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透视原理

更新时间:2024-05-08 15: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透视图 物体上各点与视点相连,形成的各个直线与画面的交点,为物体在画面上的透视点,将这些透视点连接,便形成透视图。

二、透视术语 ? ? ? ? ? ? ? ?

基面/地面(G.P)— 放置物体的水平面,通常是指地面。如下图1

画面(P.P)— 画者于被画物体之间置一假想透明平面,物体上各关键点 聚向 视点的视线被该平面截取(即与该平面相交),并映现出二维的物体透视图。这一透明平面被称为画面。如下图2

视平面(H.P)— 视点、视线和视中线所在的平面为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平视的视平面平行于基面;俯视、仰视的视平面倾斜或垂直于基面。如下图3:

线

视平线(H.L)— 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如图4:

地平线/基线(G.L)— 画面于基面/地面的交线。如图5:

视中线 — 视点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视中线(即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视点引向物体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

平视的视中线平行于基面;俯、仰视的视中线倾斜或垂直于基面。如图5:

? ? ? ?

真高线 — 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变线 —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包括与画面垂直的线段)的直线均为变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有时会消失。 原线 —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为原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消失线/灭线 — 变线上各点与消失点连接形成的线段(物体变线的透视点是落在灭线上的)。

原线按其对视平面(视平线)的垂直、平行、倾斜关系,分为垂直原线、平行原线和倾斜原线三种

参考下图: ? ? ? ? ? ? ?

视点(E)— 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点决定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

心点(O)— 视中线与画面的交点为心点;心点是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视域的正中点,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如图6 距点 — 在视平线上心点两边,两者和心点的距离和画者与心点的距离相等,凡是与画面呈45°角的变线一定消失于距点。 余点 — 在心点两边,与画面呈任意角度(除45°(距点)和90°(心点))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 天点 — 是近高远低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 — 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 ?

消失点/灭点(V.P) — 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线段之间相互平行)逐渐向远方延伸,最后消失在一个点(包括心点,距 点,余点,天点,地点)

测点(MP)— 求透视图中物体尺度的测量点,也称量点。

总结:1:心点,距点,余点均在视平线上。 2:画面上有视平线,视中线,视点,距点,心点,灭点 3:视平面上有视平线,视中线,视点,心点,距点,余点;视点与距点的连线与视中线的夹角为45° 4:画面与地面垂直;画面也与视平面垂直。 ? ? ?

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如图7

视高(H)— 视点至基面/地面的高度(也就是视平线和地平线的距离)。如图8

透视中的俯视和仰视(参考下图)

仰视图:视点偏低,视中线偏上。 俯视图:视点偏高,视中线(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为视中线)偏下,便于表现比较大的室内空间和建筑群体,可采用一点、两点或三点

透视法。

三、有关视域 ? ? ? ? ?

可见视域与正常视域

可见视域:两眼前视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

水平视角(即在视中线左右两边的夹角)约为188°左右眼各为156°两眼共同覆盖视角124°(156°+156°-188°=124°)如图9 垂直视角(即在视中线上下两边的夹角)约为140°两眼共同覆盖视域中央视角为60°如图10

正常视域:以视中线为轴线的60°圆锥视圈内(画视域的方法:先确定视点E和视中线H.L;然后过E作H.L的垂线,垂线与H.L的交点为心点O;再过E点向H.L画一条斜线,该斜线与垂线的夹角需为30°;然后再在另一边作出一条与垂线夹角为30°的斜线;两条斜线与H.L有交点,为A-B;最后以A-B为直径画圆形,则得到视域)。如图11

四、透视图基本作图框架 基本作图框架应该包括:视点E;视平线H.L;基线G.L;心点O;距点D1、D2;灭点。

? ?

画平面作图框架的基本步奏 方法一:

(1)确定视点E和视平线H.L和基线G.L;

(2)E点向H.L引垂线,垂线与H.L的交点为心点O;

(3)以O为圆心,以O-E为半径画圆,该圆与H.L有两个交点,分别为左右两个距点D1、D2; (4)若物体为二点(成角)或三点透视,则还需要找出灭点:方法如下:

①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即物体上与地面平行的线段组成的面)确定画面的位置(过平面图的一点做水平线为画面P.P) ②找出物体上不平行于画面的方向线段; ③过E点作该方向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与画面有交点,过该交点向视平线H.L引垂线;

④该垂线与H.L的交点为该方向线的灭点(物体上该方向上的点都向该灭点集中,物体该方向的线段的透视点段落在此灭点上) ?

方法二:

(1)确定视平线H.L和基线G.L,在H.L上确定心点O; (2)过O点向下引垂线;

(3)以O为圆心画一个合适大小的圆;

(4)该圆与过O点垂线的交点为视点E;该圆与H.L的两个交点为距点D1、D2; (5)如需找灭点,方法同上。参考下图:

五、透视规律 ? ? ? ? ? ? ? ? ?

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没有消失点。 凡是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

凡是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等于实长(和画面平行但是不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实长) 等高的物体, 近高远低。 等距离间隔的物体,近疏远密。 等体量的物体,近大远小

物体上平行的直线,如与视点产生一定夹角后,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和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透视线延长后消失与一点,该点是从视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线与画面的交点,为消失点。

等长且相互平行直线的透视长度距画面远(即距视点远的)的低于距画面近的(近高远低原理) 在同一平面上,等距,相互平行的一组直线,透视间距符合远窄近宽原理。

和画面不平行,但是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透视线消失与同一点。

六、透视种类和画法 (空间中的立体图都是由三组线(同一个方向的线为同一组)组成的,透视的种类就是根据这三组线与画面的角度关系来分类的) ? ?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平行透视概念

物体的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他垂直于画面的诸线将汇集于视平线中心(即心点C.V)的灭点上,与心点重合。 (物体的三组线中有两组线是与画面平行的,剩下一组垂直于画面)。 (另外:一条直线若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则这条线与这两个平面都平行)。 特征: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呆板,与真实效果。如下两图

?

(2):平行透视特点

一个正方体在透视图中有时只能看见一面,或两面,三面。

下图A,心点在物体的内方,这时候只能看见物体和画面平行的那个面(即只能看到一面)这种情况只有平行透视才有。 下图B,心点在物体的外侧(即视中线在物体的一侧且视平线经过该物体),这时物体能看见两个面。 下图C,心点在物体上方(即视中线位于物体的上方且视平线不经过该物体),这时物体能看到三个面,此角度物体外形看的比较清楚。 下图D,心点虽然在物体内方,但因其正面是空的(即没有正面),故所能看到的就更多了,并能一层层深远,常用来作室内透视图。

?

(3):平行透视画法(以正方体为例)

(1)确定视点E,视平线(H.L),消失点(平行透视中即为心点)P(视点和心点的连线垂直于视平线) (2)在画面画一正方形abcd(abcd四点和e,距点D,心点P,视平线HL都在一个平面上,即都在画面上)。

(3)从abcd各点引消失线至心点(心点在平行透视中即为消失点)

(4)延长cd得e点,使cd=de(e点并不在视中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为视中线)上,而是画面上的一点)。

(5)由e点引线至距点D(距点和心点的距离DP=视点和心点的距离EP)得f点(f点是dp和dD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体伸向远方的透视长度(深度),也可用量尺比例的方法来决定透视深度。

(6)由f(f点在dp线段上)点分别引垂线及水平线与bp,ap,cp各点相交,b\各点连接形成的正方体即为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

步骤总结: 画出作图框架;

画出平行于画面的平面;

通过该平面上的点向心点引灭点,则垂直于画面的直线的 透视线落在灭线上; 通过距点和直线端点找出物体的深度;

然后根据深度作垂直、水平方向的线段,连接,求出透视图。参考下图: ?

平行透视的示例(车站简图)

该车站透视图的特点如上图的D,心点虽在物体内方,但其正面是空的,故所能看到的就更多了,并能一层层深远。参考下图:

?

(4):等距离平行物体的透视画法(地面上水平方向的等距物体)

(1)先在一条横线ab上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等分,如图A的cde三点,再从a cde b五点向心点(O)做灭线。

(2)自横线的左边点a向右方的距点(P)作一条直线aP,这时在每条灭线上就留下了一个相交点(直线ab和OP形成一个平面,abcde和OP均在此平面上,故aP与各个灭点会有相交点)。如图B (3)过每个相交点做一条横线,小方格的透视形状便成功了。如图C

(4)如果画四排不够,可以按图D的方法,在最后一横线的左端对距点再画一条直线继续按上面步骤画下去。 ?

重点步骤:

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的等分点向心点连接;

根据直线的端点和距点找出每条向心点的灭线上的深度点; 由每条灭点上的深度点引横线,完成透视图。

注:直线上是4等分(五个点),则画出的等距平行线段透视图为4条(即需要画出几条等距的透视线段,则把直线进行几等分)。 等距离平行物体的透视实例,参考下图:

(3)利用已知角E、A找出天点T和地点D,如果取A角与我们形成近低远高的关系,可得天点T的位置。参考下图2上图的平面

(4)确定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摆放位置KA(从上面的分解图可以看出,KA是平行于视平线,地平线的线段)。

(5)根据灭点消失原理(某条线段的消失线,是通过视点E做该条线段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画面相交,交点引垂线,垂线与视平线的相交,该交点则为该条线段的灭点),可以知道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消失方向和位置(过A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有三条,一条是平行于画面的,没有灭点;一条是垂直于画面,灭点是心点O;一条是与画面呈A°夹角,灭点是天点T;故A点应向O和T点引灭线;同理可知K点也应向T和O引灭线)。

(6)过D(A)点向上引垂线,该垂线为量高线,在量高线上量出AB'=DB(因为DB是垂直基线的,过D点的垂线为量高线,且DB为真高线,又因为AD是垂直画面的线段,故A和D的高度是一样的,表现在基线上,则为A何D点重合)。 (7)在基线上量出AD'=AD;然后D'向距点引灭线,A点向心点O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连接AD得出透视深度。(垂直于画面的线段AD(其中A点是画面上的点)的透视求法:①在基线上量该线段的长度A'D' ②A'向心点引灭点,D'向距点引灭线 ③两条灭线交

于点C',连接A'C'则为AD的透视线段)。

(8)由D点向上引垂线,与A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交点为B。

(9)由B点引水平横线,与K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与B。,然后该交点B。再与K连接。自此得到三角柱体ABD的透视图。 参考下图1。

(10)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三角柱体CDE的透视图。在基线上量出AE=AE';然后由E'向距点D1引灭线,该灭线与A点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交点则为点E。

(11)过A点向上引垂线,在垂线上量出AC'=AC(则CC'与画面垂直);过C'向心点O引灭线(因为CC'是垂直画面的店,故C点是落在该灭线上的点)。

(12)延长线段DB,与C'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该交点为C。然后再由C点引水平横线,由B。引垂线,这两条线的交点为C。 (13)连接DECC。得到另外一个三角柱体的透视图。自此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2.

?

重点步骤:

画出作图框架;找出天点和地点(根据斜面的角度来找); 确定斜面的放置位置(即找出斜面中平行于基线的线段);

由确定好的点引灭线;

根据量点和距点找出透视图的深度点; ?

(4):倾斜透视实例2

下图A是平行透视中的三种倾斜情况,在平行透视中,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心点的垂直线上。 图A1是向下倾斜,它的灭线向“地点”集中; 图A2是向上倾斜,它的灭线向“天点”集中;

图A3的画法是倾斜的角度正与画面成平行,故没有“远高近低”和“近低远高”的变化,按实际的角度来画,不用天点和地点。 下图B是成角透视,在成角透视中,倾斜面的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灭点的垂直线上。 图B1是向左上方倾斜,它的天点就在左灭点的垂直上方; 图B2是向右下方倾斜,它的地点就在右灭点的垂直上方; ?

图A1的作图步骤(A1是物体后方的面呈向下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画一个方形abcd(其正面是正方形)。 (2)从abcd四点向心点O引灭线。

(3)从灭线cO上确定一点c'(cc'为透视图的深度)。

(4)因为物体后面一个面是倾斜面,故不能由c'点向b点的灭点做垂线,而是由c'点连向地点g。 (5)延长c'g与b点灭线bO交于b',连接bb'。 (6)由b'引横线与a点灭线aO交于a',连接aa'。

(7)由a'连向地点g,a'g与d点的灭线与dO交于点d',不连接dd'(因为dd'是底面看不见的线)。 (8)最后将a'b'c'd'连接起来。 ?

图A2的作图步骤(A2是物体正面呈向上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因为正面是倾斜面,故不能在正面画出方形。

(2)先画一条横线ab,由ab两点分别向心点O和天点s引灭线,分别为aO、bO、as、bs。

(3)延长线段sa和sb,并且在ab下方画一条横线,该横线与sa和sb的交点分别为cd。则物体的正面倾斜面abdc完成。 (4)由cd两点向心点O引灭线cO和dO,在cO上确定点c'(cc'为该物体的透视深度)。 (5)由c'向上引垂线,与aO交于a',连接aa'。 (6)由a'引横线,与bO交于b',连接bb'。

(不需要再由b'向下引垂线,与dO交于d',因为bd'和d'c'还有dd'都是不可见的线条。) (7)最后将a'b'、a'c'两条线段连接起来。

总结:天点距离视平线的高低,是根据斜面的角度而定,角度愈大,天点愈高(当角度为90°时,天点消失,没有倾斜透视)。

?

(5):利用距点,心点画楼梯的平行透视

(侧视图是既垂直画面又垂直基面的图,后视图是平行画面的图,俯视图是平行地面的图。)

(1)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和距点D1、D2。 (2)在基线G.L上量出3米AB。

(3)A、B分别向心点O引线段,这两条灭线是物体上过A、B点垂直于画面的线段的灭线。

(4)然后在基线上再量出BC等于7米(参考侧面图),然后C点向距点D1引灭线,该灭线与BO灭线相交于点F,该点为透视图的深度点;且BF为透视图的深度。

(5)分别由A、B点向上引垂线,为透视图的量高线,在量高线上量出BH和AH1等于4米(因为侧视图的最高为4米)再由H和H1点向心点因灭线HO和H1O。

(6)由F点向上引垂线,与HO交于点F1,由F1点引水平横线与H1O交于点F2。 以上完成楼梯的基本框架。接下来画每一级楼梯。

(7)在基线上量出一级楼梯的深度BM,在垂线BH和AH1量出一级楼梯的高度BHo和AH2。

(8)由M点向距点D1引灭线MD1,由Ho和H2点向心点O引灭线HoO和H2O;灭线MD1与BO交于点M1。 (9)然后M1向上引垂线,垂线与HoO交于一点,由该交点引水平横线,该横线与H2O交于一点。 自此第一级楼梯画完。其他级楼梯同样方法画出其他三级。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作图框架;在基线上确定楼梯和位置和宽度;

根据侧视图长度和楼梯级数找出每级楼梯的透视深度点(用量点法求); 求出每级楼梯的高度;

?

(6):利用天点,距点,心点画楼梯的平行透视图

(1)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和心点O,距点D1、D2。

(2)根据楼梯的倾斜度(第一级楼梯和最后一级楼梯连线的角度,参考上图(5)的侧面图)找出天点T。 (3)在基线上量出楼梯的水平宽度AB。

(4)A点、B点分别向心点和天点引灭线(向心点引的灭线是物体上垂直画面的线段的透视线;向天点引的灭线是物体坡度上线段的透视线)。

(5)利用距点找出楼梯的透视深度(①在基线上量出楼梯上落在地面上垂直于画面的线段的长度BC,参考上图中侧视图的7米;②C点向距点D1引灭线CD1,CD1与BO的交点为F,该点为透视深度点,BF为楼梯的透视深度)。

(6)通过垂直线和心点O找出楼梯的高度(①过A、B点引垂线,这两条垂线为量高线;② 在量高线上量出楼梯的高度AH1,BH2;③ 从H1,H2向心点引灭线;④ 然后由透视点F向上引垂线,该垂线与H2-O相交,交点为F1,则F-F1为透视高度)。

(7)利用距点找出每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①在基线上量出一级楼梯的深度BB1;② 由B1想距点D1引灭线,灭线与BO的交点F2为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点,同时B-F2为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

(8)**利用天点T找出一级楼梯的高度(①由透视点F2向上引垂线,垂线与B-T的交点为F3,则F2-F3为一级楼梯的透视高度) (9)然后由F3引水平横线,该横线与A-T的交点为F4,再由F4向下引垂线,垂线与A-O相交点F5,连接F5-F2,则一级楼梯完成。 其他级楼梯以同样的方法画出。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根据楼梯的倾斜度找出天点; 在基线上确定楼梯的位置和宽度; 向天点,心点引灭线;

用量点法求出没级楼梯的深度点;

根据天点和心点的灭线求出每级楼梯的高度和位置;

?

(7):倾斜阶梯及路面的画法

阶梯的特征是一级一级渐高渐远,它的透视形象也是逐渐变化的,最低的一级较大,渐高渐远渐小。 下图A、B是一个平行透视中的阶梯。 (1)先画出这个阶梯的斜面形。

(2)在斜面的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线上,将所需要的级数等分在这条垂直线上(该图是分为六等份)。

(3)连接心点和垂直线上的六个等分点,得到的六条直线延长与斜面相交六点,该六点就是,每一级的转角处。 参考图A: (4)再从斜线上的六点向下做垂直线 与 来自心点的直线相交,这就是每一级的高度与平面宽度。 (5)再用横线从斜线上各点画到斜面的另一边,然后照样用垂直线及灭线画各阶梯的高度和宽度。参考图B

?

4: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常常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落在视角(120°)的二等分线上且该线条与视平线是垂直的。 ?

(1):三点透视作法一(以正六面体为例)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1、V2、V3,并定V1-V2为H.L.。 2)在A-V2上任取一点为B。

3)由 B点引水平线,和 A-V1的交点为C,则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4)然后由B点再向V2引灭线,由C点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点。则ABCD为正六面图的俯视透视图的顶面。

5)又因为在俯视透视中物体的上部变大,下部小,物体中的垂直线(即为垂直地面的线段)向地点(即是V3)集中,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即为垂直画面的线段)向天点(即V1和V2)集中,故分别由A、B、C、D向地点V3引灭线。

6)延长A-V1与B-V3相交与点F;延长A-V2与C-V3相交于点E。 7)再由E点向V1引灭线,该灭线延长与A-V3相交与点G。

8)最后连接A-G;C-E;B-F;以及G-E;G-F。则左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完成。参考下图(左一): ?

重点步骤:

找出三个灭点(根据圆和120°来确定); 以圆心为透视图的一点;

在该点的某一灭线上确定透视图的另外一点; 然后在根据灭线,灭线确定透视图的其他点;

总结:在正六面体中V1、V2即为距点,V3是落在视中线上的点。

? (2):三点透视作法二(非正六面体为例)

1)在H.L上设V1-V2,以V1-V2为直径画圆(仅保留圆的下方即可)。 2)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3)取Vc-A间的任意点B,过B点分别向V1、V2引灭线,且延长灭线与圆弧交Y、Z点。 4)连接V1-Z,V2-Y,其延长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交,交点为第三消失点V3。 以上步骤求出地点V3,以下步骤是求俯视透视图的顶面,可参考作图一的步骤 5)B-V1上任取一点D,然后由D点引水平线,该水平线与B-V2相交与点E。

6)由D向V2引灭线,由E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C。连接BDCE则为顶面的俯视透视图。 以上求出顶面透视图,以下步骤求六面体的俯视透视图。

7)由B、D、C、E分别向地点V3引灭线;再由A点分别向V1、V2引灭线。

8)D-V3与A-V1的交点为F;E-V3与A-V2的交点为G。(然后由F向V2引灭线,由G向V1引灭线,两条 灭线的交点落在C-V3上,为物体透视图隐藏的点) ?

重点步骤:

9)连接D-F;B-A;E-G以及A-F;A-G完成透视图。参考下图

自己确定好两个灭点,然后通过这两个灭点找出第三个灭点; 物体中的垂直线(即为垂直地面的线段)向地点(即是V3)集中; 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即为垂直画面的线段)向天点(即V1和V2)集中

?

(3):仰视及俯视透视图实例

参考下面两幅图A、B:

下面的俯视和仰视是另外一种倾斜透视,物体本身没有倾斜,但是因为物体非常高大,画者站的近,需仰视,视中线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画面与视中线垂直,所以画面变倾斜。

如图A上方小图所示为仰视透视:物体上部距离画面远,下部距离画面近,成为倾斜透视的关系。

画该类仰视物体时,物体原来的垂直线(和基线垂直的线),在透视中向天点集中,物体中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就向地点集中。 如图B上方小图所示为俯视透视:物体的上部变大,下部小,画法与仰视相反,原来的垂直线向地点集中,原来向心点的灭线向天点集中。

七、几种透视的基本画法 ? 1:平面投形法(用于画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已知:平面a1(o)a2a3a4(该平面上o、a1两点是重合的,说明物体上oa1线段存在与画面上,该线段的透视长度等于原长度)

立面oa1b2b3和视点E的位置。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在G.L上,平面在P.P上) 2)自视点En作oa4、oa2的平行线(过视点做平面上不平行与视平线的平行线),与P.P相交与D1和D2. 3)交点引垂线,两垂线与视平线H.L相交与V1、V2(为透视图的灭点)。(以上步骤求出透视图的灭点) 4)因为物体的一垂边oa1在画面上,其透视等于实长。自视点E向a2、a3、a4点连线,与画面P.P分别相交与a2'、a3'、a4'. 5)由P.P上的这三个交点引垂线,分别为2、3、4

6)由o点引垂线1,在垂线上引OA=oa1’(O存在基线G.L上。) 7)自O、A向V1、V2引灭点.

8)灭线AV1和OV1与垂线4的交点分别为A4和A4';连接A4 A4' 9)灭线AV2和OV2与垂线2的交点分别为A2和A2';连接A2 A2' 10)由A4向V2引灭线,再由A2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A3。

11)连接A、A2、A3、A4四点,连接O、A4'两点和O、A2'两点。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根据已经平面图找出灭点(重点是过视点作方向线的平行线);

在基线上找出物体上落在画面上的点和作出量高线(该图由O点向基线引垂线,垂点即为要找的点,该垂线为量高线); 根据已经立面在量高线上量出物体高度; 由高度的两个端点引灭线(为透视图的范围)

找出平面图上不落在画面上的各点的透视点(由视点连接各点,各连线与画面的交点);

透视点引垂线;

通过这些透视点的垂线和高度的灭线作出透视图;

?

2:量点法(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画法)

已知:平面oxzy、立面、视点E位置;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在G.L上,平面在P.P上) (2)作OY'=OY,即OY'与P.P成45°。

(3)过视点E向视平线做垂线,交点V为心点也就是平行透视的灭点。

(4)过视点E做YY'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画面P.P的交点为M。然后过M点做垂线,与视平线H.L交点为M'(M'为YY'的灭点)。 (5)过O点引垂线,与基线G.L交点为O',然后在G.L上量O'X'= OX和O'Y"= OY (6)然后连接O'、V两点和X'、V两点,

(7)连接Y"、M'两点,Y"M'线段和O'V相交y点

(8)过y点做横线,该横线与X'V交点为x,以上步骤是求得平面oxy的透视xyOX'。参考下图(左一): (9)过O点引的垂线1为量高线,在1上量出O'Z'= 0Z为立方体真高。 (10)连接Z'和心点V,然后由y向上引垂线,与Z'V相交与点z"。

(11)由X'向上引垂线,与由Z点引的水平线相交与x",连接x"和心点V。 (12)由z"引水平线与x"V相交与x"1。

(13)连接O'X'Z'x"x"1z"y这几个点,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左二)。 ?

重点步骤:

落在画面上的两点想基线引垂线,两个垂点向心点引灭线(得到平面透视图的深度范围) 在画面p.p上量出平面图的高度;

求出平面透视图的深度点(该高度的端点向基线引垂线,垂点向距点引灭线,该灭点与向心点的灭线的交点为平面透视图的深度点); 求出平面的透视图;

根据已经立面的高度和平面透视图求出物体的透视图。

?

3:量点法(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画法)

已知:平面oxy,立面,视点E,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是在画面上的平面,平面在地面上的平面) (2)找出OX、OY方向直线的透视灭点Vx、Vy(过视点E做OX和OY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与画面P.P相交与两点Vx'、Vy';然后过这两点引垂直线,垂直线与视平线H.L相交两点Vx、Vy )。 (3)以Vx'、Vy'为圆心,以Vx'E、Vy'E各为半径作圆与P.P相交求得Mx'、My'(得Vx'E = Vx'Mx';Vy'E = Vy'My')。 (4)过O点做垂线,与G.L相交与Oo点,连接OoVx、OoVy(为 OX、 OY方向直线的透视方向)。

(5)在G.L上量OXo=OX,OYo=OY,Xo、Yo分别与Mx、My连接,XoMx与OoVx相交于X;YoMy与OoVy相交与Y点。 (6)再分别由X、Y向灭先Vx、Vy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N。则OoXYN为透视平面图。参考下图(左一): (7)在0点的垂线上,量OZo=ZZ',由Zo分别向Vx、Vy引灭线。

(8)然后由平面透视图上的X、Y两点向上引垂线,X的垂线与ZoVx相交与X';Y的垂线与ZoVy相交与Y'。 (9)接着由Y'向Vx引灭线,由X'向Vy引灭线,两条线段的交点为N'。 (10)最后连接YY',XX',X'Y'N'Zo,得到透视图。参考下图(左二): ?

重点步骤: 求出灭点;

通过灭点找出对应的量点(在一点透视中量点就是距点,但是二点透视中并不是) 通过量点求出透视深度点; 通过立面确定透视高度; 通过深度和高度得到透视图;

重点:两点透视中量点的求法:①以灭点为圆心,以该灭点-视点的连线为半径画圆;②圆弧与画面P.P的有交点,由该交点向视平线H.L引垂线,垂线即为量点。

?

4:灭点法

已知:平面OXYZ和O1Y1、立面MM' M1M1'、视点E。求:形体透视。 作法:(1)确定画面P.P,视平线H.L和基线G.L。

(2)找出OX、OY方向直线的透视灭点Vx、Vy(过视点E做OX和OY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与画面P.P相交与两点Vx'、Vy';然后过这两点引垂直线,垂直线与视平线H.L相交两点Vx、Vy) (3)将平面上的两组直线XZ和ZY还有Z1Y1延伸到画面P.P上,交点分别为X2、Y2、Y3。

(4)从平面图落在画面P.P上的各点(X2、O、O1、Y3、Y2)向下引垂线,各个垂线与基线G.L的交点分别为X2'、O'、O1'、Y3'、Y2'。 (5)因为X2 Z的方向为OY,故此由X2'向Vy引灭线,因为O点是两个方向OX和OY线段的交点,故O'分别向Vx、Vy引灭线;同理

O1'向Vx、Vy引灭线;Y3'Vx引灭线;Y2'向Vx引灭线。

(6)因为平面图上Z点是X2 Z和Z Y2两条线段的交点,故Z点的透视点是X2'和Y2'两点灭线的交点。交点为Z'。

(7)同理可得到X'和Y'以及Y1'三点,则将0'X'Y'Z'01'Y1'这些点连接,则得到平面图的透视图。参考下图(见左一)。 (8)平面上O点和O1两点的垂直线是量高线(因为O和O1是存在画面上的点,故这两点的垂直线为量高线),在O点的垂直线上量出O'H = MM';然后再O'的垂线上量出O1'H'= M1M1'。

(9)由H和H'分别向Vx、Vy引灭线,然后由平面透视图上的点X'Y'向上 引垂线,分别与H点的灭线相交,X'垂线的交点向Vy引灭线,Y'垂线的交点向Vx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Z'在顶面的对应点。同理可求得顶面其他的点。参考下图(见左二):

? 重点步骤: 找出灭点;

将已经平面图上不落在画面上的线段延长至一端点落在画面上; 已经平面落在P.P上的各点引垂线;与基线有垂点; 各垂点通过灭点原理引灭线;得到平面的透视图; 然后通过立面的高度和平面透视图求出物体的透视图;

? 5:分割和增殖

用正方形ABCD上画对角线法可分割成无数的正方形。

过对角线的交点F,过F点引的水平线及垂直线,增值出AEFG,同样的方法可增殖无数的正方形。参考下图:

运用这种方法,画透视的立方体,同样可分割或增殖。在建筑物的透视图中,都可起到简便作用。 (1)首先画出一个六面体的透视图.

(2)在该透视图上利用对角线的交点M1、M2向灭点V1、V2引灭线。

(3)M1-V1与透视图的一条边E-F相交,交点为N1,然后连接B-N1并延长与灭线A-V1相交,则该交点为六面体增值出来立方体的透视位置点。

(4)其他的增值透视图形可用同样的方法画出。 斜形透视图也可用这种方法。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先画出一个立方体;

通过该立方体各个面的对角线交点引出无数个立方体;

?

6:简略图法

成角透视要有二个消失点,易使画面过大,不方便,或细微部分受到图法约束,费力和费时。而运用简略图法,情况就不一样了,其实一般在画透视图时,都不是根据图法来画,但都必须懂得正规的图法,而后再简化。 ?

作法(以一幢大厦为例) 1)画大厦最前面的垂直线A-B。

2)作有角度、深度的外型线A-C、A-D,此线为透视线,延长有消失点。 3)A-B按照立面上的格子,分成等分1、2、3、4、5格。

4)A-B的高度,由建筑物的高度判断,确定H.L线,与A-D交点做V2消失点记号,AC消失V1在纸外。 5)A-B上各点连接 V2,完成右侧透视线。

6)画出接近V1(出纸外)的垂直线E-F且EF=AB。和A-B同法等分E-F,等分各点6、7、8、9、10与V2相连。

7)E-V2与A-C的交点为G,过G点画垂线G-H,且6-V2、7-V2、8-V2、9-V2、10-V2与G-H有交点,将这些交点连接A-B上1、2、3、4、5各点并且延长,即完成V1方向的透视线。

8)利用分割和增殖方法画完透视格子及细小部分。

9)熟练此方法后,可直接画窗格、柱子线条。参考下图(轮廓图和建筑完成图)

八、室内透视 ?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求法 (1)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P(一点透视中灭点P即为心点)及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 (4)将AD分为8等分(等分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由A、B、C、D四点向P点引线段;再由8个等分点分别向量点M和灭点P引线段。

(6)引向M的线段与AP的交点为进深点,过这些深点向上做垂线,这些垂线与BP相交;由这些交点做水平横线,与CP相交;再由这些交点向下做垂直线,与DP相交;最后由将这些交点与深点连接。

(7)还可以将AB等分6份,然后将6等分点向灭点P引线段,可以画出侧面的透视格子。参考下图:

?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求法

(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 (2)AB间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是过点B的水平线。

(3)在H.L上确定灭点V1、V2,分别由A、B向灭点V1、V2做灭点。 (4)通过V1和V2确定视点E(以V1、V2、为直径画半圆,由圆心O引向下引垂线,垂线与圆周的交点为视点E) (5)根据E点,分别以V1、V2为圆心求出M1、M2量点(以V1为圆心,以V1 E为半径画圆,该圆与H.L的交点为M1;同理求出M2) 以上步骤是求灭点和量点的。参考下图(左一) (5)向上延长V1-A和V2-A;再向下延长V1-B和V2-B,得到的是墙边线。参考下图(左二):

(6)在G.L上,画出等分点(以B点为分割点画等分点,此图中B点左边画了4个等分点,B点右边画4个等分点)。

(7)B点左边的等分点向量点M2引灭线,延长各条灭线,与墙边线BC相交,交点向V1引灭线,向交点方向延长灭线,为地板上的各线条。

(8)B点右边的等分点向量点M1引灭线,延长各条灭线,与墙边线BD相交,交点向V2引灭线,向交点方向延长灭线,为地板上的各线条。参考下图(左三): ?

重点步骤:

确定墙角线(视平线在墙角线之间;基线是过墙角线的下端点);

由墙角线的端点向两个灭点引灭线,并延长灭线,得到的是空间范围(灭线延长出的部分为墙边线); 通过灭点求出量点;

在基线上画出几个等分点(根据地板的格数确定等分点数量);

等分点向量点引灭线;

灭线与墙边线有交点;交点向灭点引灭线;延长灭线得到地板线段。

?

3: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做法2 (1)已经:H.L;点P

(2)在H.L上确定灭点V1和V2。(画一个圆,直径落在H.L上,该圆与H.L的交点为V1和V2) (3)根据V1和V2找出量点M1和M2(V1和V2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向下引垂线与圆周交点为视点E;再分别以V1和V2为圆心,以V1E;V2E为半径画圆,圆周与H.L的交点则为量点M1;M2) (4)过P点分别向V1和V2引线段,然后过A点向M2引线段,过B点向M1引线段。 (5)P-V1和A-M2交于点B;P-V2和B-M1交于点D。

(6)由B点向V2引灭线,再由A点向V1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H,该点位墙角点。且PBHA为要分格的地板。参考下图(左一): (7)由H点向上引垂线HH1(H1点自己确定),则HH1为墙角线。

(8)由H分别向V1和V2引灭线,延长灭线,可得到墙边线,然后B点和D点分别向上引垂线,与墙边线相交,自此得到室内的墙边范围,参考下图(左二):

(9):将A-P进行5等分,P-C进行6等分。

(10)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 (11)同理:M2点向P-A各等分连线,在PB上的交点,为V2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2. (12)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根据已经的一点作出地板的平面透视图(参考平面的透视图做法); 过已经点作平行线作为基线; 在基线上画出平分点;

由这些点和量点,灭点求出地板的格子透视图;

?

3: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做法2 (1)已经:H.L;点P

(2)在H.L上确定灭点V1和V2。(画一个圆,直径落在H.L上,该圆与H.L的交点为V1和V2) (3)根据V1和V2找出量点M1和M2(V1和V2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向下引垂线与圆周交点为视点E;再分别以V1和V2为圆心,以V1E;V2E为半径画圆,圆周与H.L的交点则为量点M1;M2) (4)过P点分别向V1和V2引线段,然后过A点向M2引线段,过B点向M1引线段。 (5)P-V1和A-M2交于点B;P-V2和B-M1交于点D。

(6)由B点向V2引灭线,再由A点向V1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H,该点位墙角点。且PBHA为要分格的地板。参考下图(左一): (7)由H点向上引垂线HH1(H1点自己确定),则HH1为墙角线。

(8)由H分别向V1和V2引灭线,延长灭线,可得到墙边线,然后B点和D点分别向上引垂线,与墙边线相交,自此得到室内的墙边范围,参考下图(左二):

(9):将A-P进行5等分,P-C进行6等分。

(10)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 (11)同理:M2点向P-A各等分连线,在PB上的交点,为V2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2. (12)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根据已经的一点作出地板的平面透视图(参考平面的透视图做法); 过已经点作平行线作为基线; 在基线上画出平分点;

由这些点和量点,灭点求出地板的格子透视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