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农办如何更好发挥组织协调职能

更新时间:2024-04-12 0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陆续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等重要理论和创新政策,这意味着“三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极端,为我们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同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工作“三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精神,对县(市)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同时赋予了“三农”工作新的内涵要求。作为县(市)农办如何把握形势任务,在新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落实统筹城乡方略,加快改变“三农”薄弱环节上走在前列、有所作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期。近几年来,宁波各县(市)农办在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中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和能力素质等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趋势,就新时期统筹城乡方略下县(市)农办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问题,作一初浅探讨。

一、筹划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部把握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基本特征” 目前,我市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化加速期,全面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的机遇,又面临着“矛盾凸现期”的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大环境,“三

农”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依赖关联程度,“三农”工作的内容对象等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县(市)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清醒地认识这一趋势,注重跳出“三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理清思路,注重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新特征,全方位、系统化地筹划推进城乡统筹方略。

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宁波所处发展阶段分析,体制快速转换、经济快速转轨、社会快速转型地态势将日益明显,统筹、协调、法治、和谐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县(市)农办在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时,需要把握研究新阶段的“五个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和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特征日益明显,处理好经济发展对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的关系,成为县(市)党委、政府引领经济发展的基本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结构的转型和发展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市农业比重将持续下降,工业 步入扩张提升并举时期,第三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综合素质和市域发展优势等方面正面临严峻考验,经济发展的综合成本开始攀升,资源环境制约日益趋紧,产业技术和结构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加。因此,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挥政策导向、推进产业升级,扩大要素资源有效供给、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上下功夫,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使城乡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2、经济结构发生深刻改革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频发的特征日益明显,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成为县(市)党委、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任务。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伴随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是新阶段和各国实践所证明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市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所积累的问题日益凸现,体制制度改革引发的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矛盾交织上升,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引起的社会流动和阶层分化加快,城乡、区域、产业及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研究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使我市城乡社会发展更趋和谐稳定。

3、城乡发展互动互补和各种要素流动加速的特征日趋明显,处理好工农、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成为县(市)党委、政府领导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目前,我市经济正在经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并逐步向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过渡,集聚式城市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但目前我市城市化水平提升不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困扰着“三农”

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因此,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城乡差别发展的战略思维上下功夫,致力于主动调整工农、城乡和区域关系,围绕空间重组、要素集聚、功能提升,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整合各种要素,降低政府公共产品配套成本,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更好的载体和平台。

4、社会需求多样化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特征日趋明显,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民生的关系,成为县(市)党委、政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三农”。“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科技兴农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和人们的全面发展,开始关注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要求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社会公平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积极创新社会和行政管理制度,扩大农村社会公共产品投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使农民权益、农民利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及增进。

5、人们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

提高和思想意识多样性多变化的特征日趋明显,处理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成为县(市)党委、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对党委政府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对人的自由发展要求日益强烈,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这些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各级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筹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扩大人们有序参与政治,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确保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社会无序和行为失范而导致社会控制成本增加,使统筹方略实施得到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二、推进落实统筹城乡方略,需要明确县(市)农办履行职能的“四个基本定位”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是搞城乡一样化,不是把所有农村改造成城市,更不是把城市变为乡村,其基本涵义是要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在工业化、城市化条件下,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优化和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同一层面上谋划城乡的统一协调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消除城乡分割体制,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是宁波“十一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重大战略,是对原来相对独立、缺乏联动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有机整合和提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目前,宁波市已全面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解决“三农”问题的条件更加成熟、基础更加扎实。但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和矛盾,全国、全省普遍存在的难题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区尚未遇到的新问题我市已先期遇到,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能力、城乡发展和管理体制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满足社会的期望要求,一些难题矛盾短期内还难以解决突破,这是我市“三农”发展所处阶段的基本判断和需要正确认识的基本市情。

县(市)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战场和基础平台,县(市)农办是区域农村工作的综合部门,在推进落实统筹城乡方略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所面对的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并举、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故此,县(市)农办必须准确把握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阶段性,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条件和要求,根据基本市情县情

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来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找准工作的切人点和关键点,加大力度予以重点突破,发挥农办应有的作用。综合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新时期县(市)农办需要按照“四个基本定位”来履行职能。

1、要转变思维定势,明确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理念。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从农村内部的自我发展,仅靠农村内部的单向改革,已难以解决“三农”,必须摆脱“以农论农”的思维定势,局限“三农”抓“三农”的工作格局,从“三农”之外去关注“三农”、研究“三农”、整合各方力量发展“三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县(市)农办要注重用“统筹”的新理念来筹划“三农”工作,动员和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更好地带动“三农”发展,引导和激发农村各种资源为工业化、城市化服务,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要注重用“整合”的新理念来设计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创造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配置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改变农口部门就“三农”论“三农”、农外部门隔行如隔山的工作推进格局,加快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要注重用“对接”的新理念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相应的制度支持体系,突出制度创新和城乡公平的制度安排,努力改变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和城乡分治的体制机制。要注重用“集聚”的新理念来寻求

“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加快农村人口居住、产业要素、土地经营和公共服务的“四个集聚”,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提高农民、保障农民的目的。

2、要认清阶段特征,明确落实统筹方略的基本任务。统筹城乡发展赋予了农村工作更新更深的内涵和要求,在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尚未真正建立,城乡分治管理和组织体制近期尚难改变的情况下,作为县(市)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落实统筹方略的综合牵头任务。从“三农”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分析,“十一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需要从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在这一时期,县(市)农办应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基本任务的落实。一是要着眼政府主导,在协调各方关系,加强总体筹划,营造统筹氛围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要着眼规划龙头,在积极牵头和参与县域各项规划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要着眼制度先行,在认真抓好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对接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要着眼关键问题,在总体长远设计、分项逐步实施、突破重点难点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要着眼整体推进,在立足基本市情,强化综合管理、加强分类指导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把握关键问题。明确履行部门职能的基本责任。统

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长期性是通过不同阶段的有机衔接来实现的,在不同的具体阶段,工作的目标重点、措施抓手也应有区别,现阶段县(市)农办应根据筹划从远、工作从实的原则,围绕提高“三农”综合发展能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体系这一关键问题,围绕理论有创新、体制制度有突破、“三农”工作薄弱环节有改变的目标,积极履行好综合协调、组织实施、调查研究、指导服务、检查督促五项职能,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工作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成就观、科学发展观和全面统筹观,求真务实发挥“三农”工作参谋部门、综合部门和实战部门的作用,加大重点难点工作的部署推进和协调力度,积极研究突破制约城乡统筹、困扰“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4、正视体制现状,明确发挥农办作用的基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需要各方联动来落实,需要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现行体制决定了县(市)农办与部门、乡镇之间不是上下级行政或归口管理关系,而是协商与协作关系,把握不当极易给人产生越位、错位的印象,要真正使农办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有权威、有地位、有作为,必须正确处理好被动适应与主动工作、敢于主抓与部门主体、对上服务与对下指导、亲自出马与借力共抓的关系,注重寻找综合协调的载体、转换综合协调的抓手,全力做好借力转化、整合强化、服务优

化的“三化”文章,增强工作的统筹力和执行力。 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需要不断提高县(市)农办的“三个基本能力”

随着形势任务变化和发展阶段转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互补性越来越强,农村工作涉及的领域、对象、内容越来越广,对县(市)农办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中央统筹战略思想转化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中去,落实农村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推动农村工作由单兵突进、单向筹划向城乡联动、统筹谋划转变,是新时期县(市)农办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从近年的实践和今后的趋势看,县(市)农办需要在实施城乡统筹方略中,不断提高“三个基本能力”。

1、不断提高谋划全局、服务决策能力。农办的定位是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如果过多地争求农村发展建设具体项目的操作实施权,就会产生职能越位、错位,产生综合部门关键职能的缺位,进而陷人局限“三农”抓“三农”的工作格局,因此,工作开展必须注重全局性、富有超前性、讲究系统性、具有指导性,积极主动发挥谋划全局、服务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谋划全局、服务决策的能力强弱,不仅体现着农办自身的能力素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领导对全局工作的思维和决策,影响着“三农”工作的整体推进和落实,履行不好会使农办失去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空中楼阁”。

谋划全局、服务决策的基本点在于调查研究,这也是最能体现农办水平的工作。所以,新时期的县(市)农办要把调查研究参谋咨询作为关键职能,善于跳出“三农”研究“三农”,围绕党委、政府的宏观思路、决策意图和无力顾及尚未抓到位的重点问题,强化现实可操作的战略性、政策性调研;围绕重点突破性工作,强化探索性、专题性调研;围绕以点带面,强化典型经验的跟踪调研;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短平快、应急性的调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实践依据和决策意见,使城乡统筹方略、农办的创新思路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

2、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推动落实能力。进入新阶段,县(市)农办要认清“三农”工作与全局工作、非农部门日趋关联的趋势,正视城乡统筹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各方力量尚难有效整合动员、上下左右之间职能职责还比较模糊,以及城乡体制制度还不能完全统一对接的现实,把加强综合协调、推动统筹方略及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作为农办发挥作用的首要任务,努力避免中央战略方针和地方决策部署在一片落实声中落而不实、打折落实,甚至无人落实的状况,依托有效权威的综合协调,去推进落实相关工作。根据目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加强综合协调,要做到“三注重、三增强”,即注重形势任务分析判断和上级政策精神的深化细化。深入调研、结合市情、建言立论,找准统

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注重协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抓落实、推动落实的责任机制,主动探索促进工作落实的方法载体。注重始终站在县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前列,以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的意识,带头抓好决策部署的责任工作落实。同时,按照不求成绩归属、政绩所有,但求“三农”发展的理念,抓住专业部门管不了、不想管,而又急需解决突破的工作,增强协调的主动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切人点,增强协调的针对性,抓住认识统一、完善体系、建立机制、检查督促等各个环节,增强协调的全程性。

3、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创新引领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渐进性的系统工程,没有完整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当前,首要的是解决统什么、怎么统,筹哪些、如何筹等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专业部门难以承担,也不能等上下思想完全统一、统筹条件充分成熟时才去考虑和落实,迫切需要我们县(市)农办去超前思考、统盘筹划,去建言立论、探索创新,以此来引领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有宽广的知识储备、理性的研究思考和靠前的探索创新,否则农办就难以领导者的意识、指挥者的眼光谋划全局、服务决策、指导实践,进而陷入具体事务圈子、工作被动难动、力量难以整合的低能低位工作格局,产生参不深、谋不准、参不进、难有为的尴尬局

面。因此,新时期县(市)农办要把提高学习思考、创新引领能力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第一需要,按照造就一支甘于清平、一专多能、挥笔成章、精明炼达、善于协调、敢于创新的干部队伍要求,切实抓好学习机制载体的突破,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思考氛围;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把握战略性、突破性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用统筹理论指导实践,用试点创新经验指导工作,千方百计营造合作争先、敢于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农办真正成为引领城乡统筹发展、谋划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

党委农办如何更好发挥组织协调职能

近几年来,喀什地委农办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农办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按照“带班子、抓队伍、争项目、做服务”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加压力,扎实工作,为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努力推进地区农村改革发

在实际工作中,我办紧贴地委、行署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三农”职能作用,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中心,重点突破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打基础、抓调研、促协调,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社会持续繁荣稳定。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08.17亿元,同比增长19%;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0元,增加398元。

(一)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狠抓落实、凝聚合力上实现新突破。作为地区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工作的综合部门,我办紧紧围绕自治区、地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农口部门认真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措施并狠抓督促落实。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召开“春季”、“三夏”、“秋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农村经济年度点评等事关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会议,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宣传县市在多熟高效种植、特色林果业生产、特色畜牧业养殖、土地归并整理等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广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等技术,特别对各类作物适时

播种、落实技术措施、提高产量等方面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努力为农口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凝聚部门合力,加强沟通协调。为充分调动农口部门工作积极性,我办专门制定了《农口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自治区“三农”服务队管理办法》、《农口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等措施制度,并对各县市、农口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逐步形成了农业农村工作有机衔接、整体协作的良好体制机制,为地区年度各项农业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强化措施保障,在农村劳务创收工作上实现新突破。我办充分发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及时收集发布用工信息,特别是与外省区用工企业加强联系,努力促成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一是编印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汇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考核办法,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和运作机制;二是及时召开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交流推广劳务输出工作好经验、好措施;三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列入年度县市工作考核之中,促进了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增收的比例逐年大幅度提升。地区及疏附、伽师、莎车等县连续几年被自治区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地县。2008年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超过18亿元。 (三)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在项目建设工作上实现新

突破。我办紧抓国家、自治区更加关注边远地区、贫穷地区、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好机遇,大力开展项目申报与资金争取工作。突出抓好以小麦品种改良、棉花高新节水、林果育苗、多熟制三高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内容为重点的自治区科技兴农项目、自治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项目编报资金争取工作,建立了项目库,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兴农、农村市场建设项目及时优先申报,较好地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申报122个项目,总额达2135万元,申报28个农村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总额达14078万元。同时,我们结合项目实施情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对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后续项目顺利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的同时,我办积极争取深圳市富源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资助,连续几年在疏附、疏勒等县实施了农业人力资源及产业辅导工程,先后举办农村沼气应用培训班三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在两个县建设了农村沼气应用示范基地,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四)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实现新突破。我办依托地区“六大产业”优势和“粮、棉、林、畜”四大基地建设,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指导各县市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科技+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

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规范指导各类农产品产销协会经营运作,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合作组织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地区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0个,会员达3.34万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涵盖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喀交会”以及区内外、国内外展会宣传推介交易平台作用,协同相关部门连续四年成功筹办了“喀交会”农畜产品贸易、加工龙头企业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我区名优特农林畜产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在农畜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扩大了我区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在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五)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实现新突破。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我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履行地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积极为各试点县乡争取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定期召集各成员单位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及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制定了《喀什地区‘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喀什地区村级新农村建设标准》、《喀什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等文件,为推进试点县、乡、村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

向。全地区除自治区安排的1个试点县、1个试点乡、2个试点村外,根据实际情况又确定了7个试点乡,32个试点村,各试点县、乡、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我办的帮助指导下,泽普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村庄整治“五清”、“五改”、“五通”、“五有”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挥了表率作用。同时,我办始终坚持把依法保障农民生产经营、平等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等各项权益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农民减负和农村“一事一议”专项督察,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地区“法治进乡村”牵头单位,我办认真拟定试点乡村,提出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六)不断优化服务职能,在调查研究、辅助决策上实现新突破。我办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地区春季农资供需、多熟制生产、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用机电井用电提水、土地归并整理、冬小麦播种、设施农业生产情况、半年年度农民增收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准确、全面、及时的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办认真编发《喀什农村工作》、《农情专报》、《农情信息》等刊物,大力宣传外地和我区基层开展“三农”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新观点、新认识,及时向地委、行署及自治区党委农办汇报涉及农民

利益和农村重要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较好地发挥了农办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甘当领导参谋助手的作用。2008年,我办就春耕备耕生产、林果业冻害情况、多熟制生产、外向型经济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共起草各类调研报告20余篇。

二、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保障,为全面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按照“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我办坚持完善工作机制,凝聚干部职工干劲,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改进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有效促进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使机关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抓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办始终把解决好党员的思想武装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把加强学习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的主动性,加深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理解,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保增长、保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加快喀什经济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二)抓党支部建设,树党员先进形象。对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从建立健全支部各项制度

入手,制定年度学习和活动计划,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学先进、赶先进教育活动,坚持开展谈心交流,不断强化党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党员干部踊跃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及积极为喀什8.4事件受伤武警献血等典型事例,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我办连续 年被地委机关评为先进党支部。

(三)抓作风建设,增强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民主作风建设,形成了全体干部团结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工作局面。多年来我办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地委、行署赋予农办的中心工作任务,牢固树立立足本职作贡献的思想,在各项服务工作中都体现出了上下一盘棋的大局意识。

(四)抓廉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大力宣传勤廉兼优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各项工作都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按制度办事和管人。

(五)抓好机关建设,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我办采取领导与科室、科室与职工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创建责任书的方

强化内功,讲求艺术,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三农”工作组织协调水平一定要高。农办主任与党委分管领导能力水平要相匹配: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是农村政策研究的谋略家,又是指导工作实践的大行家,能给书记出大主意,出好主意。农办主任要参与“三农”决策过程:向党委分管领导勤请示、常汇报,取得支持,赢得信任,参加“三农”工作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了解“三农”工作部门文件和简报信息,提出“三农”工作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和统揽“三农”工作全局能力。农办干部要做各方面的硬手:当好“笔杆子”、农业专家和新闻记者。二是“三农”工作调研报告分量一定要重。调研是农办的基本职责,是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农办要着眼全局,重视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讲公正,讲实话、陈实情,多出好的调研报告,通过呈送调研报告—得到书记批示—转化为党委决策—政府工作落实—真实情况反馈,真正发挥出农办的作用。三是“三农”工作信息质量一定要实。农办要多报送涉及“三农”工作全局性、战略性、政策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主渠道作用,决策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四是“三农”工作督促检查方式一定要巧。农办履行“三农”工作牵头协调抓总职责,在与农口部门关系处理上,尽量避开权力纠缠,着眼

大局考虑,统筹而不统管,主导而不主宰,协调协商而不插手事务,督促检查而不互相拆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