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树立法治观念

更新时间:2024-04-01 0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

二框题树立法治观念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教学难点: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

(二)、新课教授 1、公民必须守法

教师: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

教师:小明和小李是好朋友,小明在放学的路上被同校的学生敲诈了,小李知道后,他找到了那个人的朋友,向对方的朋友敲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小李的做法对吗?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李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去敲诈别人是违法行为。他们应该依法维权,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教师:小李没有遵守法律,他去敲诈别人,小明也没有阻止小李的行为,他们都没有树立法治观念。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让我们的公民树立法治观念!那么什么是树立法治观念呢?

树立法治观念的涵义: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勇于用法维权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P81的材料,探究: 1、肖某有哪些失误?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

2、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符合,属于无效行为。(因为肖某才15岁,根据法律规定,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所签的协议没有法律效应。老板诱惑未成年人签署这种协议是违法行为,公开挂出肖某的婚纱照侵犯了肖某享有的个人肖像权,因此肖某母亲能胜诉,老板必然败诉。)

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

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

1、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教师:你们也是为成年人,当你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你们准备怎么做呢,是像肖某一样消极回避,还是拿起法律武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用法维权。

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守法必须懂法

教师:我们前面讲了守法、用法,但是我们做到守法用法的前提是学法、懂法。我们如果不了解法律、不知道法律,那么怎么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少年犯,有的是做小偷、有的绑架勒索,最终他们走上了不归路。他们走上犯罪之路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懂法,因为不懂法,所以他们不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

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

1、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 2、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

3、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为什么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1、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2、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01年起,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4、提炼升华

作为青少年,不仅要学法、守法,更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条: 1、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和号码,这样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的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爬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

4、在路上遇到可疑的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接自己,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太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

7、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要镇静,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要智斗,以寻找机会脱身;

8、遭遇犯罪分子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犯罪分子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总之,在现代化的法制文明社会,我们既要博学多能,举止文雅;又要“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更要世事洞明,学会维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