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上)课后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3-11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绪论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材 料 一

2005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新生致辞:

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向往中的北京大学。我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欢迎你们成为北京大学法律人!

北京大学是值得向往的,但她只是你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真。如今,同学和邻居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已经远去;北京的第一场秋霜会平息你的兴奋和激动;而在这个人人“才华横溢”的校园,不会给你留下太多自恋的空间。上课、占座、考试和“灌水”,教室、图书馆、农园和“一塌糊涂”,将挤满你的日程。什么时候,美丽的未名湖会再一次听见你的足音? 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不要把学习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或是为了分数,为了满足人人会有因此无可指责的虚荣心而谋杀了你生活的快乐。我说过,不要追求“刻苦”学习,而是要“发现你的热爱”;学习应当是从容地,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常态。而在北京大学,这是可能的。这里有许多智慧的老师,不仅有本校的,而且有外埠的;有许多精彩的讲座,不仅是法学的,还有其他专业的。当然,不会都好、事事令人满意;但无论如何,它都不会,也不应只是让你失望,你可以由此获得自信,促使你去创造。你还应当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你不可能一一亲历却是你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一次远足也许会令你获得一位良友,即使不是终生的;一次交谈也许会让你进入一个只能在电视上或书本里接触的世界,即使某一天你必须离开。大学并不只是校园更大一点,同学更年长一点,老师学历更高一点;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后者是标准化的,而前者是高度专业分工的;因此她更像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这对于学习法律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实践的法律总是需要各种知识,而且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相比有很多不同,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制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法律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你,首先是理解,然后是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好律师、好法官的那个“好”字既不是文字的构建,也不全是个人的修行,它更多是在各种交往和事务处理中,逐渐磨炼出来的那种敏锐、犀利、干练和缜密,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通常为人们贬低、至少避而不谈但要做成事又不可缺少的“圆滑”或称之为长袖善舞(比方说,至少不要在这样的场合告诫人们要“圆滑”一点)。

这只能从社会交往中学。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还是生活。你们当中很多人,特别是本科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目光中,如今第一次真正远离家门,要同这么多、将来还会更多的无亲无故的人打交道,其中难免有信誓旦旦却居心叵测的人,这真的是非常艰难却是你必须迈出的一步。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教授、只能靠你们独自摸索的“分寸”。对于你们,大学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甚或创造知识的地方;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社会一直“关”

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高中的校园内,事实上,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

不要以为这只是对你们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成功的告诫,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转型发展中的社会的需要。仅仅是一般的、可文本化的知识或技能不足以组织一个我们愿意接受的现代社会,仅仅是父母或老师的告诫也不足以应对严酷的有时甚至是险恶的生活世界。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特别是北京大学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以及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生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

最后的半句话并非夸张。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在市场经济和人员流动中日益整合了——你也许还带着些许口音的普通话就是一个标志;世界也已经在全球的贸易、交往甚至冲突中日益整合了——你床头的英文版哈利波特或你口袋中的手机就是一个明证。不只是惩罚犯罪,不只是“为权利而斗争”,甚至主要不是法学论文和著作,今天的法律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同各种陌生人打交道、寻求妥协、达成共识、争取双赢或多赢的竞技场,一种社会交往的活动。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头脑冷静和富于想象的行动的法律人,今天的世界需要更多优秀的行动的中国法律人。 ’

你们是幸运的,不只是因为你们来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更因为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想一想有多少如同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更年轻的中国青年的鲜血洒入了这块土地?因此仅仅幸运是不够的。即使不谈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对于生者和死者的责任,幸运也还有点偶然的意味,因此并不意味着前程一定远大——如果你们太多关注了考试、分数、出国、考研、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数不清但你注定会遇到的麻烦和纠葛。

很有可能,你的才华、自信、经验以及其他许多东西都会在这里第一次受到挑战,高中或大学本科独孤求败的经验将在这里终结。你还会遇到许多同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也许还有你的初恋,也许更多的是暗恋和失恋。但即使如此,有一点请记住:没有什么可能规定你的未来,最多只能算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还是去年的一句话,我相信,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祝福你们!

请思考:本案例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给新生的致辞,尽管听众是该学院2005级新生,但它所传递的诸多信息对于刚刚步人大学门槛的大一新生而言具有普适性。读了本案例之后,你有哪些感受?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和活动环境,你计划如何适应?

材 料 二

大学生陈小良出生于青海省乐都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1997年考入西安某学院电子自动化专业。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在地里直翻跟斗。他在校读了不到四年,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网吧里,还先后交了两个女朋友,一共花费了6?3万多元,都是父母寄来的。他向校方和同学们说,他的父亲是包工头,家

里很有钱,自己又是独生子,很受宠爱。因此,校方为贫困学生提供的无息助学贷款和助学工作岗位,他一样也不去申请。与此同时,他的功课年年多科不及格,有一些科目根本不去参加考试。2001年7月,陈小良在大学毕业考试前夕擅自离校,不知去向。为此被学校认为自动退学,予以除名。到该年年底,校方才通知陈小良的父亲陈邦顺来校一趟(陈家距离西安只有一天路程)。陈父得知一切,如梦方醒,痛哭流涕,说:“我哪是什么包工头?他花掉的六万多元钱,全是我和他母亲卖血来的啊!我们这些年卖的血,足够装满两只汽油桶!他哥儿仨就数他聪明,我还有什么指望?”班主任郭老师也是头一次听说小陈三年多用掉六万多元,颇为吃惊地说,按当地水平,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中花2.5万元就绰绰有余了。可是陈父说:“我们不怪他!只要把人找回来就行了。我都把他想死了!”

一个面临高考的中学毕业生,肯定是十分谦虚好学的,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可是一旦高中,马上就会变得目空一切,万物皆备于我,大学课程不学也知道。这其实是中外皆有的人之常情,也是可以改正的。正如西谚所云:“大一生无所不知,大二生一无所知,大三生懂得一点,大四生稍有所知。” 陈小良明知父母是卖血来的钱,却毫无愧疚之心,挥金如土,需索不已。这样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了,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吗? 请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如何科学地度过大学生活?

材 料 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年所做的城市青年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您认为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时,52.4%的人选择“实用技能”,46.9%的人选择“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和方法”,37.8%的人选择“法律知识”。南京大学学生调研中心为了解大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对高校的4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文科生占39.8%,理科生占60.2%。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读的三类图书是:文学、历史和人物传记类、外交类。而另一项调查却显示:包括英语词汇在内的应用型书籍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一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大学生读书是追求实用,立足于现实社会的要求的。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青年,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有所抱负的必将是有着丰富知识和深刻思想的人,而不读书、功利读书者是难以企及的。青年人应该有定力,能够战胜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只有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才能够主动拿出时间来,落实到行动上。他们引用列宁的一句话“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来说明这个道理,既然想读书,就一定有办法。文科生应该多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理工科学生应多读人文学书籍,这样才能够做到文理渗透。另外,对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和回忆录之类的书也应该多多阅读。最后他们强调,一些流行的快餐式读物应该少读为宜。

请思考: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课外的学

材 料 四

寒假回到家里,父亲问起大学生活,我说没劲儿。父亲是个铁匠,他听沉默半晌,然后,用他粗壮的手操起一把大铁钳,从炉中央起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猛锤几下,随之丢入身边的冷水中,只听“哧”的一声响,水立即沸腾起来。父亲说:“你看,铁是热的,水是冷的,把铁扔进水里,水和铁就较量着——水想使铁冷却,铁想让水沸腾。生活就像这盆冷水,你好比这块热铁,如果你不想让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朴实敦厚的父亲竟说出了这样饱含哲理的话,让我感动不已我开始反省自己,并不断努力,学习开始有了起色,生活也日渐丰富。

请思考:大学新生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