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三不讲
更新时间:2024-02-17 20:0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高效课堂”和“三讲三不讲”
“高效课堂”和“三讲三不讲”
教学参考
0815 1636
“高效课堂”和“三讲三不讲”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一、什么样的课堂可称为“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及时引导—训练主线
(1)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
(3)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2、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3、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
(1)信息量; (2)思维量; (3)训练量。
4、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
(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
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三讲三不讲”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古今中外教育家曾有过很多叙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但多维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 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
?
?
?
?
?
?
?
?
? (0815 163258) (0815 162401) (0815 161951) (0815 161030) (0815 074908) (0815 074646) (0815 074411) (0815 074138) (0815 073923) (0815 073650)
篇二:复习课三讲三不讲
复习课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重点——构成学科主干的知识点、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
难点——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会反复出现。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
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 “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评讲课要坚持做到四条
第一,试卷要全批全改,教师做好差错记录,错因分析,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一,题目要有选择地讲,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差错率较高的题目,才列入评讲内容;
第三,要重视归纳总结,不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重点总结解决此类题型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四,要进行变式训练,评讲课后,经过变换条件,改变角度,使原题变形
后,进行评后练习,以达到真正弄懂问题,巩固知识的目的。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 所谓主干知识,学科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知识。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整理、挖掘,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还要进行系统梳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在此基础上,再来选择典型的例题,探讨考查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答题的要点。然后筛选若干道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篇三:三讲三不讲
曾经听过一个培训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会议中的三讲三不讲,讲自己不讲别人,讲主观不讲客观,讲内因不讲外因。听了后颇有感触,写了一点随想,与同事们分享。
当人们遇到分歧,遇到争端时,首先想到的是对方做的如何不对,很难或者说很不愿说出自己错在哪里。
联想到我们公司,当我们遇到跨部门的分歧,需要开会协调时,第一个发言人通常是先罗列别的部门的错误和失职,接着被指责部门会站出来回应,回应的过程中难免也指责对方的错误和失职,接着第三人、第四人。我们的会议会让人感觉到偏题跑题,本来是来解决问题的,结果成了讨论谁对谁错,当然这也是分析问题的必然过程,但我们确实将这个过程放大化了。除非有中间人协调,否则这种会议就算讨论一天,也很难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在我们公司,我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开会没用的,不会有结果的”,当然原话可能不是这样,但至少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我们的会议效率实在是不怎么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宁愿跑到现场找当事人解决问题,而不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 有些人可能会想“没办法,就这样,很多公司都这样”,我不敢这么认为,我还是觉得“事在人为”,只要你愿意,没有做不成的事儿。
讲自己不讲别人,这句话很有内涵,我感觉有点象毛主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两方面信息:
一方面从心里角度来说,人总有一种逆反心里,比如说我最近理了个光头,如果有人说“你这头型不错,挺好看的”,首先我会很开心,即使我知道我理光头其实真的不好看。接着我会心情愉悦的谦虚一下“唉,就是太瘦了,脑袋太小了,不好看”。相反,如果有人说“唉,你其实不适合理光头,很难看”,我可能会尝试着辩解,会说出理光头的各种牵强的好处。逆反心里是人的天性,当我们讨论问题时只顾一味的“攻击”别人时,对方就会“还击”,我们解决问题的目的就很难达到。相反,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策略,先“自我批评”,那对方会感觉到不好意思,也许没等你说完,对方也开始了“自我检讨”,哈哈,恭喜你,你的目的达到了,你的问题解决了。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时候,个人可能觉得这样很没面子,不肯低头认输,而实际上如果采用“两败俱伤”的方法,你的面子丢的会更大。这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自己对问题本身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考虑分析问题,非常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讲主观不讲客观,客观因素是人为难以控制的,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改变的事实,所以即使谈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有”济于事的就是我们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了。客观已成事实,那么主观上我应如何去客服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困难?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在客观条件大家都非常清楚的情况下,一味的阐述客观困难,只能带给我们“抱怨”、“消极”的心态,对解决问题有害无益。我以前在一家公司做网管,有一次我们的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当时我还正在操作服务器,不到5分钟时间,服务器黑屏,无法启动。当时我的感觉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怕”。因为是小公司,服务器只有一台,集域控制器、web服务、数据库服务、文件服务于一身。公司没有硬件防火墙,没有软件防火墙,连杀软件还是事后我申请买的,服务器的防护就是普通的、家庭级的防护。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不能因为这些而脱离干系,抱怨是没用的。后来我静下心来理了一下思路,决定重架服务器。事发时是下午下班,所以没有对工作造成影响,这是我的有利因素,那个晚上我没有回去,通宵加班,凭我的记忆,大约在凌晨3、4点的时候把所有服务和数据都重新架了起来。第二天公司上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讲内因不讲外因,对于个体来讲我感觉这句话和前面有点类似,讲的也是从自我、从主观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谈客观外在的困难。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一个部门来讲,我
觉得很有深意。我是这样理解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本部门内部去找原因,或许是我部门在执行某个流程、某个规章制度时有偏差,或许是我们部门的某个人在执行某项操作时不规范等等。当排除了内在因素后,再与其他部门联系寻求解决问题。而不应是当一有事情,在还未调查或者只了解到很片面时,立刻做出结论:这是某某某部门的问题,这是某某某人的问题。我想,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更不能令被指责部门心服口服,相反,对方会对你的做事方法、做事风格、甚至是能力提出质疑,尽管有时候你并不是成心的。
另外,由于部门本位主义意识的存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是在了解了情况以后,也仍会发生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推委的事情。这种现象在我们公司并不少见。所以,讲内因不讲外因,这句话,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习。
实际上,站在公司的角度,“谁的错”,“谁来做”,“哪个部门的责任”这些其实都一样。做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我们的视角应该放的更宽一些,这样我们的沟通会更有效率,我们的工作会显的更有条有理。
不好意思,以上给人感觉好象我们公司挺差的,其实不然,这仅仅是我由一句话而产生的一些想法,并由此而联系到我们的一些小缺点。实际上我们公司的管理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起码我觉得不会比我们的控股公司差。^_^
正在阅读:
三讲三不讲02-17
医学遗传学习题06-09
风作文400字07-10
7#楼安装施工方案03-19
三七粉05-28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68(含解析)11-09
试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01-14
施工工期管理策划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