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4-04-06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物理

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思维;规律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吴俊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同样离不开演示实验。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认为物理教学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有些演示实验太简单不必要做,甚至有的教师觉得做演示实验太麻烦不想做。笔者认为演示实验是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服务的,它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课本中涉及到的实验要做,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设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活动的第一向导--兴趣,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检流计和螺线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请学生讨论:“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汁是否偏转?”同学们各抒已见,有的说检流计指针偏转,有的说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经老师演示实验验证: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计突然偏转一下,而且插入和拔出的过程,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正好相反。有的学生马上又提出问题:“回路中的电能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师再通过分析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解答学生的疑点,学生听得格外认真。正是这一个个的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1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三、 破除错误观念

学生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是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只凭语言讲解去纠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例如学生在学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凭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形成了“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片面错误的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物体下落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作用。因此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现象:“纸片和粉笔头下落时,粉笔头先落地。但是如果把纸片揉成纸团,则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四、 示范作用

在平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方法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

例如:怎样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操作、严谨治学的意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五、 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认识的基本规律。由于中学物理内

容抽象,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少疑难问题很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但可以设计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时,关于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选择问题,学生总认为两种接法都一样,对系统误差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将电阻箱调节到R1=10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1',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再将电阻箱调节到R2=1K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2',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于两种接法的选择问题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演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作者: 李静 (初中物理 永州初中物理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573 发表日期: 2011-12-09

17:35:04

本文分析了当今初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中学课堂物理演示实验对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搞好中学课堂物理演示实验的措施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示实验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现介绍物理规律等方面又是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虽然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但它却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良好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的训练积极创造条件,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用他们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各个方面来感染和熏陶他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奠定为科学技术事业献身的信心!然而,尽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在中学课堂上的重视程度却不是很让人满意。

一、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对“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课堂上许多教师把物理实验仅仅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学生观察或单纯在表面上追求现象的刺激或认为它是可做可不做,无关紧要的,而忽视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实质方面上的深层次思考。

(二)没有把现代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得物理现象能够方便、快捷的展示,而深受教师的青睐。然而,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形、动画、视频和音响效果等进行不断的调节和变换使得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原则。另外屏幕的频繁变换,使得学生有时来不及对屏幕上所展示的现象、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而忙于观看实验现象和结果。有时不仅起不到好的课堂效果,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忙乱、烦躁的感觉和抵触的情绪。 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实验演示是一门艺术,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了良好的心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手段。

当教师把现象直观、结果精彩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的震撼,生理上还会产生愉悦的快感,形成对物理美的一种向往。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勇气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演示实验则是创造理想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系统的感性材料,

创设出理想的物理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给学生讲解摩擦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把一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小车静止,当用手轻轻的推动一下它时,它开始运动起来,但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的速度却越来越来慢直到停下来。在把这个演示实验做完后,问学生:运动的小车为什么到最后却停下来了呢?学生回答:小车受到了阻力, 那么这个阻力是什么呢?最后老师指出这个阻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摩擦力。从而引出问题悬疑,激起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

中学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们仅借助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屏幕上展现的图象,学生学习起来是既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则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求知欲。

如:在讲电磁场与电磁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波和电磁场这种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

(三)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画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记忆。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潜在因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的记忆牢固、持久、记忆的方法.例如理解记忆法、直观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 ,学生巧妙地利用这些记忆方法,能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作风

我们知道物理的理论基础是实验,如果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验上要有新的发现。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注意实验细节和合理的操作方法,并且力求使其他学生也能看清实验现象和数据,而不应怕麻烦、怕动手。另外,有的实验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仪器来演示同样的内容。做完实验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寻找更加简便的实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如何上好课堂演示实验课 (一)实验设计思想要明确

实验设计思想是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构、实验装置与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综合反映与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敢于质疑,对那些效果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动手动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改进的措施,努力将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展示给学生。如:我们在做摩擦起电演示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用掌心轻轻的握住玻璃棒的一端,经过反复摩擦,结果还是得不到电荷或是电荷量太少。其原因就在于摩擦起电实验的要领是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和速度,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那就是用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等捏紧玻璃棒的一端(而不是掌心)另一只手将丝绸包在玻璃棒的中部,用手指捏紧丝绸,并使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或快速地抽出玻璃棒,玻璃棒上就可带上一定种类的电荷。 (二)实验目的要明确

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安排演示实验。如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一客观事实,只在课堂上简单的向学生讲授,不能使学生完全的信服,因此需要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来证实。我们可以做如下实验:在一只玻璃钟罩内放一只小型信号发生器,在外面用一台收音机来接受,收音机可以收到信号声,当我们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时

也没有影响收音机对信号的正常接受。但是,如果换成一台闹钟,再把里面的空气抽掉时却听不见声音了。通过这两个对比性的实验,充分说明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这一客观规律。 (三)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做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实验的现象必须明显、直观。仪器尺寸要足够大,仪表的刻度线也要适当粗,物体位置放置的高低以及运动方向也要选择好,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以此来强化有用信息的刺激。要做到以上的要求,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顺利的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演示实验应力求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并且要突出物理原理,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尽可能直观。教学中我们提倡随手取材,自制简易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2、演示桌上只能放与实验有关的用具,暂时不用的应放在学生的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为了使实验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要充分考虑仪器背景色彩对比、我们可用染色或用背景颜色增加反差等手段。例如,可用纸板做成一面白色一面黑色的屏,放在演示实验的后面,观察装染色液体的玻璃管时用白色的屏,观察火花放电等实验时用黑色的屏。

4、对于仪器尺寸教小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可借助投影设备放大。

物理演示实验在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作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更有利于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挥物理演示的探究性教育功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的积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和更加专业的物理人才!

? 发表评论

谈实验课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作用

文章来自www.3edu.net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感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

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演示“摩擦起电”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同时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在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加上老师的引导比较容易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结论。通过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实验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都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读数,处理实验数据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在学生掌握电流表、伏特表的正确使用之后,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测量值的误差大,量程小损坏仪表,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完成电学中所遇到的实验,必要时教师作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打好了实验的基础,就能独立动手操作,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感念和定律,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设计上要注意:

1、演示要确保成功。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作好充分准备。任何实验,误差是难免的,对于取材简陋的演示实验,更是如此。所以,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测量时不应避谈误差,更不要弄虚作假,要认真地向学生说明存在的误差,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做成功,还需考虑实际可能的教学效果。

2、 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为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实验与思维相结合。演示实验一般采取“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并由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找出规律;应用规律对现象作出判断或预测并用实验来验证”这样的思维程序进行 四、分组实验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分组实验课上,由于学生的活动多而且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实验小组人数以二人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三人,因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将无事可做得不到锻炼,还会影响秩序。分组实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可让学生复习、掌握实验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操作阶段 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巡视于各组之间,如发现个别学生有困难或操作上有差错,应及时进行启发点拨,使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尽量减小误差,防止不应有的事故。 3、总结阶段 学生完成实验之后, 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也就是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提示,引导。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为学生在今后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为将来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发布者:甘德 发布时间: 2011-11-15 9:38:4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能

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猜想、发展新知,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所以在教学时,演示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得以加强。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如果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往往会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最终只好“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对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我个人认为有时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时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时是怕麻烦等,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所以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注意考虑备用器材。 二、实验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起到模范作用。

三、要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及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等。

四、实验用语要规范、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

不能含糊其词。有的老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尽可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六、慎用模型代替

演示实验模型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就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则不能,故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浅议

江苏省泰兴市中河失镇常周初级中学 朱晓鑫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关键词:物理 演示实验 改革 创新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金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制土电话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2008-09-17 人教网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6-08 10:42:00 ] 作者:李军周 编辑:studa090420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先让学生看清电路。第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二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

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一般地,第一次演示时,让学生集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第二次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以便明确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第三次让学生综合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何。

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即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通过物理实验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物理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规律,不惜从事十年数十年的艰苦实验,有的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进行实验研究。 三、通过物理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检验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而且还能验证物理假说,检查物理理论的真伪。因此,实验既是建立理论的源泉,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例如法拉第由“电生磁”萌发的“磁生电”的假说,被实验验证后才变为物理规律。另一方面,作为标准又必须具有把人的思维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物理实验恰恰具备以上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所以物理实验是验证假说,检验理论的标准。 四、通过实验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能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现象等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预告了新的物理理论的即将诞生。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物理实验的运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物理实验重要性

作者:蔡娟 点击数:96 学校: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 班级:八班 时间:2012-10-09 11:17:18 0

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1、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学生对**常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有很丰富的感受性知识和主观理解的片面性,又因中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再加上幻灯机等电教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好奇,就会喜欢上物理课。而且演示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渗透学科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物理作为实验学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不光有演示实验,还有许多的学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来体会前人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方法,或验证前人的科学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误差的能力和归纳结论的能力。 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实践能力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在有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问:现在是九点一刻,再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重合?中国学生听后赶忙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而国外学生则不慌不忙地抬起手臂,将腕上手表的时针和分针调至重合,可想而知,中国学生费半天劲,结果还不一定正确,而国外学生的答案立刻就出来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习习惯于理论的计算,而国外学生则善于实践;同时它进一步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历来只重视了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做事”的能力。而检验人才水平的高低最终不是看“做题”的能力,而是看“做事”的能力。“做题”与“做事”对于人的锻炼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是虚拟的,后者是真实的。“做事”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协调能力以及情感、毅力等各种因素,比“做题”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演示实验由教师做,学生随堂实验少而又少,实验性习题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基本是有名无实;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自然科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践活动上,他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由老师或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边讲学生边实验;还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看电影,或用微机模拟操作等;还开设参观课、观摩课、实践**;经常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我们已经开始调整结构,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观实;也只有创新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人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创实验,自制实验器材。教材中的四类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随堂实验、课后小实验)基本上都是给出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学生需要做的只是按规章办事。我认为这样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进行探究性学习,即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独立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自制实验器材。例如,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测量要求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量椭圆的周长?在“用安培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比较精确地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的阻值?

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小制作。作品可以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如自制电笔、自制秒摆、自制验电器、自制弹簧等,对学生作品要进行评比,并给予表扬或奖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造激情。

四、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反对迷信,揭露一切伪科学,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实验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基石,可以向学生介绍李四光、袁隆平、钱三强、陈景润等许多科学家,百折不挠搞实验,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讲述祖国的发展及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志向。

五、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就像装知识的“口袋”,又像学知识的“机器”。然而学生的素质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学、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实验,自己动脑去设计实验,动手去制作实验器材,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总之,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将是一个很好突破口。

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姓名:潘美侠 性别:女 职称:无 学历:大专 单位:汇英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汇英中学 电话:05586510369 电子邮箱:627836716@qq.com 邮编:23640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求实的科学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探究乐趣;加强实际操作,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重视实验

为了搞好实验数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为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操作技能发挥示范作用。

有助于为教学提供丰富直观材料,形成鲜明的表象,并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特点,精心组织教材要求的每一项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和有趣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感受倍深。 2、演示实验必须同思维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直观性,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建立概念所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然而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求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利用演示实验的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确保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相结合。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并且多数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实质等等,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3、确保演示成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操作表演,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充当老师的助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那么,要使演示实验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做好充分准备。为了确

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成功,还要考虑实验可能的教学效果。所以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同时,演示现象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为此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演示的仪器要放在适当的高度,使全班学生都看到。 二、重视实验探究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开始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弹簧秤、天平、电流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重视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师在安排科学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实验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试验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在实验中的机会均等且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合作。

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陈述。

从实验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丰富好实验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有新理念。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三,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最后,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管理知识。

3、教学中还应注意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究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三、引导同学积极参与课外实验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要引导同学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某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性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例如,根据液体的压强,原理制成的排水法肺活量测试仪,给同学们粗略测量肺活量等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能力被公认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人人小培养。物理课的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治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爱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咋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试验和观察,就能得到有效的补充。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外试验中,学生自己思考,设计试验方案,并且动手做实验。倘若实验失败了,究竟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动手操作上的不严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大 路 中 学 符 旭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重视手与脑的结合,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

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口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牙膏壳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物理实验是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一、突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突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1.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

2.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

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3.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同学之间进行对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

二、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于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入探究。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

当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 “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经验: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课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会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

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去探索。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

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重视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问题讨论、误差分析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其次,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并给以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而只布置无检查或不批改,将会使学生轻视实验,应付了事。最后根据批改情况,将好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览、表彰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应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之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重力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小孔照相机、制作不倒翁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有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叫学生课后做一做,有趣的实验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可制作“土电话”并评比谁的做得精细,谁的通话效果好。

总之,新的物理课改教学,需要不断努力地去探索, 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并不断地更新自我。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开发与应用的实践和思考

价值中国推荐 2012-05-20 14:43:56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解读此文 收藏此文

要让初中生喜欢学物理,教师须做有趣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胡 杰(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 陕西西安 710068)

初中生喜欢学物理,我曾经做过多次调查,学生喜欢物理学习的原因虽然有多个方面,但有趣的物理实验功不可没。这里我就物理演示实验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共商。

1.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演示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兴奋感。当然,演示实验还可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2.演示实验需要创新

A.创新的意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演示实验不只是实验的成败问题,教师还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明显;可见度是否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看清;实验时间的长短;实验装置和操作是否简便;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的基础不同,对实验原理是否理解等。

B.创新途径

创新实验技术——激光笔由于能量集中、亮度大,成本低,现在经常来代替手电和原来的光源,苏科版的光学中有多处利用激光笔作为光源,来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但实际使用时由于光束集中,即达不到实验所需的光束宽度,所以很难观察到光的反射、折射路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激光笔前放一根圆形玻璃棒或透明的圆珠笔杆。

完善实验做法——在以前教材中用海波和松香来做实验进行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对比,缺点是:取材远离生活,学生不了解,感到生疏;且实验仪器多,实验时间长,熔化时间短,不易控制。现在苏科版利用冰和蜡来做实验进行对比,取材方便,学生了解的多。但课本图示中,不给冰加热,而蜡用火焰来加热,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学生说:“不给冰加热,它熔化时温度当然不变,给蜡加热,它熔化时温度当然要升高”。由于以上原因,我把这两个实验放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即都用水浴加热,都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改进传统实验——加压液化的实验是个经典实验,用滴管把适量乙醚放入大号玻璃针管内,活塞拉出2/3,用夹子夹紧乳胶管使其密封,实验时压活塞,在管壁上有明显液体出现。问题是针管的密封性很差,乙醚挥发性很强,并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如何减少乙醚的逸出?是改进这个实验的关键,我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实验可以替代此实验,取一康师傅矿泉水瓶一个,倒掉里面的水,并拧紧瓶盖。实验时拧瓶子使之变形,此时发现在瓶壁上部就会出现液滴,再放开瓶子,瓶内充满白雾,效果很好又环保。

增加演示实验——教材已列出许多演示实验,还有必要补充惊奇的演示实验,加强和反复刺激,让新建立的认知结构得到强化和巩固。例如课本上介绍大地、人体等是导体,但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找一些湿泥土,利用灵敏电流计等器材证实湿泥土是导体,并与干泥土的不导电进行比较,再分析大地的成分,使学生对大地是导体这一知识理解透彻。实验中我还把干木棍和新鲜树枝接入电路,利用灵敏电流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把两手接入电路,利用灵敏电流计进行观察,并与有水的湿手进

行对比,使学生了解湿手触摸电路更易触电。

3.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水压顶断玻璃管: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插入装有水的暖水袋口,玻璃管与乳胶管相连,管中有水,在暖水袋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再立放一块木板,使其上端恰好与两端固定的长玻璃管接触,当把乳胶管的一端慢慢举高时,就会看到这根固定的玻璃管瞬间断裂,还是这么多的水,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学生惊叹不已。

放大演示实验的效果。有些实验现象短暂,稍纵即逝,实验中要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延长实验展示时间并能连续多次展示实验。如演示大气压的瓶吞蛋实验,按课本上的做法,只能做一次而且时间短暂,有的学生没有观察清楚,想再演示都不可能,每次取出鸡蛋也很费时。我在实验中改用烧瓶(颈长)和鹌鹑蛋实验,烧瓶在热水中烫一下,然后把剥皮鹌鹑蛋(烧老一些)放在口上,鹌鹑蛋就会慢慢进入瓶内,口朝下倒置烧瓶效果更佳(有的学生说是重力作用),还可以设法让瓶子把鹌鹑蛋慢慢吐出来,这个实验能多次重复。

增设演示实验的悬念。一些实验,如果将实验分解成多次做,通过强化,其实验效果会明显增强。例如,做分子有引力的演示实验时,按教材要求:把两块纯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连成一块,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若将“一个重物”分解成100克和1000克的钩码各三、四个。演示时,先将两块纯净的铅压在一起吊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再一个一个地加挂100克的钩码,100克的钩码挂完后再加挂1000克的钩码。并在每次加挂钩码时都说:“再试加一个”以增强悬念。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钩码个数的增加而集中,兴趣也随钩码拉力的增加而高涨,从而对分子有引力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4.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质

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师要给学生以指导、做榜样,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有的教师连自己家的灯泡、开关坏了也不敢换,做分子引力实验时,不能把铅块压在一起;使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怕危险不敢操作,或放棉花太多威力太大而损坏仪器;做长短蜡烛哪个先灭时,把塑料水槽烧穿了;给试管、烧瓶加热时,不注意外壁上是否有水,最后把试管、烧瓶烧裂;实验中用到日光灯管中的灯丝不知如何获得(可以用报纸包住灯管后,用棍子轻轻轧,以免溅到人身和眼睛)。

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教师应在演示前精心准备,以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即使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或者是很简单的实验,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预试中实验失败,要认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设法解决。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失败、或实验数据与预设不符、实验现象与预设不符甚至矛盾,教师不要紧张,要从容应变,认真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重做实验.如果不能重做,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说明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的老师为了省时间、赶进度,不做必要的演示实验。有的老师的实验数据不是当学生面由实验得出,而是提前给出,还有老师为了方便实验数据的处理,捏造理想化数据。例如在测气泡上升速度实验中,我让四个学生分别测量气泡通过20cm、40cm、60cm、80cm所用的时间,然后换四个学生再测,进行三次,把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学生分析发现:相差不大,但好几个数据不一样。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误差的存在,并得出在误差应许范围内,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草草做实验,然后给出每通过20cm用时都是1.6s,然后得出结论。相比可以看出,将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不同的。

教师要学会积累。每次刚刚做完实验后,总有许多感觉和想法,有时感觉特别好,特别

欣赏自己的做法;有时感到不理想,希望在某些地方作改进。如果不能及时记下来,时间一长,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这样我们就失去了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勤于记录,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要加强研究的意识,经常思考得与失,并及时写成有用的报告或论文,这样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445期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c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