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更新时间:2024-03-14 0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当代西方三大政治思潮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讲义
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引子:研究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一)政治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可大体归结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徐大同) 1)首先,政治思潮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2)其次,政治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政治思潮是社会思潮的一个部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 3)再次,政治思潮与政治学潮流的关系。政治学潮流是从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出发,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而形成如历史学派、分析学派、制度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后行为主义学派等不同的流派。 4)最后,政治思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政治思潮的阶级性、连续继承性和稳定性
二)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 实际上是指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政治思潮。
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思潮,从其思想渊源来说,当然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统治时代。但是就其性质来讲,则应该是15一16世纪,特别是17—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继续。或者说,他们都是同出一源的政治思想。
首先,他们有共同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状况。
其次,他们有共同社会政治基础。建立、维护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是各时期各种政治思潮的共同核心。
第三,他们有共同的理论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用人的眼光”,从人出发,从经验和理性出发,构成了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其二,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协调个人和社会,特别是个人和国家关系问题?从近代的契约论直到现代各种思潮无不如此。其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没有离开国家问题。20世纪以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家管理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而且在对国家管理的内容上也有极大变化。它的含义远远超出国家政府的范围,更强调政党、公民以及利益群体的政治参予和监督。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行政管理,更使整个管理方法得到更新。
2、三个分期
1)垄断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880到1945);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2)、福利资本主义。冷战期间(45年以后-80年代);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3)后期资本主义。后冷战期间(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伊斯兰运动和恐怖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
3、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激进到保守
1、新自由主义为主流,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三足而立 2、国家垄断与个人自由 3、由激进到保守
4、路径依赖研究法
连续型历史发展与断裂型历史发展的比较:行政吸纳政治的德治与政治制约行政的法治
(一)经济社会的结构分析:路径依赖理论。私有制发达的中介与。市民社会:神权与俗权的分离,家庭与国家的渐进演化
(二)历史的破裂:私有制的中介造成政治文明的破裂发展:阶级冲突与权力制衡:君主、贵族、平民——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政治循环论和黑格尔的历史终结论,福山《历史的终结?》。大一统的连续性。 (三)逻辑的破裂:神权的集中与俗权的分立。中国,俗权与神权的合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四)中西政治发展的比较:王权制(僭主)、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的政治进步。皇帝的中央集权官僚制
第一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 第二章 近代政治思想的兴起
6—17世纪以后,王权的专断和贪婪使得“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君主立宪理论和人民主权理论诞生。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政治思想家主张在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的基础上重构政治社会,建立理性国家,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支持和适宜的制度安排。由此,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样三大资产阶级的传统政治思潮。自由主义,继成了欧洲的民主主义传统,发展成为西方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潮。激进主义涌现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主张主权在民。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左翼。保守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激进主义的直接否定,宣扬国家主义。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右翼。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这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政治思想为近现代各种政治思潮的形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支撑。代表性的思想家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法国的卢校、孟德斯鸣,美国的潘恩、杰弗逊、汉密尔顿等人。发表了《利维坦》、《神学政治论》、《政府论》、《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常识》等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三大革命的理论来源或推动其发展,以这些思想为基础产生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体系。 (一)主要政治思潮的起源: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
“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是16一19世纪。这一阶段是西方主要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它所提供的原则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一)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阶段(15一16世纪)
这一阶段,民族国家与资本主义摇篮城市开始兴起,现代欧洲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理念开始形成。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认—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落下去,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唤起了资本主义精神。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离,他以研究现实政治为核心,提出政治的目的不是神而是入,这标志着政治观念的历史性变革。以法国的布丹和英国的菲尔默阐述的绝对君主理论为标志,近代资产阶级逐步转向法学世界观,主张自然法、自然权利。
这一阶段的政治思想借助于古典文化的形式表现出一些方法、观念和理论的创新。马基雅弗利是最早从人性以及人的历史与现实经验出发来观察政治问题的思想家.为近代政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法国布丹提出并论证了国家主权理论,为新的国家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则最早阐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政治思想的伦理基础是以发展个性、倡导积极进取精神为特征的个人主义。在《君主论》以及宗教改革的著作中表现出个人的理性、自由、平等的原则,以及作为新教伦理的进取精神。
维护君主制度是思想家们共同的政体选择主张。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现实中王权不断壮大.王权代表着统一、秩序和进步,因此,无论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还是古典思想家,都把君主制度视为理想的政体。重要内容是作为治国之道的政治艺术的研究。这一特征在意大利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大量总结历史治国经验的著作,《君主论》、《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近代政治思潮的形成(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欧专制主义主张达到顶峰之时,自由主义开始兴起。从霍布斯开始的个人主义原则对于个体自然权利的绝对维护,已经给政治权力设下了界限。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强调政府的权力来自社会信托,表现出对政治权力不信任和反对暴政的观念。
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政治思想家主张在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的基础上重构政治社会,建立理性国家,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支持和适宜的制度安排。由此,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样三大资产阶级的传统政治思潮。自由主义,继成了欧洲的民主主义传统,发展成为西方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潮。激进主义涌现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主张主权在民。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左翼。保守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激进主义的直接否定,宣扬国家主义。这是当时政治领域中的右翼。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这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政治思想为近现代各种政治思潮的形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支撑。代表性的思想家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法国的卢梭、孟德斯鸠,美国的潘恩、杰弗逊、汉密尔顿等人。发表了《利维坦》、《神学政治论》、《政府论》、《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常识》等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三大革命的理论来源或推动其发展,以这些思想为基础产生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体系。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到1792年,以国民议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和以卢梭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派分别在此期间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理论上人民主权学说与自然法理论的冲突。人民主权学说强调权力的来源与分配,强调组织国家时应用民主的手段;而自然法理论则更强调权利的合法性及其保障,试图通过法治的制度设计保障权利。在对待法国大革命问题上,英国国内激进派与保守派的广泛争论中、以柏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拥有了大批信徒,形成了所谓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保守主义从人性论、传统论、革命论、理性论、法治论等基本主题出发,全面修正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传统,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思想。这一时期是资产阶级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其间形成的一必基本观点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这些基本的理念主要有:一是.“天赋人权论”、该理念认为人类生来具有某些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并力图通过反对中世纪西方的“君权神授论”和封建等级制度来争取平等的财产权利和社会地位。二是社会契约论,这是关于国家和政府的学说,是指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引导下自愿约定组成国家。他们吸收古罗马的权利观念和15、16世纪以来人文思想,提出自然权利观念,宣扬人的理性、自由、平等、生命、财产等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的权利。人们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在理性的指导下,通过契约组成国家.建立公共权利和政治秩序,这就是权利政治观。
(三)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完善(19世纪)
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英国在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演进中始终独领风骚。英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策略,成为西方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英国政治统治和经济改革中推行的政策、主张和方法,也大多被西方各国所仿效。英国的边沁、詹姆斯·密尔、斯宾塞、约翰·密尔,德国的洪堡.法国的贡斯当、托克维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
其中,托克维尔和约翰·密尔影响极大。托克维尔对平等和民主的追求,成为欧洲大陆自由主义的重要特色,极大地影响了约翰·密尔。约翰·密尔极具权威地阐释了作为自由主义精髓的自由理论,为传统形式的自由主义向现代形式的自由主义的过渡架设了不朽的桥梁。黑格尔对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进行了全面批判,并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分析,从而对17、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遗产作出了全面清理。黑格尔完成了古代伦理实体与近代道德主体之间的综合,并把自由表现为概括各个环节的辩证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保存了革命时期的果实和政治创造.但是抹去了它的革命锋芒,认为经济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财产占有的权利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社会问题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自由主义既主张改革、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激进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西方主流三大政治思潮在思想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
义等。政治思想明确的阐述和论证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正义的原则和精神,从而形成了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基本主题;它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政府与市场等关系上进行了种种理性的思考,从而建构了政治关系的基本框架;它在政府与政治制度建构上提出了并实践了种种设计与选择,从而构成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些无不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社会与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章、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新自由主义 第三节、保守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
一)自由主义起源
17世纪绝对是一个英国思想伟大的世纪。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英国的霍市斯、洛克和荷兰的斯宾诺莎等奠定了其思想基础。
洛克(1632—1704 ) 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创建者,被称为“自由思想的始祖”。。洛克是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辉格党人,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作了理论的总结。他在《政府论》、《论宗教的宽容》等书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自由主义,把过去经验产生的主要知识集中起来,“纳入他这一代更为开明的思想之中。他把这些道理用简明、朴素而有说服力的语言传给18世纪,成为英国和欧洲大陆往后政治哲学赖以发展的渊源。”
洛克提出并论证了理性是人自身的产物,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理智认识,使理性成为反封建的旗帜之一。他继承并改造了霍布斯抽象的人性论,把人性看作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决定因素;他接受并改造了霍布斯的自然法和契约论,系统论证了自然权利、政治权力、法治和分权的主张。洛克指出,生命、自由和财产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自然权利。它们是不可让与、可剥夺的。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财产,“未经本人同意,不可取走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政府作为订立契约的一方,应当承担保护个人权利的责任。为了使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政府应当实行法治与分权*当政府忽略或破坏了它在契约中的承诺,侵犯个人权利时,人民有权以革命的方式建立新政府。 二)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的兴起
19世纪20世纪之交,英、美、法、德等国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尖锐的阶级矛盾使得工人运动不断出现新的高潮。现实的发展要求必须有一种既能继承以往政治传统,又能适合新的政治要求的新思想,来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英国和美国对此作出了最早的回应。西方国家出现了改革的热糊。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给劳动者以一定保障。如英国的格林、霍布豪斯、霍布森、凯恩斯,美国的沃尔特·韦尔、赫伯特.克罗利、杜威等。格林的“道德善”、霍布森的“社会福利”、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凯恩斯的“共同利益”、杜威的“社会工程”等理论具有代表性的。
19世纪70年代末.格林最先提出了以道德学说为基础的“积极自由”论.强烈主张彻底抛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为了赢得自由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国家是一种道德力量,是道德的化身。个人服从国家权力是一种道德责任。他承认国家可以干预劳动、保健和教育事务,但是不能干预私有财产。90年代以后,以牛津学者、校友为主体的格林信徒,形成英国新自由主义派别。从这个意义上,格林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的真正祖先”。该派奉行的理论成为西方自由主义现代形式的先导和典型。
1912一1921年,威尔逊总统推行了一些被称为“新自由运动”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实施系统的改革。杜威提出,为了保证自由主义目标在20世纪实现,必须把早期自由主义信奉的方法颠倒过来,传统自由主义已经过时。杜威发展了韦尔提出的变旧个人主
义为新个人主义的观点,不仅重申应放弃“个人至上”、注重“社会整体”、依靠社会力量,而且提出了变以往“消极的自由”为“积极的自由”的主张。“积极的自由”是以经济上的平等机会和普遍享有的社会福利为条件的,从未有过绝对的个人自由。为了消除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起的政治动乱,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使新自由主义原则名声大振。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内加强国家全面而有力的干预,创建了一种有控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促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走向经济复兴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 三、战后西方自由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理论修正并弥补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缺陷,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干预来缓解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加强国家职能控制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福利,在一定时期内繁荣了资本主义经济。著名政治哲学家J.罗尔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发表了《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序的纲要》、《作为公平的正义》、《宪法自由和正义观念》、《正义论》等一系列论著,全面阐述他的社会正义理论,这些主张不仅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推波助澜,而且逐渐完整而详尽地阐释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集罗尔斯正义思想之大成的《正义论》(1971)的问世,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步入了其发展的颠峰。
二)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
所谓“保守自由主义”,就是固守洛克特别是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新自由主义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修正的一个自由主义思想流派。1947年4月,来自欧美国家的36位捍卫自由市场的思想家聚会于瑞士的朝圣山(Mont Pelerin),创建了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知识分子团体之——朝圣山学社。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就是战后最重要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想家F.A.哈耶克。他曾在1944年发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指出政府统制经济不可避免地导致极权主义而名声大振。会议的参加者有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芝加哥学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弗兰克·奈特G.J.斯蒂格勒,弗莱堡学派的沃尔特·欧根,后任联邦德国总理的L.艾哈德,伦敦经济学院L.罗宾斯.他们认为国家干预的发展已造成西方文明的一些核心价值处于危险之中。私有产权和竞争性市场信念就是这些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他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在政治上是保守自由主义liberal conservatism。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拉弗尔(A.B.Laffer)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
除了经济学领域外,保守自由主义在哲学和政治学领域也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在哲学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伯林、奥克肖特、诺齐克等,在政治学领域有雷蒙·阿隆、萨托利等。 四、 保守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一)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特色。
新自由主义者大多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们肯定积极自由,对国家干预的提倡,罗尔斯的《正义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理性主义的一个范本。
保守自由主义继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进行了批评。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进化。
二)新自由主义强调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强调消极自由
强调积极自由,就要回答如何保障人的发展,如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社会物质条件:福利国家参与民主。这是保守自由主义所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最终会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三)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
四)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
3)福利制度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分裂。 4)福利制度政策造成了平均主义和一些人的依赖性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伦理基础
伯恩施坦认为社会主义学说是“最纯粹的唯心主义,它的论证,它的基本前提,过去是现在还是唯心主义的”。他提出用康德的伦理学取代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伯恩施坦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出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必然性,而是观念的力量。
第一是利益。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中无产阶级的利益是超个人的,因此是一种伦理因素。
第二认识。无产阶级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历史的认识,既建立在现实上,也扩展到期望中。因此是一种观念的东西(空想)。
第三道德意识或法权观念。利益作为原动力,认识作为主导力量,道德意识更为重要。
伯恩施坦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产物,而是属于意志的领域应当的领域,即康德的伦理学的领域。社会主义的理想不是从时代的现实趋势中产生的,而是从自由、人的尊严,即从“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中产生的。社会主义不是明确规定的制度,而是一种指导原则,一种不断的改良。
为什么发生科学社会主义到伦理社会主义的变化,我们可以从西方文明的路径依赖中得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带有一元论的特点,要把共产主义的理想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来。但是西方文明的历史结构是二元论的,没有一种二元论的结构,西方所崇尚的自由就消失了。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向来就是价值的冲突”。
一)自由“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能负责地参加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
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对个人自由的威胁不仅来自不受监督的私人权利,不受限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金融资本的权力,也来自极度强大的国家。
二)公正:公正意味着平等的自由,要求不仅享有政治上的公正也在财产收入上尽可能实现平等。社会民主主义者主张通过国家的干预实现公正。
两种机会平等的公正:一种因为阶级差别造成的机会不平等的纠正;另一种是天赋差别带来的机会不平等的救助
三)互助。社会民主主义者赋予他的含义是指共同为平等权利而斗争的人们联合起来互相帮助。除了个人间相互帮助,社会民主主义者强调国家和整个社会为陷于困境的个人负担责任。社会民主党反对削减福利,主张改造福利政策使互助与自助相结合。
社会民主主义指责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它的错误在于没有自由也可以有平等的权力,而且互助是强加于人的。
第四节、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社会
社会民主主义者把民主看做社会主义的核心。“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完成,而民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一、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前提
1)政治民主首先意味着保障每个人都享有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
2)政治民主还以为着有权建立多党制和反对党。反对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法西斯党的党治 3)党内民主,反对集中制的列宁主义
4)议会民主
吉登斯的“对话民主”和“民主制度的民主化”即新型的民主国家
1)民主制度的民主化意味着权力的非中心化——向上扩展的民主(超国家),向下放权的民主(社区),重
塑民族国家的民主。
2)国家迈向更大透明度和开放性的宪法改革,公共领域的扩展 3)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
4)民主的向下扩展和直接民主等的实验 5)全球化眼光下的民主
二、经济民主
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提出了经济民主的思想:“反对让财富对人民行使权力,反对一切把经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做法。它力求把生产指导和生产分配置于民主控制之下,目的是使所有社会成员在管理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中成为平等的伙伴。”
1)混合经济: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混合经济,以便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法国社会党一度强调大型私有企业的国有化,德国社会民主党则更多地强调政府参与私人企业和公司的投资,而瑞典社会民主党就不重视国有化强调对所有权部分职能的社会化或国家控制,即瑞典职能社会主义。 2)社会监督:实行社会监督,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分配社会责任,即对各种经济权力逐个审查,看在谁的手里最有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所谓社会责任的分配,实际上就是根据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对经济决策权进行的配置,目的是实现经济决策的民主化,防止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数中。公有制和私有制一样都可能因为经济决策权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损害经济民主。
《哥德斯堡纲领》 《柏林纲领》 三、社会民主
80年代以前,社会民主党人关于社会民主主要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
《法兰克福宣言》: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医药与生活福利的权力、休息权,因年老残废与失业而不能工作的公民的经济保障权,儿童与青年受教育权,适当居住房屋的权力。消灭性别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地区与种族之间的,在法律和政治上的歧视。
《柏林纲领》强调了自由工会在社会民主中的作用。指出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 90年代以来的“第三条道路”:
1)改革消极的福利政策为积极的福利政策:社会投资国家 2)建立合作包容的社会关系,克服社会的原子化。
3)“民主的家庭”以克服现代家庭危机。反对保守主义的家庭观。
四、国际民主
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民主必须要有国际合作才能实现。
1)吉登斯主张重新界定民族国家,要有一种与多元文化主义相适应的世界性民族主义 2))积极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维护世界和平
3)世界性民主和全球治理。权力的上移全球政府与权力的下放社区自治。
第五节、社会民主主主义的民主道路
所谓民主的道路,就是通过争取选举的胜利,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掌握行政权力,并利用手中的立法权和行政权靠现有的国家体制来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五章、现代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源流
一、保守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第二节、传统保守主义
一、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 二、成见的意义和理性的局限 三、权威与精英政治 四、自由和平等的对立 五、财产和生命 六、社群、宗教与道德
第三节、新保守主义
一、民主的危机与能者统治 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三、文明的冲突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源流
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右翼思潮,其基本特点是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它开始是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后来也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反对者。 一、
保守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端于18世纪末。埃德蒙·柏克:强调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尤其不能容忍法国大革命对教会和宗教的蔑视。柏克认为人的理性并不可靠,必须用传统道德习俗等约束人的行为。 ·19世纪保守主义者是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批评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力图恢复贵族政体和旧的伦理观念。
·二战后新自由主义和左派执政,保守主义势力处于低谷。
·1944年哈耶克《通向自由之路》;1949年瑞士保守主义国际协会成立;1949年P.维雷克《重温保守主义》;1951年W.布莱克《耶鲁的上帝和人》;1953年R.柯克《保守主义的意向》;R.尼斯比特《寻求社群》出版。他们是传统保守主义者:奉柏克为其思想的始祖,强调道德和宗教的作用主张维护传统的家庭关系和伦理观念;批评工业革命带来的对自然和传统的破坏;蔑视大众崇尚权威和秩序。
·20世纪50年代后保守主义刊物《国民评论》(1955年创刊)和《保守评论》(1957年创刊)以及《公共利益》(1965年创刊)。1964年成立费城联谊会,和保守图书俱乐部德裔美国政治学家E.沃格林、L.斯特劳斯,德裔英国社会学家K.曼海姆。
·60年代末,保守主义由不断衰落转向发展,70年代末各种保守主义思潮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1979年英国保守党在下院获胜,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1980年共和党领袖里根入住白宫。按照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掀起了私有化和削减社会福利的狂潮。 ·新保守主义者多数是从自由派转变过来的,O.克里斯托尔D.贝尔D.莫伊尼汉G.威尔逊N.格莱泽N.波德霍雷茨J.柯克帕特雷克M.诺瓦克S.M.利普塞特S.亨廷顿L.卡普兰F.福山。和自由保守主义者与传统保守主义者不同,并不反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只是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和过度的福利政策。自由保守主义强调经济自由,传统保守主义把文化置于首位,而新保守主义重视民主政治的作用。新保守主义认为对和平的最大威胁来自反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因此,必须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以此保持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促进民主不是为了民主和人权自身的理由。相反,促进民主意味着支持美国的安全和促进它在世界上的优越地位。”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出于对抗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需要,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 ·有机论:人类社会是有机体,等级秩序是自然秩序。
·精英论:人生来就在能力素质上不平等,精英人物在管理上拥有权威 ·怀疑论,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无力设计全面改造社会的计划
·传统主义,传统和市场的重要性。保守主义反对变革,强调政治连续性和社会稳定性。 战后保守主义有了一些新特点:
·保守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化,流派众多。根据是否曾为自由派,而分为老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和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战后保守主义有了一些新特点:
·保守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化,流派众多。根据是否曾为自由派,而分为老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和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战后保守主义反对的主要是福利国家政策和文化中的自由化政策。 ·战后保守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现代性提出质疑。
·麦金泰尔认为西方面临道德危机,提出美德伦理以解救危机。
·尼斯比特个人的张扬和国家的扩张导致“中间性社群”消失,主张恢复中世纪的社会秩序。 ·贝尔认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的分裂对立以及宗教动力和经济动力的失衡。 ·沃格林把西方文明的现代威胁称之为诺斯替主义(极权主义)
·4)战后保守主义要保守的是自由市场、宪政和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第二节、传统保守主义
传统保守主义是从柏克开始的一个传统,主要代表是美国思想家拉塞尔·柯克、罗伯特·尼斯比特。另外,意大利精英主义者G.莫斯卡、V.帕累托R.米切尔斯和法国思想家G.勒庞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J.A.熊彼特等也是传统保守主义者。
罗伯特·尼斯比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主要著作:《寻求社群》(1953)《社会学传统》(1966)《进步观念史》(1980)《偏见》(1982)《保守主义:梦想与现实》(1986)他留恋中世纪的社会结构和秩序,强调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中间社群的重要性。
一、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
历史实质上不过是经验而已,“在人类关系问题上,经验比抽象思维和逻辑演绎更可信赖,保守主义对历史的信赖是基于其对经验的信赖之上。”“社会是历史缓慢演进的一种自然的和有机的产物。现存的制度体现着先辈的智慧,正确是时间的一种功能。”
尼斯比特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就制度的结合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两方面看是有机的。
“保守主义的核心是传统,基本上是中世纪的传统。从捍卫社会传统出发,保守主义强调社群、亲属、等级、权威和宗教。”(Sociologocal Tradition Basic Books,INC.,Publishers,1966.p.11)
保守主义反对认为的变化,“没有毁坏,就不要修补”。 二、成见的意义和理性的局限
保守主义认为理性主义推理有自身的局限性,重视成见的作用。所谓成见,就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权威和智慧在个人精神中的升华,成见是一种先于理智的内在的智慧:它预先是精神和心灵坚定地踏上智慧和德性之路,并且使人们在决策的时刻不至于犹豫不决陷入怀疑迷惑和缺乏决断。
理性主义知识论的政治结果是走向暴政。 三、权威与精英政治
保守主义批判启蒙思想家的另一个焦点是“人民主权”,崇尚权威和精英政治。意大利精英主义者莫斯卡提出“统治阶级论”,认为在任何社会总是存在着统治者阶级和被统治者阶级。帕累托按照个人能力区分为精英和大众。米切尔斯认为政治上寡头精英统治是必然趋势。
勒庞的大众心理学:个人虽然是理性的,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受到暗示的影响,从而屈从于权威。
尼斯比特对近代自然权利学派的批评,就体现了把秩序和权威看做第一位的,自由是第二
位的原则。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致命缺点在于其对由传统和社会规范所代表的权威壁垒漠不关心。比如卢梭就从国家和个人的权力谈论自由,而忽视了家庭宗教地方社群行会以及其他机构的权利要求。近代自由主义突出国家和个人,从而忽视了这些中间社群的权威。
保守主义反对直接民主,认为政府官僚制度的膨胀来自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力量,一旦国家通过大众民主,成为社会中唯一的权威,必然会扩大官僚制度。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制度与官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四、 自由和平等的对立
·保守主义认为自由与平等是对立的,认为平等必然导致专制,从而反对平等。
·保守主义的自由是一种中世纪式的自由:“自由首先是一个社团群体获得其应得的自治权的权利。”重视中间社群即个体与国家之间的阶层、行会、社团,是保守主义自由的重要特点。保守主义者认为,失去了这些中间社群,个人的权力就会受到国家的侵犯。
·卢梭的大众民主和平等思想,以及个人自由、妇女解放等思想,都受到保守主义的反对。对于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提倡的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保守主义者都看作对个人自由的严重侵犯。
五、财产和生命
·保守主义者在工人阶级的生命和财产权利产生冲突的时候,坚决维护私有财产权利。
·和自由主义不同,保守主义强调以团体和机构为财产的单位。保守主义的财产观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尼斯比特指出,在罗马法中,家庭的根本性和实质性意义就是财产,主要是不动产,最重要的是土地权和家长权。主张家庭财产的长子继承权和限定继承权,反对财产继承的均等。认为政府不能干预市场,慈善是家庭邻里和教会的义务。政府的福利政策最终会造成这些中间社群的衰落和消失。
·随着西方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土地财产等硬财产,在资本家新式商人立法者和官僚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削弱,但保守主义偏爱这些硬财产,对公司制和金融股份财产形式试图加以抵制。
六、社群、宗教与道德
·尼斯比特用极权主义概念批评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国家权力的扩张。中间社群的削弱或消失造成国家权力扩张到个体,从而使个体失去了中间社群的保护,而被迫在极权主义国家那里寻求保护。
·极权主义国家是以维护民族共同体的名义建立起来的,通过战争和动员。从18世纪开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特别是20世纪大众民主(福利)国家的出现,使得国家日益扩张,而中间社群日益萎缩。
·抵制国家扩张的基本途径就是重建社群。 ·恢复宗教的地位,用以抵制国家极权主义。
·社群特别是其中的教会的重建,是个人生活精神支柱的重建。
第三节、新保守主义
传统保守主义一般带有怀旧情绪,欲保守中世纪封建主义的传统。新保守主义不同,其保守的对象是工业社会形成的一些价值,包括一些传统的价值,目的是防止美国和西方文明的衰落,维持美国和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霸权。其代表人物是丹尼尔·贝尔和塞缪尔·亨廷顿。 一、民主的危机与能者统治
20世纪60-70年代,激进主义在全球蔓延,美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街头政治活跃。反战运动和黑人运动冲击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为了抵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满足福利国家的要求,政府赤字运转,
通货膨胀持续。
亨廷顿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民主的危机造成的,是60年代以来政治参与的扩大和信奉民主平等观念的结果。维护美国社会稳定的等级制度、专门知识和财富占有为基础的权威遭到全面挑战。
亨廷顿提出要节制民主:1)限制民主的适用范围2)允许一些政治冷漠的选民远离政治。
贝尔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1)后工业社会是全国性社会,教育医疗福利等变成全国性的。由于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的扩张,类似黑人问题的社会问题就是全国性的。2)后工业社会是公共社会,经济活动已经从市场机制转换为政治机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3)后工业社会出现了财产阶级以外的新的权威阶级,即知识阶级,专门技术家虽然不能主导政治,但是日益扩张自己的力量。4)后工业社会知识精英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大众民主造就了民众政治上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政治决策越来越需要专门知识的专家。
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贝尔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结构的脱节与断裂的问题。他的基本论点是:资本主义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已形成了在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领域间的根本性对立冲突。这三个领域相互独立,分别围绕自身的轴心原则而运转。
结构
经济领域历经科技和管理革命的改造,已经发育成为一个以严密的等级制和精细的分工制为特征的自律体系;其中的全部活动都严格地遵照“效益原则”而运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在这个日趋非人化的体系中,人的个性变得日益单薄。
在政治领域,前工业化和工业化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相对较为弱小,偏重于鼓励经济的自由发展;而本世纪的经济危机和政治运动则迫使政府集中权力,增加了许多职能,政治领域逐渐发展成为经济体系之外的又一个庞大王国。政治领域的轴心原则是“平等”的观念,这包括种族与性别的平等,教育、福利与机会均等等民众的各种平等要求。由于政府无法满足众多的平等要求,就加剧了公众与官僚机构间的矛盾。
在文化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所谓“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原则。与经济、政治体系中发达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相反,文化领域历来标榜的是“个性化”、“独创性”以及“反制度化”的精神。贝尔在此书中尤为详尽地论述了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矛盾。
过程
由资本主义结构的根本性冲突,贝尔进一步追溯到资本主义文化精神所发生的裂变。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现状,在于资本主义只保留了它永不满足地向外攫取的“经济冲动力”,而丧失了它原来那种勤勉、刻苦、节制、不过份追求享乐的“宗教冲动力”。在贝尔看来,要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目前所处的困境,只有依靠一种新的宗教来给人们提供精神寄托,指导社会各个领域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贝尔由其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他的“公众家庭”的理论。
简而言之,贝尔对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矛盾的分析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富于启发性。相形之下,他为当代资本主义开出的药方却显得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正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矛盾的严重性。建议重点阅读导论和第一部分。
第六章、法西斯主义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第三节 德国的纳粹主义 第四节 新法西斯主义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
首先是经济社会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财政崩溃、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失业率200万退伍老兵失业。工人罢工并占领工厂。德国是战败国,失败的德国要缴纳数额极大的战争赔款,经济社会也陷入全面危机。
第二,和战争协约有关。意大利虽然是战胜国,因为弱小被排斥在瓜分领土和殖民地盛宴之外。德国是战败国国家被分割和托管。这都刺激了过敏的情绪。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英美法势力左右下,所建立的议会民主制十分软弱,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1922年墨索里尼帅党徒进军罗马。1933年,希特勒在大选中获胜。
二、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深层原因
经济上,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单个人的理性化和整个社会的非理性化,必然要求国家干预,在大众民主建立起来之前,国家集权缺少合理合法性。法西斯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制造盲目崇拜的极权主义,带有很强的诺斯替色彩。
英国美国的自由主义本身带有自我平衡的权力结构,但是其传播到大陆以后,就遇到了不平衡的基础,在法国造成了大革命。法国的国家集权和多党制之间体制上的矛盾,由于受到英美的干扰,无法达到平衡。在德国意大利诱发了法西斯主义。德国和意大利也在法西斯极权主义和(基督教、社会)民主主义之间摇摆。俄国则在东方集权和西方民主之间摇摆。只有在中国我们才有集权和民主的结合。
三、思想渊源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非道德主义、黑格尔和特赖奇克的国家主义、戈宾诺和张伯伦的种族主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柏格森的直觉论,索列尔的无政府工团主义帕累托精英论。 1、职团主义与索列尔的无政府工团主义
职团主义(corporatism)指那种以职业组织为基础把整个社会统合于国家指挥之下的理论和实践。强调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合作,社会天主教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积极推动职团主义。 索列尔是法国工团无政府主义的代表《工团社会主义的未来》《关于暴力的思考》。他信奉暴力,但和马克思主义通过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不同,主张大罢工,然后由工会接管企业工厂组织生产。索列尔重视“政治神话”和非理性主义在组织实施暴力中的作用。
墨索里尼改造了索列尔的理论1)把工团主义和废除私有制分开2)把工团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分开。发展了索列尔政治神话的非理性主义 2、戈宾诺和张伯伦的种族主义
戈宾诺,法国人《人种不平等论》认为白人优越于黑人和黄种人,而雅利安人又是白种人中最优秀的。由于通婚雅利安人正在失去优越性。保障雅利安人种的纯洁是人类前途的保障。
张伯伦,英国人后迁居德国加入德国国籍,《19世纪的基础》《种族和人格》,他发挥了戈宾诺的思想,认为只有德国日耳曼人和犹太人是纯种,其他都是混合的。犹太人是最低贱的,而日耳曼是最优秀的。德国日耳曼人要征服和统治世界。德国需要一个领袖出现完成种族净化的大业。纳粹封其为“先知”。
3、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
麦金德认为世界强权政治的中心在亚非欧组成的大片土地,他叫做“世界之岛”,亚洲内陆和东欧是其“心脏地带”,因此谁征服东欧谁就能征服世界之岛,谁就能统治世界。麦金德的思想在德国军人和地理学家卡尔豪斯贺费尔那里继承了下来,后者在监狱探视希特勒时向希特勒传授。
四、思想特征
1、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机会主义
2、反理性主义
? 信仰、服从、战斗 · 秩序、权威、正义 · 反对自由、平等、博爱
第二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一、法西斯主义的生活理念
1)“消灭过短暂愉快生活的本能”,将“建立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最高尚的生活”作为义务来履行。
2)“法西斯主义把生活看作是斗争”。
3)非理性主义。索列尔认为一切伟大的社会运动均产生于对神话的追求,神话是否真实无关紧要,却能激起情感提供内聚力和动力,使一个集体发挥出自身的能量。 4)国家作为一切生活的来源和动力。反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5)尼采的学说
二、职团国家理论
职团国家理论是一套服务于法西斯极权统治和扩张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法西斯主义所理解和建立的国家,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事实,因为它使民族的政治司法和经济组织具体化了,而这种组织的产生是一种精神的表现”。
1)批评自由主义的个人观,认为个体自由必须在国家自由中找到其内涵。 2)反对阶级斗争
3)建立劳资双方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协商合作的组织。资方不得随意解雇和压低工资,劳方不得罢工和抵制生产。企业、工人和党代表组成合作组织。职团组织既是社会团体也是国家机构,拥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全国的行业和属员都被强迫加入各种职团。
4)职团国家的所有职团组织的最高领袖,由墨索里尼一个人担任,实现了领袖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5)极权国家的表现
三、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对内是一种极权统治,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
·人的意志在本性上是扩张的,国家只有扩张才能适应人类意志的本性。“对法西斯主义者来说,帝国的倾向,即各民族扩张的倾向,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新兴的民族是帝国主义者,正在死亡的民族是放弃自己利益的民族”。
·罗马主义,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把地中海变成内湖 ·在殖民地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必须发动战争
第三节、德国的纳粹主义
一、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
纳粹主义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越的民族,只有它才是文化的创造者,代表着“人的原型”。雅利安人有一种为共同体服务而牺牲个人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犹太人的卑劣的利己主义成为对立的两个极端。纳粹主义为了促进本民族人口的增长,实行优生法。将有先天缺陷的婴儿处死。 编造犹太人的阴谋,以借口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犹太人诱骗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又诱骗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觉悟了。认为德国的危险在于长期以来没有发觉犹太人的阴谋。
种族血统的混杂和退化是“古代文明衰落的唯一原因”,因此反对强者与弱者的交配,实行排外主义。
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和阶级立场,建立所谓的“民众共同体”:扎根于国土之中由于共同的血缘而结合在一起的民众组成民众共同体,承担对整个共同体的义务,一致对外主宰世界。
“民众共同体”体现了民族社会主义:纳粹主义宣称,在这种新型的共同体中,所有的人都是安全的有保障的,国家必须首先为共同体内每一公民提供就业和生活的可能性,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有着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个人活动不得违背全体利益,而需要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的人都有利。
二、种族国家
希特勒认为,国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的重要使命完全寄托在种族之中,以求保存并促进物质与精神上都有血缘关系的共同体。
·首先,保持种族的存在。改革婚姻制度,保持血统纯洁;优生优育
·其次,保障种族中的潜藏的一切力量自由发展。重视教育,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第三,选拔和任用种族中的天才人物,无论贫富与贵贱
为了服务于种族主义,实行一党专政、党国一体。废除联邦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官员,实行任命。党卫队盖世太保实行密不透风的监控。“消灭民族社会主义的每一个真正的和可能的敌人”。
种族国家之上,产生了“领袖国家”理论。领袖之所以有权实行绝对统治,正是因为领袖是种族共同体的人格代表和中心。领袖“只对自己的使命负责,谁要妨碍这种使命,谁就是民众的敌人”。一切权利集中于领袖,领袖的意志就是宪法,议会不过是领袖的顾问团。最终贯穿于国家的每一机构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是元首的意志。1934年纽伦堡党代会上提出了“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的口号。 三、生存空间与扩张主义
·德国人口和其占领的土地,希特勒认为,与其他强国相比是“灾难性的”,德国人必须追求土地的扩张,必须通过智慧和勇气赢得和保持地球之主的位置。 ·1914年边界。
·扩张侵略的目标是东欧,俄国及其邻国是侵占的目标。国际性的犹太人是俄国统治者 ·侵略也是为了经济发展: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控制权。
第四节、新法西斯主义
一、新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法西斯主义与新纳粹主义通常指二战后以复兴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与社会运动,他们对希特勒墨索里尼顶礼膜拜,宣扬其“丰功伟绩”,以继续“领袖事业”为己任。
1946年组建的“意大利社会运动”是意大利法西斯战后最具影响的政党。除此之外,还有所谓墨索里尼行动小分队、民族先锋、工人民族联盟、民族民主党等众多的新法西斯主义政党。大部分法西斯主义政党试图通过和平的手段取得政权,因此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也日趋扩大,社会运动——国民联盟的得票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5%升至90年代初的l0%一15%。在1983年,“意大利社会运动”将墨索里尼之子成功送入议会。1992年又以“恢复祖业”为名推出其孙女参加罗马市市长的竞选并险些成功。1994年3月,以贝卢斯科尼为首的意大利右翼联盟在选举中得到366个议会席位而获胜。其中法西斯主义政党“民族联盟”(又译“全国联盟”)取得105个席位和5个部长职位,这是西欧法西斯政党第一次进入政府。2001年,“民族联盟”的领导人菲尼则担任贝卢斯科尼政府的副总理。此外,一些小党派与极右翼政党的外围组织.经常公开组织活动,使用暴力.为各国相应法律所不容。2001年4月25日,在罗马发生了新法西斯主义分子与反法西斯主义者之间的严重冲突,在意大利人纪念摆脱法西斯统治56周年当天.米兰也发生了冲突。
20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帝国党和德意志帝国党两个极右翼政党,1951年被强令解散。但在60年代以后又重新兴起,1964年11月,在汉诺威成立了由德意志帝国党为首的最大的德国新纳粹势力党派——德国人民联盟。德国基本法规定结社自由,成立政党不需要注册和履行批准手续,结果出现了许多极右翼的政党和组织。主要的有:德国民族民主党成立于1964年,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一度得势,其党员进入七个州的议会。其口号是:“建设德国人的德国”、“纯洁德意志文化”,宣称?拒绝德国对世界历史集体犯罪的说法”。该党1990年政纲要求.在1937年的边界内重建德意志民族国家,意即恢复前东普鲁士领土。共和党于1983年成立,1985年原纳粹党卫队军官舍思胡贝出任主席后,该党具有明显的极右色彩,他认为,德国面对世界历史,只犯过一个过错,那就是打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人民联盟于1987年成立,人数较多,1993年达2.6万人,党的主席为富有的银行家,出版《民族报》,宣扬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反对社会民主。德国的极右翼组织据2002年统计有15D个。据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报告,到1999年底,极右势力.14万人。其中最大群体为“光头帮”.占总人数的8州。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多系失业的年轻人,游行时举着希特勒画像,高喊“我们光着头,我们的拳头硬似钢铁”。其中的极端势力为新纳粹组织,总共约2000人,气焰极度嚣张。
二、兴起的原因
新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3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西欧各国国家福利政策的负面效果,各国纷纷在80年代试图卸下免费医疗、社会保障、失业救济等福利包袱,引起民众不满;同时,保守派的紧缩政策又造成了失业人口的急剧上升。这些情况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80年代末,苏东剧变使得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欧国家移民人数不断增加,客观上成为法西斯主义力量壮大的土壤。德国经济不景气时,许多年轻人无正当职业,无所事事而且头脑空虚,对现实不满,怀念希特勒。两德统一后,东德地区也大量存在失业青年,在民族主义意识
驱使下,他们把不幸归咎于犹太人掠夺了他们的财富,外国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北欧社会环境宽松,美国宽松的言论自由环境,征很大的范围内置传和种族主义,这也成为极右势力泛滥的温床。
90年代以后,俄罗斯由于大国地位衰落,经济萧条,失业人数剧增,许多军人也走向政府的对立面。恐怖主义盛行,法西斯报刊泛滥。一些政党和政治家撑起民族主义旗号,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亚历山大·伊万诺夫·苏哈列夫斯基在莫斯科一间简陋的公寓里创建了新纳粹国民党,信奉种族主义、俄罗斯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
三、新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主张
1)新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理论亡继承了老法西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实践上为法西斯主义暴行辩护并试图复活它。它仍然把所谓的“生存空间沦”和种族优劣论等作为其理论基础。 生存空间论主要集中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1951年,意大利社会运动提出了“地中海是意大利的生存空间”、“重返欧洲区工作”等口号。其中分裂出来的团体新秩序和民族先锋公开同情纳粹,翻译出版厂《我的奋斗》和金蒂利等法西斯分子的著作,采取反犹和种族主义的立场,要求以真正有秩序的政权来取代民主制度。他们都否认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恶历史,为法西斯战争作各种辩护。胡贝尔作为“德意志共和党”的领袖,公然宣称:“我们拒绝德国对世界历史犯有集体罪的说法。意大利全国联盟的领导人菲尼公然在公共场合行“罗马式敬礼”.甚至宣称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最伟大的政治家。
2)新法西斯主义则把重点放在排斥外来移民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的犹太人经过重点清洗只剩下3万人;相反,外来移民的日益增多倒是欧美各国共同的现象。在经济衰退时期,欧洲处于下层群众容易把失业、吸毒、社会治安以及”切社会问题部归咎于外来移民,因此.反对移民的种族主义就成为极右翼政党的主要武器。他们以来自东欧和第三世界的移民将会使他们的血统产生混杂为由号召群众。例如,德国的新法西斯分子提出“反对外国人与德国人融合”,“维持德意志民族血统的纯洁,保持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要求遣返“外国人”。德、法开始颁布较为苛刻的移民法案。虽然新法西斯主义政党在德国获得的选票不到10%,但它改变了德国的政治环境,并且在排外事件中不乏令人发指的暴力血腥活动。在德国袭击外国人的事件逐年递增,1991年为2300起,1992年增加到2544起,1993年更是达到了4500起,受到袭击的人数超过2000人。
2l世纪初期,极右势力以“9.11”事件为借口,大力宣扬种族主义理念。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和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偏见也增加了右翼政党的吸引力,而且,战后反犹主义思想仍时隐时现。1996年德国的《镜报》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20%的德国人不希望自己的邻居是犹太人,近1/3的人不希望看到犹太人作为总统候选人,而另一项调查表明反犹思想在老年人和前东德居民中是很普遍的。歧视、诬蔑犹太民族,袭击犹太教堂、墓地、纪念馆等,伤害犹太人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3)新法西斯主义用文化种族主义的精巧理论代替了原来的粗陋的生物种族主义。它虽然声称人种并未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却强调不同人种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先天的和不可逾越的。欧洲文明研究会是成立于1968年的右翼学术政治团体。最初,该团体鼓吹所谓“科学的种族主义”,从生物决定论转向文化决定论,从血统种族主义走向文化种族主义学说。博努瓦的帝国的观念》将文化差异绝对化,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极端异质性和不可通融性,其目
的在维护文化的纯粹性或纯洁性,并由此而间接地隐蔽地维护种族的纯粹性或纯洁性。在他看来,如果第三世界的人以移民、退婚等方式加人到欧洲社会中来,既会使欧洲文化变得不那么纯粹,也会使欧洲种族变得不纯粹了。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披着文化外衣的种族主义。勒庞的种族主义更巧妙,他的名言是:“我热爱北非人,但他们的地方在北非。”国民阵线提出的政治纲领中,包含有“和平地有组织地遣返移民”的条款。虽然勒庞辩称自己没有自认为更优越,而仅仅是和北非人不同,但勒庞要利用的,恰好就在这一个“不同”上。这些都很容易为极端的种族主义者所利用。
欧洲各国对新法西斯主义和极右翼势力的亡台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以法律的手段打击新法西斯主义和极右势力。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流派。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自由主义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传统自由主义将个人自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倡导个性解放,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
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使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传统自由主义将生命、自由和财产视为公民的自然权利,新自由主义强调公民权利范围的不断扩大、权利内容的不断丰富;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法治与分权、推行代议制民主,新自由主义更强调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建立民主程序与民主秩序;传统自由主义认为契约为基础的国家应当是消极无为的,新自由主义主张扩大国家的积极作用、建设美好的福利国家。(传统自由主义:传统自由主义始于洛克、经济自由主义始于亚当斯密斯、社会自由主义始于密尔。新自由主义的有名代表人物是罗尔斯和他的正义论。)
2、自由主义的特征
(1)个人主义,它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
(2)平等主义,认为人们在精神上都有同等地位,否认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或政治地位的不同
(3)普遍主义,依据特殊历史群体和文化形式的重要性,承认群体的道德体系 (4)社会向善主义,认为所有的社会群体和政治安排都是趋向进步的。
3、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1).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 (2)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肯定性自由(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强调的则是否定性自由(消极自由)。 <3.>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 <4.>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
4、政府干预与福利国家
格林根据积极自由观念,论证了加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霍布豪斯用国家“经济主权”概念,为国家干预提供论证。 霍布豪斯还从发展福利事业的需要论证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博赞克特(又译鲍桑葵)以实现最美好的生活为理由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凯恩斯在批判自由放任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和范围。
5.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
罗尔斯在《正义论》提出并论证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一)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二)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⑴两个优先性规则
? 第一个正义原则优先于第二个正义原则;
? 第二个正义原则中的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⑵关于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
机会的公平平等是针对新保守主义的机会平等原则而言的。机会平等的核心是“前程为人才开放” 。罗尔斯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的机会平等。在罗尔斯看来,这种分配方式是不合乎正义要求的。为此,他主张在前程向才能开放的主张之外,再加上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的进一步限定。也就是说,各种地位不仅要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应使所有人都有一平等的机会达到它们,以便尽量减少社会因素和自然运气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强调,自由市场不应是放任的。
⑶关于差别原则
? 机会的公平平等的缺陷:即使它完善地排除了社会偶然因素的影响,它也依然允许财富和收入的分
配受能力和天赋的影响,而能力和天赋又是无法达到平等的。 ? 他认为,不平等的能力和天赋不能成为不平等分配的理由。
为此,他就主张用差别原则来纠正这种不公正。按照这种原则,任何人的自然才能都应看成一种共同的资产,一种共享的利益。因此“那些先天有利的人,不论他们是谁,只能在改善那些不利者的状况的条件下从他们的幸运中得利”。 这就是所谓的“差别原则”。
6.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是以保卫和守护既有的东西为特色的一种思潮倾向。它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主张节制政治,以妥协的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理论和思潮。(也可
以答所分的类型和第一句话) 保守主义的类型 根据他们保守的对象来划分:
⑴ 以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为保守对象的自由保守主义。(自由市场与个人自由及个人权利的保
守)
⑵ 以一般意义的传统、特别是历史中持续时间较长的传统(宗教、家庭、传统道德等)为保守对象的传统
保守主义。
⑶ 带有调和折中色彩、既保守自由经济和自由民主传统又保守传统美的新保守主义
7、“最弱意义的国家”
这是诺齐克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管事最少的国家,这种国家除了保护性功能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因此,它实际上就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守夜人”国家。
8.20世纪70年代新保守主义的崛起及其原因
首先,福利国家政策引起的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是保守主义崛起的主要经济原因。福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生产的增长速度,引起物价上涨;福利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1973-1975年严重经济危机。
其次,国家干预的过分扩展,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的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而由此引起的严重不满是保守主义兴起的重要政治原因。
最后,人们的内心空虚和道德观念淡漠引起的精神危机是保守主义崛起的思想文化原因。精神空虚、酗酒、吸毒;为了追求利润,大肆渲染暴力等。
9.消极自由观
消极的(negative又译“否定性的”)自由,积极的(positive又译“肯定性的”)自由。
消极自由 回答的问题是:“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保有什么样的领域去做他能
做的事,或成为他能成为的人,而不受他人的干涉?”这是“免于……的自由”。
积极自由 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控制或干涉的来源,从而能决定某人去做某事,
或成为某种人,而不是去做其他事,或成为另一种人?”这是“去做……的自由”。
伯林认为,只有消极自由才最符合人类目的或善的不可通约性和多样性,才能使人在两种价值不可兼
得的情况下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10.对积极自由的批判
积极自由很容易沿着三条途径走向它的反面——强制或不自由: (1)由理性的自我支配欲望的自我。 (2)自我解脱、寂灭欲望的禁欲主义。 (3)由外部权威的理性来支配自我。
11、对计划经济的批判与福利国家的弊端
<1.>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
第一、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容易导致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或阶级主义。
第二、集体主义的计划经济与民主是格格不入的,它只能造成国家控制一切的极权主义制度。 第三、集体主义的计划经济与法治也是背道而驰的。 第四、集体主义的计划经济还会导致对道德的否定。 第五、集体主义的计划经济还必然导致对思想的控制。
<2.>弗里德曼对福利国家的批判
(1)为了保护消费者而对铁路设置规章制度很快成为铁路部门保护自己免受新出现的竞争对手的竞争的工具,消费者反而因此成为受害者。
(2)高额累进税制度的制定,意图减少不均等和促进财富的分散,但实行的结果却助长了公司收入的再投资,结果有利于大公司的增长,阻碍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使得新企业的建立受到阻碍。
(3)意图促进经济活动和物价稳定的货币改革却在一战期间和其后加剧了通货膨胀,助长了比以往更高程度的不稳定。
(4)意图帮助贫穷农民的农业方案已经成为对公款的一种浪费,对资源的一种不恰当的使用,贫穷的农民从中得到的帮助很少。一方面,农民从政府的价格支持方案中得到的好处比政府支出的费用要少得多;另一方面,消费者反而增加了开支:纳税和买食物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价格。
(5)意图减少贫困的最低工资法反而增加了贫困,使得雇主不敢雇工,结果使失业的人数增加。
(6)意图改善穷人的住房条件,减少青少年犯罪和消除城市贫民窟的住房方案,却使穷人的房屋条件变坏,廉价的公房使得低收入者聚居,破裂的家庭高密度地集中在一起,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其结果助长了青少年犯罪,加速了城市的破败。
(7)在教育方面,由于联邦政府干预的扩大,尽管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了,但家长们反而抱怨自己子女所受教育的质量下降了。
(8)福利计划的主要祸害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即它削弱家庭,降低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兴趣,减少资本的积累,限制人们的自由。
12、自发秩序与有限政府
《1》.哈耶克论自发秩序
秩序是“一种事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各样的要素相互间如此相关,以至于我们可以根据对
整体中某个空间或时间部分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至少是有充分的机会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他区分了“自发秩序”和“人造秩序”(或译“人为秩序”)两种类型。
人造秩序是由某个人把每个要素放在一个确定位置幷指挥其活动形成的秩序。这种秩序他又叫做
“组织”或“外部秩序”。人为秩序(或组织)是一种有助于实施某个先定的具体目标的集体工具。
自发秩序一方面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这些秩序的要素在响应它们的实时环境时遵循某些规则的结果。自发秩序是每个人在追求各自目的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所以它是不同的个人实现其各自目的的一般条件,而这个条件本身是没有特定目的的。
与两种秩序相对应的两种规则。与自发秩序相对应的是正当行为规则,与人造秩序相对应的是组织
规则。这两种规则的区别主要是:第一,前者服务于无特定目的的自发秩序,后者服务于有特定目的的组织;第二,前者是“被发现的”,后者是组织者用随心所欲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有助于自发秩序生成和运转的条件是:自由、一般规则和竞争。
在有利于扩展秩序的一般规则中,哈耶克最重视的是规定财产权的规则。在他看来,专有财产(或私有财产)不仅是自由和公正的基础,而且也是扩展秩序的基础。只要有了专有财产这个基础,一种服务于
多种个人目的的扩展秩序就能够形成,个人之间的和平合作和公正就能得到保证。
《2》.弗里德曼论市场的优越性
首先,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交换自由,交换自由可以导致自愿的合作,免除人与人之间的强制,从而有助于个人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次,市场允许广泛的多样性存在,从而能减少社会结构的紧张程度。
第三,市场可以使政府的权力得到限制,从而防止政府成为一个会毁灭自由、妨害文明进步的无法控制的怪物。
《3》。政府的合理职能
13、战后保守主义的特点
第一,战后西方社会的保守主义呈现出形式更为多样、流派更为众多的特点。 第二,战后保守主义反对的主要对象是福利国家政策和文化中的自由化政策。 第三,战后保守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现代性普遍提出质疑。 第四,战后保守主义保守的主要东西是市场、宪政和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14.后工业社会与能者统治
后工业社会的特点是:
正在阅读: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03-14
XX同志现实表现材料06-17
购车合同【3篇】03-26
苯-氯苯浮阀式精馏塔的设计01-30
小学生三年级压岁钱的意义作文06-12
优秀家长育儿心得体会(优秀3篇)03-22
参观消防队主题活动方案05-19
生化纲要 10-1511-18
记陈老师二三事作文500字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思潮
- 当代
- 西方
- 政治
- 教师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 第三课醉人的五月风教案
- 2018上半年工会工作总结与2018上半年工作总结讲话汇编 doc
- 信令
- 为什么黑茶制作工艺是国家二级机密几千种茶凭什么就黑茶有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5练物质和运动绝对
- 打假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精选全国通用2018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篇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
- 波纹管涵施工方案
- 会计综合实训资料
- 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 2019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语
- 公司杰出女工、吊车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 OrCAD - Capture - CIS生成BOM
- 《水分析化学-1》理论课讲稿
- 《合同法》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保险营销学论文
- 在课堂中如何应用观察学习
- 连队党支部整改措2
- 操作系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