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16 00: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鲁教基字?2008?14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莱钢教育处:

为做好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我厅对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重新进行了规划,将地方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组织专家研制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四门必修地方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现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8年秋季开学,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要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和《指导意见》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必修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四门课程要开足开好。

二、《指导意见》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必修地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编写和选用、教学和评估的依据,是我省管理和评价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基础。

三、各地要依据《指导意见》,从我厅每年颁布的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我厅将结合工作实际,依据《指导意见》,适时组织新的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开发建设。

四、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必修地方课程的的开设。学校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做好教师配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特别要扎实开展地方课程教学和研究活动,认真学习研究《指导意见》,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1

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切实推动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地在使用《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八年四月三日

2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第一部分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的安全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就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以中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

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

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

3

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

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中小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是本课程的追求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小学阶段是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和安全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对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伴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展,他们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保护个体生命安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安全意识的形成、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安全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身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把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程提倡把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4

本课程以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网络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为基本线索,切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中主要涉及的生命安全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整合了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模块的内容,突出了课程的主题性,把教育内容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分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 2.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3.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 4.珍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6.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能力

1.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5

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和作为人生幸福之源的劳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劳动的价值。 3.理解劳动与回报的关系,树立以劳动奉献为荣的价值观。 满足社会需要的状况进行归纳。 ◆“体验普通劳动者的一天”,通过“寻找生活中最受尊敬的人”,理解劳动奉献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四)个性与职业 目标:

了解职业的特性和自己的“个性”,做好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尝试进行职业与个性的最佳匹配。

内容标准 1.了解不同职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了解我国现有的职业标准。 2.知道自身的兴趣和志向、客观评价自身能力。 3.理解个性与职业的关系,尝活动建议 ◆讨论“什么样的职业是好职业”,进行观点碰撞。 ◆调查父母对自身的职业满意度,了解其原因。 ◆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分享对不同试进行职业与个性的最佳匹配。 职业角色的理解。 4.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运用已知的职业分类和个性分类的知识,尝试进行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二、社会职业探究 (一)职业类别与就业现状 目标:

了解现代社会主要的职业类别,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分工。

46

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现状,做好参与职业竞争的心理准备。

内容标准 1.了解我国目前的职业类别。 2.了解当前就业状况。 3.了解不同行业优秀人才成活动建议 ◆进行现代职业大搜索,制作就业人员职业分布图,分享搜寻结果。 ◆收集、交流劳动模范的事迹,领悟长经历,总结成功人士职业生涯的他们成功的经验。 经验。 4.理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正确对待职业分工。

(二)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 目标:

知道新兴行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乐观看待新的职业发展趋势。 理解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热门职业。。

内容标准 1.了解社会行业发展的基本活动建议 ◆调查当前出现的新兴行业,讨论新情况,了解社会新兴行业的特点。 兴行业的发展趋势。 2.理解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访问有关专业人士,讨论交流对热间的关系,辨证地看待热门职业,门职业的认识。 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三、人生权益保障

(一)劳动者的权益与劳动法规 目标:

了解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了解我国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规定,学会依法维权。

47

内容标准 1.了解宪法、劳动法等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规定,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了解劳动保障机构的维权职能,知道依法维权的一般程序。

(二)就业权利与就业促进法规 目标:

了解我国的就业政策与法规、学会维护就业权利。

活动建议 ◆组织“劳动法规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评选优胜小组。 ◆利用网络和社会调查手段,了解相关维权机构的社会职能。 ◆搜集有关维权案例并进行讨论,了解维权的途径与方法。 了解现有的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的渠道,掌握寻求就业帮助的方法与途径。 理解创业的内涵,培养创业意识。

内容标准 1.了解就业政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正确理解公平就业原则,学会保护就业权利。 2.理解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的就业方针,培养自主择业的市场竞争意识。 3.了解就业服务、就业援助机构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并知道如何寻求必要的帮助。 4.理解创业的意义与价值,知道政府的扶持性政策,为将来走创

活动建议 ◆课堂讨论:“就业促进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法律保障?” ◆社会调查,列出主要就业服务机构与服务项目,在班级分享。 ◆访问成功创业者,了解创业的艰辛和48

业道路做必要的心理准备。

四、生涯发展规划 (一)知识准备与技能培养 目标:

创业者的特点,讨论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了解职业生活需要具备的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知道职业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自觉提升职业能力。

内容标准 1.了解不同职业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分析自身的知识缺陷,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拓展知识的努力方向。 2.知道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的基本技能,端正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提高学习职业技能的自觉性。

(二)心理准备与道德修养 目标:

了解职业生涯必备的心理素质,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理解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生涯成功的意义,培养良好品德。

内容标准 1.知道职业生涯不是一帆风顺的,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2.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提高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活动建议 ◆分享成功者战胜挫折的故事,讨论成功者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 ◆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讨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49

活动建议 ◆课堂讨论:为什么说知识就是力量? ◆采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探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三)求职准备与求职技巧 目标:

了解获得就业信息的多种渠道,学会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 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能够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职业资格评估。 知道参加招聘的基本要求,掌握应聘技巧。

内容标准 1.知道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并能初步运用。 2.理解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并能对自己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活动建议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就业信息大搜寻”,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就业岗位。 ◆参观访问,了解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是否需要岗前培训做出初步评估。 构,了解相关内容,优化备选方案。 3.了解招聘的一般程序,学会准备应聘材料,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

(四)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践 目标:

知道九年级学生生涯发展包括的三个基本方向,并锁定自己的阶段发展目标。

了解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与体例,尝试制定自己现阶段的生涯发展规划。

内容标准 1.明确升入普通高中,进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 2.明确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升学方向,知道社会对中、高等活动建议 ◆调查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学习环境、教学特色,讨论两种不同的升学方向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分享探索结果。 ◆举办“我的生涯发展规划”大赛,分享“我的选择”,互相理解、支持、祝福。 50

◆尝试设计制作个人求职应聘材料,并进行交流展示。 ◆模拟求职面试,训练求职礼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