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备于我学案

更新时间:2023-05-31 08: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厉庄高级中学 11---12 学年高三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课 题:万物皆有备于我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编号:【学习目标】 1、能整理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句。 2、能理解重要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情感。 3、能形成仁爱思想,享受快乐人生,追求高尚的净胜境界。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体会人物形象。 2、理解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 【学习过程】 19【原文】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 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 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 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为之大?” 1 学生自由阅读并尝试翻译文中加粗的字: 。 以: 作: 或: 莫: 因: 与: 比: 哂: 俟: 希:

笔记记录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厉庄高级中学 11---12 学年高三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3,曾皙的语言富有诗意,试体会他的语言所描绘的社会环境?

4,孔子的四个学生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对他们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5,本章主要以对话构成,通过对话思考孔子的人物形象?

【原文】孟子曰: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 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 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 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

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 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 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原文】孟子曰: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 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 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 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 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 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思考; 学生尝试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孔子在本章中得出了怎样的结 论? 【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 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思考:本章中孟子认为怎样做才是对待命运的正确方法?

【原文】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 莫近焉。 ” 探究:孟子的 “万物皆备于我矣”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原文】浩生不害问曰: “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 “善人也,信人也。“何 ” 谓善?何谓信?”曰: “可欲 2 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 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 四之下也。 ” 【译文】浩生不害问: “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子说: “是个善良的人, 是个诚信的人。 ”浩生不害问: “什么叫善良?什么叫诚信呢?”孟子说: “心 怀喜爱的就称为善良,有自己本性的就称为诚信,内心很充实的就称为美好, 内心充实而且又散发光辉的就称为大,大而且能融化贯通的就称为圣,圣而 又高深莫测的就称为神。乐正子这个人,只有其中的两项,在四种之下。 ” [巩固拓展案] 一、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厉庄高级中学 11---12 学年高三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A.喟(kuì)然叹曰 吾与(yǔ)点也 风乎舞雩(yú) 浴乎沂(y í) B.冠(guān)者 莫(mù)春 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 尔 C.愿为小相(xiàng) 因之以饥谨(jǐn) 夫子哂(shěn)之 千乘(sh èng)之国 D.曾皙(xī) 长(zhǎng)乎尔 以俟(sì)君子 鼓瑟(s è)希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鼓瑟希,铿尔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 ( ) A.因

之以饥馑 B.如会同,端章甫 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 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 C.冠者五六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 因之以饥馑(接着) 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 比及三年(等到)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 D.舍瑟而作(起身)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 6.选出加点“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毋吾以也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素以为绚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为国以礼 7.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失其所与,不知 A.则与之斗卮酒 B.客从外来,与坐谈 C.吾与点也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选出加点“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郑既知亡矣 D.失其所与,不知 9.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摄乎大国之间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夫子之曰,不亦宜乎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风乎舞雩 10.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 )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如有所立,卓尔 11.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 ) 例:为国以礼 A.由也为之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愿为小相焉 D.为击破沛公军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 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C.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 “不吾知也。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 ” 13.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你们不要因为这样就不敢说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而起用你们) ,那么你们将 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用礼乐来教化百姓)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公西赤却认为这职位太小了,那么谁能给他

厉庄高级中学 11---12 学年高三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个大点的职位呢?) 14.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 )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 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

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 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 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 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 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 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 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E.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述志后,他 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 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五、精段精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6—20 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如或知尔( )②比及三年( ) ③如五六十( ) ④夫子哂之( ) 16.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 ②同,③④也同 17. 对文中加点的四个 “以” 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18.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居则曰: “不吾知也!: ”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19.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

学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