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帐篷前的基本常识

更新时间:2024-05-06 2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帐篷变来变去总是那几个基本框架结构,从外型来看,可以分成圆顶式(DOME)、隧道式(TUNNEL)、和屋脊式(HIP)。从搭建方式来分,可变为自立式(free standing)和非自立式(non free standing)

圆顶式也就是一般称的蒙古包式,算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结构,它们可以提供良好的防风性和较大的空间,不易积雪,搭建方便快速,从最简单流行的两杆十字交叉到三杆的青蛙帐再到复杂的4杆甚至以上的帐篷,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杆与杆之间的交错受力自然完成空间支撑,当外力如风作用于1点或者多点时,将其应力自然分散,从而达到良好的防风性,大多高山帐都是这类设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圆顶式也不失为四季通用的好选择,对于现代的设计来说,其着重点是如何在防风性/重量/空间三者间达到最好的平衡。

屋脊式帐篷:也就是尖顶式,早期的徒步或登山帐篷由于杆材的限制,几乎全是这种结构。其特点为用一个或两个直支撑点配合外力将帐布拉开,它的重量可以做到最轻,构造也极其简单,两件方块雨布就可变成一个屋脊式帐篷。但同时在空间和防风性上的牺牲也是最多,甚至狭小的难以坐起穿衣服,对于使用者的搭建技巧也是不小的考验。现代的屋脊式帐篷几乎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强调轻便机动的单人帐或应急的Shelters,另一类就是适合群体用的大型帐篷。

隧道式帐篷:隧道式的外观如同它的名字,其设计着重点是通过在两端的支撑和拉力,构建一个拱顶型的空间,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的减轻面料和帐杆的重量,同时具有还不错的防风型,但是空间相对狭小和容易被积雪压跨是它的天生弊端,因此很多帐篷采取了圆顶和隧道式相结合的办法来尽可能扬长避短,另外,对于单纯隧道式帐来说,它很难具备free standing的条件,在某些环境下的搭建会带来不便。现代的隧道帐设计由于帐杆的可塑性,已不再是单一的园拱外型,可以是箱型、单杆中部支撑、双杆两端高低支撑等等,但总之它必须在两端借助外力加以紧绷。由于它在重量上的先天优势,很多super light级别的帐篷采用了这种设计。

关于free standing,也就是自立帐:意指无需通过拉绳、地钉或其他外力支持便可搭建成功的这类帐篷,好处无用多说,只要是个平地就能搞定,不用操心是在草地、沙地、硬地、甚至花岗岩上。自然它是休闲帐篷的首选,但是,通常自立帐都是圆顶式,如果你打算为你的长途穿越减轻负重而选择隧道帐或屋脊帐,那么,锻炼一下动手能力,培养在任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和加固帐篷的野外技能,不仅是必需的,也是非常有乐趣的。说白了,装备的问题并不只是简单的钱的问题,从一个人装备的选择很容易看出他的户外经验、素质和风格。 二、帐篷面料——

今天的帐篷广告一般都会详尽标出外帐、帐底甚至内帐的材料,你能看到190T、210D、牛津布、PE底、PU等等各种让你不知所以的材料,而在几十年前尼龙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帐篷材料都是经过防水处理的帆布或橡胶雨布,尽管能满足防风雨的要求,也足够结实,但是它们非常非常可观的重量使得那个年代徒步的驴的肩膀吃了不少苦头,当时的

习惯做法是每人背一块帐篷布或方块雨披,搭建时再拼合在一起,以相对减轻重量。那么在轻且坚固的尼龙材料广泛应用的今天,让我们看看什么样的尼龙才最适合你的帐篷。 首先解释两个专有名词,D和T

D、旦尼尔=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实际上你并不需要记住什么公式,它实际上是表达了单位长度内丝线的重量,比如说很多背包底部面料用的是杜邦的1000D尼龙,它的密度非常大耐磨很好,那么,在背包的其他不太容易磨损的部位,材料就可以是600D或420D尼龙,它们的相对密度就要小一些,D前的数字越大,表示其同样面积的布料就更重一些。通常的帐篷选用150D或70D的尼龙,兼顾成本/重量/耐磨性,但在一些高档的super light级帐篷上,例如MHW的Annapurna,使用30D、40D的面料以最大程度减轻重量,代价是成本的大幅上升和相对耐磨性的降低。

帐篷面料中的T,一般指涤塔夫(polyester taffeta),是种尼龙,仿丝绸面料,一般用做帐篷的外帐和内帐,轻且坚固,例如190T,前面的数字则表示 1英寸(2。545CM)内经纬纱根数(密度)的和,实际上是个密度单位,你同样可以简单的认为,T前的数字越大,那么相同面积的布料就越重。对外帐来说,考虑到其恶劣环境中的易破损性,应注意其是否采用防刮(ripstop)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成小方格型编织,即使破损一个点,不会在强风中越扯越大。

为什么不用GORE-TEX或类似的防水透气材料做帐篷?

相信这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GORE-TEX的防水能力达到 20000mm,且具备透气性,可以因此省略内帐,减轻帐篷重量,岂不是很好吗?但是GORE-TEX材料的帐篷至今只有寥寥几款,有人认为是出于防火的考虑,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帐篷尼龙都是极易燃烧的。是出于成本吗?对于花费动辄数十万美圆计的专业登山队来说,一顶几千美圆的帐篷也不算太贵。一位TNF 的前设计师,现在某国产户外品牌的创始人告诉过我他的亲身经历——当他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GORE-TEX帐篷在克什米尔地区旅行时,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几乎睡在冰窟里,结霜过于严重,GORE-TEX材料的确可以有效排出人身体排出的湿气,但不要忘了,通过嘴巴和鼻子排出的湿气要远远超过身体所排出的, GORE-TEX的透气速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只有GORE-TEX服装而没有GORE-TEX帐篷的根本原因。当然出于极端的考虑,一些高山单层帐采用了防水透气的Epic、CONDUIT、ToddTex等材料,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三、帐篷的内部

窗:在帐篷上设置气窗主要是帐内空气循环考虑,窗的位置和设置方式对透气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会采用支开小雨帽的方式,简单易操作,或者采用辅助杆形成屋檐式结构,透气面积更大更易调节。对称式的窗口更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当冷空气从帐底透过外帐缝隙钻进帐篷后,推动暖空气向上,因此,气窗的位置越高,其通风效果越好。有些帐篷会设置透明PVC材料制作的观察窗,但在寒冷的天气,由于内外温差的关系,起雾或结霜会使其几乎失去作用。

门厅:对于刚接触户外的一些朋友来说,门厅的设计似乎纯属多余,它增加了重量也不是很方便设置。但拥有门厅第一是方便堆放和取用背包和装备、鞋,第二适合在恶劣天气中做应急厨房使用,第三,在雨雪中进出帐篷有一个合适的缓冲地带不会弄湿内帐,第四、通过巧妙的设置,门厅可以起调节空气流通的阀门作用。第五、多用途的门厅设计可以改变进出方式或做遮阳蓬使用,总之,越是复杂恶劣的环境,门厅所发挥的作用越大。门厅的设计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加辅助帐杆单独延伸出空间,这样的好处是得到大而实用的空间,但重量会增加很多,通常适用在没有门厅不可的高山帐上。另一类是利用帐篷原框架的自然延伸,通过地丁或拉绳斜向构造出空间,但这个空间的大小有很多限制,拉的过小,由于倾角的关系,几乎没有实用价值,而拉的过开有可能影响防风性,增加过多的重量,另外考虑到需要一手在帐篷内支持,另一手拉开门拉练,因此延伸的最远距离不宜超过60CM。

内帐:它通常有两个作用,保温透湿和防蚊虫,出于前面的考虑,它通常也会采用涤塔夫,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且有一定的保温能力,而如果只需要防蚊虫,那么纱网(mesh)就足够对付。如果是四季帐或是高山帐,那么毫无疑问全部内帐都由涤塔夫组成以保暖,如果是夏季用帐篷或单人帐,出于散热透气考虑,几乎全是纱网,对于通常的三季帐来说,纱网和涤塔夫各占一部分是个折中务实的选择,某些帐篷可以通过拉练自行调节涤塔夫的面积,那么它就是通用的3 -4季帐。所以,只需要看到内帐,你就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帐篷的类型和用途。在内帐的侧壁上甚至顶上设置众多的口袋和网兜,无疑会给你身边各种繁杂的小物件带来方便。在顶上设置挂点,还方便使用吊锅或挂上头灯。但值得注意的是,挂点和网兜的设置也并非可以随意设置,在杆的交错受力关节处设置,放进适当重量的杂物,会促使杆间受力更均匀,帐篷重心更低,更稳固和防风性更好。

雪裙:北方的朋友一直比较关心雪裙,时常说起某某帐篷如果有雪裙就好了,大风冷天保温效果更好。其实更准确的名称应该叫防风裙,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在恶劣环境下抵抗强风,防止帐篷被大风破坏、帐内积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7tg.html

微信扫码分享

《选择帐篷前的基本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