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29 2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其叫做“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类的二级学科。(马哲、中哲、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科学技术哲学)作为研究生的一门课程,则称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改革开放之初)

“自然辩证法”这一术语,最初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是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一个归类标题,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自然哲学 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自然观)本质规律如何存在图景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人和自然的关系

(2)科学哲学 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理论,探讨科学的本质、功能、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技术哲学 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关于技术的哲学思考研究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创新的方法论问题,技术对人类的意义,是最年轻的一个哲学分支,1978年世界技术大会列为一个重要分支。

(4)科技和社会的关系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影响,科学技术会影响社会,社会也会影响科技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科技发展战略科教兴国自主创新。

3、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系?

贝尔纳认为,科学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 ,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

从多层面来解读和诠释科学,就必须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关系。

第一,科学知识——形体

科学知识是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有效性的经验事实,是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科学知识是已经得到科学研究证实和科学界承认的知识形态,也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攀升,从一般生产力上升到主导生产力。

第二,科学思想—脉络

科学思想不是具体的科学事实、定律和理论,是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所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革命性武器。科学思想为人们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点和视角。

第三,科学方法—血液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民办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是人们提示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是是有效保证人们取得创造成果的重要手段。

第四,科学精神—灵魂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4、什么是科学的划界问题?

“划界”问题, 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始终是科学哲学中困扰人的一个举世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 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或者说, 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同时这一问题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 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划界问题”就历来被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高度关注, 而各种邪恶势力, 也常常利用“划界问题”上的界线不清而故意混淆界线, 提倡伪科学, 打击真正的科学。

从哲学上来说, 划界问题可以说蕴涵了往后科学哲学中几乎一切问题, 所以, 历来的哲学家们都重视划界问题。正如前面所言, 真正提出划界问题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波普尔认为康德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所以, 他把划界问题称之为“康德问题”。逻辑实证主义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可以说就是划界问题, 并从划界问题引申出其他种种科学哲学问题。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中, 划界问题明显地蕴涵着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因为他们的划界原则是“可证实性原则”。但“可证实性原则”明显地要以归纳原理的合理性和理论命题与观察命题的绝对二分法为其前提, 因而就引出归纳问题和中性观察问题,要为归纳的合理性和观察的中性观察做出辩护。

其他关于科学解释的结构、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的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等各种科学哲学问题, 都要与划界问题挂起钩来。波普尔在其学术自传性的著作《无穷的探索》一书中, 说到他也是从划界问题开始进入哲学研究的。他从划界问题思考到归纳问题, 否定归纳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提出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 对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全面的批判。在 20 世纪,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主义, 是首先深入地研究了划界问题的两个著名的哲学学派, 它们的理论形成了以后研究划界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由于划界问题对科学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 划界问题也为历来的科学家们所关注。由于科学家们对划界问题, 尤其是对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问题在理论上没有搞清楚, 所以常常在科学研究中受到形而上学的不正常的骚扰, 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的取得。牛顿虽然警惕科学受形而上学的骚扰, 因而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警告:“物理学, 当心形而上学啊!” 但是最终他却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渗透进了许多形而上学的东西, 如绝对时空观、对质量和惯性的定义等。马赫正是从驱逐形而上学的意义上, 对牛顿力学做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批判。又如, 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 著名的德国生物学家杜里希 ( 他在海胆研究上曾经做过非常杰出的工作)致力于解决生物学中的许多困难而复杂的问题, 费尽心力, 但结果他所提出来的理论——“新活力论” 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理论, 根本构不成科学理论。

5、科学划界的三个标准

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理论”, 与数学和逻辑理论以及形而上学理论, 它们的命题的性质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一般地说来, 任何“理论”, 都应当是一个有结构的命题系统, 而不是许多互不相关的命题的杂乱堆积。严格地说来, 能够称得上理论的, 还应当是一个演绎陈述的等级系统; 它的各个命题或陈述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演绎结构使之相关起来。原则上, 科学理论和数学理论、逻辑理论, 甚至形而上学理论都能具有某种演绎的形式或结构。但是, 由于它们的命题的性质不同, 因而它们在是否接受经验检验方面, 也有着巨大的根本性质的差别。、

具体说来,科学应当具有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具有可检验性;第二,具有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第三,具有进步性。

6、形而上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

根据科学理论的三个标准,我们认为形而上学不是科学。

但形而上学常常会混杂在科学理论的体系之中。甚至人们常常会把某些形而上学命题误认为是某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正如当年在牛顿力学中包含着“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形而上学命题, 并且把它们当做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一样。一门科学理论愈是不成熟, 其中所包含的形而上学成分就会愈多。

科学家发展科学理论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区分并剔除科学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成

分, 正像当年马赫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后来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所作出的根本性改造那样。由于当代的各个科学领域, 其中的极大部分理论都还远未达到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样的成熟的程度, 因此, 在各门科学理论中, 包含有形而上学成分, 简直就成了科学的常态。。

但形而上学本身并不等于伪科学, 而且, 科学家在创造和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 形而上学理论或某些“命题”甚至还能起到某些启发作用, 正如古希腊的原子论的形而上学曾经对道尔顿建立近代化学中的科学原子论和对以牛顿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建立近代物理学理论都曾经起到过巨大的启发作用一样。甚至即使像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的形而上学, 实际上对科学的发展也可以有某种启发的作用。但形而上学的这种功能通常只有在创建或者修改某种科学理论的过程中才起作用, 当某种科学理论一旦创建和修改起来, 则原来的形而上学“命题”就应该消失在被建立起来的该种科学理论之中, 而成为该种科学理论中的内在原理而不再具有原有的形而上学性质。恰如古希腊的原子论中的那些形而上学设想, 一旦被近代化学中的科学原子论所吸收, 它就成了与某些特定的桥接原理相联系的科学理论中的“内在原理”而具有了经验内容, 并成为科学理论中的基本成分, 从而使它不再具有原有的那种形而上学性质。尽管在任何尚不够成熟的科学理论中难免仍包含有某种形而上学的成分, 但正如前已指出的,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应当尽量驱逐这种形而上学成分的。科学理论中的这种形而上学成分会阻碍科学理论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某种形而上学理论或“命题”在创建或修改科学理论的过程中表明无效, 则它们应当被无情地清除出该种科学理论。

7、什么是“伪科学”?

所谓“伪科学”的“伪”, 就在于它乃是彻头彻尾的冒牌货。某种科学理论由于尚不成熟, 其中尚包含有某种形而上学成分, 并不能由此说它是伪科学。某些形而上学理论、宗教神学理论以及其他诗歌艺术等非科学的意识形式, 如果它们并不宣称自己是“科学”, 为自己戴上“科学”的桂冠, 那么它们也不是“伪科学”。“伪科学”仅当它本身并非科学, 却又要为自己打出科学的招牌时, 它才成为伪科学。例如, 某种形而上学体系或某种宗教神学体系, 当它们宣称自己是科学, 甚至是“最高科学成就”的时候, 那么, 它们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伪科学。

各种非科学的意识形式, 它们本身并非没有价值,它们各自可以有各自的价值, 但是, 以任何非科学的东西来冒充科学却是不允许的。此外, 我们也千万不要在科学与真理之间画等号。科学理论和科学命题都可以错的, 历史上的许多科学理论, 今天看起来可能都是错的或基本上是错的。科学的特点并不在于它们一定是真理, 而在于它总是在作自我批判和检验中不断地纠正错误。基于此, 我们也不可以在错误与伪科学之间画等号。

? 当前,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 成了国内某些学人和普通百姓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

8、怎么看待西方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是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

唯科学主义在国外是一个贬义词,是对那种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主张的一种贬称。

科学主义与科学不是一回事,它是对科学的盲目乐观的看法,是对科学的盲目崇拜;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不是一回事,相反却是对科学缺乏理性批判的表现,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可以说,科学主义是对科学方法普遍有效性、科学理论正确性、科学的社会应用价值的一种绝对的肯定和夸大,同时又贬低甚至否定了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的有效性、认识的正确性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由此造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会使人们产生科技乐观论、科技万能论以及轻视人文社会科学,因而是错误的,应该批判。

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的“反科学思潮”。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时髦的反科学思潮。具体表现在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后殖民地科学观、多元文化论、地域性科学、种族科学、极端的环境主义者以及女性主义科学观等的有关论述中。

综合它们的观点,中心含义是:

第一,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与自然无关,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结果;科学与真理没有关系,所有知识体系在认识论上与现代科学同样有效,非正统的“认知形式”应当给予与科学同样的地位;科学是一个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的、没有特殊优先地位的东西;西方科学的出现与西方男性统治、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科学发展了西方霸权的工具,并导致了非西方的衰落??

第二,完全否定科学的真理性和进步性,片面夸大科技所产生的负效应,消解了科学的进步性、权威性和主导的社会文化地位,走向了科技悲观论甚至反科学。这样的反科学主义可称之为激进的反科学主义或“反科学”主义,是错误的,应该反对。

面对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和反科学思潮,我们应当更好地理解、发展和应用科技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端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共同抵制伪科学和反科学以及其他各种负面影响。

9、什么是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哲学思考,是指人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广义的自然哲学,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就是说,自然科学是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与自然哲学中最密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概念。但是单称为自然哲学的自然哲学是指从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而诞生的哲学观点(也称为浪漫主义自然哲学),它是以谢林的哲学为代表的。不少近代的名人,如英国科学家牛顿(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自然哲学)都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

近现代,随着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古老的自然哲学命题,如万物的始基、物质的结构、宇宙的演化等,都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读与破译,在某些问题上甚至给出了决定性的回答。自然哲学命题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这一发展趋向使得自然哲学趋于衰落呢。

当代自然哲学在科学迅猛、凌厉的攻势下,其领地似乎正逐渐萎缩,自然哲学依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哲学命题变为科学命题并未使自然哲学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科学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并不意味着自然哲学对本体论或自然观思考的终结。在当今的科学领域,我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论,如自然界的本质、人和自然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问题、自然界的演化图景等,它们已超出了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各门具体科学更深层次的根据意义上的探讨,属于自然哲学特有的范畴和论题。为了廓清科学发展的道路,为了使科学能够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应用,从自然科学乃至哲学、社会学角度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非常必要。

自然哲学家们关于人与自然的哲学反思,对于我们评价一种科学理论的社会意义,对于我们探讨科学的负效应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缓和并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当代,自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在自然,而是人化自然,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类实践的烙印。由于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深刻交融,传统的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已不再适于处理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它误导人把自然作为掠夺的对象,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无情的自然报复。

有鉴于此,当代的自然哲学必须树立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观念,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随着现代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当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结成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伙伴和朋友。这些重要的思想和观念恰恰就是自然哲学所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并充分体现在当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中。

10、人类自然观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各个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大认识成果为基础,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各个时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观点也会发生变化。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种自然观是古希腊相互辩证的自然观和17-18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古代的有机论自然观,最早的成系统的自然观出现在伊奥尼亚学派的哲学中。泰勒斯认为世界时由水构成的。他宣称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另一个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火。其

他自然哲学家视为世界本原的东西虽各不相同,但也都与泰勒斯一样,持有一种有机论的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种完全与人无关的纯粹客观的存在,它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活动,具有完全的自足性。自然,犹如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机器,其中容不得任何自由意志之类的东西。

现代的实践论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他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11、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史的、动态的,它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诞生而建立,随着人类以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的发展而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经历3个阶段:一古代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阶段;二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阶段;三未来社会人类和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相处、永续再生的关系阶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近代及现代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过分推崇及不当运用,造成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矛盾的加深。我们应当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再生的关系。

12、什么是人工自然?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现实的自然界只能是“在人类历史中生长着的自然界”“, 具有社会属性的自然界”,这是“属人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其实指的就是人工自然。

与天然自然界不同,人工自然界的建构,体现了人的目的,它既要尊重天然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活动规律。人在自己创造和制造的人工自然界中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控制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因此,人类不可能完全按照天然自然的发展趋势、发展进程来建构人工自然界。人工自然界既具有自然性,也具有人工性,人工性中就可能蕴含了某种非自然甚至是反自然的因素。因而,人工自然通常会“逆乎自然”而行。所以,两类自然的碰撞,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就可以从理论上探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这就提出,人工自然界发展到今天,应该对其创建模式进行质疑,必须努力使现有的人工自然向天然自然学习,使人工自然天然化、生态化,转向一种生态自然。相应地,自然观研究应从天然自然观转向人工自然观,再到生态自然观。

传统的发展观导致了自然的危机和人性的危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于实现发展观的重要转向,即从技术物本主义发展观转向科学人本主义的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掌握人工自然的规律,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识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实践,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物质资源与经济增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科学与人文等全面均衡的和谐发展。中。例如,人口的增长要求更多的工业品,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造成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13、科学事实的基本规定性

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事实,确切地说是事件;而科学事实,则是对这特定事件的描述,是事实命题。所以科学哲学之所谓科学事实 ,特指某个单称命题,即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实践活动,借助于实践活动,借助于一定语言对特定事件、现象或过程的描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首先是事实,然后是事实命题。

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个别性,重复性,精确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bm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