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解三角形苏教版必修5

更新时间:2023-05-27 15: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重难点:理解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考纲要求:①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经典例题:半径为R的圆外接于△ABC,且2R(sinA-sinC)=(3a-b)sinB.

2

2

(1)求角C;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当堂练习:

1.在△ABC中,已知a=52 , c=10, A=30°, 则∠B= ( )

(A) 105° (B) 60° (C) 15° (D) 105°或15° 2.在△ABC中,若2 ,则∠A的度数是 ( )

(A) 30° (B) 45° (C) 60° (D) 75°

3.在△ABC中,已知三边a、b、c 满足(a+b+c)·(a+b-c)=3ab, 则∠C=( )

(A) 15° (B) 30° (C) 45° (D) 60°

4.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5.在△ABC中,∠A=60°, a=6 , b=4,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 )

(A) 有 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不能确定 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3 BD, 那么锐角A的最大值为 ( )

(A) 30° (B) 45° (C) 60° (D) 75° 7. 在△ABC中,若

acos

2

=

bcos

2

=

ccos

2

,则△ABC的形状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8.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9.在△ABC中,若a=50,b=256 , A=45°则

10.若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的长度分别是4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 .

11.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已知sinA∶sinB=1∶2,底边BC=10,则△ABC的周长是 。

12.在△ABC中,若∠B=30°3 , AC=2, 则△ABC的面积是 .

2

13.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3 x+2=0的两根,角A、B满足2sin(A+B)3

=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及△ABC的面积。

cosAb4

14.在△ABC中,已知边c=10, 又知,求a、b及△ABC的内切圆的半径。

cosBa3

15.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a,DC=2a,四个角A、B、C、D度数的比为3∶7∶4∶10,求AB的长。

7

16.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c= ,且tanA+tanB=3 tanA·tanB

2-3 ,又△ABC的面积为S△ABC= 第1章 解三角形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

33

,求a+b的值。 2

的实际问题.

1. 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22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x+1,x-1和2x+1(x>1),则最大角为 ( )

B. 120° C. 60° D. 75° 3.在△ABC中,tanA sinB tanB sinA,那么△ABC一定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asinA=bsinB B.acosA=bcosB

C.asinB=bsinA D.acosB=bcosA 5.在△ABC中,A为锐角,lgb+lg(

2

2

1

)=lgsinA=-lg2, 则△ABC为 c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a 4sin10 ,b 2sin50 , C 70 ,则△ABC 的面积为

( )

11 B. 84sinAcosBcosC

7.若则△ABC为 abc

A.

C.

1

2

D. 1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8.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的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9.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

A.b = 10,A = 45°,B = 70° B.a = 60,c = 48,B = 100° C.a = 7,b = 5,A = 80° D.a = 14,b = 16,A = 45° 10.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 60,b=1,

a b c

为 ( )

sinA sinB sinc

A.

C. D.

3

3

2

11.某人站在山顶向下看一列车队向山脚驶来,他看见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俯角差等于他

看见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俯角差,则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d1与第二辆车与第三 A. d1 d2 B. d1 d2

C. d1 d2 D. 不能确定大小 1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

辆车的距离d2之间的关系为 ( )

400

米 3

C. 2003

B.

3

米 3

D. 200米

13. 在△ABC中,若c 2,C 60 ,a

203

,则A . 3

14. 在△ABC中,B=135,C=15,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15. 在锐角△ABC中,已知A 2B,则的

a

取值范围是 . b

7

,那么BC= . 2

17.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16. 在△ABC中,已知AB=4,AC=7,BC边的中线AD 18. 在△ABC中,已知tanA

11

,tanB ,则其最长边与最短边的比为 23

19.为了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的高度,某人站在A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75.5,前进38.5m后,到达B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80.0.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1m).

20.在 ABC中,已知(a2 b2)sin(A B) (a2 b2)sin(A B),判定 ABC的形状.

21.在△ABC中,最大角A为最小角C的2倍 ,且三边a、b、c为三个连续整数,求a、b、c的值.

tanAtanB

22.在△ABC中,若9a2 9b2 19c2 0,试求的值.

(tanA tanB)tanC

23.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点C在直径AB的延长线上,BC=1,点P是O上半圆上的一个动点,以PC为边作正三角形PCD,且点D

与圆心分别在PC两侧.

(1)若 POB ,试将四边形OPDC的面积

y表示成 的函数;

(2)求四边形OPDC面积的最大值.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abc

2R sinAsinBsinC

acb22

sin2A ()2,sin2C ()2,sinB ∵ 2R(sinA-sinC)=(3a-b)sinB

2R2R2Ra2c2b222

∴ 2R[()-()]=(a-b)·∴ a-c=3ab-b

2R2R2R

经典例题:解:(1)∵

a2 b2 c23

∴ ∴ cosC=,∴ C=30°

2ab22

(2)∵ S=

112

absinC=·2RsinA·2RsinB·sinC=RsinAsinB 22

R2R2

=-[cos(A+B)-cos(A-B)]=[cos(A-B)+cosC] 22

R23R22 32,

=[cos(A-B)+] 当cos(A-B)=1时,S有最大值(1 ) R.

22242

当堂练习: 1.D; 2.A; 3.D; 4.B; 5.C; 6.C; 7.B; 8.A; 9. 60°或120°; 10. 415 cm和43 cm; 11.50; 12. 23 或3 ;

13、解:由2sin(A+B)-3 =0,得sin(A+B)=

3

, ∵△ABC为锐角三角形 2

2

∴A+B=120°, C=60°, 又∵a、b是方程x-23 x+2=0的两根,∴a+b=23 ,

2222

a·b=2, ∴c=a+b-2a·bcosC=(a+b)-3ab=12-6=6, 1133

∴6 , S△ABC= absinC= ×2× .

2222

cosAbsinBbcosAsinB

14, = ,可得 ,变形为sinAcosA=sinBcosB

cosBasinAacosBsinA∴sin2A=sin2B, 又∵a≠b, ∴2A=π-2B, ∴A+B=

. ∴△ABC为直角三角形. 2

b4a+b-c6+8-10222

由a+b=10和 ,解得a=6, b=8, ∴内切圆的半径为 =a32215、

解:设四个角A、B、C、D的度数分别为3x、7x、4x、10x,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有3x+7x+4x+10x=360°.解得 x=15° ∴A=45°, B=105°, C=60°, D=150° 连结BD,得两个三角形△BCD和△ABD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

1222222

BD=BC+DC-2BC·DC·cosC=a+4a-2a·2a,

2

∴BD=3 a.这时DC=BD+BC,可得△B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CDB=30°, 于

2

2

2

是∠ADB=120°

在△ABD中,由正弦定理有AB=

BD sin

ADBsinA

∴AB

的长为

2

tanA tanB

3 ,即tan(A+B)=

1 tanA tanB

16、解:由3 tanA·tanB-3 可得-3

∴tan(π-C)= 3 , ∴-tanC=3 , ∴3 ∵C∈(0, π), ∴C=

3

33131333

又△ABC的面积为S△ABC=,∴ absinC=×∴ab=6

222222

727222222222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c=a+b-2abcosC∴( )= a+b-2abcos∴( )= a+b-ab=(a+b)

223-3ab

112121

∴(a+b)=∵a+b>0, ∴a+b=

42

36m2 32(2m 1) 0, 103 又( 3m)2 2 2m 1 1,解之m=2或m= . sin cos m,9484

2m 1

sin cos 0, 8 而2和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1.A; 2.B; 3.D; 4.C; 5.D; 6.C; 7.B; 8.B; 9.D; 10.B; 11.C; 12.A; 13.45

14.

15

10

不满足上式. 故这样的m不存在. 9

16.

9 17

183

19.468m 20.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1.a=6,b=5,c=4

5

(2)2

22. 23. (1)sin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a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