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当前课程安排的看法调查

更新时间:2023-12-01 09: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对当前课程安排看法调查报告

引言

大学这几年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最宝贵的时光,但当我们刚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开始大学生活时,却发现高中与大学的差别实在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于是我们处处迷茫,在迷茫中适应,在适应中觉悟,在觉悟中前进。念完大一,终于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却发现大二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生活总在继续。为什么大学生活的转变这么大呢?大学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呢?不同的大学课程安排有什么不同?在校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学校课程安排的呢?恰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实践的主题自定,于是我们便选择了“大学生对当前课程安排看法的调查”这个主题来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课程安排有何看法,发现大学课程安排的不足之处。

正文

1.本次调查的相关事项

(1)调查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课程安排的看法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 (4)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5)问卷内容:

2.调查背景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从学校过渡到社会。这四年时间里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还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必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而每个课程都是带有学分的,修读不同的课程,获得的学分也不同,但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修够学分才能毕业。而学校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每一学期的课程的,尽量让学生在四年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然而,大学生们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安排得太分散,不利于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其次,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认为自己空有理论,实际学到的技能却很少。而学生最希望学校改进的就是课程学分的设置,认为某些不重要的非专业课程不应该占过多的学分,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于选修课程,学生们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给予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校方每年都有做关于课程安排的调查,也会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对课程安排稍做改动,由于改动较小,学生们认为感觉不到有所变化。而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忧虑是:通过这些课程学到的知识是否具有实践性。校方针对这个问题也不断地改进教学,尽量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学生们则通过参加社团和各种社会实践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1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有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学生生涯了,他们对未知的将来或迷茫或向往,他们希望通过这四年的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顺利地踏入社会,开启自己新的征程。

3.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根据问卷回收情况分析,成功回收问卷91份,其中30.77%的答卷者为男同学,69.23%的答卷者为女同学。大多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答卷,分别占54.95%和36.16%,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仅占极少数。问卷结果显示,37.36%的答卷者就读的是三年制学校,剩下的62.64%答卷者就读的是四年制学校,被调查者来自不同的专业。

(2)课时安排与松紧度

根据调查结果,周课时少于20节(含20节)的占15.38%,32.97%的周课时在21-24之间,34.07%的周课时在25-28之间,17.58%的周课时大于29(含29节)。对于所在大学的课程时间安排,12.09%的同学表示课程安排得很好,课余时间特别多;68.13%的同学则认为安排得一般般,课余时间比较充足;此外,约两成的同学认为课程很紧,基本没课业余时间。这是课程太多造成的吗?据问卷结果显示,20.88%同学认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多且复杂;59.34%的同学表示还好,必修不太多也不少;此外,还有19.78%的同学则认为必修太少,难于学到专业知识的精髓。对于学校的课程是否十分繁多以致时间不足这个问题,42.86%的同学认为时间充裕,能在课堂上完成所有任务;43.96%的同学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但能在课后空闲时间完成所有学习任务;10.99%的同学认为课程繁多,时间不足,连作业都无法完成;2.2%的同学则认为课程太多,时间远远不够,需要牺牲睡眠时间。不同学校的课程安排都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总的来看,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必修课程安排也是比较适当的,但仍有不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课程的安排是比较紧张的。

(3)是否应删减或增加课程与课程的合理度

2

紧张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于压力这个问题,16.48%的同学表示有很大的压力;51.65%的同学表示有较大压力,但能应对;31.87%的同学表示几乎是没压力的。虽然认为课程有点多的人不少,但只有1.1%的人认为需要删除大部分的必修,19.78%的同学认为应当适当删除一些,而79.12%的同学表示不需要删除。另外,53.85%的同学赞成增加网上视频教学以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24.18%的同学不赞成增加视频教学,剩下的21.98%的同学表示随便。

相对于其他学校和专业,29.6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程设置很合理,28.57%的同学认为专业课设置不合理,21.98%的同学认为通识课设置不合理,42.86%的同学则表示对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了解。(备注:问卷中此题为多选题) (4)大学课程的难度与知识衔接

很多同学刚上大学时都感觉大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问卷结果显示,20.88%的答卷者认为大学课程的难度主要在于知识点太多,19.78%的同学认为难在老师的讲课速度过快,16.48%的同学认为讲课方式难以接受,42.86%的同学认为缺乏老师的针对性指点。大学课程的难以及同学的不适应是否与大学所学内容和中学知识的衔接性有关呢?26.37%的同学认为大学所学内容与中学时所学的知识完全脱节,69.23%的同学认为衔接得还可以,仅4.4%的同学认为衔接恰当。由此可见,大学课程的难度与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接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5)大学选修课程分析

在大学里,我们除了学习必修课外,还需要学习一系列的选修课,48.38%的同学表示选修课程是因为个人兴趣,29.67%的同学表示选修课程是为了增长知识,20.88%的同学选修课程是因为学分限制,1.1%的同学表示选修课程是为了打发时间。对于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如何这个问题,17.58%的同学认为衔接密切,互补性强;49.45%的同学认为衔接性一般,基本达到教学预期目标;32.97%的同学认为衔接性非常弱,课程间基本没什么关系。 (6)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

3

大学期间我们需要学习很多的专业知识,18.68%的同学表示所学知识能满足知识技能的需要,并且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73.63%的同学表示所学知识仅能应付考试,难以在实践中应用;7.69%认为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知识技能的需要。另外,70.33%的同学表示应该自己讨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25.27%的同学认为上课模式应维持现状,4.4%的同学认为应当减少实验课和讨论课的比例。51.65%的同学希望大学能够进行小班式教学,15.38%的同学希望像中学阶段那样授课,32.97%的同学希望课堂超过一百人,学习完全自主。 (7)大学学习与就业

读完大学后大部分同学面临就业问题,26.37%的同学表示对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54.95%的同学表示对未来只有模糊的大方向,18.68%的同学表示很迷茫。13.19%的同学认为当下的学习内容对将来的发展作用很大,71.43%的同学表示对将来有一定的帮助,15.38%的同学认为没作用。

(8)探讨大学教育的目的

大学教育目的何在?67.03%的同学认为大学重在知识的积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61.54%的同学认为重在技能的培养,为以后工作做准备;68.13%的同学认为重在社会交际能力的培训,为以后适应社会做准备;39.56%的同学认为重在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但与工作关系不大,27.47%的同学认为重在得到大学文凭(备注:问卷中此题为多选题)。据数据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的目的在于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社交能力的培训,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4

4.调查感想

在这次调查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而对于课程的安排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映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走得更远、更好,“中国梦”终会实现。 在调查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那种急于投身社会的冲动,希望尽快用学到的知识一展所长的迫切愿望,所以,他们对当前课程安排最大的意见就是:增加实践课时和讨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来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要求增加讨论课时,是因为只有老师一个人讲,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而讨论课可以激越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学时和学分的问题,我和大多数被访者一样,认为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稍微增加,而某些非专业课的课时可以稍稍减少,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不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太多的影响。而学分则是学生们最重视的,所以,对课程所占学分比重的意见难免会比较多。当前,在学分方面争议最大的就是:某些理论性很强的非专业课程占的学分比重比一些专业课程还重。学生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但其实学校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因为“德育”一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课程占一定的学分是必需和必要的。这不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密切关系,还将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这对一个人的未来更是影响深远。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面,不同高校的学生持不同的意见,而绝大部分学生都只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意见。的确,不同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有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得不是非常合理,课时少内容多,老师讲课速度不得不加快,学生们上课不得要领。这又牵涉到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小班教学是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但由于师资有限,只有少数高校或少数专业能开展这种教学方式。在大学期间,我们学校的英语口语课程采取的就是小班教学的模式,不但发言机会多,而且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效果比一般的

5

大班教学要好,进步也比较快。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对高校的硬件要求比较高,所以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是否要推行。

无论高校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作为大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学生更应该学会调节自我,适应任何的课程安排,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但你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只有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才是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5.结语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在校大学生对高校课程的设置的看法,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大学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让我们对自己学校以及他校、对身边正在读大学的同学或朋友的大学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安排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选定命题、设计问卷、发放和推广问卷、分工合作、分析问卷结果、写调查报告这一个过程中,也让我提高了自身分析处事的能力,懂得了社会实践中调查的系统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性。

2014.08.15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