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风景名胜 地方志
更新时间:2024-05-27 0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虎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镇村志
第一部分(虎丘乡志)第四章(名胜古迹)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风景区坐落在虎丘乡境内,西傍云岩寺千年古塔,钟灵毓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白公堤自“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沿山塘河迤逦而西入境,人文景观、文物古迹遍及两岸,名闻遐迩。改革开放以后,虎丘乡进一步发挥名胜古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以旅游事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招商引资,以更加靓丽的姿态吸引中外客商,焕发青春。
第一节 风景名胜
一、虎丘山
虎丘山又称海涌山,位于乡之西北隅。总面积18.9公顷。海拔34.4米。虎丘山绕山以溪,为岛式风景名胜。山石全为流纹岩。相传远古时期,虎丘为汪洋大海中的一小岛,随沧桑变迁,遂成平畴山丘,今有“海涌峰”石碑见证。山寺隔河(山塘河)照墙有“海涌流辉”4字。
虎丘名始于春秋。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六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514~496年)曾在此建行宫。阖闾死后即葬虎丘。《吴越春秋》载:“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
东晋时,司徒王珣与弟王珉于剑池东西各建有别墅,后舍宅为东西两寺,至今已有1600余年。
唐时,因避讳于太祖“李虎”,改名为“武丘”。
北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景祐四年(1037年)建“御书阁”于虎丘,藏御书300卷。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建陈公楼于剑池两崖间,并置双井供寺僧饮水。绍兴元年至绍兴七年(1131~1137年)名儒尹和靖建祠,后又建“书院”、“水陆堂”、“千顷云阁”。
元末张士诚治苏州时,重凿环山溪,掘土筑为土城。
明代,虎丘山寺曾3次毁于火。崇祯十年(1637年),巡抚张国维捐俸重建山寺。
清康熙皇帝曾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6次南巡到虎丘,建行宫“含辉山馆”、“万岁楼”和“御碑亭”,并于四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驻跸虎丘禅寺行宫。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僧祖通募集资金,对山寺大加整修,不但恢复了旧貌,还新增了不少建筑,计有景点200多处,屋宇5000多间,为虎丘山寺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也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三十二年(1767年)、四十五年(1781年)、四十九年(1784年)6次巡游虎丘。
清咸丰十年(1860年),虎丘山除浮屠与二山门外,山寺建筑均毁于兵燹。此后,被毁建筑重加修葺。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月驾轩遗址新建拥翠山庄。冷香阁新建于民国6年(1917年),三年告竣。阁前遍植红、绿梅700余株,赏梅时节,冷香袭人。民国7年(1918年)申时行祠在原石观音殿上重建。民国17年(1928年)钱大钧驻苏州时建通往虎丘的公路(俗称新马路),两年告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虎丘山的名胜古迹。1953年春整修,同年6月对外开放。1955年新建放鹤亭、孙武亭、涌泉亭。1956年清理环山河道,并挖通二山门前的河道,形成内环山河;造海涌桥,修葺百步趋、
牛王庙(即赖债庙);疏通第三泉,砌石驳岸,重建雨花亭。1957年重修二山门,拆除陆公祠。1959年重建玉兰山房、通幽轩,同时修缮小武当与十八折;改建环山路,植大面积毛竹林,等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后周经幢被击碎,摩崖石刻“生公台”、“千人坐”遭厄运;乾隆年间的香樟木千手观音雕像被焚毁;致爽阁、冷香阁内的名人书画、楹联等被洗劫一空;石观音殿被拆除改为茶室。1979年后,虎丘山名胜古迹才又得到全面整修;小吴轩、冷香阁、生公讲台和枕石等先后重修和恢复旧观。
1983年立冬后,候鸟苍鹭每年从塞北飞来虎丘(次年清明返飞塞北),高峰时以万计数,为虎丘名胜增辉添彩。
1994年起,虎丘风景管理处于每年春季举办“艺术花会”;秋季举办“金秋虎丘庙会”,以其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再现中断了数十年的庙会这一传统习俗,吸引中外游客。
自古以来,虎丘历来就是名闻天下的旅游胜地,为世称颂。《吴地记》云:“虎丘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比入山,则泉石奇诡,应接不暇。”(卢熊《苏州府志》)历代名流栖居山中或游览题咏者不可胜数,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称。
南朝吴兴太守褚渊过吴境,淹留数日,登览不足,乃叹曰:“昔之所称,多过其实,今睹虎丘,逾于所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虎丘是苏州市在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风景名胜区。其中被誉为中国第一斜塔的虎丘塔及元代建筑断梁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3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将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虎丘山风景区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鸳鸯冢 原在虎丘山头山门内甬道旁。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建。民国20年(1931年)《吴县志附刊》载:“长洲蠡口人倪士义被诬冤死,妻子杨氏
即绝食七天身亡,合葬虎丘。官府闻奏朝廷便赐鸳鸯二字,故名鸳鸯冢。自洪杨劫后,只剩下不满三尺之石碣,上刻古鸳鸯冢,倒于蔓草之中。后经保墓会访悉,重新修筑,建造方亭以盖冢上。”50年代初,因开挖环山河,冢被毁,亭则移建于山之西南麓钱处士墓对面。
断梁殿 著名元代建筑断梁殿,俗称“二山门”。初建于唐,毁后重建于元至正四年(1338年)。明嘉靖年间重修。距今已有660余年。
断梁殿面阔3间,进深4架,飞檐翘角,黄墙黑瓦,外观古朴庄重。入殿仰望,可见中间主梁是用两根圆木拼接而成,结构特殊,故又名梁双殿。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工人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元代建筑在苏州甚少,这断梁殿就显得格外珍贵。殿内原有顾野王书“大吴胜壤”匾与康熙皇帝书“路接天阊”匾,惜均已毁失。现“大吴胜壤”匾由后人补书。殿北悬“含真藏古”匾,由现代学者梁漱溟书写。殿两侧原有频那、耶迦两位金刚的塑像,今已毁。殿后现仍完好地保存着元、明时期的大青石碑4座,分别为元代的《虎丘云岩禅寺修造记》和明代的《虎丘云岩禅寺重修记》、《苏郡虎丘寺塔重建记》、《敕赐藏经阁记》,它们是记载虎丘历史和云岩寺塔修建情况的重要文献。
憨憨泉 憨憨泉在断梁殿后上山路西侧。井栏上和井后壁都刻有“憨憨泉”3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升卿所书。相传此井为梁代天监中神僧[左面右含][ 左面右含]尊者从宝华山来到虎丘时所凿,迄今已有1400多年。[左面右含][ 左面右含]尊者,也叫憨憨尊者,因而泉名憨憨。旧时寺僧多在此汲水,供庙中饮用和招待游客。游客如能喝上一杯憨憨泉水煮的虎丘白云茶,乃为人生一大快事。
试剑石 上山路东侧有一块大石,中间像用刀切开一样,分为两爿。一块石上刻着“试剑石”3字。相传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工匠干将、莫邪夫妇炼成雌雄宝剑,献给吴王阖闾。吴王挥剑一试,石即分为两半。
试剑石历来还有两种传说:一说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阖闾剑。有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遗迹犹存;一说秦始皇掘得吴王殉剑,试其锋利,砍石所致。
真娘墓 试剑石北不远处,在高出地面1米多的台基上,有一座四面石柱,构筑精致古朴的亭子耸立在上山路东侧。亭中壁立石碑,刻有乾隆年间海陵陈鐄题写的4个擘窠大字:“古真娘墓”。4根亭柱分前后镌2联。前一联为“香草美人邻,百代艳名齐小小;茅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后一联刻李祖年集《梦窗词》句:“半丘残日孤云,寒食相思陌上路;西山横黛瞰碧,青门频返月中魂。”相传真娘是苏州名妓。本是良家女子,不但花容月貌,而且能歌善舞,于琴棋书画之道亦无所不工。后因父母双亡,弱质无依,遂堕青楼;为守贞操,投环自尽。后人为她在虎丘营建坟墓,其上遍植花卉,名之“花冢”。冢畔一石,凿“香魂”二字。这一绝代红颜的悲剧,自唐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到墓前凭吊,徘徊在花草芳踪之间,怜香惜玉之余,留下了大量题咏,花冢也随之名声远播。唐人诸诗中,以至德中举子谭彦良(谭铢)题一绝最为警世,令后人由是搁笔。诗曰:“武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经明末兵火洗劫后,真娘墓碑沦弃不知所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海陵人陈鐄暂寓虎丘时曾仔细搜寻,终于在东山庙后、太傅祠前的溷厕中找到了真娘墓残碑。于是,陈鐄重修墓土,“葬残碑于穴中,树新碑于旧地,覆以小亭,俾之芳魂有所栖托”。民国初年,真娘墓又重加修葺。当时为一小亭,中有状似坟墓的大圆石,前立墓碑。1958年改为石柱木梁架卷棚歇山顶方亭,搬走圆石,移动墓碑,遂成现状。1956年曾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剑池 《越绝书》云:“阖闾冢在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剑池“两崖划开,中涵石泉,深不可测”,为吴中绝景。明王宾《虎丘山志》(成化年间抄本)等书记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书“虎丘剑池”4字,刻石于“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后经风霜剥蚀,“虎丘”二字断落湮没。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新野马之骏令苏州名刻石家章仲玉照原样钩摹重刻,故后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谚语。
剑池四周,石壁合抱,镇住一池绿波。水面上方一道石桥飞跨两岸峭壁。剑池终年不干,水质清澈甘洌。池呈狭长形,南稍宽北微窄。唐李秀卿称之为“天下第五泉”。
钱处士墓 位于虎丘山西麓,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为处士。《荀子》一书中称:“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钱处士名近仁,清代长洲人(今属苏州)。父母早丧,生活贫苦,寄食皮匠家,遂习其业,人称“补履先生”。他性“朴纳,不妄取一钱”。业余读遍经史子集,九流百家,尤致力于《孝经》、《论语》。年76而殁。无子。“由郡中士大夫谋葬今所。”短碣上的“钱处士墓”4字,为当时江苏按察汪志尹题。安葬之日,送葬者数百人。顾日新写了《皮工钱处士》的长诗来纪念他,其中“生乏高轩过,骏骨殁始觉”句,既是对钱的赞扬,也可以说是对当时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抨击。
史金奎、顾士杰义士墓 在虎丘山南麓。民国15年(1926年)4月5日晚,闾邱坊叶汝霖家发生火灾,城北区“同安龙社”义务救火员史金奎在火场奋勇扑救,因被烧断的电线触及,不幸身亡。民国27年(1938年)1月22日下午,高师巷许博明家发生火灾,北区救火会会员(接驾桥吴三珍肉店老板)顾士杰奋勇参加扑救,跌入砂皮巷西口三条桥河中,此时桥堍驳岸突然崩塌,压在顾腹部,致使其内脏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为表彰救火会会员赴汤蹈火、救灾恤邻之功绩,人们将上述两位救火义士先后葬于虎丘南麓翠荇山庄救火联合会公墓。1994年5月,公安部消防局局长刘式浦将军来虎丘视察,叮嘱武警苏州市消防支队为长眠于此的史金奎、顾士杰义士重修陵园。经多方筹划,消防支队于1996年5月投资10万元,修葺冢墓;再立顾士杰铭碑及史义士纪念塔;筑铁栅,修门楼;植龙柏,种绿草,将义士陵园修整一新,“足以日月争光,岗陵并寿”(《义士陵园修建记》)。
四、遗址
新庄遗址 在新庄村。1983年10月发现,由苏州博物馆发掘清理。原为一土墩,周围地势平坦。地表已被建筑施工扰乱。地层内涵比较单纯,上层为黄褐土扰乱层,中层为灰褐土层,下层为深灰土层。中、下层出土遗物类同。发现水井3口、灰坑2个、烧窑1座。水井全系土井,略近圆形。1号井壁用芦苇编织加固,3号井壁以木桩加固,以防井壁崩塌。灰坑均呈不规则圆形。1号坑满贮
碎陶片。烧窑断面呈椭圆形,前端尚存烟道一截,略向前倾。窑底有厚8~10厘米的灰烬,伴黑衣陶、灰陶和印纹硬陶碎片。
出土遗物以泥质黑衣陶为主,次为泥质灰陶、印纹硬陶、夹砂陶和原始青瓷器。器形有釜、鼎、豆、甑、瓿、罐、盆、盘、杯、壶、碗和角状器等。纹饰除弦纹、方格纹、麻布纹外,还有圆圈纹、云雷纹和变形S纹等仿铜器纹饰。此外还出土石器、榫卯木构件、木锸等生产工具。从遗迹遗物分析,这里可能是东周时期一处以制陶业为主的村落遗址。
五、寺庙庵堂
虎丘山寺 原为晋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珉之别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建,即剑池分东西二寺。唐避讳改名武丘报恩寺。会昌间毁。后合为一。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庠奏改为云岩禅寺。元至元四年(1338年)修。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毁于火。永乐初建。宣德八年(1433年)复火。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十年(1445年)敕赐藏经。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敕赐藏经。崇祯二年(1629年)毁,十一年(1638年)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并赐额“云岩禅寺”。乾隆十五年(1629年),僧祖通募修。
寿圣教寺 在山塘街半塘,晋道生法师诵《法华经》处,俗称半塘寺。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年)建,号法华院。宋治平中赐今额。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元至正年间,建千佛阁、毗卢阁。僧继善血书《华严经》藏其中。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僧南宗重建大雄宝殿、四天王殿、西方殿、演法堂、集僧堂。崇祯十六年(1643年)修。清康熙初,布政使佟彭年重修。寻毁。四十七年(1708年),钦门殷氏倡建大雄宝殿,并书额。殿壁刻置涂金八十八佛像。道光十八年(1838年),僧敏康募修。
半塘寺曾是山塘地区最大最古的寺院之一,但经咸丰十年(1860年)战火后,佛殿毁损,香火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龙寿山房这一别院,不少屋宇多为寄厝棺材之所,和尚亦寥寥数人。苏州末代探花吴荫培游虎丘,途经半塘,必停泊上岸到龙寿山房关心血经保存情况。他目睹寺院内一派凄凉境况,唯恐血经散
佚或遭火厄,于是捐资建造经幢。经幢分铁石两套,先把血经置铁幢内,再将铁幢放到石幢中。
民国26年(1937年)日军侵华,时局混乱。当时龙寿山房当家和尚通性,深知血经乃稀世之宝,来之不易,传之维艰,决不能让它落入敌人之手。于是他暗暗用布帛把血经层层包好,藏匿在寿材中,并钉上棺板,再把它移人许多寄厝棺材的夹弄里。
日军对血经觊觎已久。起初,通性还受到礼遇,但当诱骗不出藏血经的秘密后日军就大为恼火,把他关入狱中,并多次严刑拷问,但通性和尚不为利诱,不怕威逼,决心舍身护经。他被日军关押了两个多月,出狱时已遍体鳞伤,气息奄奄。抗战胜利后,通性把血经从棺材里取出,每逢久雨天晴,便把它放在阳光下轻轻翻晒,以防霉变虫蛀。1949年,通性因旧伤复发,过早去世。解放后,这部弥足珍贵、历尽劫难的血经由通性的家人无偿捐献给人民政府。现被苏州佛教协会妥善收藏于西园寺内。
半塘寺最后一座殿宇于1967年被拆。旧址现为兴佳电工合金厂。残存供桌1张还遗留在该厂车间内。
报恩寺 在普济桥东。《苏州府志》云:“国朝(清朝)雍正十一年,郡人请为怡贤亲王立祠。敕改建寺,命赐紫僧超源住持,名怡贤寺。乾隆十一年诏赐今额。”俗称王宫。现为粮食系统办的虎丘饭店。
小普陀寺 即兴福庵,在西山庙西。文肇祉《虎丘山记》载:“有三佛像,宋嘉泰二年善士吴净心造。清雍正九年僧体仁重建。中奉石观音,始易今名。道光十七年僧定慧募建大殿及照厅等处,并铸巨钟重千余斤有奇。定慧自撰碑文。吴昶有《中兴记》。”今已毁。
东山庙 即古短簿祠,在东山浜,祀晋司徒王珣。珣尝与弟司空珉舍别墅为寺,故居民立庙祀为土神。唐陆东之书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里人任德章等移建今所。王宾云:“东山庙即短簿祠,自山之东抵郡城西北居民祀之。”“珣初为桓温主簿,封东亭侯。”旧址今已改建为万景山庄。
西山庙 在西山庙桥北堍,祀晋司空王珉。宋崇宁二年(1103年)建。王宾云:“此盖东西寺也。今庙存而寺易。元时每当元夕,两庙张灯设馔,箫鼓喧阗,游人杂沓。寺之山径,节节有灯。往来之人,或以鼓乐相随,竞相为乐,乃踵宋时故事也。今两庙时有居民于此酬愿赛神,优伶箫鼓,香烟颇盛。”今已毁。
梅林庙 在金星村。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雄伟壮观,是郊区较大的庙宇之一。大殿正中供奉梅林土地。1958年,戏楼、正山门和围墙被拆,一抱粗的银杏树被砍,后改为大队部和学校。1969年,庙被全部拆毁,改建为大队大会堂。
花神浜花神庙 在现虎丘村7队花神浜。有房屋6间(3间2进),占地2亩。《桐桥倚棹录》载:“桐桥内花神庙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傍列十二花神。明洪武中建,为园客赛愿之地。岁凡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笙歌酬答,各极其盛。尤维熊《花神庙》诗云:‘花神庙里赛花神,未到花时花事新。不时此中偏放早,布金地暖易为春。’又朱绶诗云:‘翠羽明珰想象中,寺门春到几花红。灵旗夜卷收灯雨,宝幔晨飘斗草风。信有华鬘开佛地,纵教兜率署仙宫。黄莺紫燕纷来往,看取钗光绕艳丛。”’庙门前原有两棵古榉树,高十丈有余,枝繁叶茂,推算树龄已在三百年以上。1960年,虎丘公社为渔民陆上定居发展运输事业需要,砍去1棵,用来建造虎丘公社运输站的一号轮船。1962年,虎丘大队又将另一棵砍掉,用于制作船橹。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
虎丘山花神庙 在虎丘山聚星楼旁,一名罗浮别墅。乾隆四十九年(1764年),织造四德、知府胡世铨即梅花楼址建,徐嵩记。《花神庙记》:“乾隆庚子春高宗南巡,台使者檄取唐花备进,吴市莫测其术。郡人陈维秀善植花木,得众卉性,乃仿燕京窨窖熏花法为之,花乃大盛。甲辰岁翠华六幸江南,进唐花如前例。繁葩异艳,四时花果,靡不争奇吐馥,群效灵于一个月前,以奉宸游。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庙,连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莳杂花,荫以秀石,今为都人士游观之胜。”今已毁。
新塘桥花神庙 坐落在今虎丘乡新塘桥南堍,内供花神和猛将。旧时每逢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花农在自己茶花树上结红布并去庙内烧香,庆贺百花生日。庙毁于60年代。
西山庙桥花神庙 位于虎丘西山庙桥南堍,与西山庙隔河相望。创始于乾隆年间,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为3间2进砖木结构平房。前后两进间有厢房连接,中间为一天井。第二进庙堂正中原有塑像1尊,两旁墙上绘有12花神。前面照墙边原有天后庙1间,为渔民烧香之所,解放后被毁。
民国23年(1934年),花神庙的前进为叶浜乡乡公所。民国36年(1947年)为叶望乡乡公所。解放初期曾办过敦仁小学。1956年为虎丘乡政府所在地。长青乡建乡后,花神庙改作长青农具厂,后又成为镜片厂生产车间。庙后朝北外墙上原有八仙花岗石浮雕8块,现被保存在苏州市市区文物管理所(双塔公园内)。自镜片厂搬迁后,花神庙一直空关,破败不堪。
水仙庙 原址在今苏站村5组。8间2厢。建在十字洋殳家庄河旁。建期无考。毁于1969年。
龙华寺 在今茶花村。据传建于唐代,为天坛一老和尚来此募建。原规模宏大,从普济堂至莲花桥一带都属龙华寺。后改为龙华庵。《虎阜志》:“龙华庵,引善桥南。”解放后尚存3间2厢,中塑花神像。尼姑慧彻主持。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静心庵 原址在今苏站村5组。5间2厢。建于民国17年(1928年)。1958年被拆毁。
拈花庵 原址在今苏站村10组。5间。建期不详。毁于1969年。 度凡庵 原址在今苏站村4组。建期不详。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信徒送过匾额。后为商贾云集之地。1969年被拆毁。
白衣庵 原址在今金光村1组。10间。建于民国19年(1930年)。1969年被拆毁。
蒲庵 原址在今虎丘村3组。民国《吴县志》:“明天启间僧慎独建,中有放生池,今里人于其中举行放生会。”清张紫琳《红兰逸乘》:“金阊西三里为洞桥,桥内半里许为蒲庵。昔慎独师结茅奉母,效古陈蒲鞋编蒲养母故事,乃以蒲为名。境最幽胜。”解放前,有房屋30余间,面积7亩左右。放生池1只,占地1.23亩。四月初八为放生日。抗战前由妙机主持。民国26年(1937年)至1950年由金麟书主持。1950年后由徐志净主持。1956年遭台风侵袭,房屋被吹倒后无人修缮而逐渐坍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虎丘3队拆除3间大殿改建为花厢。1978年被全部拆毁。
总管堂 原址在今花锦村总管桥西堍。相传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2进共6间,约200平方米。东面3间是当时倪培鸿办学校时造起来的。堂内正中供总管老爷,两侧有20个小老爷。解放前,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要为总管老爷搞祭祀活动。由几户联办,每年轮换进行。祭祀形式是把总管老爷抬到船上,并有吹鼓手上船吹打,到外地摇一圈回来后再给总管老爷开光,换上新的袍服。总管堂在本地和陆墓有田6~8亩。总管堂原来是有和尚管理的,后来和尚跑了。民国12年(1923年),由当地人金根喜接管。民国22~38年(1933~1949年)由倪培鸿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被毁。1972年被拆除,改建为花锦抛光厂。
老观音堂 原址在东升村观音村村首。建于清代。民国初,因年久失修,仅存断垣残壁。民国9~19年(1920~1930年)间,传为上海某妓院老鸨捐资重建。她认为自己年已高龄,在世做了不少缺德之事,晚年应改恶从善,积积阴德,修修来世,否则到了阴间要被阎罗王打入十八层地狱。堂门口有“老观音堂”4个金粉大字。堂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左供地藏王,右供三官菩萨。1953年改为金石小学。神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1970年堂被拆除,改为东升小学。
耶稣堂 原址在新庄(原虎丘乡新庄大队7队)。今已毁。 五圣堂 原址在新庄(原虎丘乡新庄大队10队)。今已毁。 猛将堂 原址在花莲村2组。今已毁。
猛将堂 原址在留园村。今已毁。 五圣堂 原址在留园村。今已毁。 老关堂 原址在花莲村6组。今已毁。
万安堂 在苏站村板刷巷万安桥西堍。万安堂原有庙宇几十间,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民国8年(1919年)由张云卿募资重建,取名为结草庵。后因万安堂声名远大,故复用原名。1958年拆毁了部分庙宇。60年代,曾办过虎丘农业中学。“文化大革命”开始,农中停办。1969年因房屋破败不堪,由苏站大队派人拆毁。
司徒馆 原址在留园村。今已毁。
三官墩 原址在苏站村5组,占地3亩,5间2厢。根据门前2棵合抱粗的古银杏树龄推算,该墩已有数百年历史。今已毁。
马公堂 原址在虎丘村1组西南。今已毁。 六、坊表
明清以来,为数众多的坊表遍布山塘两岸。原有72座,《桐桥倚棹录》记有54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时至今日其中大部分已荡然无存。现将山塘街半塘以西访得的残存坊表9座采录于志。
旌表贝程氏节孝坊 在北环路半塘公路桥旁。花岗石构筑。为单间双柱3楼坊。坊额上所刻“节孝”等字尚可辨认。上、中、下横枋上雕有飞凤流云、双龙戏珠和狮子滚绣球图案。为旌表贝启祚妻程氏立。坊后建贝节孝祠。坐北朝南3进。第一进为祠门,两旁为砖贴八字墙,上饰砖雕,下承石雕须弥座。第二进为享堂,面阔3间计11.7米,进深11.5米。梁架圆作,前有船棚轩。前有门楼与之相对,砖雕精细。贝节孝祠于建半塘公路桥时被拆至昆山千墩顾炎武祠移建。
旌表唐孝子坊 在山塘街井泉弄口东,今虎丘中心小学大门口西侧。旌表孝子唐肇虞。乾隆二年(1737年)题旌。
唐肇虞,字顺江,9岁而孤,事母至孝。明末寇乱,母子相失。号哭访母,遍大江南北,数年出入戎马之中;昼伏夜行,徒步经二三千里,誓不遇母不还。一日欲奋身跃入清流,复思身死母将何依?号哭江滨,行人垂涕。夜宿镇江关帝庙,梦神以金铃系其臂。肇虞心动,遂走金陵。遇一妪;见其憔悴无人形,询其自来。泣以告。妪引之归,出所留妇见之,果其母也。因奉母归,孝养终身。坊后原有旌表孝子祠,乾隆二十四年(1764年)建,祀孝子唐肇虞。裔孙文东蠲置义田500亩,以赡族人。今祠门西侧水磨砖墙尚存;下为花岗石须弥座,雕刻精美。祠已毁。
旌表陶张氏贞孝坊 位于唐孝子坊西侧,为单间双柱石坊。横枋雕有鸣凤朝阳、双龙戏珠和狮子滚绣球图案。坊柱上镌有一联:“馨香垂奕禩;绰楔表坚贞。”坊西侧八字砖墙尚存。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为旌表陶松龄聘室张氏贞孝而立。牌坊后建有陶贞孝祠,坐北朝南,依次为祠门和享堂。享堂面阔3间计12.4米,进深7.6米。大梁扁作雕花,有棹木,山雾云透雕云鹤。现为虎丘中心小学音乐教室。
萧烈妇坊 在山塘街井泉弄南端东口,陶张氏贞孝坊西侧。为单间双柱石坊。坊柱上镌一联:“三吴共仰冰霜操;千载常瞻绰楔荣。”坊后原有旌表节孝祠,今已毁。
陈张氏节孝坊 在今山塘街井泉弄南端西口,为旌表清赠奉直大夫陈松妻张氏立。为单间双柱花岗石石坊。
义风千古坊 在山塘五人墓内。为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4字为明末名士杨廷枢所书。为纪念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而立。
宗仁主义坊 在今山塘街787号鲍传德庄祠前山塘河边。为单间双柱石坊。坊柱上镌一联,上款为“民国七年十二月谷旦”,下款为“邑人张一麟书”。联
语为:“鹿车世泽钟人杰;虎丘清芬挹地灵。”坊额刻“宗仁主义”4字。上款:大总统题给;下款:中华民国八年三月。坊中部刻:“宗汉家世皖歙迁居吴下六代于是顷在虎丘之侧草创庄祠置田瞻族仰荷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钱公能训呈奉大总统特给宗仁主义四字坊额永垂不朽谨志原起勒示后人中华民国八年四月十五日鲍宗汉记”。鲍宗汉,上海德国西门子洋行买办,民国初年国会议员。
旌表胡氏节孝坊 在斟酌桥西侧,今山塘街840号,为旌表清俞赐麟妻胡氏立。为双柱单间花岗石坊。坊柱镌一联:“纶綍九重,名高松柏;楷模百世,节励冰霜。”
山塘街上现残存的石坊还有花园弄口1座,因被居民砌在屋内,云山雾遮,不识庐山真面。
七、碑刻
虎丘云岩寺兴造记碑 在断梁殿。连座高2.48米、宽1.14米、厚0.33米。黄溍撰并书,泰不花篆额。住山普慈摹。元至正七年(1347年)立。
虎丘云岩禅寺重修记碑 在断梁殿。连座高3.3米、宽1.26米、厚0.35米。杨士奇撰。沈粲书。陈登篆额。何渊勒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立。
苏郡虎丘寺塔重建记碑 在断梁殿。连额座高3米、宽1.2米、厚0.3米。张益撰。黄养正书。程南云篆额。章敬篆刻。明正统十年(1445年)僧永瑞、永熙立石。
敕赐藏经阁记碑 在断梁殿。高2.22米、宽1.16米。周忱撰。陈祚书。郭磷篆额。明景泰四年(1453年)住山沙门大煚立石。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幢 幢身方柱形,高0.9米、宽0.7米。上覆四角攒尖顶,下承四方须弥座,通高约3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织造太监孙隆跋。住持净杼、通密赞缘。章藻书并刻。
重修五贤祠记碑 高1.45米、宽0.7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孙继皋撰。申用懋书。徐囗篆额。杜士廉镌刻。湮没已久,1982年重新发现于小吴轩地下。
永禁虎丘染坊碑 镶嵌在虎丘山门内右侧墙壁内。连额高2米、宽0.73米。碑文34行,计1480多字。乾隆二年(1737年)苏州府元和县、长洲县、吴县勒石。碑石已碎裂。碑面剥蚀,碑文漫漶。据碑上可认之字,尚能看出苏州颁布对虎丘设立染坊污染水质问题发出禁令的概况。雍正年间,虎丘山前开设染坊,排出大量废水,“满河青红黑紫”,“渐致纠壅河滨,流害匪浅。”居民和染坊不断“滋生事端。”当时,皇帝南巡驻跸的行宫建于虎丘,苏州府被迫采取措施,发布禁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河流水质保护法,也是世界上较早的河流水质保护法,比英国1833年的“水质污染控制法”早96年,比美国1899的“河川港湾法”早162年。
白公堤石幢 现在五人墓内,俗称方碑。由碑身、碑额、须弥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16米。幢身呈方柱体,面宽0.99米。面东为《重修白公堤》记,明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1612年初)王稚登撰,文从简书。面西为大势至菩萨像,木铃衲子绘并跋,以及申时行、张凤翼、文震孟等捐助修堤者千余人姓名。面北为五百罗汉像,周廷策绘。面南为寒山、拾得像,薛明益绘,陈元素、薛明益书,寒山子诗。木铃衲子勒石立幢。自唐代白居易发动民工开河筑堤以后,至明代已近千年,白公堤因年久失修而多处被水冲决。这时,有一位号木铃衲子的僧人主动发起募资重修白公堤。他“慨然任修堤之役,结团蕉于树下,冬夏一破衲,见酒人游客,大贾商人,舟车往来,则五体投地,膜拜合掌,乞得斗粟尺布,一铢半两,随手授之匠民。如燕营巢,如蜂酿蜜,聚沙成塔,积篑为山”,“终至檀施四集,工役相仍,而修堤大事告成”。重修白公堤石幢碑文正是记载了木铃衲子当年披星戴月,卧雨号霜,矢志重修白公堤这一感人事迹。白公堤石幢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明代遗物,更是白公堤的一个重要物证。石幢原立于青山绿水桥畔,时隔380多年,至解放前已下落不明。1983年,在全市文物普查中于甘露律院遗址被发现,文管部门便将它迁到五人墓园内,建歇山顶方亭加以保护。
五人墓碑 记高2.25米、宽1.1米,张溥撰。章美书。文震孟篆额。马士鲤镌刻。明崇祯二年(1629年)立石。
五人墓之碣 高2.25米、宽1.13米、厚0.35米。明崇祯元年(1628年)韩馨书“五人之墓”。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韩崇识。
吴葛将军墓碑 在五人墓内。高1.7米、宽0.8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陈继儒撰,周靖书并篆额。
奉各宪禁止弋猎网捕示碑 在山塘普济桥南堍民居外壁。连额高2.03米、宽0.8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石。
重修三泉亭文昌阁记碑 嵌在虎丘山小五台东南半亭墙内。高1.3米、宽0.64米。沈慰祖撰。沈志祖书并篆额。李士芳锲石。
虎丘重修五贤祠记碑 在今五贤堂西侧墙内。高1.5米,宽0.8米。明万历庚戌(1610年)孟夏立。
虎丘悟石轩万岁楼记碑 悟石轩,旧名得泉楼,明嘉靖四年(1252年)知府胡缵宗建,御使朱实昌题曰“悟石”。悟石即觉石之意。崇祯四年(1631年)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为万岁楼。咸丰又遭毁。光绪再建。万岁楼记碑高1.5米、宽0.75米。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现碑文已漫漶不清。
谕旨碑 在塔影园,今幼儿师范学校内。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追赠李鸿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谕旨碑。高2.4米,宽1.2米。下有赑屃驮载。
正在阅读:
虎丘 风景名胜 地方志05-27
2012-2013年水运形势分析报告07-17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05-28
起名取名常用汉字五行属性10-14
电视摄像知识点总结04-15
2017家长会活动方案09-15
2022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641艺术基础理论考研题库04-12
论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11-12
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02-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虎丘
- 地方志
- 风景名胜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基础练习题
- 某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组织设计
- 《有限元基础教程》 - ANSYS算例4.8.1(2) 基于4节点四面体单元的
- 实验二 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的文本设计
- 2014锦程教育职前教育题
- 2011届二学历毕业论文学生答辩方案(2013年11月答辩)
- 泳池循环水处理设计方案经典力作
- 初中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作业
- 公共基础选择题80题
- 《农村安全知识讲稿》(一)
- 阿拉善盟日易爆破最新设计
- 浙江省C++上机考试程序设计题
- 首批中职重点扶持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交流结对关系
- 房心回填土下沉质量问题及控制的措施工程类精品文档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 基于节约里程法的中百超市配送路径优化 - 图文
- VF课后答案
- 2013年临床检验技士强化训练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马克思主义理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