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更新时间:2024-01-13 2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 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 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4

第二节 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 (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 :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 英国 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

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2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条件: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一、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1、方向:自西向东

二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地

球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

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 地转5、 球 的昼1、阳光直射赤道:春分3月21、秋分9月23,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夜 公转的2、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 长线(夏至6月22)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3、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

线(冬至12月22)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1)、0°~23.5°S(23.5°N)为热带;

三、温度带(2)、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

的形成与分(3) 、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布 3、特点:(1)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

光热最多;

(2)、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3)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3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

1、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2、 类型:(1)线段比例尺: 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一、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3、 (1)大比例尺:分数值大,分母小,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大小:地 (2)小比例尺:分数值小,分母大,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图的1、 传统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 要 二、方向 2、 用指向标指示(注意: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 素 3、 在经纬网上用经纬线表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二节 地形图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地形 图

1、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宽阔平坦。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和缓。

二、地形 3、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

4、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较斗,沟谷较深。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图

1、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 等高线地图:由等高线构成的地图。 3、 图例:(1)山顶(2)陡崖(3)鞍部(4)山谷(5)山 脊

(6)陡坡与缓坡 (具体图例见课本)

4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略) 第一节 海陆的分布

1、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3、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二、 七大洲

1、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地理位置:(见地图) (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2) 、亚非:苏伊士运河

3、分界线 (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4)、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5)、非欧: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一、分布不均 2、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海陆的分布

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四大洋 2、地理位置:(见地图)

1、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2、洋:海洋的中间部分。

四、地理名词 3、海峡:间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3、岛屿:海洋中的小块陆地。 4、半岛:陆地向海洋的突出部分。

第二节 海陆的面貌

1、陆地地形: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一、陆地 2、七大洲

海地形特

陆 点: 的面 貌

(1)、亚洲:中间高,四周地,高原、山地面积广,平

均海拔高度仅次于南极洲。

(2)、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

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3)、北美洲: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山脉。 (4)、南美洲:西部山脉,山脉以东平原与高原相间。 (5)、南极洲: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 (6)、欧洲: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 (7)、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1、 大陆架: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

2、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二、海底地貌 3、 海沟:海低的沟谷。 4、 海岭:海低的山岭。 5、 海盆:海低的盆地。

5

第五章 世界人口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每年净增8000万人口)

1、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人口增长率决定。 2、 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影响因素:⑴生活水平⑵医疗条件⑶文化素质 4、 增长较快的地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 5、 增长较慢的地区:欧、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世界人口的增长 1、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即:每平方千米所居

住的人口数)

二、人口的分布 2、 人口分布密集区:欧洲、亚洲东部、南部、大洋洲

东部、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

3、 人口分布稀疏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 1、 控制人口的必要性: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

环境相协调.

三、人口问题 2、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劳动力短缺,

老年人口增多。

3、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膨胀,交通、就业、环境压力大。

第二节 人种、语言与宗教

1、 白色种人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东部南

部、美洲 东部。

一、人种: 2、 黄色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也属黄色人种。

3、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人种、语言与宗教 1、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2、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3、 俄语

二、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4、 法语 5、 西班牙语 6、 阿拉伯语

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西亚,经典为《圣经》,信徒最多、

流传最广,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活动场所在教堂。

三、宗教: 2、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经典为《古兰经》,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活动场所在清真寺。 3、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活动场所在寺庙。

11

第三节 民居 聚落

1、 定义:人类居住并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所。

一、聚落: 2、 类型:(1)、农村:农业 (2)、城市:工商业、服务业

1、 平原:分布密集,呈团状,规模大。 2、 山区:分布在河谷,呈条状,规模小。

二、聚落与环境: 3、 沙漠:分布在绿洲,呈点状,规模小。 4、 城市:分布在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 1、 学术价值

三、保护聚 2、 旅游资源

落的原因:

3、 正在遭受破坏

民居聚落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与地区

1、 从面积上看:俄罗斯最大,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

澳大利亚第五,巴西第六,梵蒂冈最小,摩纳哥倒数第二。 2、 从人口看:中国最多,印度第二。

3、 从社会制度看:⑴社会主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一、国家与地区: ⑵资本主义 4、 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5、 国界线:以经纬线、河流、湖泊、海洋、山脉等划分。

6、 地区:未取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目前还有30多个。 1、 发达国家有20多个,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日本也算。

二、发达国家:

2、 经济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高,医疗卫生完善,掌握高科技。 1、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分布在亚、非、拉(拉丁美洲:

三、发展中美国以南的美洲) 国家: 2、 经济不发达,贫穷落后,国民无受教育机会,医疗卫生差,

以传统农业为主,技术落后。

国家 与地 区

第二节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一、人类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际组织 国际合作与1、 人口与贫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多,贫困加剧。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2、 资源与环境: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恶化。 3、 不平等贸易:发达国家工业技术含量高,掌握着高科技,价格高,有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1、 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 三、国际合作 2、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1、 联合国:总部纽约,宗旨:维护人类和平,逐进社会发展。 四、国际组织: 2、 北约: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军事组织,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到处欺负弱小。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4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