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06 17: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

(一)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

(二)教学工作思路 2

(三)本科专业设置 3

(四)学生数量 4

(五)本科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5

(二)主讲教师 6

(三)教学经费 7

(四)教学条件建设 7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

(一)人才培养方案 9

(二)教学建设 10

(三)教学改革 12

(四)实践教学 15

(五)毕业设计(论文) 16

(六)课程设置与课堂规模 16

(七)国际合作教育 18

四、质量保障体系 18

(一)教学中心地位 18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

(三)教学运行监控 21

(四)专业评估 22

五、学生学习效果 23

(一)校园文化活动 23

(二)学习效果 23

(三)育人质量 25

六、教学工作特色 27

(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7

(二)深入开展教学提质年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9

七、问题分析 30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

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15个系(部、院),有50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经

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食品工程、机械工程2个专业硕士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7个,各类研究所13个,各类实验室23个(其中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示范实践教学中心1个),实习教学基地132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2人,其中教授99人、副教授213人,博

士52人、硕士46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85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6项;发表学术论文436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50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328篇;出版学术专著85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2012年,学校获得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建校54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8

万余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以及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发展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将学校建成以工学为主体、文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备、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科学研究水平较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比较优势、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

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邵阳,面向湖南,辐射周边。

(二)教学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

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提高质量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思路 以质量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

为主线,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三)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共有本科专业5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见表1、图1),基本上建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表1 本科专业学科结构分布统计表

学科门类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合计 专业数量 1 2 2 4 1 5 20 1 4 10 50 比例(%) 2 4 4 8 2 10 40 2 8 20 100

图1 邵阳学院本科专业结构图

(四)学生数量

截至2012年10月31日,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415人、预科生275人、硕士研究生31人。

(五)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招生工作相关政策,大力实施“阳光

工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原则,圆满完成了2012年招生工作任务。学校2011、2012年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生源结构 2012年,学校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收

新生4778人,其中本科生4503人、预科生275人。在外省(市、自治区)招生1818人,占38.05%,在湖南省招生2960人,占61.95%;应届高中毕业生3490人,占73.04%;城镇生源1407人,占29.45%,农村生源3371人,占70.55%;男生2643人,占55.32%,

女生2135人,占44.68%。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源质量 2012年,学校在湖南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

高出湖南省最低录取控制线8分、10分;外省(市、自治区)投档分数线均高于各省(市、自治区)控制分数线,文科考生最多高出56分,理科考生最多高出68分。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启动高层次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的职称、年龄、学位、学缘结构日趋优化。2012年,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136人,生师比为20.38:1。

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99人、副教授213人,占

38.42%(见表2)。

表2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职 称

人数(人)

比例(%) 教授 99 12.19 副教授 213 26.23 讲师 322 39.66 助教 174 21.43 其他 4 0.49 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357人、36~45岁的

224人,占71.55%(见表3)。

表3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年 龄

人数(人)

比例(%) 35岁以下 357 43.97 36~45岁 224 27.58 46~55岁 188 23.15 56岁以上 43 5.30

学位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60人,占63.05%(见表4)。

表4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学 位

人数(人)

比例(%) 博士 52 6.40 硕士 460 56.65 学士 239 29.44 无学位 61 7.51

学缘结构 专任教师中外校毕业的教师804人,占99.01%

(见表5)。

表5 专任教师学缘结构统计表

毕业学校

人数(人)

比例(%) 外校 804 99.01 本校 8 0.99

(二)主讲教师

教师资格 学校认真执行《邵阳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暂行

办法》,严把主讲教师资格关。2012年,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7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72%。

教授授课 学校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要求,并在

2012年《邵阳学院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方案》中有明确规定。2012年度,学校开设本科课程1205门。85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199门,教授授课比例为85.86%,授课门数比例为16.51%(见表6)。

表6 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本科课程

(门) 教授为低年级授课情况 教授授课课程情况 人数 比例 比例 比例比例 门数 人数 门数 (%) (%) (%) (%)

76.77 128 10.62 85 85.86 199 16.51 1205 76

(三)教学经费

2012年,是学校化债的关键之年。为最大限度地化解债务,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积极拓展财源、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支出、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教学经费足额到位。2012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200.90万元,生均1241.97元/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96.76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16.70元。

(四)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用房 学校现有七里坪、李子园和江北三个校区,校园

占地面积1135539.39㎡(1703亩),生均64.08㎡。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19610.2㎡,生均12.39㎡,其中实验室面积74685.85㎡,生均4.21㎡。学生宿舍面积124681㎡,生均7.04

㎡。体育运动场面积82178㎡,生均4.64㎡。

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8562.30万元,新

增307.5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774.98元。

实习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建有实习教学

基地132个,其中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7个。2012年,学校与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湖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

图书文献资料 学校馆藏图书文献123.9万余册,生均69.1

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电子图书39.5万册,可供获取的中文电子期刊8200余种。2012年,学校投入经费150万元,新购图书8600册,订购报刊1138种,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26个;全馆流通借还量近22万册次;主页点击量和网络资源利用量不断攀升,其中CNKI数据库检索量250万余次,文献下载量达31万余次。

校园网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主导、企业

参与、校企合作、共创双赢”的思路,与中国电信邵阳分公司合作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有线网,校园网用户数1万余户。网络出口带宽3.002G,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教育科研网实现互联。网络中心目前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初具规模,为全校师生提供不间断信息化服务。

学校每年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近2年来,中国电信对校园网投入500余万元。2012年实现了核

心机房的整体改造升级,新增出口带宽、QQSG网络流控设备及网络安全设备,提升了网络通畅的质量和网络流量的吞吐能力。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按照湖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要求,搭建好网络硬件平台,并有40多个二级网站服务于各单位的信息业务。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外语自主学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师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原则明确 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六大原则:一是有

利于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要求;三是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是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五是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六是有利于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

程序规范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晰专业定位,制订学校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的原则意见,各系(院)依据原则意见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草案,组织校内专家并邀请有关企业专家对草案进行反复论证,经学校审定后执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方案科学 构建了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

三大课程模块,各模块所占课时比例大致为4:4:2,选修课学分原则上要求达到5%以上(见表7),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理工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达到了25%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达到了15%以上(见表8)。

表7 选修课学分比例统计表

学科门类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学 分 12 20.5 42 14.5 8 17.5 16.5 20 17 7.5 比例(%) 6.53 11.3 16.84 5.73 4.51 10.23 7.38 10.4 9.12 4.12

表8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统计表

学科门类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学 分 43 44 101 45 38 57.5 61.5 76.5 47 87 比例(%) 23.43 24.2 53.15 24.13 21.46 30.63 32.5 39.9 25.27 47.98

执行严格 做到了“开课有计划、修订有程序、调整有规定、实施有监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执行。

(二)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扶重扬优,优先发展传统优

势专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以国家级、

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形成品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的重点专业。目前,学校已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

注重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2012年,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政法系法学专业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以两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依托,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

2012年,新增测绘工程专业,申报物联网工程、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3个专业;根据教育部要求,完成了学校45个本科专业的整理工作,经整理后学校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0个。

课程建设 学校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社会、自然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2012年,学校开设了“舞龙舞狮”、“湘西南地方体育”、“湘西南地方绘画研究”、“湘西南竹刻研究”、“滩头年画”、“湘西南地方民歌”、“湘西南地方民俗文化”、“湖南地方民间舞”、“湖湘文化与文学”、“湖南现当代作家研究”、“湖湘文化与湘籍名人研究”等地方特色课程。

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

程24门。2012年,《现代汉语》、《电力系统分析》、《产品技术创新》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精品课程复核,并获得继续资助。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稳妥开展双语教学,严格按标准遴选双语教学课程。对入选的双语教学课程按校级教改立项的标准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并根据课程评价结果给予适当的教学工作量补助。2012年,学校共有双语教学课程12门,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建设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制定了《邵阳学院教材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教材的选用、征订、采购、发放以及自编教材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近五年,学校教师自编教材 34 部,教材总发行量 36.4万册,其中《算法语言与计算方法基础》、《中国新文学史》(上、下册)两部教材获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2012年,学校教师自编教材14部,教材总发行量13.8万册。

2012年,学校共选用教材10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355部,占34.6%,省部级规划、获奖教材145部,占14.1%;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比例达74.11%。

(三)教学改革

学校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引领,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着力

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学校获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教改项目1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3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3项。项目建设均按建设任务的要求进行,进展顺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企事业单位及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工作机制,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申报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湖南省教育厅立项。

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深入 2012年,学校启动了第三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协调发展、整体优化、强化实践和突出特色的原则,课程体系按“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按相同或相近学科大类构建,专业模块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构建,实践教学环节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取得突破 学校狠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思政部禹红樱老师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信息工程系刘远军老师、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张红萍老师获2012年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4位教师获一等奖、7位教师获二等奖、4位教师获三等奖;曾爱华等10位教师获学校首届十佳教学标兵奖,李坚等21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刘放鸣等111位老师获系(部)教学标兵奖。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根据学校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从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出发,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为主线,构建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课内外衔接、校内外联动、产学研联盟”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提高+工程实践+创新应用”四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按照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个层次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政法系法学专业实施“一对一”司法实务实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艺术设计系实施了“以展览促双基、以竞赛促创新、以项目促能力”的“三促”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级”创新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出台了《邵阳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邵阳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邵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认定办法》。2012年,

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3项,获得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3项,校级立项34项,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

教研教改成绩突出 2012年,获省级教改项目16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27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推荐8项校级教学成果参评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四)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出台了《邵阳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了《邵阳学院实习管理办法》、《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现有建制实验室23个,2012年共开出实验课程260门、实验项目1250个,实验开出率99.21%,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实验室开放稳步推进,效果好;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各环节全面落实,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012年,3位教师获评湖南省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位教师获评湖南省优秀实验(实训)教师。5个实验室获评校级优秀实验室,10位教师获评校级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0位

教师获评校级优秀实验(实训)教师。

(五)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出台了《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制订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各阶段检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指导教师的遴选、选题、开题、教师指导、答辩与评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经费使用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全面强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控。

2012年,全校共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3890个,其中有3478个课题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85%以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合工程实际、教师科研课题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严格控制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实施前期、中期检查、答辩督导和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工作到位。电气工程系等采取毕业设计(论文)盲审、现场考评等方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012年,132篇毕业设计(论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全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良率为45.98%。

(六)课程设置与课堂规模

2012年,学校共开设课程1205 门(见表9)。其中,公共基础课程35门,占2.90%;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84门,占31.87%;专业课程723门,占60%;文化素质教育课程50门,占4.15%;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