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意识及其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和促进

更新时间:2023-05-04 11: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5卷第3期2006年 6月

四 川 环 境

SICHUAN ENVIRONM ENT

Vol 25,No 3June

2006

环境管理

收稿日期:2005 11 07

作者简介:陈振发(1963-),男,福建尤溪人,1993年7月毕业于浙

江工学院工业分析专业,大专,工程师。从事环境监理及监测工作。

试论环境意识及其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和促进

陈振发

(福建省尤溪县环境保护局,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从环境意识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简略总结了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人与自然观,及20世纪兴起的

环境哲学概况。介绍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存在的认识误区。论述环境意识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和促进及提高环境意识的途径。

关 键 词:环境意识;环境问题;误区;途径

中图分类号:X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3644(2006)03 0123 04

Environmental C onsciousness and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EN Zhen fa

(Fuj ian Youx i Env ir 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Youx i,Fuj ian 365100.China)

Abstract:T his text is a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pr oblem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point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ince t he West came into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hiloso phy that arose in 1920s is summarized.T he w rong cognition about envir 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is also introduced.Atlas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mpact and promotion of env 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to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 tection,and the ways to improve envir onmental consciousness.

Keywords: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env ironmental problems;wrong co gnition;so lutions

1 环境意识的内涵

马克思早在130年前就指出: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精辟地提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理论指导实践的话,那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促进。因为环境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对于环境行为具有极大的反作用。环境意识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的总和,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意识形态[1]。环境意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环境意识包含人们对环境

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即认识意识;以及人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主动调整其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即参与意识。环境意识在内容上分为环境感性认识和环境思想体系;在形式上可分为个人环境意识和社会环境意识。而环境未来意识(是指对环境问题在未来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环境全球意识(是指对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连锁反应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环境战略意识(是指对环境问题在制定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环境安全意识(是指对环境问题在安全感上的认识和觉悟)的崛起则是人的环境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标志。

2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到本世纪

中期将达到100亿;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比上世纪初增加了25%;全球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物种消亡等[2]。

全球性环境问题,折射的是我们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仅仅从一方面入手,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或是指望技术的全面进步,都是不可成功的。我们必须系统改造我们所一直奉行的生存方式。这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希望所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只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发达与不发达的问题,而且是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这样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在人类工业化对自然造成过度的伤害,已经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的情况下,人类是继续以自然的主宰自居、继续肆无忌惮地掠夺和奴役自然,还是应该尊重自然、在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中与自然共同发展。显然,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选择,涉及到对人类基本文明的重造。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人类中心论,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力量、作用和地位;二是自然主义,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这两种观点目前已分化形成三种典型观念: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统治者,是道德行为和法律关系的唯一主体,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二是极端的自然论!,又称自然中心主义或以生态中心主义,即否认人的中心地位、轻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着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甚至将人的无节制发展喻为宇宙之癌!;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主张人类热爱、尊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通过道德和法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人与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和谐、人与自然相和谐,这是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主义相互渗透、结合、优化的产物。其基本主张如下:既讲究科学,又讲究信仰;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规律;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从人的利益出发,又从非人生命体的利益出发;既为人,又为了环境和大自然;既承认自然的价值需要人去评价,又承认自然或环境的内在价值。

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点认为,环境于人而言只是利用的工具和奴隶;人对环境只有征服和压迫。这种狭隘的人类沙文主义式的环境观,割裂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对人类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根本危害。环境伦理或环境哲学试图使价值的概念扩展到其它生物和整个地球自然界。生态平等的观念认为,人与环境息息相通,互相作用;现存的世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作为世界的一员,与环境平等,生活在环境污染之中,而不在环境之上。天人合一观念则认为,人不只是与环境平等,简直是与环境一体,人与世间万物,只在一定认识层次上有差别,而在更高层次上则彼此相融,无法分别。中国的自然观念,以老子的自然观为代表,要求人法自然!。

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事实逼人们反思,人类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新文明???生态文明[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积极成份都具有包容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已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宣言?中得到确认。这种观念和思想,是人类现实利益与理性智慧、科学态度与道德精神相结合,整个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发展的产物。这一思想要求我们既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注意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考虑直接现实利益同人类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既要考虑人的物质利益,又要重视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追求物质方面的进步,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和谐统一,实现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平衡[4],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124

四川环境25卷

3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存在的认识误区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整个社会基本上没有环境意识,谈到环境污染问题,那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不存在。实际上,这不只是一种左的意识形态眼界,也正是我们缺乏环境意识的反映。20世纪我国大跃进!时期,全民动员上山砍树伐木、土窑大炼钢铁,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有目共睹,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一个关系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日益显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1972年,我国政府派出了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尔后,召开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国人才逐步有了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1979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问世,随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在各级政府中建立了环保机构,陆续在全国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建立四级环境监测网。

虽然各级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效是局部的,而因工业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故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4 环境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和影响

一是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人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基于一定的思想目的和心理动机而进行的,环境行为也是如此。人们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就应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具备一定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这是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关键。二是环境意识中环境思想体系即系统环境科学知识可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环境行为,改变环境保护工作局部存在的被动局面。人的一切行为包括环境行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对环境施加着各种各样的影响。缺乏环境科学指导的行为是盲目的,它给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基于系统环境科学知识指导下的环境行为,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三是提高环境意识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从长远观念看,这种思想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在经济活动中自觉地保护和改善环境,扭转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严重失调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环境意识是不断完善和正确贯彻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保障。只有人们掌握了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人们才会自觉并相互监督地遵守,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5 提高环境意识的途径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环境文化建设。各级一把手亲自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每县一年8万元左右宣教经费的落实。组成宣讲团,在每年6月开展一个月左右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加强人们共同环境意识即社会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把全社会中分散的、不全面的、自发的环境观点提高到共同的、科学的、典型的自觉水平)。

5 1 把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重点

要在各级党校、干校中开设环保课,尤其是邀请专家在各级常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举办环保专题讲座,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和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举办企业环保培训班,对厂长(经理)进行轮训,专门讲授环保知识(科学知识、法规知识)。

5 2 利用媒体做好环境宣传

应充分利用视影广播、图书报刊、和环保网站等媒体,广泛的环境宣传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使公众认识到,只有控制人类的贪欲,才能减少动物的悲歌。

5 3 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

加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力度,规范环境信息发布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

5 4 广泛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的活动

利用社区的优势,结合社区的公民道德教育及计划生育宣传等活动,开展环保知识(科学知识、法规知识)、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以点带面,推行绿色消费方式,使社区商店、酒楼、

125

3期陈振发:试论环境意识及其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和促进

食堂、菜市场宣传绿色消费,销售绿色或环保标志产品。

5 5 发展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一般分为普及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普及性教育是指为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而进行的教育;职业性教育主要是指专门为培养环境保护方面人才而进行的专业性和训练性环境教育。要大力推广绿色学校的先进经验,宣传绿色学校及个人先进事迹,进一步推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 6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分为有形的环境文化(主要包括环境新闻、文学、书法、绘画、电视、展览、广告、出版等)和无形的环境文化(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理论、环境的意识和观念),要积极探索环境文化与环境意识的相互关系。企业要把环境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是产生污染的源头,也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因此,应该把生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使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起合理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环境道德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生态文化建设。6 结 语

环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将引发一场绿色革命,冲击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对传统观念、传统模式的挑战,不亚于一场哥白尼革命[4]。树立环境意识,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系统工程。先进国家的环保经验表明,只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世界观,不断提高国民环境意识和素质,制定和完善法制,建立起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社会自动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扎扎实实地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是能够使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恢复甚至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当然,这场绿色革命还刚刚开始,规模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层次还不够深。但它必能唤起民众,加速变革,为中华民族,为人类的发展史增添一页绿色篇章!

参考文献:

[1] 潘岳主编 环境保护ABC[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 徐崇温 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96

[3] 丁大月编著 发展新思路???为人类的发展寻找更好的途径

[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

[4] 曲格平 我们需要一场变革[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上接第122页)

[3] 宋燕波 人类欠下自然和子孙的巨债???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综合报告全球发布[EB/OL] /w w ebac3c2b482fb4daa58d4bfb.

cn/data/2006/0417/article_464.php.(5),2005.

[4] 米都斯等著,李玉恒译 增长的极限[M] 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4 94 96

[5] K 皮蒂 绿色销售[M] 日本:同友馆出版,1993 117 118

[6] 刘湘溶 生态文明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29

130

[7] 包亚明 不能漠视巨大的消费主义陷阱[J] 经济研究资料,

2005,303(3):31 32

[8] 李培林 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科

文献出版社,2004 15 16.

[9] 艾宁 杜伦,多少算够???消费社会和地球的未来[M] 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22 123

[10] 李时华,龚志民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炫耀性消费[J] 消费

经济,2005,21(1):65 68 [11] 中华人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贸易法规欧盟生态标签体系!介绍[EB/OL]de.

ebac3c2b482fb4daa58d4bfb/aarticle/ddfg/tzzhch/200311/20031100152177. html,2003 11 20 [12] 尹世杰 关于绿色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J] 消费经济,2001,(6):3 4

[13] 喻雪红 倡导女性可持续消费,促进环境保护[J] 四川环境

2003,22(1):74 76

[14] 杨永杰主编 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M] 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2 23 25

[15] 耿莉萍 对人类消费行为的再认识[J] 商业研究,2004,308

(24):67 69

[16] 邓国用 发展绿色消费是当今的大趋势[J] 消费经济,

2001,(6):61 62

[17] 王 军 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41

42

[18] 刘维屏主编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M] 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3 12 13

126

四川环境25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e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