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更新时间:2023-07-18 02: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西安某中学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西藏”夏令营活动。据此完成第1、2 题。

1.下图为我国四地景观图。若走最短路线,则学生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18 上-1-1 18 上-1-2 18 上-1-3 18 上-1-4

A.甲

B.乙

C.丙

D. 丁

1.D【解析】看图可知,甲是热带海滩风光,位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带,乙图为杭州西湖景观,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丙是桂林山水景观,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丁是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景观,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从西安坐火车到西藏最短的路线是沿陇海路线和青藏铁路进行的路线,经过甘肃、青海,沿途经过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这些地方,所以途中可能看到的只有丁图中的黄土地貌景观。故本题选D。

2.经过几天的西藏行,学生发现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 位于河谷地带

B.位于平原地带

C. 位于丘陵地带

D.位于高山地带

2.A【解析】青藏地区有海拔高、气温低的特点,而河谷地区热量较为丰富,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较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以西藏自治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3.现代文化迁移扩散的主要特征是()

A. 迁移速度较慢

B.通过居民接触

C. 空间上不连续

D.源地保留不变

3.C【解析】文化扩散就是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它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种类型。扩展扩散就是指某种文化现象通过一地居民为中介,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这样续不断地传下去,使其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扩散

的特点是空间上具有连续性。而迁移扩散是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人或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另一地,将其原有的文化带到新的地区,并在新的居住地传播开来。这种迁移扩散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扩散速度比较快,因为它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带去的,比扩展扩散要快;二是带去的是地道的原本文化。同时,由于文化迁移扩散是随人迁移的,有时会迁移到比较远的地方。因此,这种迁移的文化现象的分布表现为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是不连续的。故本题选C。

4.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类型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特征是()

A. 属性分析

B.统计分析

C. 计量分析

D.空间分析

4.D【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特征是空间分析。具体来说,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所以它的主要特征是空间分析。

5.图中所示R 河河段的最大落差约是()

A.149 米

B.199 米

C.249 米

D.299 米

5.B【解析】R河河段的最大落差约为199 米。由图可以得出,R河河段流经的等高线的条数为3 条,且等高距为50米,则R河河段的落差范围为50×(3-1 )-50 × (3+1)米,即100-200 米。

6.在山顶可能看到的村庄是()

A. 两村都可看到

B.甲村

C. 乙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6.B【解析】由图可知,山顶和甲村之间等高线先密后疏,坡度由大变小,为凹形坡,视线不会被阻挡。山顶和乙村之间有山脊存在,且由高处向低处,等高线先疏后密,即坡度由小变大,为凸形坡。这样视线被山脊阻挡,在山顶无法看到乙村。故本题选B。

下图中箭头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第7、8 题。

18 上-7

7.下列自然带更替方向中,以热量为主导因素的是()

A.甲、丙

B.甲、乙

C. 甲、丁

D.乙、丙

7.A【解析】由图可知,乙和丁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是主导因素,而甲和丙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为南北方向,纬度发生变化,主导因素为纬度即热量。故本题选A。

8.图中有一处具有明显的非地带性分异,它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8.D【解析】甲和丙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乙体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丁的自然带更替方向上自然带的变化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的特点。

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 。突尼斯(东一区)、莫斯科(东三区)也举办过国际地理学大会。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 题

9. 本届大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位置的区间是()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 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①处为远日点附近,地球运行到此处的时间 约为 7 月初。③处为近日点附近, 地球运行到此处的时间约为 1 月初。②处在秋 分点附近,地球运行到此处的时间约为 9 月 22 日。则 8 月 21-25 日期间,地球 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应为①→②。

10. 在此期间,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C.比莫斯科正午太阳高度小

D. 比突尼斯日出时间晚

10. B 【解析】从题中可以得出。 8 月 21-25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在 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的过程中,因此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A 项错误。中国 的处暑节气在每年的 8 月 23 日或 24日,因此 B 项正确。莫斯科纬度高于北京, 正午太阳高度角要小于北京, C 项错误。突尼斯的纬度低于北京, 昼长短于北京, 日出时间要晚于北京. 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 。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1、12 题

11.

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18 上-11

18 上-9

A .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B .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 .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11. 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下个环节是地表径流,即甲处为坡面流。乙处 下两个环节为丙和地下水流, 而降水通过下渗形成地下水流, 则乙为下渗。 水分 下渗后通过壤中流和地下水流形成地下径流,则丙为壤中流。故本题选 A 。 12. 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更符合实际的是()

A. 坡度越大,坡面流越小

B. 植被越茂盛,下渗雨量越多

C. 土壤越疏松,壤中流越小

D.

降水强度越

大,地表径流越少 12.

B 【解析】植被越茂盛,则被截留的雨水越多,下渗雨量越多,故 B 项正确。 而坡度越大,水流流速越大,下渗量越小,坡面流越大,故 A 项错误。土质越疏 松,土壤孔隙越大,壤中流越大,

C 项错误。地表径流除了和降水强度有关之外, 还和地表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降水强度越大, 地表径流越多,故

D 项错误。植被越茂盛,则被截留的雨水越多, 下渗雨量越多, 故 B 项正确。

下图为极锋形成示意图,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第

18 上-13

13. 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①是西南风

B. ②是东北风

C. ①是暖气团

D. ②是湿气团

13. C 【解析】从题中可以得出,①②两个气团相遇后形成极锋,①在锋面之上, 说明①是暖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位于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 也可能是南半球13、14 题。

的西北风。②为冷气团,来自极地,较为干燥,有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风,也有可能是南半球的东南风。故本题选C。

14.下列城市中,一定会受①影响的是()

A.伦敦

B.纽约

C. 上海

D.里约热内卢

14.A【解析】由上题可知,①位于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一定受西风影响的是伦敦。纽约、上海和里约热内卢不会受到西风影响。故本题选A。

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在冻融分选作用下,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这种地貌叫作石环(下图);据此完成第15、16 题。

15.下列属于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的是()①岩土颗粒大小不均②地形起伏较大③气温在正负温间频繁波动④水分含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B【解析】此题考查冻土地貌石环的成因。在天然条件下,地表风化物质常常是大小混杂的。不同大小或组成的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例如,石块比土壤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而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石块产生移动。这样不同大小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被称为冻融分选作用。在平缓和物质大小混杂的地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所以形成石环的地方一定要有大小不均的岩土颗粒,有充足的水分,且气候寒冷,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故本题选B。

16.下列地区中,可能有石环发育的是()

A. 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6.C【解析】由上题可知,石环是在冻融分选作用下形成的,而冻融作用一般发生在气候寒冷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所以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可能有石环发育

下图为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投入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 题。

17.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A.普通服装、瓶装饮料、电子装配、甘蔗制糖

B.电子装配、水果罐头、高级时装、瓶装饮料

C.高级时装、甘蔗制糖、电子装配、水果罐头

D.精密仪表、水果罐头、普通服装、瓶装饮料

17.D【解析】甲企业的成本投入中科技投入比重较大,工业类型为技术导向型,可能为精密仪表企业。乙企业的原料运费投入比重较大,工业类型为原料导向型,可能为水果罐头企业。丙企业的工资投入比重较大,说明其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工业类型为劳动力导向型,可能是普通服装企业。丁企业的产品运费投入比重较大,工业类型为市场导向型,可能为瓶装饮料企业。故本题选D。

18.若只考虑成本投入,则现阶段我国适宜丙类企业布局的地区是()

A. 长三角地区

B. 中西部地区

C. 珠三角地区

D. 环渤海地区

18.B【解析】丙企业可能为普通服装企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选项的四个地区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属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这三个地区都在逐渐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地区相对更为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只考虑成本投入的情况下,现阶段丙企业最适宜布局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为节约运油成本,我国建设了从缅甸实兑到我国昆明的输油管道。下图为缅甸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 题。

19.关于缅甸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炎热、终年干旱

B.山谷相问、纵向分布

C.河流稀少、水力短缺

D.草原广阔、草类茂盛

19.B【解析】缅甸地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A项错误。缅甸的山脉、河流是由我国横断山区向南延伸形成的,山谷相间,南北纵列分布,B 项正确。缅甸地处热带,降水多,河流因雨水补给水量较大.加上多山地,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C 项错误。缅甸的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而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故本题选B。

A. 地震、滑坡

B. 台风、寒潮

C. 海啸、风暴潮

D.蝗灾、干旱

20.A【解析】图示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加上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台风、风暴潮多发生

在沿海地I &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中缅输油管道经过的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受寒潮的影响很小。蝗灾多伴随干旱而发生,而中缅渝油管道经过的地区降水量较大,不会产生这类灾害。故本题选A。

21.下列理论中,属于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是()

A. 中心地理论

B. 地域分异理论

C. 心脏地带理论

D.产业集聚理论

21.D【解析】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上,与经济区域的形成发展关系不大,A 项错误。地域分异理论是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区域形成发展无关联性,B 项错误。心脏地带理论由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是较为著名的传统地缘政治理论,C 项错误。产业集聚理论是关于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相关理论。产业的集聚过程伴随着区域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等,伴随着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对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产业集聚理论属于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 D 项正确。K、L是两个知名品牌手机,虽产地不同,价格相差较大,但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22、23 题。

18 上-22

22.C【解析】手机零部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属于工业分散,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故C项正确。工业分散后,规模变小,不能获得规模效益,故A 项错误。工业分散后距离增加,运输成本增加,故B项错误。扩大市场份额是生产成本降低后的结果,不是工业分散的原因,故D 项错误。故本题选C。

22.两种手机零部件的生产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原因是()

A.获得规模效益

B.降低运输成本

C.寻找最佳区位

D.扩大市场份额

23.B【解析】未来提高L 手机利润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来增加销量和产品附加值,故①④正确。降低产品价格和设立实体专卖店并不是有效的措施。降低产品价格会使利润受到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产品销售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设立实体专卖店对提高手机利润的作用不显著。

23.未来提高L 手机利润的有效途径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

②降低产品价格

③设立实体专卖店

④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B【解析】未来提高L 手机利润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来增加销量和产品附加值,故①④正确。降低产品价格和设立实体专卖店并不是有效的措施。降低产品价格会使利润受到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产品销售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设立实体专卖店对提高手机利润的作用不显著。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益。下图为我国海洋权益范围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4、25 题。

18 上-24

24.图中属于我国领海的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24. B 【解析】我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基线向外延伸12 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根据这一声明,属于我国领海的是乙海区。

25.我国可在专属经济区进行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下列属于专属经济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 丁

25.D【解析】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因此属于专属经济区的是丁海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中“充分利用学

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10 分)

26.【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包括:

①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②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震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③学校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同时要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

④学校间应提倡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27.绘制秋分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要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晨昏线、太阳光线、地球自转方向)(6分),并简要说明运用该图指导学生学习秋分日太阳光照的教学要点和教学意义(8 分)。

27.【参考答案】太阳光照示意图如下:

教学要点:

①太阳直射赤道。

②晨昏圈与赤道平面垂直,与经线圈重合

③全球昼夜等长。

教学意义: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地理示意图表现形式直观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②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地理示意图把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③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用地理示意图,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用图能力,另一方面能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等。

④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地理示意图除了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的特点外,在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解释地理规律等方面也有着文字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图像系统教学,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色。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 分,共

52 分)

28. 材料一地理环境总会深深地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石坎梯地是陕南人民在长期的山区坡耕地整治中形成的独有模式,它能够有效保持水土、防治流失,提高农作物产量。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陕南地区重要的果树品种之一。

问题:

(1)比较右图中甲、乙两地种植柑橘的区位条件。(10 分)

(2)说明石坎梯地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6 分)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甲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有山地作为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海拔较低,且地处河流附近,热量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位于丘陵缓坡,地势和缓,排水良好,且面积大,有利于种植柑橘;东南部为河谷,地势低,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降水较多;临近铁路,交通运输便利。

乙地:海拔高于2000m,光照条件较好,但气温较低,不适合柑橘的生长;此处海拔高于

周边地区,不利于发育河流,水源也是柑橘种植的一个限制性因素。(2)有效整治了坡耕地,使地表局部坡度变缓,利于耕作;利于石坎可有效拦截雨水和泥土,局部和缓的耕地可滞缓水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水分;保持了水土,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农业产量和效益。

29.材料:下面是赵老师在讲授“地球上的水”内容前,布置学生开展的“家乡的河流”地理调查活动:

调查内容:①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流域的面积和范围、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的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概况。

②河流的补给类型: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导致的灾害。③河流的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状况。

④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及沿岸居民和工农业生产利用河水状况等方面的效益。

任务要求:

①预习本章相关知识,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水圈、水循环和河流补给等知识;准备家乡河流的流域水系图等相关资料。

②学生分组进行野外考察,调查家乡的河流。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相关资料。安排每个小组完成其中一项调查内容。

③各小组对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写出关于家乡河流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该河流治理开发的具体建议。

注意事项:

①调查之前,集思广益,设计调查清单。

②开展河流实地勘察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问题:

(1)从上述活动中概括地理调查的基本步骤。(10 分)

(2)简述开展地理调查活动的教学意义。(6 分)

29.【参考答案】

(1)基本步骤:

①明确调查选题:确定地理调查的对象和研究课题,针对课题查看相关资料、确定调查内

容等。例如,材料中布置学生开展“家乡的河流”地理调查活动。

②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一般包括调查地点、对象、时间等项目。例如,材料中调查河流的基本概况、补给、水质状况、开发利用状况等。

③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调查过程中需要的图文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和指南针、通信工具、文具、专用仪器等工具。为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还需要进行小组分工,确定联系方法、组织纪律、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工作。例如,材料中提到了预习、准备工作。

④设计调查清单:调查清单包含调查步骤、分组安排、调查任务等内容。例如,材料中提到了设计调查清单。

⑤制定调查预案:任何活动尤其是野外调查一定要设置预案,保证任务的完成以及人身的安全。

⑥进行调查:按照既定计划,实施野外调查。

⑦整理材料,书写报告: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要及时加以整理分析;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围绕课题,实事求是地写成调查报告。

(2)教学意义:

①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调查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和地理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

②有益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扩展和地理技能的发展。

地理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接触地理事物和现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开阔地理视野、拓展知识领域、提升地理技能。

③有益于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有机会亲身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也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地理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强,对地理仪器的操作等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

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及克服困难等方面的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激发其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使其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30.材料:

下面是孙老师在讲授“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教师结合“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的图文材料,讲解以下内容。①经济价值:??。②生态价值:??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 环保价值:??被誉为“地球之肺” 。

片段二

师:全球的森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雨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总结:有道理。森林被砍伐后,大气中的C0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沿海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国土,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

片段三

师:读“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 (略),找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生:全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片段四师: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 (下图),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问题

18 上-30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①热带雨林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②森林海绵??

问题:

(1)结合教学片段,简述孙老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任举一例加以说明。(8

分)

(2)根据上图,设计两个问题供学生小组讨论。(6 分)

(3)片段四应补充哪些材料才能在讨论时得出“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 的结论,举一例并说明补充材料的作用。(6 分)

30. 【参考答案】

(1)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例如,教学片段三中运用了地图法。孙老师让学生通过读“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找出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读图后,总结了世界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①热带雨林在当地的水循环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②热带雨林如果被破坏,会对当地的水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3)片段四应该补充有关热带雨林破坏之前与破坏之后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状况的资料。

作用:片段四的资料只能显示出热带雨林在当地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反映出其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雨林的存在与否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只有展示雨林被破坏前后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状况,才能体现出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同时完整的材料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探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 小题,24 分)

31.阅读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材料二下面为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部分内容。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黄土高原这种沟道多达100 万条以上,遍

及整个高原地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因此,对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18 上-31 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虽然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泥沙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依靠工程拦蓄。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 分)

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15 分)

四、教学设计题

31.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小流域的概念,能说出小流域中水土流失的过程、治理措施和治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教学过程要点:

一、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教学

1.小流域的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小流域?【学生】结合教材,找出小流域的概念。

【教师】结合黄土高原的案例,明确小流域的概念。2.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

【活动】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的视频,并提问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分组交流讨论,总结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总结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说明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并讨论总结,学生能够提升提取和总结地理信息的能力。

结合的原则;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小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滚碴啼肖机宜船?,b 廿腑业生产体系。

【设计意图】案例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升自主归纳、交流合作的能力。

4.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后的效果图,提问:(1)小流域治理后有什么效果?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对小流域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还可

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作业】课后搜集资料,找出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案例,总结治理措施。【设计意图】课后搜集资料能够提升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课后的案例分析可促使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与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7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