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良好的外表形象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5-11 09: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教师良好的外表形象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

作用

2012-7-3 15:22:36 来源:《教育科学》2012年第02期

于晶(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摘 要: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师生关系的讨论。本文以教师外表形象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师形象魅力的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使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启示。并且借助形象设计技能,为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形象探索路径。 关键词:教师形象,形象魅力,师生关系

一、教师良好的外表形象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

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理论界在探讨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是教师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向的、积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创造一个健康、融洽、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当你可以自由选择与谁交际或不与谁交际时,是什么力量把某两个人拉在一起呢?社会心理研究证明,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人际吸引,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这种认知的结果就是由教师、学生吸引力影响的,特别

是教师吸引力来决定的。而在师生认知过程中,教师形象,特别是外表形象的呈现,也就是第一印象往往会左右师生关系建立。

怎样界定教师形象?余芳认为“所谓教师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等职业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在一定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支配下,以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基础的仪态和行为”[1];而学者李成学、罗茂全却认为“教师形象是指在一定社会的情境中,教师行为的影响对他人引起的概括印象”[2]。因此,教师形象可以整体定义为:在教育教学活动及社会生活中,教师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及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印象或评价。而教师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一定的整饰,如发型、服饰、仪态等超越内在水平达到一定的社会认同的审美水平。

在师生关系建立之初,师生间的认知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建立。特别重要的是,能被数十名的学生认可,是教师接下来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给学生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同时教师们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良好的外在表现即“形象魅力”具有以下作用:

1. 诱目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会被外表光鲜的人所吸引,也会更喜欢外表有魅力的人。因此,良好的形象具有诱目性。在人际认知中,第一印象会产生持久的心理效应,从而影响后续的信息传人。如得体的服饰衣着、和谐的色

彩搭配、优雅的举手投足、幽默睿智的神情,既不失严谨性,又有一定时尚性,往往传递出可亲、可信赖、知性、时尚等信息,对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魅力,在师生关系建立的初级阶段显得尤为最关键。

2. 美化作用

美国迪金森大学教授奥斯特曾向300多家公司寄去同一假想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请公司确定其薪水。结果显示,对形象修饰后的求职者公司愿意付的薪水比形象修饰前高8%-30%。因此,外表的吸引力具有巨大的晕轮效应,外表好就会被认为其它品质也好。在师生认知过程中,这种晕轮辐射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学生对有魅力的教师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她还具有其他的如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等优秀品质。

3. 归类作用

在师生认知过程中,刻板印象同样也会影响着相互认知。无论在电影还是电视中,看到的正面人物都是英俊、潇洒和漂亮的,“漂亮的人才值得爱”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教师的“富有爱心、亲切、知性、严谨”等形象也是人们认同的。因此,学生们看到一位教师时,一定会用这些刻板印象来对照,看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如果有几项适合,他们就会喜爱这个老师。

4. 信任作用

“魅力”的外表既有先天的因素,也可以为了扬长避短,后天通过审美修饰达到的效果。外表良好的教师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会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

生,使其相信这个教师同样还会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等其他优秀品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向师性,若经过日后的进一步接触,教师的能力与个性品质得到认可,会产生强烈的信任感,顺利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外表魅力的现状

教师,“为人师表”,许多教师对于“表”的理解是什么?学生们又是如何来看待“表”的。有一项针对中学生关于教师形象的调查,调查采取开放式问题,下表是统计之后的结果。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有人格的,也有思想意识的;既有专业知识的,也有授课技能的;既有行为习惯的,也有外表服饰的等等,要求比较多的还是教师人品,教师的行为习惯及教师的语言和教师的外表服饰等。但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人品要求的更高。可见,教师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整合体,包括教师道德、教师人格、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

的外表服饰、教师的行为及语言特征等。所以,对于教师形象的研究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

这也打破了有些教师认为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教学能力,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欢的观念。上述的两个表格都同样印证了外表形象与专业学识、人格等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教师会意识到教师形象中外表修饰也同样重要,并且许多学校也进行了统一着装。但许多教师因为没有专门的培训,所以,在外表修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服饰方面问题比较多。教师服饰应体现知识分子的形象,而有的教师衣着破旧不整,一副穷困破落的形象;有的过分时髦,像时装模特儿;有的女老师品味不够,常常口红抹到嘴唇外面,涂抹眼影的眼皮像肿了一样,孩子们上课时把目光躲闪不愿看;有的女老师穿着透视装;有的男老师满身的烟味,让学生感到不洁的体味;有的老师穿着运动装上讲台,让学生们似乎总有室内体育课的感受。有专家对教师的服饰进行过专项调查,调查表明教师服饰的色彩、款式和品位足以影响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力和行为方式。如年青教师穿超短裙、佩戴摇曳的耳环、烫大波浪发型去上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装扮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其产生排斥心理。

行为举止也欠端庄适度。教师的言谈举止要符合规范,力求真、善、美。教师能力展现的载体除了有声语言,更多表现为无声语言。如一位知识渊博、讲课生动的大学教师讲课时嘴角会时常带出白沫;有些教师上课时常常倚在讲台上;

还有老师穿着酒杯跟的高跟鞋,滴滴答答地走路;有的教师精神不振,面如冰霜,缺乏真情实感,使得学生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等。

三、教师形象魅力的塑造

教师的内在形象(心理健康、文化修养)塑造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与完善。而教师的外在形象却可以通过不断地提升审美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教授也在《无声的信息》中说明了视觉形象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在给予他人的印象中,有55%源于外表、形象和举止,38%源于谈话方式,只有7%源于谈话内容。教师应为人师表,按照教师规范与审美规律对外表形象进行整饰,使其更具魅力。教师对形象的塑造,不仅在于职业本身的影响和主观愿望,更在于对职业的忠诚和不懈的努力。

(一)服饰美的塑造

教师的穿戴应当端庄、得体,既体现职业特点和个人气质,又不失亲和力。服装作为“第二皮肤”,不仅具有保暖功能,同时占全身差不多90%的面积,带给他人的视觉感受是相当强烈的。搭配合理,更会带来美感。学生们是年轻一代,接受新事物快,更能把握时尚的脉搏。因而,他们更喜欢时尚但不过分、美化又得体的形象。但如何能穿出美感,这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如着装讲究三个要素:色彩、款式、场合,即服饰色彩既要与个人肤色相协调,也要与环境色彩相统一;服装款式既要与年龄相符,更要与个性相符合;服饰特征还要与所处的环境相对应。

1. 服装色彩的协调性

色彩心理学研究证明,色彩能够吸引眼球,影响人的情绪,甚至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因此,在服饰色彩的应用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服装色要协调肤色;二是色彩搭配合理;三是用色彩表达个性。

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语言,要善用色彩凸显自身的魅力。如一些稍深色调会加强理性效果,诸如深蓝、探紫、深绿、深棕、黑色等;一些中性色彩,如米色、灰色、浅棕等,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若在深色和中性色的基础上搭配一定的鲜艳色,既能体现稳重,又可显示人思维的活跃,透露出具有探索新知的精神。另外,色彩的运用应遵循一定规律,想表现雅致、稳重,可用同一色、邻近色、类似色搭配形式。想表现活泼、动感和时尚,可用中度以上的对比配色形式等。

2. 服装款式的风格性

服装既有保暖、标识、宣传功能,还有美化功能和个性功能。其中,个性功能既展现服装本身的语言,又充分体现穿着者的个性。简捷、正式的西服套装能表现出正统、严谨的个性;天然棉麻面料的休闲服装能表现出朴实、亲和力;一些中性服装能表现出帅气、干练的性格;前卫、时尚的服装能表现古灵精怪的个性;不同类型人用不同的服饰细节去展现,使服装与个性达到和谐一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选择服装,如个性比较中性一些的,不要刻意选择一些活泼、可爱的服饰。比较有女人味的,也不要刻意去选择一些中性化的服饰。总之,

服饰与个性相统一了,美也就产生了。另外,着装一定与场合的性格相吻合,为此,教师一定要对服装进行认真研究,最终选择最得体的。

3. 服装场合的适切性

面对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教师的服装首先应该体现严谨和认真的特点,坚持不露肩、不露胸、不露背、不露腰、不露大腿、不露脚趾等,尽量以正装为主;其次才是体现个性,穿出自己的特点。

适合学校环境的服装要表现严肃和认真,同时也要体现亲和随意。面对青少年学生,教师的服装不仅体现严肃、正统,又要体现亲和、随意、自然、个性、时尚等元素。因此,一些款式呆板的正装,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让学生有压抑感。但如果太随意休闲装,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中和班级管理中就会产生不紧张感,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增加难度。因此,选择一件不是特别休闲的时尚正装,既体现了正式,又有一定的潮流感,贴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可能是最适当的选择。如对于男教师来说,一件休闲西装配T恤或休闲衬衫要远比一套正式的西装或运动服更能体现教师的正统、严谨和亲和。

为此,教师要对服装穿着场合要有充分认识,才能用服装加强教育教学效果。

4. 服装配饰的点缀性

配饰在服装搭配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好了会让服装及个性风格特点展现的更加充分。但教育教学互动活动中教师配饰过多过杂,会影响到学生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耳饰应该以耳钉为主,项链、戒指宜简捷、大

方。男教师为配合西装或休闲西装应选配皮鞋或休闲皮鞋,袜子的颜色宜与皮鞋的颜色一致;女教师为配合正式套装应选配正式无装饰的敞口皮鞋,特别是有接待任务时。如果想体现时尚可以戴配饰,如小围巾、小方巾等。

(二)妆容美的塑造

在学校环境中,师生沟通是时刻存在的。特别是教师在讲台上,面对众多学生授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教师的脸上。因此,面容整洁,略施淡妆,适宜发型等,也是教师外表修饰的重点。

(三)教态美的塑造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实验的7/38%/55%定律,认证了非言语行为在信息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态实际上就是一种体态语言,一种非言语行为,在表达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方面,要比言词性语言更明确,更具有感染力。教师举止应稳重大方、潇洒自然。不论对待同事、领导、学生,教师都要持一种真诚、温和的态度。如教师伴着愉快的情绪,良好的教学心理,和颜悦色的表情,优美端庄的仪表走进教室,会使学生产生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从而对其产生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

(四)形象魅力的自我提升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形象魅力的建构主体是教师,唯有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形象魅力的现实建构。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良好的形象意识是教师确立自身形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自身形象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即维护职业尊严和榜样力量的意义等,并时刻提醒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彰显着个人的品位,而且代表着整个教师群体,甚至一个学校、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教师更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所起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是展现个人形象魅力,赢得社会认可和学生爱戴的关键所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努力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把教学工作提高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构建融教师职业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于一体的独具职业魅力的教师形象。

总之,新世纪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朝气,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具备外在美、仪表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可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的理想目标,也是当代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芳.论教师形象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3(3),23.

[2] 李成学,罗茂全.教师的素质与形象 [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g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