运动。一个人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了某种客观过程的规律性之后,才可能主动地进行各种适当的随意运动来有效地变革这一客观过程,以实现预想的目的。最后,一个人的意志是表现在他所进行的坚持目的和克服困难的行动中的,一个人能否坚持他所进行的行动的目的,主要是决定于他所确定的这种目的的性质,以及他对于实现这种目的的可能性所具有的认识。任何困难的克服都是离不开一定知识经验的指导作用的。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单凭血气之勇而冲动蛮干,是绝不可能克服任何困难的。所以,只有肯于钻研和富有知识的人才可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想的目的。
意志固然离不开认识的作用,认识也同样离不开意志的作用。人的各种认识活动,特别是系统的学习和独立的研究.总是和一定的困难联系着的。因此,一个人在各种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意志努力。只有不怕困难和不畏失败而肯于刻苦钻研和坚决奋斗的人们,才可能在变革现实的实践斗争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19
三、认识的若干特点
(一)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人是凭借自己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来认识客观现实,掌握客观现实,并改造客观现实的。但人不是消极感知世界,而是在积极地影响自然和人的过程中,能动地认识世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开始往往是片面的、初步的,以后逐渐深刻全面;一开始只是认识个别特性,以后认识整体特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
认识的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即感觉和印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形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第二阶段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理性阶段是更重要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两者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一个闭目塞听、同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如果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靠不住,同样是错误的。
(三)判断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据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检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检验纠正了它们的错误。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这一能动的飞跃。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
一、感觉
(一)感觉及其分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枣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人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客观事物。这些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就会在人脑巾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感觉是人脑盼机能和属性,是客观
20
现实的反映,但它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全貌,而只是其中的个别属性。例如,看到生梨是淡黄包的,闻到生梨是清香的,咬一口是甜的,用手摸上去是光滑的、硬的等,这里所说的颜色、气味、味道、光滑、软硬……,就是生梨这个客体的某一方面属性的反映。感觉的性质取决于事物的特性,也就是说,感觉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但就其反映形式来说则是主观映象。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认识心理现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都是从感觉开始的。当客观的现象、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达到大脑时,便产生感觉这种初级形式。人借助于感觉,感知客观外界的各种事物和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其它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的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等。
视觉是由可见光波刺激视分析器(眼)所产生的感觉。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耳)所产生的感觉。嗅觉是有气味的物质微粒作用于嗅分析器(鼻)所产生的感觉。味觉是能溶于水和唾液中的有味道的化学物质(如糖、醋、盐等)作用于味分析器(舌)所产生的感觉。皮肤觉是由物体的机械的和温度的特性作用于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感觉。机体觉是人在饥、渴、饱以及内部器官失调或损伤(溃疡)时所产生的感觉。平衡觉是人体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刺激平衡感受器(前庭器官和毛细官)所产生的感觉。运动觉是人体各部化的活动刺激肌肉、腱、关节中神经末梢所产生的感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感觉反应,主要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觉及其培养
人的各种感官并不是对任何刺激都发生反映的,刺激强度太弱或太强均不能引起感觉。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谓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在其他感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心理学上所谓联觉,就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要根据人的感觉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尽量增强感受性,争取有效刺激,唤起教育对象感觉上的共鸣,以提高教育效果。如,为了提高教育对象在听觉上对所教育的内容的感受性,在方式方法上应当力求有节奏、有起伏,讲究抑扬顿挫,切不可平铺直叙,一个语腔讲到底;在内容安排上应当有足够的信息
21
正在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05-07
班里那点事作文650字02-04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01-28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 总01-21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单词及语言点总结09-02
浅谈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02-27
面中理作文400字07-07
最佳无碳小车设计(一等奖)01-26
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数学09-0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教育心理学
- 思想政治
- 如何设计曲安奈德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投资方案
- 小学英语四年级现在进行时知识点及练习题
- 农村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讲解学习
-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 2013高三英语阅读理解快速提分技巧
- 2016届四川省江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 最新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考核试题教学内容
- 【异乡好居】伦敦买房之Fulham区住宅项目New Kings Road
- 申请特殊工时职工花名册
-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翻译
- 语文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期末各单元看拼音写词语(整理后)
- 【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教案【名校精品】
-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新版)
- 世界最著名的鸡尾酒大全(组图)
- 陆天然:连接是人生唯一要做的大事
- 岳麓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发电机组电气制动自动化研究论文选题题目
- 新常态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与传统农业融合优化路径
-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二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外研社--含答案
- 企业重组案例分析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