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中

更新时间:2024-02-18 10:2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来源:《人民教育》2015年第1期 作者:于永正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但是,做到这一点,很难,至少我做不到。

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允许老师不喜欢某些学生,但不允许不尊重学生。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也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认真体察、深入思考的人,才能有如此真切的感悟! 这样的话,一定会让某些道貌岸然的理论家所不齿——明明不喜欢,怎么还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呢?老师岂不成了伪君子?

但,不是!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样子”和“行为”。“样子”我会做,因为很简单—— 讲课时,我“眼观六路”,会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人。

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我会为他扶正。

课外活动时,我会加入学生跳绳的行列。

课间,我会找调皮男生掰手腕,并让他用两只手!

……

伴随这些“样子”的,是我的微笑。微笑已经成为我的一张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当然,微笑有时也会从脸上消失,但我会很快找回它。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我对自己“约法三章”:

——不倒背手。手背在后面,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就有了长者的架子;有了架子,学生就不大好接近,或者不愿接近。

——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不要等学生向我们敬礼了,才招呼他们。我更不漠视学生的敬礼,总是还以微笑,还以点头,还以“你好”。 ——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或者看他们玩,或者与学生交谈。

——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演歇后语故事;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不一定有事。客气归客气,学生或家长端来茶球或水果招待,一定品一品、尝一尝,并夸夸茶和水果的昧道。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融洽感、亲切感。学生和家长不仅把我当作老师,而且会当作朋友。

——经常讲故事和笑话。故事和笑话会化解矛盾,消除隔膜。好多不愉快的事,会“一笑了之”。

——幽默。幽默的确是老师的“第一位助手”。

——做值曰。当班主任时,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宣布:我是班级的一员,每周一我和那天值日的同学一起为班级服务。于是,周一我会来得早一点,和值日生一起整理教室;下午放学后,会和值日生一起扫除,关门窗。

——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错误,不文过饰非,不推诿责任。

——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当面不好说,便采用书面形式。我宣布:老师不怕批评,说错了也不生气。既然师生间是平等的、民主的,那就得有个民主的样子,有民主的行动。

总之,我要求自己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平等相处。

老师应该成为“文化人”

一个老师能否在学校、在学生中站住脚,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最终取决于他的文化。

“文化”是什么呢?首先,老师要读《论语》、《学记》、《道德经》等经典读物。扩而大之,要读读经典小说,背点古典诗词,还应该读读外国教育家和文学家的书。做老师的,还得订阅报纸、杂志,从中及时了解教改的前沿信息,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事。胸中没有世界、没有国家,或者对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知之甚少、漠不关心,都很难成为出色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明显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话语方式”。我的简洁、朴素、明快、流畅、幽默的话语风格,得益于读老舍、徐怀中、赵树理、冰心、张天翼、孙犁等作家的书。

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获得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并影响、规范着我的言行。

“文化”的“文”,除了书外,还包括艺术。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实事求是地说,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修养的支撑。艺术修养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我的情感,让我拥有了包容的心和开朗、随和的性格。我的悟性和灵性,有一半儿来自艺术。

做“文化人”,还包括读大自然这本书。

一个不爱大自然的人,不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人,在春寒料峭之时,看到迎春花绽放,而无动于衷的人,他的精神家园一定是荒芜的,情感世界一定是空虚的。

大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它奉献给人类的许多美,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是一朵小花,细细看,认真想,也有无限的玄机与情味。

故乡的杏花,三亚的兰花,广东的木棉,香港的紫荆,菏泽的牡丹;砀山的酥梨,吐鲁番的葡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牛羊,西藏高原上的牦牛;青海湖的鸟岛,镜泊湖如镜的水面……都一一摄入了我的镜头,定格为永恒。

祖国的山河涌入了我的记忆,我心中就有了亲爱的祖国;故乡的梯田涌入了我的记忆,我心中就有了可爱的故乡;花草树木涌入了我的记忆,我心中就有了色彩和生机;鸟兽虫鱼涌入了我的记忆,我心中就有了一份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和怜悯。

大自然这本书,学生也不可不读。

我带学生去过山东邹城的峄山,领略过那里的奇石、奇洞、奇泉;我带学生游览过安徽萧县的皇藏峪,了解了拔剑泉、皇藏洞等美丽的传说;我带学生去过农村,欣赏秋天的田园风光,认识、了解玉米、花生、棉花、高粱……各大公园举办的花卉展,我从不放过,带领学生去参观。每年的春游、秋游,更被学生视为重大节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发现了美,玩出了文化。这样的赏玩,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让他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望着飘落的杏花,看着袅袅的垂柳,我随口吟出了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学生随即应了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岂不美妙?岂不是一种意境?

当大自然的美融入了学生的血液,不也会外化出一道“绚丽的风景”吗?

篇二:2013-2015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⑶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⑴繁衍⑵一拍即合⑶和xù⑷齐心xié力 ..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分)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琴

[宋]苏轼

①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

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①② 予得双雁于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可玩,臵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

③④其一块独无俦。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

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

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

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⑤⑥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上书,以谓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

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⑵怡然同群 ...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

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

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6.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

17.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⑴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⑵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8.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19.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三(50分)

20.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4分)

篇三:201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语文(word解析)

南京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 ( 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4),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9)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繁衍 (2)一拍即合 (3)和xù (4)齐心xié力 ..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

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5.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2分)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分)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独无俦。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

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

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

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上书,以谓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因念白鹅正同色 (2)怡然同群 ...

⑤⑥③④①②①

(3)雁不白知其为雁 (4)遂铸金为鹅以献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

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张猛龙碑》(局部)《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