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选址认证报告(定稿)

更新时间:2024-03-22 09: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背景 ........................................................................................................................ 1

1.1项目建设背景 .................................................................................................................... 1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 1.3编制依据 ............................................................................................................................ 4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 6

2.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 6 2.2用地及建设规模 ................................................................................................................ 6 2.3工程内容 ............................................................................................................................ 7 2.4劳动定员 ............................................................................................................................ 8 2.5投资规模及筹措 ................................................................................................................ 8 2.6给排水 ................................................................................................................................ 8 2.7变、配电系统 .................................................................................................................... 9 2.8供气工程 .......................................................................................................................... 10 2.9空调工程 .......................................................................................................................... 10 2.10消防设计 ........................................................................................................................ 11 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介绍 ........................................................................... 13

3.1城市规模 .......................................................................................................................... 13 3.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与空间结构 ...................................................................................... 14

3.3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 15 3.4城市发展分项目标 .......................................................................................................... 16 3.5产业发展规划 .................................................................................................................. 16 3.6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 17 3.7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20 3.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22 3.9 城市绿地系统 ................................................................................................................. 24 3.10供水、排水、污水、雨水工程 .................................................................................... 25 3.11供电电源规划 ................................................................................................................ 27 3.12抗震工程规划 ................................................................................................................ 27 3.13防洪工程规划 ................................................................................................................ 28 3.14地质灾害防治 ................................................................................................................ 28 第四章 项目选址 ........................................................................................................................ 30

4.1指导思想 .......................................................................................................................... 30 4.2 选址的基本原则 ............................................................................................................. 30 4.3 选址的基本要求 ............................................................................................................. 31 4.4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 ...................................................................................................... 32 4.5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 ...................................................................................................... 33 4.6项目选址的工程技术条件 .............................................................................................. 33 4.7项目选址的交通运输条件 .............................................................................................. 35 4.8 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 ..................................................................................................... 35 第五章 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论证 ..................................................................................... 43

5.1城市规划对拟选用地在用地性质、建设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 43

II

5.2建设项目用地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 .............................................................................. 44 5.3建设项目与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 44 5.4建设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衔接和协调 .................................................. 45 5.5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风景名胜规划和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协调 .......... 45 5.6结论 .................................................................................................................................. 46

III

第一章 编制背景

1.1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区域经济和社会背景

益阳市赫山区,原名益阳县,1994年改县为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至28°53′,东经112°11′至112°43′。区域总面积1284平方公里,辖 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264个行政自然村、4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4万。赫山区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优越。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

赫山区是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益阳对接长沙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是湘中北水陆通衢。长张高速、319国道和308省道穿境而过,石长铁路与洛湛铁路在境内交汇,银城大道成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正在建设的长益轻轨、石长复线、绕城高速等交通动脉,将进一步完善赫山的交通网络。

赫山区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9%,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区内主要矿产有十余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砂金、钒、石煤、石灰岩等。农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是全国产粮大县,拥有100万亩优质稻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商品猪调出大县,年出栏猪120万头左右。

近年来赫山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了电子、医药、机械、建材、大米、包装、食品、纺织、竹器、商贸等10大支柱产业。构建以龙岭工业园为核心,以沧水铺、衡龙桥、泉交河塑编包装工业小区,龙光桥、新市渡机械制造和兰溪粮食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园带多区”工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艾华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汉森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粒粒晶米业为龙头的食品产业,以华翔变压器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以裕敬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以成美塑业为龙头的包装产业,以龙源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沧水铺镇和衡龙桥镇成为全国闻名的“包装袋之乡”、中南地区最大的包装袋集散地;兰溪米市是全国十大米市之一,年加工销售大米100万吨以上;电子产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畅销美、日、韩、德以及香港、

1

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铝电容器之乡”。 商贸业以商业步行街为龙头,益阳茶业市场、十洲路汽车贸易市场、中奇家居市场、银城市场等专业市场相得益彰。

2011年赫山区完成生产总值1757364万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589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460万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619315万元,增长10.1%。农业生产稳中趋好。全区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232万元,增长4.0%。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20267万元,同比增长45.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769333万元,增长23.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5207万元,增长33.6%。其中,工业投资618942万元,工业技术改造423630万元。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236万元,同比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18467万元,增长19.0%;住宿餐饮业64769万元,增长12.0%。财政金融同步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1219万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8307万元,同比增长40.1%。财政支出188121万元,同比增长15.2%。银信部门存款余额536372万元,比年初增长19.9%,贷款余额315070万元,比年初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据城调队抽样调查,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0元,增长13.8%。预计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78元,增长23.3%。

2.地方发展规划背景

《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确定益阳市城市性质为湘中北地区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湖南省高新技术配套研发中心、湖南省小商品流通中心、长株潭的体育休闲中心、全市的产品精加工集散基地。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确定为东接、南拓双向发展。在城市发展长期规划中提出中期2011—2015年,对应大城市成长阶段;远期2016—2020年,对应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过渡期并提出了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建设方针,增加城市整体供给,扩大消费需求的发展战略。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方面已把赫山区政府的搬迁纳入整体规划。并提出城区建设提出通过规划建设实现“以人为本、有山见山、有水亲水”的新理念。

市政设施规划方面,给水工程规划提出在城北新建益阳市第四水厂,为减轻最高日最高时三水厂输水管的负荷,拟在云雾山设置高位水池一座进行调节。排水工

2

程规划确定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和部分截流制相结合,新建五座污水处理厂。供电工程规划城区电网规划采用四个电压等级,三个变压层次。规划新建益阳东变电站和益阳南变电站,扩建迎风桥变电站和毛家塘变电站,规划220KV电力线、110KV部分电力线结合道路、河流和防护绿地预留高压走廊位置宽20-60米。市内110KV高压线转为地下敷设,规划10KV电力线采用电缆暗敷方式。通信工程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城市通信网络,采用远端模块局或新型用户接入方式,使光纤尽量靠近用户。建立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形成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合一的城际网络。电信局所主城区规划分为城北区、桃花仑区、志溪河区、赫山区、东港区、朝阳区、龙岭区、高科园区等8大交换区。益阳微波通信中心设在桃花仑电信枢纽楼上,微波通道限宽40m,限高130m(海拔),沿途单位在新建高层建筑时必须征求规划部门和电信部门的意见。规划在龙岭南片区、高新区各新建一座移动通信局。主城区广播电视网逐步形成完整的双向化光纤传输网。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把远景城市以东南部作为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西部和西北部作为城市次要的发展方向。益阳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格局是由两条功能主轴构造而成,一条东西向的、沿资江和S308省道的生活居住主轴,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挺进、垂直于生活居住主轴的综合服务功能主轴。在保持这一基本格局基础上,远景考虑东西向生活居住功能主轴西部延伸到桃江县城,东部延伸到兰溪镇;南北向综合服务功能主轴北部延伸到迎风桥,南部延伸到衡龙桥,形成一主城四副组团(益阳主城区、桃花江组团、迎风桥组团、沧水铺组团、衡龙桥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同时在城市的外围发展一条环形功能轴线把各卫星城镇串起来。基本形成“一点、一环加两轴”的城市空间结构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赫山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赫山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推进“四化两型”进程、力争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该区现有行政中心办公楼年久失修,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在全市比较落后,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便于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办事,行政中心办公楼搬迁扩建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

1.是赫山区政府正常办公的需要

益阳市赫山区区委和区政府机关大院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赫山北路68号,始建于1980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的增加,目前,机关大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赫山区区委、区政府的行政效能。首先现有办公场所面积小,院内有办公楼3栋,总建筑面积5930平方米,入驻单位36个,在编在岗人员433人,人均建筑面积7.8平方米。院内停车位56个共750平方米,每天公务车停车达200台以上,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因办公场地有限,有10多家单位不得不在外租房办公,严重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高;其次,现有办公用房质量差,现有办公用房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砖混结构,因年久失修,有两栋可鉴定为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第三,地理位置不合理,现有机关大院位于中心城区商贸中心,没有扩建的余地且影响了城市功能分区。院内有住宿楼12栋,常住户431户1500多人,办公区与生活区混杂在一起,既不利于办公,又不利于居住。

2.是加快“东接东进”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赫山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该区域已成为商业中心,已不适用行政办公。城市人口剧增,地域狭窄、交通拥挤、人口密度大等矛盾日益凸现,城市空间布局混乱,周边企业不断扩张,对老城区已形成挤压之势,导致中心城区没有发展余地,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如果将行政中心东迁,现有机关大院成为商业用地,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能更好的提高行政办公效能;能够与老城区融合形成1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框架,提质扩容,统筹城乡,集聚人气,从园区、产业、项目等要素上,主动与长沙、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对接,形成有机整体,有利于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有机统一,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拓宽益阳城区发展、促进我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3)《益阳市赫山新区分区规划(2012-2020)》; (4)《益阳市赫山新区行政中心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4

(5)《益阳市赫山区行政中心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益阳市赫山区行政中心整体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7)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综合方案; (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

5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2.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益阳市赫山区行政中心整体搬迁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益阳市赫山区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2用地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于益阳市赫山区关山路以南银城大道以东,G319以西,距离益阳大道8.5km处。项目拟建11F的行政办公大楼3栋,面积分别为25118m2、11410 m2、11410 m2,建设1栋1F的会议中心2732m2,1栋3F的综合楼5500m2,1栋3F的后勤中心5500m2,建设停车位912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8273m2(共中37251m2为不计容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105600m2。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程度提升赫山区政府办公效率和办公形象,充分改变现有办公场地拥挤和分散的现状,改善151个行政单位下属2098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体技术指标见表2-1所示。

表2-1 项目建设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1 2 2.1 建设内容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计容建筑面积 1号行政楼 行 政 其 中 楼 2号行政楼 3号行政楼 行政楼总计容建筑面积 会议中心 后勤中心 综合楼 2.2 不计容建筑面积 行政楼架空层 单位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222222222222建设规模 105600 98273 61022 25148 11410 11410 47290 2732 5500 5500 37251 16138

6

其 中 3 4 5 6 其 会议中心架空层 地下层 容积率 绿化率 密度 停车位 地面景观停车位 架空层停车位 m m / / / 个 个 个 个 224836 16277 0.65 55% 18.58% 912 120 467 325 中 地下层停车位 2.3工程内容

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2所示。

表2-2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类别 2工程内容 新建3栋11F的行政楼47290m,1栋1F总建筑面积98273m2;总停车位912个(其中地面景观停车位120个,架空层停车位467个,地下层停车位325个)。 主体工程 的会议中心2732m2,1栋3F的综合楼5500m2,1栋3F的后勤中心5500m2。 本项目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城际干道市政给水管引二路供水 DN150的给水管进入本项目范围,并在本项目室外形成DN150的环状给水管网。市政水压0.30Mpa。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雨水斗与地面雨水口收集后经DN200的UPVC雨水管直接排入水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排水 公 用 工 程 供电 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通过DN300的UPVC排水管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经城际干道污水管网排入新河。 本项目用电由益阳市赫山区电力系统供给。为保证政府工作供电环境的稳定,本项目在行政办公楼地下一层设10kV变配电所一座,包括高压配电间、变压器及低配间、控制值班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高压配电间装设高压铠装封闭式开关柜12台,为全院4台变压器(1000KVA×2,1250KVA×2)供电。根据各用电单位的特点与要求,实行就近分片供电的原则。 供气 空调

食堂用气采用灌装液化石油气。 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冷、热源。该类型机组采用环保冷媒7

R407C为制冷剂,夏季提供冷冻水温度为7/12°C,冬季提供循环热水温度为45/40°C。 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站,采用好氧生物法处理,处理规模为150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废水治理 合并污水一起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经城际环 保 工 程 噪声治理 废气治理 干道污水管网排入新河。 食堂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地下停车库加强机械通风;柴油发电机排气管安装柴油烟气净化器。 水泵房布置在地下室,建设单位拟对水泵基础作减振处理。地下车库风机出口管安装阻抗复合式消音器。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在地下室内,并安装消声器;中央空调冷却塔置于楼顶,安装消声、减震设施。 固废处置 景观工程 绿化及其它景观设计 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污水处理站污泥经浓缩、干化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填埋。 绿化面积58080m,绿化率55%。 2

2.4劳动定员

根据益赫编办(2012)10号文件关于赫山区行政中心进驻办公的机构编制说明,赫山区区直属党政群一级行政事业机构58个(内设机构279个),下属二级事业单位93个,共151个行政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752名。年工作240天,每天8小时。

2.5投资规模及筹措

本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4218万元。建设投资计划在36个月的时间内,按项目实施进度和投资比例分阶段投入。本项目的建设资金由赫山区财政局负责安排解决。

2.6给排水

1.给水

本项目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城际干道市政给水管引二路DN150的给水管进入本项目范围,并在本项目室外形成DN150的环状给水管网。市政水压0.30Mpa。生

8

活给水分两个区,低区采用市政压力供水,高区采用变频加压供水方式。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办公人员生活用水、食堂用水、绿化用水等。用水量见表2-3所示。

表2-3 项目用水量计算表

序号 1 2 3 4 用水名称 生活用水 食堂用水 绿化洒浇 合 计 用水标准 60L/人.d 15L/m2 2L/m2.次 用水单位数 1752人 1752人 58080m2 使用时间 8h/d 8h/d 1次/d 最高日用水量(m3/d) 105 26 116 247 2.排水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

雨水:根据益阳市降雨情况估算及近年来城市排水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确定项目地雨水量q=2000l/s。雨水由雨水斗与地面雨水口收集后经DN200雨水管直接排入水库。雨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

污水: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站,采用好氧生物法处理,处理规模为150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合并污水一起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经城际干道污水管网排入新河。

2.7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本项目消防用电,重要电子信息系统和警卫、安防系统用电为一级负荷。客梯动力、排污泵、生活水泵,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档案室及主要通道、楼梯间照明为二级负荷;其它一般照明、空调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项目用电由益阳市赫山区电力系统供给。为保证政府工作供电环境的稳定,本项目在行政办公楼楼地下一层设10kV变配电所一座,包括高压配电间、变压器及低配间、控制值班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高压配电间装设高压铠装封闭式开关柜12

9

台,为4台变压器(1000KVA×2,1250KVA×2)供电。根据各用电单位的特点与要求,实行就近分片供电的原则。

3.应急电源

本项目消防用电设备、重要公共设施用电等一、二级用电负荷计算容量为l50kw,电压均为380/220V。为保证市电停电检修的情况下,能维持最低限度的行政办公需要,同时满足消防用电设备、重要公共设施等一级负荷用电的需要,本项目在办公楼地下一层新建一座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一台200kw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

本项目的重要电子信息系统和安防系统设备自带UPS应急电源,容量为50kw,电压均为220V。

本项目事故照明、应急疏散照明容量为20kw,电压均为220V,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应急时间60min。

4.供电方式

高压配电系统采用两路 10kV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形式,同时使用,互为备用。 配(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二组变压器供电,单母线分段形式,中间设分段断路器,平时分列运行。容量较小、较分散的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配电,重要负荷和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消防用电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2.8供气工程

本项目食堂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年耗气量约为15.2万m3。

2.9空调工程

本项目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冷、热源。该类型机组采用环保冷媒 R407C为制冷剂,夏季提供冷冻水温度为7/12°C,冬季提供循环热水温度为45/40°C。

对于夏季制冷负荷中的不足部分,设计建议按常规水冷单冷式制冷系统进行设计,推荐选用RSW系列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若干台(套)作为夏季空调辅助冷源,机组技术参数与上述地源热泵机组制冷运行工况基本相同,但需要增配超低噪音玻璃钢冷却塔若干台(套),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C。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采用热泵专用型高效螺杆式压缩机作为能源提升设备,采用地下埋管换热系统作为能

10

量提取设备,充分利用地下土壤或地表岩土体的低位热能和相对稳定的地下温度场,夏季通过地下土壤吸收空调系统余热,冬季则直接将地下土壤蓄存的热量通过系统管路附件输送至各空调房间末端放热设备。

2.10消防设计

本工程为高层与多层混合建筑群,耐火等级为二级。消防设计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范,首先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在项目内设计环通的消防通道,各防火分区内均设有二个以上蔬散口,并保证大量人流的快速、便捷集散。设计充分考虑了设置出烟口、防火门及喷淋等主要消防设计备的可能性。

1.室内装修防火

室内消防应严格按照《建筑物内部装修设计规范》(GB50222-1995)执行,根据功能和所处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装修标准,所选材料均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

2.消防水量标准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

办公楼及地下室自动喷水用水量:30L/S

会议中心采用防火卷帘配合防护冷却水幕用水量20L/S 3.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采用低压制消防系统,由城市消防车到现场由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灭火。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4.室内消火栓系统

地下车库设置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贮存1小时自动喷淋用水量、3小时防护冷却水幕的水量和2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行政办公楼十层顶层设置消防水箱,地下车库消防水泵房设置消防增压设备,保证室内水火栓系统的初期流量和压力。每层均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SN65型室内消火栓带启动按钮,保证设置间距不大于50米并有2股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设一套消防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取水向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补水。

5.自动喷水系统

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湿式系统,地下车库及行政办公楼各层净空不大于8m处均设湿式喷洒保护。行政办公楼按中危险Ⅰ级设计,地下车库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小时,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05MPa,系统设计用水量按中危险Ⅱ级设计,设计流量取30L/s。

地下室水泵房设一用一备两台喷淋泵,地下室高2组湿式报警阀,每组负担的喷洒头数不超过800个。各层有吊顶的部位采用DN15隐蔽型喷洒头,动作温度为68°C、K=8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测试水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1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及系统稳压设备维持压力,发生火灾时由喷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在会议中心舞台设置防护冷却水幕,地下室水泵房内设水幕增压泵两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12

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介绍

本部分主要参考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综合方案的相关内容。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近期: 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本规划涉及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范围为益阳全部行政辖区,包括3县(安化、桃江、南县)、1市(沅江)、3区(资阳、赫山、大通湖区)和益阳高新区,总面积约为12144 km2。规划区范围包括迎风桥镇、长春镇、新桥河镇、谢林港镇、岳家桥镇、沧水铺镇、龙光桥镇、衡龙桥镇、兰溪镇、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泉交河镇和笔架山乡的部分,规划区范围总面积976 平方公里。

3.1城市规模

规划至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9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3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47%。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1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8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5%。本次规划期内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见表3-1所示:

表3-1 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分期预测表

指标 中心城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东部新区 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计(平方公里) 其他乡镇 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规划区合计 2015年 稳步 65 23-28 18-20 41-48 21 高速 80 23-28 18-20 41-48 21 2020年 稳步 80 38-43 13-15 51-58 11 高速 100 38-43 13-15 51-58 11 127-134 142-149 142-149 162-169 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80万人,用地控制在8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100万人,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

13

3.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与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分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县(市)域中心、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五个等级,其具体情况见表3-2。

表3-2 2020年益阳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功能地位 市域中心 市域次中心 县(市)域中心 城镇个数(个) 1 1 5 城镇名称 中心城区 东部新区 安化县城、桃江县城、沅江市城区、 南县县城、大通湖区 平口镇、梅城镇、大福镇、小淹镇、马迹塘镇、灰山港镇、武潭镇、兰溪镇、迎丰桥镇、南大膳镇、草尾镇、茅草街镇、千山红镇 略 四级 五级 中心镇 一般建制镇 13 51 全市城镇体系采取“圈层渐进,沿轴”开发模式,形成“一圈两轴”的主要空间格局,最终形成“中心带动,两翼齐飞,沿轴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

“一圈:即以益阳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外围东部新区、桃江和沅江为联系圈的中部城市发展圈,打造核心增长极。

“两轴”:以益阳至南县高速公路和S306、益阳至溆浦高速公路和S308为主要轴线,形成市域东西两条发展轴,带动东西两翼城镇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山水相间、开放式、有机生长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构筑“一轴三带多中心,一城一区十一片”的规划区空间结构。

一轴:串联益阳市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的城镇发展轴; 三带:北部资江风光带、西部山林风光带、东部农田风光带;

多中心:规划形成由城市主中心、次中心、片区中心组成的多中心结构。于益阳市中心城区的益阳大道、康富路交叉口附近区域形成城市主中心,于资阳片区、赫山南片区、沧水铺片区形成城市次中心,于高新南片区、衡龙桥片区、鱼形山两型社区实践区片区形成片区中心;

一城:益阳市中心城区; 一区:东部新区;

十一片:资阳片区、会龙片区、桃花仑片区、东港片区、高新区北片区、赫山

14

北片区、高新区南片区、赫山南片区、沧水铺片区、衡龙桥片区、鱼形山两型社区实践区片区。

3.3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紧凑式发展的“一个中心、八大片区、三条风光带、多处公园绿地”的空间结构。

(1)一个中心:以益阳大道为纽带,桃花仑、高新北和赫山北等功能片区共同构成益阳市中心城区中心。

(2)八大片区:主城区划分为资阳片区、桃花仑片区、高新区北片区、会龙片区、高新区南片区、赫山北片区、赫山南片区和东港片区等八个综合片区。

①资阳片区:用地面积约20.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商贸、文教体卫、行政办公、

工业和仓储等功能。

?桃花仑片区:用地面积约13.8平方公里,是益阳市的主要生活片区,规划发展和完善商业、居住、综合服务等功能。

?高新区北片区: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包括商贸、居住、行政、休闲、文化在内的综合功能片区。远期逐步搬迁工业。

④会龙片区:用地面积约5.9平方公里。主要以发展居住、休闲功能为主,远期逐步搬迁工业。

⑤高新区南片区:规划控制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以高科技工业、科研、休闲和居住等功能为主。

⑥赫山北片区:用地面积约12.58平方公里。是益阳市未来的高等教育基地,工业基地和主要生活片区,远期逐步搬迁二三类工业。

⑦赫山南片区:用地面积约19.22平方公里。是益阳市未来的物流中心和包括行政办公、商贸、居住、休闲、文化、工业等功能的综合服务片区。

⑧东港片区:用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益阳市未来的水铁联运码头。依托千吨级码头,配套相关仓储用地,可适当安排二三类工业。

(3)“三条风光带、多处公园绿地” :“三条风光带”为北部资江风光带、西部山林风光带、东部农田风光带;“多处公园绿地”为会龙山生态公园、秀峰公园、梓山湖公园、文昌公园、清溪河公园、志溪河湿地公园等多处公园绿地。

15

3.4城市发展分项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成果能够被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分享,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同步提高。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3.环境发展目标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人为本,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生态山水城市。

4.资源节约目标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全面盘活存量用地,有序扩展增量用地,提高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率;加强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完善资源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

5.城乡建设目标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形成设施完善、配套齐全、适宜居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3.5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益阳”和“两型”产业发展的要求,打造区域“两型”产业集群,形成:“一核引导、两轴联动、三区协调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引导:即益阳两型产业综合集聚发展核,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

16

两轴联动:“益阳——沅江——南县”经济发展轴和“益阳——桃江——安化”经济发展轴。

三区协调: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

3.6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3474.83公顷,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34.59%,人均居住用地34.75平方米。中心城区共规划11个居住片。

(1)金花湖居住片:用地面积247.29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18公顷,可居住人口8万人。

(2)马良居住片:用地面积168.52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5公顷,可居住人口5万人。

(3)白马山居住片:用地面积106.59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4公顷,可居住人口3万人。

(4)会龙居住片:用地面积150.94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8公顷,可居住人口5万人。

(5)秀峰居住片:用地面积276.81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14公顷,可居住人口8万人。

(6)团洲居住片:用地面积318.59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17公顷,可居住人口10万人。

(7)梓山湖居住片:用地面积588.37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30公顷,可居住人口18万人。

(8)城南居住片:用地面积814.18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45公顷,可居住人口20万人。

(9)梓怡居住片:用地面积386.55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15公顷,可居住人口11万人。

(10)高新居住片:用地面积341.55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14公顷,可居住人口10万人。

(11)黄泥湖居住片:用地面积75.44公顷,可居住人口2万人。

17

除此之外,规划东部新区居住片,用地面积139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24公顷,可居住人口32-36万人。

2.工业用地布局

将工业区由分散布局逐步调整为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功能。规划三个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一个工业点,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工业用地1813.55公顷,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18.05%,其中一类工业用地508.90公顷,二类工业用地1036.11公顷,三类工业用地268.54公顷;东部新区规划工业用地825.32公顷。

(1)益阳高新区

控制工业用地面积约614.09公顷,主要引进一类工业项目,重点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产业、光伏产业、节能光电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业;以橡塑机械、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齿轮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肉类、水产品加工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以生物质发电、风光发电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2)龙岭工业园

控制工业用地面积589.12公顷,主要布置一类与二类工业项目。重点发展电子、医药两大产业,着力打造“中国铝电容器之乡”、中南地区中成药生产基地;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产业;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做大做强纺织、制鞋产业。

(3)长春工业园

长春工业园位于资阳片区东北部,控制工业用地面积482.39公顷。白马山路以西布置一类与二类工业,白马山路以东布置三类工业。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

(4)东部新区工业集聚区

控制工业用地面积825.32公顷,按照建设中部地区“两型”产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产业,集中打造湖南汽车零部件基地、绿色食品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

(5)港口工业点

位于港口码头附近,有水陆联运线,交通运输方便,可发展二、三类工业,控制工业用地面积127.95公顷。主要发展化工、冶金等产业。

3.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18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建设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中心,以物流配送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物流集散中心、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商务中心等,将益阳逐渐建设成为湘中北地区的商贸中心,长株潭都市区的农产品市场中心。商业中心:规划形成一个市级大型商业中心、5个区级商业中心、若干个居住区级商业的商业中心体系。商务办公区:规划形成一个高新区中央商务办公中心和三个规模不等的商务办公区。专业物流集散市场:参考益阳市商业网点规划,根据物流园布局,综合考虑益阳城市专业市场形成现状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选择,规划分别在火车站附近建设以钢材、建材与汽车交易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在株木潭与城北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市场,在银河大市场建设城市生活物资交易市场,在东部新区建设建材及城市生产物资交易市场。

4.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形成一个市级行政中心区,三个次中心的行政办公用地格局。一是保留资阳城区的区级行政办公职能,规划将资阳区政府选址在长春工业园以北,临资阳路,打造资阳区办公中心;二是将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于高新北片区,打造益阳市行政办公中心区;三是规划分别在赫山南片区的河岸北侧及银城大道规划部分行政办公用地满足行政次中心的功能。规划按照人均行政办公用地1.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在益阳城区共布局153.8公顷行政办公用地;四是各居住区应设置居住区级管理中心。

5.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在桥北沿江,结合资阳老城旅游商业街建设,建设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北文化娱乐休闲区。规划在梓山湖西侧,建设成为集博览、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的,面向整个益阳市域的梓山湖文化娱乐体育区。规划结合赫山区图书馆,综合考虑赫山庙街区改造,增加建设益阳市图书、音像专业专业批发市场。对现有的图书馆、中心书店按发展需要适当扩大规模。规划在东部新区建设及体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级文化娱乐中心。规划在赫山南片,打造益阳新的商业文化休闲娱乐区。

6.教育科研用地

完善现有的两个文教科研区,即高新北片和赫山南片文教科研区,加强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并给学校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

19

7.体育用地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个市级体育中心即市级体育中心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分别在资阳片区、赫山南片、城东新区各建设区级体育中心,各区级体育中心应至少配套一场一馆一池等体育设施,同时结合场馆建设,开设重点训练项目。 结合梓山湖运动休闲区的开发建设,设置相关系列体育运动设施。新区的居住用地开发必须按标准设置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增加运动场地,发展大众化的体育活动。

8.医疗卫生用地

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加快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速度,健全医疗卫生三级网络,满足全体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1)改造完善现有医院,逐步完善旧区所有综合医院配套建设; (2)结合新区建设,配套布置综合性医院和新建的专科医院;

(3)各个城区根据人口需要,配套完善医院、街道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以及健康教育所等项目,形成完善的全民医疗保健网络。

通过以上三项建设,达到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优势互补的结构体系,形成专科配套、各具特色的医院布局新格局。

3.7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以铁路场站枢纽建设为重点,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复线铁路及城际铁路,增加铁路对外通道,充分发挥铁路中远距离的运输优势,提高益阳铁路的综合运输能力。

(1)普通铁路

石长线增建二线,由单线拟建为复线,改造为电气化。洛湛线益阳至永州段增建二线,由单线拟建为复线,改造为电气化。新建益阳市能源基地(矿工点)铁路专线,作为远景荆益铁路先导段。

(2)城际铁路

规划建设长常城际铁路。长常城际铁路线路进入益阳市境内后沿既有石长铁路通道北侧向西,过衡龙桥、沧水铺,于益阳东站前跨过石长铁路,沿石长铁路南侧引入益阳站;出站后线路沿石长铁路南侧向西,过谢林港,在既有资江铁路大桥南

20

侧跨资江,而后再跨石长铁路引入既有桃江站;出站后线路尽量取直进入常德境内。在东部新区设沧水铺车站,选址沧水铺镇灵宝山村合山湾,在益阳市区设城际站与现有石长铁路益阳站共站。

规划汨益娄衡城际铁路。汨益娄衡城际铁路线路沿益平高速进入益阳境内,在益平高速北侧往西进益阳东站,然后与石长铁路共廊道引入益阳站。出站后,跨绕城高速,于谢林港东侧穿过,在新市渡镇跨志溪河,往南至娄底。

(3)城市轻轨

从桃江县城沿桃益公路至谢林港,再折向迎宾路至益阳火车站,然后沿康富路过资江后接文昌路,然后沿沅益高等级公路至沅江。

2.航道与港口规划

规划保留现有重点港口码头的建设,不重点开辟新的港口码头,建设重心放在现有港口码头与公路、铁路场站之间的联系衔接,实现公-铁-水联运,保障快捷运输,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现有重要港口码头为泥湾码头、资阳化工码头,其建设为千吨级现代化码头。规划航道有:资水。

3.航空运输规划

规划利用与其相邻的长沙市黄花国际机场和常德市桃花源机场,重点规划建设中转楼,完善乘客换乘接驳功能。规划迎风桥机场为军用机场,远景预留民用功能用地,按照4C级机场的等级建设,满足旅客年吞吐量为20万人次的需要。

4.公路 (1)高速公路

益阳—长沙—常德。益阳至长沙、益阳至常德的交通主要是通过现有的长常高速。

益阳—桃江、安化。至桃江、安化之间的高速通道,可从绕城高速苏家坝互通汇入,而后走绕城高速公路、并于绕城高速凤形山互通汇入益马高速公路,直达桃江、安化。

益阳—沅江、南县。至沅江、南县的高速通道,可从绕城高速凤形山互通汇入,而后走绕城高速,并于迎风桥互通汇入益南高速,直达沅江、南县。

益阳—娄底。至娄底、衡阳的高速通道,可从绕城高速各个互通口汇入,而后从团圆互通并入益娄衡高速,通娄底达衡阳。

21

益阳—岳阳。至岳阳市各区域,可从绕城高速各互通口汇入,于绕城高速苏家坝互通汇入益阳至平江高速,直通岳阳各区域。

(2)国道

319国道在东部新城的衡龙桥跨过石长铁路,沿石长铁路廊道稍微往西,穿过寨子仑与碧云峰之间的山地后,跨绕城高速并与其共廊道,在火力电厂东侧横渡资江后往西接原319国道。

(3)省道

省道308从桃江过谢林港后,下穿绕城高速后接入主城区,与益阳火车站前的迎宾路相接,迎宾路往东后至十洲路,再沿十洲路往北至梓山东路,从梓山东路往东为省道308的进出城窗口。省道204是往沅江、南县的出口通道,现已改造为沅益一级公路。

(4)城际干线

仓宁城际干线。银城大道往东至沧水铺后接仓宁城际干线,并通过益阳与宁乡边界的白石塘与宁乡县的宁乡大道(北)和金洲大道(南)相接。

长沙北横线。长沙北横线从望城区起,经过泉交河一直往西,跨资江、过香埔仑乡,至常德。在泉交河、香埔仑乡有连接线与城市相连。

3.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 (1)技术指标

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4个等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总长约为90公里,路网密度为0.9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总长约为130公里,路网密度为1.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的路网密度控制在3公里/平方公里左右。

(2)道路结构

规划路网为网格状结构。即“两环两快,中心城区四纵五横,东部新区三纵三横”。两环是指:由长常高速、绕城高速组成的高速公路环;由主城白马山路、十洲路,新城雪花路、衡泉路、国道319改道线构成环城路。两快是指:由主城与新城相连线的银城大道、桃花仑路构成。中心城区四纵五横是指:马良路-金山路、文昌

22

路-康富路、龙洲路、蓉园路为纵向主干道;资阳路、长春路、益阳大道、迎宾路、关山路为横向主干道。东部新区三纵三横是指:和谐路、创业路、园山路为纵,高新大道、鱼形山大道、幸福路为横。

2.公交线网规划

形成以主骨架线路为骨干,以基本线路为支撑,基本线路覆盖城区,以补充线路为补充,出租汽车和其他客运方式协调发展,城区交通与对外交通紧密衔接的枢纽型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1)公交骨干线网

规划8条公交骨干线路作为公交线网系统主骨架。车辆选用空调车和大型公交车,高峰发车间隔五分钟左右,平均站距控制在400~600米左右,主城区可加密到400米左右,主要沿干道行驶以保证其车速,平均运行车速在20~25公里/小时。

(2)公交基础线网

在骨干道路的基础上,规划26条基础线路,主要承担城区内部的居民中段距离出行,设置在主要的居民区附近,或靠近大型集散点,平均运行速度在15~18公里/小时,高峰发车间隔为10分钟左右,平均站距控制在400米左右。

(3)公交补充线网

公交补充线路主要连接主城区及外围地区,填补公交服务盲区,规划补充线路17条。城区内部平均站距400~500米,平均运行速度在15~18公里/小时,外围平均站距在700~1000米,平均运行速度在25~30公里/小时。

3.步行交通规划 (1)商业步行通道

将现有的市商业样板街、秀峰西路、秀峰中路、佳宁路、怡园路、海棠路,以及秀峰中路以南的大桃路、桃花仑路以北的大桃路、桃花仑路、华联商业街、青年路和益阳商业步行街,规划为商业步行通道。在东部新城的北部商业中心周边设置商业步行通道。

(2)漫游步行通道

在资江生态廊道、会龙山公园、梓山湖主题公园、清溪河公园等的外围,利用支路布置漫游通道,方便居民休闲游览,提升景区品质。将资江路、甘宁路、红星路、云树路、金山北路部分路段、环湖路、清溪路、宁家村路规划为漫游步行通道。

23

在东部新城的鱼形山和四方山风景旅游区设置漫游步行通道。

3.9 城市绿地系统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区内的现有水体,山体,农田,河岸线等自然元素,采用块状,带状绿地相结合,规划形成“一湖两轴、三山四水、六园多点”的绿化格局。规划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城市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为12.99平方米。

一湖:中心城区的梓山湖;

两轴:银城大道与益阳大道构成城市的十字绿轴,在轴线上规划布置有街头绿地、道路绿地和广场绿地。

三山:城市发展布局充分结合城市西部和南部的的自然山体,在绕城高速公路北侧形成由寨子仑风景区,云雾山生态保护区、会龙山生态保护区三大山体镶嵌城市的自然山体屏障。

四水:城市东南西北方向四条河流生态绿地廊道,分别为资江风光带、志溪河自然风景带、兰溪河自然风景带、清溪河风光带,形成中心城区外围自然水体及其两岸的水源保护绿地、防护绿地、自然湿地和滨水公园构成的生态恢复廊道,其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局部100-150米。

六园:梓山湖公园、会龙山公园、秀峰公园、文昌公园、白马湖公园和银城公园六个重点建设的市级公园。

多点:即指由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城市景观重要结点、专类公园、区级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等组成的绿化体系。这些绿地呈点状星罗棋布般分布,构成了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细胞”。

2.公园绿地规划

主城区规划公园绿地面积1299公顷,其中包括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四类。

市级公园:市级综合公园规划6处:会龙山公园、秀峰公园、梓山湖公园、白马湖公园、文昌公园和银城公园。会龙山生态公园位于城西,面积约149公顷;秀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为综合性水上公园,总面积约58.5公顷;梓山湖公园位于益

24

阳大道以南,为市区游憩活动的中心,总面积约280公顷;银城公园位于东部新区,为益阳东南部休闲主题公园,总面积约78公顷;文昌公园位于规划的资江五大桥桥北,定位为资阳片综合性休闲公园,总面积12公顷,白马湖公园位于资阳路和青龙路之间,总面积30公顷。其它市级专类公园有4处,分别为益阳植物园、益阳体育公园、青龙洲水上公园和火山遗址公园。

区级公园。区级公园规划8处,主要为一个城市组团或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其用地面积一般大于2公顷,服务半径约3—5公里,分别为西施生态园、马良湖公园、团洲公园、龙洲公园、金山公园、龙岭公园、石港公园和清溪河公园。

社区公园。中心城区八大片区至少各设置社区公园1处,东部新区在沧水铺片区和衡龙桥片区各设置社区公园1处,用地面积一般不大于2公顷,服务半径约1-1.5公里。

街头绿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区景观道路两侧,居住区出入口附近,每处面积为0.5-2公顷。

3.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由基本农田、耕地、林地、园地和自然湿地组成,因其多层次的绿化效果和复合的生态功能,构成主城区外围重要的隔离绿带。益阳中心城区的特色也在于环中心城区的“三山四水”生态绿地,环城林网的规划,是益阳森林城市的典型风貌特色,其不仅能为市民带来绿意盎然的休闲,降低城市的热导效应,且也能防止城市无节制扩展起着重要作用。

规划将中心城区的绿色廊道与区域的绿色廊道体系很好的对接,由该“绿环”向东与资阳区的黄家湖、迎风桥水库,向南与东部新城的碧云峰、鱼形山水库,向西结合桃江县的洪山竹海,构成水、城相间相隔的城市空间格局。

3.10供水、排水、污水、雨水工程

1.供水工程

主城区供水系统分三个部分:

城北地区,远期用水量约为8×104m3/d,全部由四水厂供水。城南地区,包括会龙山片区、桃花仑片区、赫山南区、高新区、东港区。远期总用水量为32×104m3/d,由会龙山水厂(12×104m3/d)、三水厂(20×104m3/d)和四水厂(8×104m3/d)联

25

合供给。东部新区,用水量约为10×104m3/d,由东部新区新建水厂供水。城南区地形标高在60m以上的地区,采用分区供水方式,三水厂分高压区与低压区分别供水。为减轻最高日最高时三水厂输水管负荷,高新区云雾山规划设置高位调节水池。

2.排水体制

新建城区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必须经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对旧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逐步将旧城的排水系统改建为分流制。

城北片。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区长春工业园严格按雨污分流制系统实施。城南片。赫山北、赫山南片区、高新区南片区、东港片区、高新北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对会龙山片区、桃花仑片区逐步改建成分流制排水系统。东部新区采用分流制系统。

3.污水工程

污水量预测。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至2020年,城市日平均污水排放量为40万吨/日。

规划共设5座污水处理厂,除已建成的团洲污水处理厂(规模20×104m3/d)外,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区及各类居住区必须保持300米以上防护距离。资阳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万m3/d,占地面积为5公顷,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资江。赫山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万m3/d,占地面积为6公顷,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溪河。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4万m3/d,占地面积为6公顷,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志溪河。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8万m3/d,占地面积为6公顷。

污水管网布置:

(1)污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40米时,可在道路两侧布管,污水管道尽量以重力流排水为原则,考虑地形坡降,尽量少设置中途泵站提升。(2)城区共设置污水提升泵站10座,在进行排水系统专项设计或扩初设计时要详细明确安排。(3)近期城南片现状建成区现有雨污合流管改造成合流式截流制,并逐布改成分流制,污水排入团洲污水处理厂。(4)工业园区近期大力加强市政污水管道建设,每条新建道路严格按雨污分流制设置管道。

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近期应达到70%以上,远期达到

26

90%以上。

4.雨水工程

管网布置。主城区分为城北片和城南片两个独立的雨水系统:城北区旧城区以五一路合流管渠为主干渠,通过贺家桥泵站和东门口泵站直排资江;长春工业园区以幸福渠、中间渠为干渠,各支路就近排入干渠,汇入白马山总干渠,经白马山泵站排入资江。城南区中会龙山片区与高新区部分地区,雨水经干渠收集排入志溪河;中心片区大致以金山路干渠、龙洲路干渠和罗溪路干渠为主干渠,雨水经现有西流湾雨水泵站及规划团洲雨水泵站排入资江,其中赫山北片大部分雨水随地形往东汇入南干渠;赫山南片及高新区部分地区通过各支路汇集雨水汇入清溪河。

3.11供电电源规划

现状复兴500变电站规划扩容至2X750MVA;规划新建益阳500kV变电站,选址在长常高速以东,主变容量2X750MVA。现状迎风桥及毛家塘220变电站规划进行扩容改造,扩建后主变容量均为2X120MVA;现状沧水铺220变电站规划扩容至120+2X180MVA。规划新建益阳南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X180MVA;规划新建益阳北及会龙山西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均为1X180MVA;规划新建东部北及会东部南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均为2X240MVA。保留现状铁铺岭、朝阳、接城堤、会龙山、江家坪、长坡岭、清水塘、玉兰、岳家桥、秀水及香铺仑变110千伏变电站,规划进行扩容改造,扩建后主变容量为2X31.5MVA或2X50MVA。规划新建16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主变容量均按2X50MVA或2X63MVA考虑。

3.12抗震工程规划

设防标准。益阳市属6度设防区,重要建筑物与基础设施按7度设防。 抗震工程规划:

(1)工程地质抗震规划。对新建筑物选择地质条件较好地段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要进行抗震设计;对现有建筑实施抗震加固;主干道两侧的房屋高度应考虑不得在震时倒塌堵塞交通。加快老城区的改造,在场地较好地段,应以多层建筑为主,降低建筑密度。

(2)城区避震疏散规划。以南北向的六条主干道(马良路、迎春路、康富路、

27

金山路、龙洲路、银城大道)和东西向七条主干道(五一路、资阳路、资江路、桃花仑路、益阳大道、会龙路、高新路)为主,结合次干道及支路构成的道路骨架网以及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配套完善疏散通道。避震疏散用地应达到人均1.0平方米,主要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和其它空地做为避震疏散场所。合理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和路网密度,提高疏散通道安全度,疏散救援通道需保证震后7米以上的宽度。

(3)城区生命线系统抗震规划。生命线系统包括供电、供水、邮电、医疗卫生、消防、交通、粮食、防洪、燃气和煤炭等九个部门,各生命线工程有关单位,应配备器材、精干人员和车辆,组成抢险组,以备救灾。

3.13防洪工程规划

益阳市防洪等级为Ⅱ等城市,在防洪保护圈内,主城区采用近期100年一遇控制(39.53米,黄海高程),远期150-200年一遇控制,工程等级为二等,非主城区采用近期50年一遇控制,远期100年一遇控制,工程等级为二等。

(1)城北片区保护圈:资水以北区域,由现有的长春大堤和长常高速公路组成。 (2)桃花仑片区保护圈:资水以南区域,由现有的河南大堤和长常高速公路组成。

(3)黄泥湖保护圈:资水以南和志溪河以西区域,由现有的资江大堤和志溪河大堤组成。

(4)东港片区保护圈:位于资水以南和铁路下河线以西,由现有的资江大堤、铁路下河线和高速公路组成。

3.14地质灾害防治

在城市建设中尽量避免利用或靠近山体进行工程建设,如确需利用或靠近山体建设时,应勘测土层的结构及其下伏基岩的岩性,岩面与地形的关系,正确选择边坡开挖的方位和开挖深度。应尽量避免边坡坡向与岩层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一致,两者的夹角应大于45°。边坡的几何形状,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安全。

利用软土作地基时,应尽量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如需要用软土作持力层时,应避免对原状结构的破坏和搅动,并采用适合的基础型式,尤其是修建具有振动荷

28

载的构筑物,更要慎重考虑。

益阳属山区丘陵地貌,石灰石矿藏丰富,地下溶洞分布广泛,尤其是地处赫山、宁乡、桃江三县(区)交界处的岳家桥镇,地下熔岩坍塌已造成多处地面沉降。城市建设中应提前进行地质勘查,及时发现地下采空区,方便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29

第四章 项目选址

建设项目选址是项目决策中的重要环节,如果选址不当将会造成建设项目的“先天不足”,给日后的运行和服务功能带了难以弥补的缺陷,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经营和效益。因此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场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进行多点、多方案的比较后再择优选择场址。

4.1指导思想

1.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项目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风向、位置、交通、建筑物等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满足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要求,使项目运行环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项目用地应与国家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政策相统一

项目用地应充分体现国家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政策,合理规划,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控制用地指标,节约用地。项目选址尽量减少拆迁工作,满足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尽可能避开耕地,如确实不能避开,应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耕地占用,并进行占补平衡,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3.项目用地选址应最大程度的保证项目运行安全、高效和保护环境

项目用地选址应重视前期勘察和专题论证,对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确保项目建设与国家对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要求相一致。项目用地经地质灾害性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具备作为建设用地的条件。

4.2 选址的基本原则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选址选择时应该重点考虑下列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要求。 2.节约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者少占农田; 3.满足本项目服务功能的特定要求;

4.地区的客观条件与项目建设、运行条件相适应; 5.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0

4.3 选址的基本要求

1.用地的基本要求

(1)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方,尽量避免在闹市区建设;

(2)必须十分重视节约用地。多层办公楼建筑基地容积率(基地内建筑总面积与基地面积之比)不低于1.2,高层办公楼建筑基地容积率不低于2.1。城市用地紧张的地区,基地容积率应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3)现状用地地质状况良好,拆迁工作量小,不需大型土石方平衡; (4)土地的使用应符合益阳市总体规划及益阳市赫山区行政中心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地形和地貌:自然地面坡度不宜大,一般以4-5度为宜,不宜过大; (6)给水、排水设施良好,污水排放满足环保;

(7)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不在溶岩、断层、滑坡、泥石流、土崩、八级以上的地震区和矿藏区;

(8)尽量避免因工程地质问题而使工程基础复杂化; (9)地基承载力等条件满足项目要求;

(10)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最好无侵蚀性。 2.交通运输要求

(1)符合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 (2)交通条件优越,便于工作人员上下班;

(3)公交网线相对较多,方便相关办事人员的顺利到达; (4)实行人车分流;

(5)场地相对空旷,不会形成车辆和人员的拥堵现象;

(6)对外交通便利,距离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的距离相对较近,对外联系便利顺畅。

3.周边环境要求

(1)周边环境相对较为安静,不宜喧闹;

(2)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行政办公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人员安全的场所毗邻;

31

(3)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应有布置停车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4)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办公大楼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5)考虑高温、高湿、云雾、风沙、暴风、落雷、滚雷区对项目的影响; (6)考虑冰冻线对建(构)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7)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

4.4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

本拟建项目地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水井坳村,处于赫山区关山路以南银城大道以东,G319以西,距离益阳大道8.5km处东侧,距离城际干道约200m,交通方便。用地范围地理位置为:东经112°23′37.2″~112°24′39.7″,北纬28°29′16.2″~28°30′17.3″。规划用地面积为1.93km2。项目周边情况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关 山 路

居民住宅

山 地

农 田

赫山区行政中心

山 地

城际干道 居民住宅

农 田

32

4.5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等特点。根据益阳市气象局1954-2010年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3.6℃,极端最低气温-13.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32.2mm;多年平均风速2.4m/s。全年主导风为NNW风,出现频率为14%,冬季(一月)以NNW风为主,夏季(七月)以S风为主。

2.水文特征

本项目属资水流域。资江在益阳市区多年平均流量为707m3/s,年平均水位26.6m,历史最高洪水位36.69m(1998年6月)。本地块距离资江20km,资江对本项目的影响不大。

项目区内无大的河流水系。赫山区人工河撇洪河的上游经过本项目西北角,撇洪河下游(G319以东)经人工改造,水流畅通,经过本项目区段为上游,实为小溪沟,宽约5m,深约1.5m,常年流量为15m3/s。此外,本项目区内水体有水库两座,大塘水库面积约为27700m2,黄金水库面积约为17699m2。还有大小水塘20座,每座面积不足1000m2。水库和水塘水质良好,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养殖用。

3.生态环境

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雨,秋季晴朗干旱,常年多

雾,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植物中乔木类有马尾松、衫木、小叶砾、苦槠、石砾、栲树、樟树、喜树、

梧桐、枣、榕叶冬青、樱桃、珍珠莲等,灌木类有问荆、金樱子、盐肤木、山胡桃、水竹、篌竹、油茶、鸡婆柳、胡枝子、黄枙子、野鸦椿等。

动物中有斑鸠、野鸡等鸟类,还有蛇、野兔、野鼠等。本区山丘植物属中

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林带,树木有松、杉、樟、杨、柳等,山体植被覆盖较好。未发现珍稀动植物。区内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等。

4.6项目选址的工程技术条件

1.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分为三个主要建筑组团及一个中心广场,三个主要建筑总体上构成“品”字结构,分别是居中的行政办公会议组团(A)、居东的后勤服务中心组团(B)和居西的政务中心组团(C)。

33

C组团和A组团为中心对称布局,三组建筑围合形成宽敞气派、品味高雅、环境优美的开放性中心广场。

A组团位于新城区中轴线上,为该区域的中心建筑。设计宗旨是在保持各不骂你独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各单体组合形成个功能合理、明确、气势恢宏端庄、造型新颖现代、具有很强标志性的建筑整体。

B组团和C组团与行政办公楼通过象征着玉带河的连廊相连,建筑单体间围合形成庭院。

2.地形地貌

益阳市处在西南地区的雪峰背斜与江汉近期沉降带的交界分野处,地层主要由最古老的前震旦系板溪群和最新的第四系组成。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山、丘、岗、平、湖俱全,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体,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形成山地、丘岗、平湖三级台阶,平均海拔34m,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5~35t/m2,个别地带小于10t/m2。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益阳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本项目所选地块属剥蚀丘陵地貌,海拔高程为38-78m,最低点为西北角沟底,最高点为中部山顶,相对高差约40m,地形起伏不大。地块植被发育主要为农田、林地和居民点。

3.地质岩层

本项目地层主要为印支期第二阶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第四系全新统。地质构造:地块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及砾质粘土组成,侵入岩为印支期花岗岩。区域上位于安华——桃江东西向构造带上,区内由印支期花岗岩地层组成的岩床,地层走向近于东西向,倾向北,倾角20度左右。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未见有断层分布,基底稳定。

地块新构造运动总的趋势表现为平稳,无大的区域运动。总体上高处以剥蚀为主,低处以沉积作用为主,未见有新构造痕迹,地壳稳定。

4.施工条件

道路交通方便,施工用电充足,当地劳动力、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完善充足、征地拆迁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不大,施工条件较好。

5.工程地质条件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单层结构土体和双层结构土体,其中单层结构土体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土体,双层结构土体上部为淤泥质亚粘土,下部为中砂。岩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坚硬块状花岗岩性综合体,下伏基岩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34

4.7项目选址的交通运输条件

益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长益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新建成的银城大道能快速到达省会长沙,是省会长沙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经洞庭湖、内通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沙各口岸。湘黔铁路穿越安化县境,洛(洛阳)—湛(湛江)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选址区域临近银城大道与319国道,交通运输极为方便。

4.8 项目选址的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车辆运输交通噪声及施工带来的扬尘等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和不可避免的,经采取措施后可得以减轻。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及运输时产生的粉尘和各种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装修期的油漆废气。

(1)施工扬尘

扬尘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施工作业方式、原材料的堆放形式和风力等,其中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时,建筑工地的TSP浓度为其上风向的2-2.5倍,其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 m,影响范围内TSP的浓度均值为0.50 mg/N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值的1.6倍。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即影响范围为90 m。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合理选择堆场位置,并实施洒水,提高料堆表面含水率,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扬尘造成的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米。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

施工方采取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建材露天堆放,设置建材堆棚或加盖塑料布,对建材堆放场地安装喷射系统进行喷水从而减少粉尘;另外,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商品混凝土。限制车速,尽量采用封闭车辆运输,特别要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

35

并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保证汽车路面的清洁。

(2)汽车尾气

尾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

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6m/s时,建筑工地的NOX、CO和烃类物质的浓度为其上风向的5.4~6倍。

因施工期时间不是很长,施工期汽车产生的NOX、CO和烃类物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油漆废气

油漆废气主要来自于装修阶段,油漆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且由于装修期间相对较长,但排放时间不确定,且油漆废气的释放较缓慢,装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醛、“三苯”等废气会逐渐消失。故产生的油漆废气对周围环境基本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同时本环评建议建设方和物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积极鼓励装修能够使用环保材料。

项目施工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加强洒水防尘,建筑设置防尘网,施工车辆应远离,相关施工设备尽量远离周边居民布置。

总之,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的控制施工期间的废气,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筑水泥工段,排放量较难估算,主要污染因子为SS,要求采用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项目西面的水库。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NH3-N等,建议生活污水通过修建临时化粪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加以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标准后经城际干道排水管网排入新河。严禁施工期产生的所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施工期废水通过修建临时卫生设施处理达标后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6

3.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运转,设备动力噪声。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运输汽车、打桩机等。虽然施工噪声仅在施工阶段产生,并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无隔声、隔振措施,声源声级较高,对项目周边地区影响较大。

要求建设方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的要求,采用较先进、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尽量集中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高噪声设备如打桩机等在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作业,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来源于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建议施工方采取的环保措施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及时外运处置;各类包装物品和生活垃圾及时外运进垃圾填埋场。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土石方

本项目挖方用于填方,不另设取、弃土场,本项目内取、弃土调剂后产生弃土,由益阳市渣土管理处在城区范围内房产、道路及其它公共设施建设中调节处置。

(2)水土流失

施工期间由于建设需要,需对项目所在地原有的植被挖除,将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施工期间需开挖一定量的土石方,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施工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地表开挖和弃土填埋,项目所在地多暴雨,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雨季(4月至7月),夏季暴雨较集中,降雨大,降雨时间长,这些气象条件导致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工程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土壤暴露在雨、风和其他干扰因素中,另外,大量的土方填挖,陡坡,边坡的形成和整理,会使土壤暴露情况加剧。施工过程中,泥土转运装卸作业过程中和堆放时,都可能出

37

现散落和水土流失。同时,施工中土壤结构会受到破坏,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将会大大减弱,在暴雨中由降雨所产生的土壤侵蚀,将会造成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水土流失。

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土流失还将产生如下危害:造成建设区内泥沙横流、灰尘弥漫,不仅破坏了生态景观,也使大气中灰尘含量高、环境调节自净能力减弱,生态质量下降;流失的表层土进入水体,不仅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而且也将使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如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带入水体,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的威胁,易使部分工程半途而废,特别是可能引发的滑坡、塌方、陷穴等重力侵蚀其破坏力更大,危及项目自身安全。故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值得注意,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

因此,本项目在施工前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采取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使其降低到最低程度。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施工进度

施工期应避免在春季大风季节以及夏季暴雨时节进行作业,4~7月份为雨季,也是当地热带风暴频繁发生的季节,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此期间,因此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佷有必要。施工单位应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便在暴雨前及时将填铺的松土压实,用沙袋、废纸皮、稻草或草席等遮盖裸露地面进行临时应急防护,减缓暴雨量对裸地的剧烈冲刷。施工中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土方工程和排水工程同步进行

实际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本地一次降雨量大的气候特点,落实排水工程措施。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对于排水工程,争取同步进行,避免雨季地表径流直接冲刷裸地表面而引起水土流失。

3)沉沙池建设和管理

施工中还须重视沉沙池的建设,使施工排水和路面径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才排出,避免泥沙直接进入水体;注意沉沙池中泥沙量的增加,及时清理,防止泥沙溢出进入水体。

4)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前,要做好挡土墙,以及生态护坡,再进行土方开挖,应边平整场地、边压实,雨水自然流向处应设置泥沙拦挡设施,定期查看雨水

38

排放淤积情况,定期消除淤泥。场地平整时,应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

采取上述措施后,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项目运营期间的环境保护

1.废气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①停车场机动车尾气;②食堂油烟气;③柴油发电机烟气等。

(1)停车场尾气

本项目停车场共布置停车位912个,其中地面景观停车位120个,架空层停车位467个,地下层停车位325个。汽车在进出室内停车场停车位时要排放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含HC、NOX、CO、SO2、醛类等污染因子。该项目地下停车库泊车满负荷时,产生CO为0.87t/a,HC为0.11t/a,NOX为0.10t/a,醛类为0.001t/a,SO2为0.001t/a。通过计算得出,停车场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排放标准,虽排放量不大,但若过分集中也存在一定的污染,因此,加强停车场的机械通风。以减轻停车场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本项目设置地面景观停车位120个,架空层停车位467个。由于地面及架空层停车位分布较分散,启动时间较短,因此废气产生量小,且外部位通风条件良好,汽车尾气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食堂油烟气

要求该食堂采用电能煮饭,液化气炒菜。食物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将挥发出油脂、有机质及热分解或裂解产物,从而产生油烟气。

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该食堂建设及运营期间还应达到下述要求:

①安装油烟净化(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75%),保证操作期间油烟净化设施按要求运行;

②油烟必须经专用排气筒集中排放,排气筒出口段的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

③排气筒位置、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排气筒高度应高于周围建筑物;

综上所述,食堂产生的油烟气经净化设施处理后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油烟浓度≤2.0mg/m3,可做到达标排放。

39

(3)柴油发电机烟气

本项目拟在负二层设置一台400KW柴油发电机组备用,柴油发电机只在特殊情况停电时才使用,一般情况下用电是有保障的,因此柴油发电机在一年内用不了几次,消耗柴油量不大,烟气年排放总量也不是很大。但排放的烟气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因此柴油发电机排气管应安装柴油烟气净化器,以减轻和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水的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人员生活污水、食堂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9.3m3/d(21432m3/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产生浓度分别250mg/L、200mg/L、45mg/L;食堂废水产生量为22.1m3/d(5304m3/a),主要污染物为COD、动植物油。要求本项目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合并污水一起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经城际干道污水管网排入新河。处理达标后的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噪声主要来自水泵、地下车库通风机房风机、柴油发电机组、中央空调冷却塔等辅助设施固定设备噪声,停车场车辆噪声和外环境的交通噪声。

(1)固定设备噪声影响分析

运营期的固定噪声源主要为泵房水泵、地下车库通风机房风机、柴油发电机组等。泵房水泵噪声源强为60~75dB(A),泵房布置在地下室,建设单位拟对水泵基础作减振处理。类比调查结果表明,水泵房采用吸声、基础减震等措施,通过建筑物隔声后,对外界影响较小。地下车库风机噪声源强约在75-95dB(A)之间,如果安装位置不当或没有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则会对周边居民住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建设项目地下车库风机出口管安装阻抗复合式消音器,加之设置在地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在地下室内,并安装消声器;对外界影响较小。中央空调冷却塔噪声约72~75dB(A)。中央空调冷却塔设置于楼顶,冷却塔采取消声、减振等措施,可降低声源,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通过以上分析和类比调查结果表明,本项目运营期固定设备噪声经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交通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设有地下车库,规划停车位259个,地面停车场主要布置于小区环路周边,数量不多,范围分散。停车场通常噪声值不大,一般在60 dB(A)以下,加之设

40

置在地下,对居住小区基本无影响。小区地下车库进出口、地面停车场周边均分布有住宅楼,车辆进出噪声影响较大;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到汽车行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部位应加筑隔声防护墙和防雨顶棚,防治出入地下车库的车辆对周围居民住宅产生的噪声影响;同时在地下车出入口应加强绿化,如在车库通道顶棚和墙体种植攀援和藤本植物,使之成为“绿色出入口”。

地面停车场较为分散,且停车泊位较少,关键是减少车辆的进出次数,特别是晚上22:00后要加强车辆出入的管理,将车辆噪声对停车场附近住户影响降到最小。 4.固废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办公人员生活垃圾、浓缩污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11.2t/a,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浓缩污泥产生量为3.4t/a,经浓缩、干化后交由环卫部门卫生填埋。

生活垃圾在收集过程中,若垃圾收集地点和收集方式处理不当会引起气味散发和蚊蝇滋生,影响周围环境。我国对垃圾收集方式尚未制订严格的标准,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目前,垃圾收集方式,按是否分类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按包装方式分为散装收集和封闭化收集,由于散装收集过程带来撒、漏、扬尘等严重污染问题,因此,散装收集方式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封闭化收集,其中封闭化收集方式中尤以袋装收集最为普遍;按收集过程又可分为上门收集、定点收集和定时收集方式等。垃圾收集方式应采用分类袋装、定时收集,减少收集过程中垃圾的暴露时间和垃圾的散落,做到“日产日清”,防止长期堆放垃圾腐败和滋生蚊蝇,减少垃圾收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行政中心办公楼的西北面设置有垃圾收集点,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益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置,做到每天清运完毕。建议本项目垃圾收集点做好及时清运工作,保持垃收集点的清洁卫生,防止蚊蝇滋生,在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后,生活垃圾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教育市民提高卫生意识,坚决杜绝垃圾乱堆乱弃的行为。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在区域原生态环境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系统,主要植被以自然植被为主。本项目建成后,原有的野生地表植被将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城市特点的行政中心。该行政中心设有绿地率55%的人工绿化植被,由于城市人工维护系统较为完善,其新的植被群落将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41

绿地作为城市净化环境措施的作用与无绿地空间相比,具有调节气候,降低空气湿度和降尘、降噪作用,绿色植被还有吸收CO2和释放氧气的作用。

4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