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01 0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搬迁项目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改 占地面积 **商品混凝土年产40万m3商品砼生产线搬迁项目 **市**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联系人 ** **市东联线石龙渔村 18685538886 传真 邮政编码 **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 **市红花岗区发展和改批准文号 革局 新建 改扩建√ 技行业类别及代码 40000 绿化面积 [2018]3号 砼结构构件制造C3122 563100 区发改备案1000m2 环保投资(平方米) 总投资 2000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商品混凝土,又称商品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预计投产日期 2018年10月 (万元) 比例 其中:环保投资 200 占总投资10% 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发展推广商品混凝土是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可以将分散在城市各建筑工地的现场搅拌站逐步取消,由商品混凝土供应站集中生产供应,因此,可以消除各建筑工地在生产混凝土时引起的粉尘和噪声污染,另外由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在99%以上,因此发展商品混凝土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商改发[2003]341号文《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明确指出:全国各地区应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并要求将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国家在100多个大中城市实行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使各大中城市建立相当数量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成为必然;国家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以及各城市对施工环境(限制粉尘、噪音等污染)的要求,迫使单机搅拌混凝土逐渐减少,代之以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高品质混凝土。 **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新的五年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八大农业产业”、“五大品牌”建设、“十大民生工程”等发展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聚集200万人口的西部大中型城市。同时伴随一条高铁(渝黔高速铁路)四条高速公路(杭瑞高速、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绥阳至**高速公路、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一条绕城高速公路的开建和两条二级公路(**县南白至楠木渡二级公路、桐梓至容光二级公路)的建成必然为**的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网路。同时由于**大道及南部工业园区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商品混凝土。因此,**市**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拟投资2000万元,将现位于红花岗区石龙渔村混凝土搅拌站搬迁至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建成年产40万m3商品砼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不仅可节约资源,还可有效减少由外运输混凝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商品混凝土年产40万m3商品砼生产线搬迁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业主委托,由我单位承担本项目环评报告表编制任务。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原位于红花岗区石龙渔村,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约40000m2,年产量20万m3,共有职工150人。因**大道项目建设的需要而进行异地搬迁,拟搬迁至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建成年产40万m3商品砼生产线,不新增职工。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区及近郊的建筑企业(工地)。 三、主要工程内容及项目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及环境关系 本项目位于**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地理坐标:东经106°55′58.76″,北纬27°37′22.83″,距**市城区约3km。搅拌站位于场地中部地势平坦处,南面150米处为当地住户(约10户),其余均为山地。 2、工程内容及规模 ①产品规模:将新增HZS180混凝土搅拌设备一套,年产40万立方米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区及近郊的建筑企业(工地)。 ②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和设施,包括混凝土搅拌楼、供电、给排水系统、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及堆料场等相关附属设施。主要构筑物见下表:(具体布置见附件平面布置示意图) 表1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模 2数量 备注 1座 1栋 1座 1栋 1座 1座 半封闭式框架钢结构,搅拌站(主机)3套。 3层结构,包括办公、业务大厅等。 用于各种原材料临时堆放,为半封闭顶棚结构。 3层结构。 1层结构,供职工用餐。 辅助设施。 1 商品混凝土拌合站 占地2500m 2 综合办公楼 3 堆料场 4 职工宿舍 5 食堂 占地1500m2 占地3000m2 占地1500m2 占地300m2 占地300m2 占地2000m2 6 配电室、门卫室等 占地100m2 7 库房 8 高位水池 1座 1层结构 1座 辅助设施。 数量 表2 原有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1 2 3 4 5 6 7 8 强制式双卧轴搅拌机 水泥储罐 骨料配料站 外加剂储罐 螺旋输送机 管道离心泵 立式离心泵 不锈钢离心泵 皮带输送机 JS2000 MAO3000/2000H 200T 8m3 5m3×2 LSY273 LSY219 LSW80-125 LS6100-100A GISG125-100A ZA50-32-160 BXD6.3-2S B1000×17m B1000×45m HBT60.10.75S HBT60.13.90S HBT50.13.90S HBT60.16.110SE HBT60.16.110SU HBT60.16.174RSU ZLJ5121THB LG-10.5-8G 10.5m3/min S300 3.2m3/min S200 2m3/min V-1.05/125 0.6m3 0.8Mpa 1m3 1.05Mpa PX-58 2BL-6 12m3 台 个 套 个 个 台 台 台 台 台 1 1 8 2 2 1 5 3 1 1 1 2 2 2 2 3 2 1 1 2 1 1 9 拖式混凝土输送泵 车载式混凝土泵车 空气压缩机 台 10 11 台 12 13 14 15 储气罐 高压清洗机 离心泵 外加剂复配罐(带搅拌) 个 台 台 个 1 2 1 1 2 5 1 1 表3 新增设备一览表

③产品储存及运输方案:实行订单式生产,根据订购方需要,由业主 负责将商品混凝土经专用车辆运至施工地点,生产的产品不进行储存。 ④主要原材料消耗 由本项目内矿山开采提供建筑用灰岩(石料),年用量约20万m3,开采不足部分外购;散装水泥约7-10万吨。 3、供电、供水 (1)、供电:本项目总装机容量约3000KVA。供电来自**市城郊供电网,由外接至厂区内配电房,由配电房统一供给生产及生活用电。 (2)、供水:根据工程设计,本项目供水来自当地供水管网。拟在厂内建设容量约2000m3的蓄水池。 4、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 本项目劳动定员为150人,年工作天数约为300天。 三、生产工艺环保合理性分析 (1)商品混凝土(砼)搅拌站的工艺装备和工艺质量控制体系可以生产出适应用户需求的、各种强度的混凝土,可节约水泥综合费用10%左右,由于计量精确,节约包装材料和拆包装费用,散装水泥在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密闭输送,避免浪费。 (2)与现场生产混凝土相比,在噪声、粉尘、废气、剩余砂石、剩余混凝土等方面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距**城区约3km,矿区北面约100米处为在建的**大道,交通十分便利。 根据**市国土资源局红花岗区分局文件,项目用地属建设用地,项目建设与区域规划无冲突。本项目主要敏感目标为在建的**大道,是连接中心城区与红花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条主干道,本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区域内,其入驻得到政府同意,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对商品砼的需求将非常明显,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区域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该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及项目的污染特征,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采取一定的污染治理和预防措施后,项目建设可行。 五、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商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部门文件《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国各 地区应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并要求将此事纳入工作议事日程。近年来,一些地方纷纷出台规定,限制传统搅拌混凝土的使用。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6年)》,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和禁止类,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六、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距**城区约3km,矿区北面约100米处为在建的**大道,目前由于**大道以及南部工业园区的建设,商品混凝土需求量较大,本项目选址在该地既能满足当地建设需求,对**大道两侧进行平场,更好的为经开区建设服务,同时也能降低产品运输成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七、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3.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2号令);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14);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3);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4)“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 国发(2018)37号); (15)《**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6.7); (16)《**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类规定》(1996); (17)《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14.6.1); (18)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函〔2003〕436号),2003年8月28日; (19)**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0)**市国土资源局红花岗区分局“关于**市**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意见”,2018年1月14日; (21)**市环境保护局红花岗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报批事项一次性告知书》(); (22)编制《年产40万m3商品砼生产线搬迁项目》项目委托书(); (23)现场踏勘及工程资料搜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占地面积约40000m2地理坐标:东经106°55′58.76″,北纬27°37′22.83″,距**市城区约3km。北面约200米处为在建的**大道,南面150米处为当地住户(约10户),其余均为山地。 本项目为技改项目,原有搅拌站建于2004年,已办理相关环保手续。因**大道修建,原有生产场地将全部被征用(由于将建设**大道,因此目前不需要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本项目用地现为荒地,场地内原有少量住户及一废弃采石场,已由政府统一进行征地拆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主要为搅拌站日常营运所产生的职工生活污水、固废、噪声、粉尘及食堂油烟等对环境的影响。粉尘来源于生产过程在输送、计量、投料过程产生的粉尘、运输车辆道路扬尘、筒仓呼吸孔和库底粉尘、筒仓抽料时放空口产生的粉尘以及料场堆棚风力起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经计算,搅拌站原有粉尘排放量约为8t/a,呈无组织排放形式排入大气;原有职工150人,不在厂区内住宿,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800t/a,经化粪池处理后用做周围农灌,不外排;生产废水主要为搅拌机及运输车辆清洗水与地面冲洗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食堂油烟产生量约为94.5kg/a,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量约为23.6kg/a,直接排入大气;固废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沉淀池沉渣及不合格的混凝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5t/a,经收集后及时送往附近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合格混凝土年产生量约60t,作为道路建设的路面铺垫料,或地面平整的填料综合利用,不外排;化粪池污泥产生量约0.72t/a,交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至附近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外排;沉淀池沉渣的年产生量约56t,经脱水风干后用作生产原料,不外排。评价区附近没有需特别保护的野生动植

物,亦无风景名胜区、特殊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保护区、水生养殖场和成片林地。 项目建成后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以及噪声、粉尘污染、生活污水、固废、废气等对环境的影响。 南面居民住户 项目所在地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本项目位于**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花园组,地理坐标:东经106°55′58.76″,北纬27°37′22.83″,距**市城区约3km。项目北面约200米处为在建的**大道(不在道路可视范围内),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一)地形地貌 **市红花岗区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脉东南麓,境内西北和东北部以丘陵为主,东、中、南部以河谷盆地为多,水系由北向南延伸,内岭、沟谷顺展布,地质构造呈东北向,属向斜构造。 项目范围内分布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玉龙山段、九级滩段和第四系等地层,现将其岩性分别简述如下: (1)二叠系 1)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灰岩、硅质灰岩及煤组成,底部为含锰岩系,由灰、深灰色含锰粘土岩及碳酸盐锰矿层组成,厚0~5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80~125m。 2)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一般下部含燧石较多,产腕足、瓣鳃、蜓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45~75m,一般60m左右。 (2)三叠系 下统夜郎组(T1y):夜郎组在区内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沙堡湾段(T1y1):岩性为灰、灰黄、灰绿色含钙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产瓣鳃类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0~22m,一般在15m左右。 玉龙山段(T1y2):下部为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中上部为灰、浅肉红色薄—中厚层状微晶灰岩,时具斜层理,局部具变形扰曲现象;上部浅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顶部普遍有一层淀晶鲕粒灰岩,是十分稳定的标志层。本段厚190~240m左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九级滩段(T1y3):为暗紫色、紫色等泥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生物灰岩、泥灰岩等,厚160~21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第四系(Q):为残坡积黄色含碎石的粘土,分布于斜坡的平缓地段,厚0~2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舟水桥向斜南东翼,矿区为单斜构造,未见断裂,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倾向310~320°,倾角平均60~75°。 项目区未见新构造活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三)、矿层形态及矿石特征 1、矿体形态 区内含矿岩系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主要矿石为石灰岩、局部为白云质灰岩。矿体倾向320度左右,倾角75度,矿区植被内主要为天然植被,有少量旱地,残留浮土厚0~3.0m。 (四)气候、气象 红花岗区处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最低气温6.5℃,最高气温38.7℃。全年无霜期为288天,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098mm,年蒸发量1045.2mm,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风速为19.3m/s,平均风速为1.2m/s,静风频率30%,年平均日照1212.12小时,历年最高气压926.9毫巴。 长征镇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5.2度,年平均日照时间121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81天,年平均降雨量1097毫米,气候宜人。 (五)、水文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对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对本项目没有影响。区内无地表水体,属大气降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补给之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条件好,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项目所在地及附近地区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山上分布着成片林地,植物种类有松、杉、柏、杨等乔木及灌丛、草被物种,生物多样性一般,附近没有需特别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项目附近无需要特别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水生养殖场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红花岗区原为县级**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位居直辖市重庆和省会贵阳之间,距重庆323公里,离贵阳147公里,全区总面积624.49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3个村委会,14个镇辖居,总人口约54万人,现为**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红花岗区交通便捷,川黔电气化铁路和210、326国道横穿全境,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即将开通的遵崇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供电供水能力较强,区内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2.4万千瓦,毗邻的乌渡等发电厂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周边在建、拟建电厂总装机容量600多万千瓦。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城乡供电设施有极大改善。先后兴建了南、北郊水厂及红岩、海龙等11座中小型水库,城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15万吨。邮电通讯设施网络完善,现有邮电局(所)25处,拥有现代机械装置邮政转运中心和载波、微波通讯等先进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此外,区内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其中:拥有科研机构140个,民营科技企业14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近200所。 红花岗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附属于夜郎。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市设立红花岗区。区内历史文化古迹较多,红军长征在**留下了许多光荣的革命纪念遗址,以“**会议会址”为中心,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故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地、红军烈士陵园等为主体建筑的纪念体系,构成了**这座革命历史名城的主要特征,为**市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市红花岗区位于沿江开放城市重庆和内陆开放城市贵阳之间,自然资源丰富,锰、硅、铁、硫、煤、石灰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通过五十年的建设,红花岗区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100余种工业产品获省、部及国家名优产品称号。 2016年,红花岗区主体指标实现新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完成14.8亿元,增长4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4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71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9元,增长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7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