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2 10: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在前面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因为你的学习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最后一年,渐渐靠近那等待了许久的梦。不过,即将开始的日子将会更加紧张、更加忙碌。当然,梦想也会在我们的付出与辛劳中回报最鲜艳的美丽。有多少努力,梦中的烟火就有多少绚丽。

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安排,我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在炎炎七月挥汗劳碌,反复查找、比较、筛选、整合,用自己有限的智慧,精心编修这册导学案,希望为所有有梦的同学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尽管仍然显得有些粗糙,显得有些稚嫩,显得有些不够完美,但这些都浸透我们的期盼,有着一份份用心血浇灌的印记,在它的背后,我们所有的参编教师都尽力在用最完美的音符,创造出最美妙的交响。

所以,当我们看见它正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在一个个同学的手中产生效用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激动呀。它会让我们欣喜,让我们自豪,更让我们明白自己坚持的意义。

我们觉得,所谓导学案,就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引导、指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案”,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但绝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形象地说,导学案是你语文课内外学习的一扇窗,一扇简洁、实用的窗。有了这扇窗,你就能清楚地知道预习、研讨、检测的目标,并且始终能充分地思考、交流,让问题引导学习,一“案”在手,益处良多!

理解了这些,应该对你自觉、有效地使用它有所启发。我们期待着每一位同学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

本书由五河县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李国富老师主编,吴琼、陈智琳、王保友老师编写和修订。其中,陈智琳老师编修第一、二单元,吴琼老师编修第三、四单元,王保友老师编修第五、六单元。吴琼老师负责进度协调、统稿合成。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真诚回应,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

本书编修组

目 录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1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5 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9 4、画山绣水(杨朔)?????????????????????????????13 综合学习与探究???????????????????????????????17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六)??????????????????????????23 专题 “气象物候” ???????????????????????????25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31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二:感悟·品味·欣赏

5、故乡(鲁迅)??????????????????????????????35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39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43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47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49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53 综合学习与探究 ??????????????????????????????59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61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63 10、创造学思想录(罗吉尔·冯·奥赫)????????????????????67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69 12、论美 (弗兰西斯·培根)????????????????????????73 综合学习与探究 ??????????????????????????????75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9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81

第四单元 学会读书四: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83 14、小说家谈小说 ????????????????????????????87 15、诗人谈诗???????????????????????????????91

1

综合学习与探究?????????????????????????? ???93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97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99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103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 ????????????????????????105 17、桃花源记(陶渊明)?????????????????????????109 18、与朱元思书(吴均)?????????????????????????113 19、捕蛇者说(柳宗元)?????????????????????????117 20、岳阳楼记(范仲淹)?????????????????????????121 21、醉翁亭记(欧阳修)?????????????????????????125 综合学习与探究?????????????????????????????129 诵读欣赏 词二首 ????????????????????????????135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137

第六单元 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 (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 ???????????????????????????139 23、囚绿记(陆蠡)???????????????????????????143 24、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147 25、一双手(姜孟之)??????????????????????????149 综合学习与探究?????????????????????????????151 诵读欣赏 绿(艾青)古代诗词三首????????????????????157 专题 “广告多棱镜”??????????????????????????161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167

2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重点)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理清文章线索及层次。(重点) 3、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的。(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0`) 基础积累: 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A) (1)、生字词注音 古刹( ) 泠泠( ) 淙淙( ) 拾级( ) 万籁俱寂( ) 一泓( ) 楹联( ) 怅惘( ) (2)、解释词义 拾级: 盎然: 迥然: 浑然: 万籁俱寂: 二、合作探究(25`)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那么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顺序?请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B) 3、小组每人读一段,大家先来确定每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并能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词语。 ※再读课文,细心揣摩: 4.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却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与众不同,那你认为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C)

※泛读课文,随心所至: 5.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鼎湖山的泉美 在哪里?至少找出三点,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旁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 美在?? 。并用你最饱满的情感把它展示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C)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 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 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 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C.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 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 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D.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 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 夯实基础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横线上改正。 轻纱遮面 欢呼鹊跃 清澈透明 山明谷应 万籁俱寂 岁月流失 引我暇想 有仙则名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分析掌握文章中运用的丰富的修辞手法。(重点) 2、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难点) 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5`) 1、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说一说,你认为它好在哪些地方? 二、合作探究(20`) 2、本文语言生动鲜活,运用了许多精美的拟人句、比喻句,请找出几个例子赏析。 ※品读课文,体会多层次多角度描写、表现景物的方法: 3.作者在课文中写了多次山泉,有写山泉踪影、流向的,有写泉水声音的,但详略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变化。请从书中找出。(注意体会这几次听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听到了怎样的泉声?联想到了什么情景?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C) 4.小试讽诵 (C) 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我们怎么用我们的声音将这种美传达给同学们呢,让我们试着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同学们可以尝试分角色朗读、让教师范读、小组竞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的体会。) ※研读课文第四部分,体会文章语言韵味 5.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B) ①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 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

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提示:体会比喻的妙处。) ②再与下面一段做比较: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提示:体会排比的妙处。)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以下两句话怎样分别比喻泉水和钟声?你认为是否恰切,为什么? (1)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2)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拄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2.课文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课文结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二课《林中小溪》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通过吟诵品味文章语言。 2、反复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悟作者是怎样化身为小溪去体察的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重点) 3、体会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学习小溪充满自信,乐观向前,顽强搏斗的精神。(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0`) 知识链接:普里什文在他81年的岁月中,用他那一双慧眼,观察开花的草,水滴和石头,水的歌声,白桦、秋叶、树根,乌鸦、田鼠、啄木鸟,幼芽发光的晚上,最高的一片树叶,感到冷的小白杨,有记性的松鼠?? 他几乎总是在俄罗斯大地上旅行,他献给世界的,是一串串自然的珍珠。他告诉世人:“我的亲爱的人们,只要回想起自己的小径,真有说不完的话,我的脚踏遍了森林、草原、山庄,到处都有我的家??”他的《林中水滴》便是他亲近自然,理解自然,描摩大自然的著作。 关于“白描手法”,“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彩色渲染。后来借用来形容一种文学技法,特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小说家利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叙述人物一两件事,人物性格便呼之欲出。 基础积累: 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A) 颤( )动 涟漪( )潺潺( ) 簌簌( )萦( )绕 ........惬( )意 和煦( ) 花蕾( ) 分道扬镳( ) 干涸( ) ..... 2.介绍作者。(A) 普里什文: 二、合作探究(25`) ※诵读课文,走进森林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旁写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并交流。(B) ※再读课文,感悟小溪 4、随着这条林间小溪一路流淌,我们对这条小溪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这条小溪的认识如何,并结合具体文句谈谈看法。 5、在小溪流经的途中,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它一样的积极乐观执著和坚定呢?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6.探究问题,进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通过小溪这一路的流程,结合上面同学们的解读,请说一说你从这条小溪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潺潺(chán) 吝啬(sa) 飞溅(jiàn) 涟漪(qī) B、干涸(h?) 惬意(qia) 蹿出(cuān) 颤动(chān) C、簌簌(sù) 和煦(xù) 萦绕(yíng) 扬镳(biāo) D、粼粼(lín) 美姬(jī) 搏斗(b?) 阻塞(sāi) 2.选词填空 水 a 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 b 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 c ,一会儿花和 d 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A.晃动 B.频起 C.惹动 D.漾起) a处填________ b处填_______ c处填 _______ d处填 ______ 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B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C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D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二课《林中小溪》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目标】(看清呀!) 1、体会语言特点,品味含义丰富的句子。(重点)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难点)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我们表现生活的能力。(难点)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5`) 情境导入 高山无语,显示的是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的是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的是自己的纷繁多样;涓涓细流,展示的是自己的执着与坚强。 上一节课,我们明白了普里什文的笔下的小溪具有的精神与品质;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品味普里什文的语文特点与他的精神世界。 ※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有感情的诵读。(A) 2.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写得好在哪里?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B) 3.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蕴含丰富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重点品味下面三句话的含义:(C) 1).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下游走一走吧。(提示:作者走过林中小溪,发现森林的心灵是怎样的?) 2).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提示:“早晚”怎么会“正是时间,正是生活”呢?) 二、合作探究(20`) ※走进作者,融入自然 4.作者正是因为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才会对森林和小溪的观赏中感悟出人生哲理,而且课文处处写景都透露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没有相似之处?请同学来简要说说?(C)

5.自然界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你有过类似普里什文这样的感悟吗?说来大家听听。(D)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普里什文,是( )(国)作家,高尔基曾经称赞他“有一枝生花的妙笔”。我 们在八年级学过高尔基的散文诗《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道扬biāo( ) 涟yī( ) 梦魂yíng( )绕 吝sa( ) 3.仿写句子。 例句: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 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仿写:有______ ,才有 _______ __:要是没有的话,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 ,就像 。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三课《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目标】(看清呀!) 1、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重点)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难点)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0`) 知识链接:一般的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蕴含主观情感。而解说词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基础积累: 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识记并理解。(A) 2、介绍作者。(A) 柯蓝: 二、合作探究(25`)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或绘画的形式表现 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时间线,空间线,逻 辑分类线。)(B) ◆再读课文,领悟运用 4.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如果让你给没有到过黄山教学思路 的人作讲解,你打算怎样去解说呢?(C) (提示:可列一个提纲,也可以和同桌相互讨论后再来讲解。)

学生纠错 5.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也可对自己喜欢的景点用画笔画出了,也可通过 手工制作展示出来。(C)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划出并在后面括号里订正。 A.地壳(qiào) 澎湃(bài) 挺拔(tǐng) 崛起(ju?) ( ) B.稠密(ch?u) 虬(qiú)枝 翘首(qiào) 旭日(xù) ( ) C.瑰宝(guǐ) 沟壑(ha) 犀牛(xī) 巍峨(?) ( ) D.千仞(ran) 云霄(xiāo) 妖娆(ráo) 温馨(xīng) ( ) 2、圈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郁郁匆匆 飞红滴翠 悬涯峭壁 登峰造急 连绵不断 五光十色 3、文中引用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五岳”是指东岳______ ,南岳______ _,西岳______ ,北岳_____ _, 中岳_____ _。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三课《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创设情境:有一种美丽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有一种豪情叫“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同学们,这堂课请大家继续带着你的豪情去追逐这份美丽,去创造美丽的人生。 一、自主学习(15`) 一看黄山 ? 神游仙境 下面就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写奇峰、怪石、古松、云海、日出、温泉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务: 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用( )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的词语,用“ ”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A) 二、合作探究(20`)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二闻黄山·品味仙境 黛玉曾写这么一句诗,叫“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好的文章读着都会使人有“口齿噙香”的感觉,就像下面这段文字: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 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作批注;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B) 三品黄山 ? 仙境探秘 思考,作者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 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里,“外在美”和“内在美”各 指什么?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四味黄山·感悟仙境 1、文章题目是“飞红滴翠记黄山”,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飞红”指什么,“滴翠”又是指什么吗?(B)

2.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写一段解说词。(D)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壳( ) 稠密( ) 虬枝( ) 鳌鱼(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A.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 30公里,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 ) B.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 C.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 D.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 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 ) 3、请同学们以“黄山之美,美在 ”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黄山之美,美在古松,古松破石而出,寿逾千年。“迎客松”长枝低垂,展枝招 客;无名松千变万化,昂首苍穹。 黄山之美,美在 黄山之美,美在 黄山之美,美在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四课《画山绣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重点)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学法指导(按照要求做哟!一定会有收获的。) 1、课前自读课文时,应疏通字词,了解文意;课内品读时,应结合目标,达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效果。 2、学习时应采取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分层铺叙、引用传说等方面作探析、举例。 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杨朔提出了诗化散文的主张,而且注重创造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讲究艺术结构,追求构思的新颖、奇巧;他的散文因为很讲究语言美,文词清新、俊逸、简练,刻意的追求语言的概括和表现力。 基础积累:(15`) 1.请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识记并理解。(A) 2.介绍作者。(A) 杨朔: 3.文题解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画山绣水》,说一说你对这一文题是如何理解的。(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20`) 4.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带着感情自由朗读。(B) 5.我们读了文章后,完全被杨朔的语言所陶醉,桂林的山水真是甲天下呀!请说一说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B) 6.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尖神游了桂林的山水,其实他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思路都是相同清文章层次)(B) 7.文章除了结构严谨、流畅之外,语言使用也很考究,体会一下课文的语言。自由读课

的。语言娓娓道来,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大家看我说的是否准确!(理清文章思路,划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C) 四、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 ) 峭拔( ) 恍惚( ) 黑黝黝( ) ......崭新( ) 恬静( ) 贮藏( ) 玲珑剔透( ) ....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表达方式 (1)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 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 (2)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 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 (3)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 鱼便吐进竹篓里去。( )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四课《画山绣水》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看清呀!) 1、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表现事物的方法。(重点) 2、通过对文本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自主学习(10`)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吟哦讽诵,来一次PK吧!看看谁读的最好。(C) 2.指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的作用。(B) 二、合作探究(25`) ◆再读课文,局部探究 3.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C) 4.通过品读我们领略到杨朔散文的语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 “美”的描述中,还穿插了一些传说故事。其中哪个故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概述一个说说吗?(请大家讲述故事)(C) 5.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 谈谈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B)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6.我们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我的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与 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我们准备如何

去使用这些材料呢?(D)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读本段文字“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想一想:这三句话分别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阅读全文,选出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桂林山水甲天下”并非是说桂林山水冠绝天下,只不过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奇妙。 B、“画山绣水”是说桂林的山水像画一样、像刺绣一样精美,渲染了那里的风景之美。 C、课文中用船家转述的方式,从讲山岩名称的来历中,引出一个个传说,这些传说都是反映劳动人民感情和愿望的。 D、课文中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综合学习与探究》 【目标搜索】 1、能根据作品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吟哦讽诵,细细品味。 2、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各篇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习写景散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4、进一步提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亲近自然,善待自然。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目标重难点】 重点:1、能根据作品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吟哦讽诵,细细品味。 2、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各篇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习写景散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归纳、整合相关内容。 2、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大组交流) 3、在吟哦讽诵中注重方式,要结合语言、结构、主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相关要素去赏析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味。 《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5`) ★点将台 1.各个小组按自己的兴趣,分别认领一篇文章。 2.各自小组成员分担任务(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精选段落、主观感受等),利用一段时间,完成自己学习与探究的任务,并积极交流。学习组长负责主持活动,及时的把讨论交流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二、合作探究(20`) ★整体回顾(交流展示) 要求:以内容和主题为主要目标,回顾本单元文章,能比较准确把握各篇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角度、理解各篇文章作者的价值取向。 《鼎湖山听泉》 《林中小溪》 《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画山绣水》 ★有的放矢 交流展示训练材料中的第一、二题,让老师为我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吧! ★吟哦讽诵 要求:根据文章内涵和风格,结合自己的理解,择取相关的内容进行诵读,能很好地运用朗读技巧,品味作品的感情。 训练材料:自由选择相关段落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把本节课的内容讨论修改之后,由本小组成员再把成果整合,并为本单元的主题写 一句经典寄语。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课时 【目标搜索】 1、能根据作品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吟哦讽诵,细细品味。 2、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各篇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习写景散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4、进一步提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亲近自然,善待自然。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目标重难点】 重点:1、能根据作品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吟哦讽诵,细细品味。 2、运用比较阅读法,比较各篇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学习写景散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归纳、整合相关内容。 2、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大组交流) 3、在吟哦讽诵中注重方式,要结合语言、结构、主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相关要素去赏析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味。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仿照例子从本单元中摘取你认为好的语句,试着用“吟哦讽诵”之法读读并加以赏析。 鼎湖山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文中写山泉尤其精彩,请任选一段写山泉的文字加以评点。 文字: 评点: 二、合作探究(25`) ★发现探究 阅读文章不能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还要善于独立思考,能对一些不同的认识作出 判断与分析。请思考下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这与鼎湖山听泉有什么关系? 2、《飞红滴翠记黄山》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全面地介绍黄山,不仅写了黄山现在的面貌, 还写了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请你说说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3、《画山绣水》中借船夫之口讲了有关这些山岩来历的传说,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劳动人 民在旧社会所受的深重苦难。对这种写法看法不一,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有的放矢 交流展示的结果,让老师为我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吧!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林中小溪》中说:“就让路途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 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 的机体一样。” 作者希望水有怎样的生命?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中外名人故 事中的一个来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三课时 【目标锁定】 1、与同学合作写一组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要学习和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绘形传神,能在作品中集中表达自己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难点) 2、学习全方位从不同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点面结合来写景。(重点) 3、所写的作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写法指导】 这次写作是一次合作学习,并不是各人自由选题(见训练材料:第五题),独立写作,而是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拟好写作系列,定好写作题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可自由组合成几个编写小组,小组再进行分工。有的写历史沿革,有的写地理环境,有的写名胜古迹,有的写名人逸事,有的写民情风俗,有的写乡土特产??写作前,可以查资料、做调查,广泛收集相关信息。 【写作过程】 一、自主学习(15`) 1.课前以组为单位进行一次野外考察,围绕“关注生态、保护家园”的主题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把考察中所见到的现状、引起的思考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等整理加工成一篇考察报告。这些材料提供给大家共享。 2.每位同学都事先写好一篇文章,组内交流之后,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以供大家点评。 二、合作探究(25`) 3.本组先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评价。 4.老师及时赏评。(我们大家在写作时,一定要学习和运用从本单元中学到的各种表现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如描写天都峰的部分;移步换景,如《鼎湖山听泉》;点面结合,如《画山绣水》。再如拟人、引用等手法。) 5、写作指导 (1)、选择所要介绍的对象 家乡的风物有很多种,应该说他们都值得介绍。但是,在一片六百字左右的文章里,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家乡所有的风物都一一介绍。如何选择呢?其原则如下:一是 家乡特别的风物,特别是那些能代表家乡特色的风物;而是自己熟悉并认为值得好好介绍的风物。也就是说,在介绍家乡的风物前,对于具体的景物,我们自己本身就得非常清楚。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 (2)抓住景物的特点 事实上,自然风景也好,人文风景也好,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也只有抓住景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物的特点,才能确定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才会给人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从而很好的达到介绍和赞美家乡的目的。 (3)确定好写作顺序

顺序清,条理明。介绍家乡的风物时,用得比较多的顺序有以下三种: 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浏览顺序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这三种顺序也不用截然分开。我们可以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综合使用。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与风物有关的历史典故、历史事迹、诗词曲赋、神话传说等,可以给家乡 的风物增添不少神秘色彩,增加家乡及文章本身的文化底蕴,丰富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想像,写写家乡的风物在历史以及未来的情景。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现家乡的巨大变化,通过展望未来,可以表达自己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正是在这样的想象中,可以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恰当运用既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又能增加语言的华美性。

三、达标检测:(5`) 课下把本组展示的作品集中人力修改、润色,粘贴在本组的展示栏中。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诵读欣赏《温泉》 【学习目标】(看清呀!) 1、能流畅、节奏鲜明、急缓得当地诵读本文。(重点) 2、了解作者笔下的温泉的特点和作用。(重点) 3、了解作者井井有条、如诗如画的写作特色。(难点) 4、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升我们对自然美景的审美能力。(重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法指导】(按照要求做哟!一定会有收获的。) 本文较为短小,重点在于训练我们的诵读能力,故应以训练读的技巧为主。通过本文的训练使自己进一步体会并掌握“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读书方法。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知识链接:“散文怎样学”,了解以下几点。 1.“情”“意”结合法 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2.“文眼”为纲法 诗歌的诗眼就如诗的“眼睛”。散文与诗歌最接近,散文的“文眼” 亦如其“眼睛”,抓住了“文眼”,等于扎住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到了解开文章主旨的钥匙。散文的“文眼”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或在文 首,或在文中,或在文末,不管在何处,都应前后照应它,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看不见的红线。 3.语言品味法 读小说要力求速读,读散文应放慢速度,有的地方甚至要咬文嚼字一番,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散文讲究含蓄美,不少地方点到即止。如果一目十行,往往忽略过去了。 4.理清线索法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叙事时,它多为生活片段,且跳远较大,无明晰的情节;写人时,它也不求形象丰满,往往点到即止。杂文更以行文恣肆为特点,思之所至,文亦随之。因此,阅读散文时,理清散文的线索,对理解全文主旨至关重要。 5.把握技巧 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这样几个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首尾照应,突出中心;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讨论、交流、理解、记录。 二、合作探究(25`) ◆初读文段,感知内容 1、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碧野是如何用250字来写景的,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第一单元的“诵读欣赏”部分,把今天要诵读欣赏的《温泉》读一遍。 背诵。(A) ◆精读课文,思索研究 2、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一遍了,下面自己就来谈谈读后的感受。如果想说得好一点,老师建议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一次就只读你认为精彩的部分了,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B) ◆品读课文,有所感悟 3、文章虽然短小,却把温泉写得晶莹剔透、活泼可爱,再把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认真读

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自己注意抓修辞、摹声词来谈。)(B) 4、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温泉的“暧”?(B) 5、文末说:“温泉从石室的一个暗渠里流出,形成一条溪涧,流向寺前的一片平滩,灌溉着几十亩稻田。”请你想像一下,最终这片稻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阅读,勾画,批注。 交流评价。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品味下面这段文字,随意写出你的感受。(可以从结构、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任意某一方面去谈) 山茶有开了,那样洁白有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的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 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的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专题——《气象物候》 【学习目标】(看清呀!) 1、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重点)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重点) 3、积累气象物候方面的谚语和诗句。(重点) 4、能运用气象物候知识解释古诗词中蕴涵的气象物候现象。(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法指导】(按照要求做哟!一定会有收获的。) 1、课前认真阅读专题中的四个板块,勾画掌握文本中重要的信息,提升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2、本专题中,《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学生可以自读,对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及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使相应的说明知识得到巩固。《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材料,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也可以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写出有关的笔记。 专题——《气象物候》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1.注音: 峰峦( ) 一霎( )间 点缀( ) 绫纱( ) 弥漫( ) 晕( )头转向 月晕( ) 崩塌( )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 盈: 弥漫: 征 兆: 二、合作探究(25`)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3.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4、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5、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说明了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搜集课外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下5条。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专题——《气象物候》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基础积累: 1.注音释义 羌( ) 遁( ) 蒿( ) 单于( ) 豚( ) 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四首古诗的作者生平: 二、合作探究(25`) ◆学习四首古诗 (一)、学习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 3.赏析。 (小组讨论明确) (1)、“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2)、《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 (4)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二)、学习王之涣 的《凉州词》 1.朗读 2.品析: (1)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黄河”与“黄沙”,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2)《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三)、学习卢纶的《塞下曲》 1.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2.赏析。 (1)、前两句极富暗示性。“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已无力夜袭。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同时得到暗示。 (2)、品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提示: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2)赏析示例: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专题——《气象物候》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知识积累 1.四季物候成语、谚语(春 夏 秋 冬)、诗句: 成 语: 春光明媚、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春花秋月、 春雨如油 冬裘夏葛、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寒冬腊月、 秋去冬来 谚 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诗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记住二十四节名称及其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开始。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小暑、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薯:“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小寒、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将:开始下 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二、合作探究(25`) 中考试题荟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3.“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4.“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6.下面是连云港市9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9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 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一定很熟悉吧!) 1、学会抓住作品中的景物特征,细致描绘大自然的秀美景色。(难点) 2、能分析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时序法、移步法等。(重点) 3、学习通过文本阅读揣摩作者写景的作用和目的。(难点) 4、领会比喻、拟人、排比等在写景文中的作用。(重点) 5、学习写景散文的一般写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议理。(难点)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学法指导】(按照要求做哟!相信温故一定知新。) 1、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学习”,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要求我们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2、学习时课前、课中和课后要多诵读,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各个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体会它们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本篇导学案需用2课时完成。 《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10`) 知识链接:本单元一共选了《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四篇文章。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写山,则山厚重;记水,则水灵动。描绘精致,使人流连忘返。其中一、四两课比较短,文字上没有太大障碍,我们自渎,辅之以共同讨论,第二课是俄文翻译文,除了头、尾两部分以外,中间部分是顺着溪水流向写下来的,依据作者的感悟划分层次,在弄清文章结构时阅读可举纲目张。闲暇之余,可以读读课外书籍,增添对美的理解与感受。推荐几部作品给大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或者《人与自然》、《走遍中国》等影视作品。 基础积累:(熟能生巧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楹联(yíng) 肃穆(m?) 涟漪(yī) 拾级而上(shí) B.娇娆(r?o) 峭拔(qi?o) 翩然(biān) 分道扬镳(biāo) C.流逝(shì) 嬉戏(xī) 恍惚(hū) 五彩缤纷(bīn) D.干涸(gù) 惬意(qia) 瑰丽(guī) 毫不吝啬(sa) 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围绕一定中心写一段话。(50字左右) 教学思路 孕育 雀跃 竭尽 惬意 生意盎然 飞红滴翠 能工巧匠 心往神驰 绿阴如盖 学生纠错 二、合作探究(25`) 3.仿照下面示例,请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中搜集佳词妙句。 [佳词积累]示例:拾级而上 安详厚重 绿阴如盖 万籁俱寂 新陈代谢 你的摘抄:

[妙句积累] (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 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赏析] 你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生花妙笔。你看,还未见泉,先听泉声,听着那优美 “泠泠淙淙”的泉声,人们不觉心旷神怡,“顿生雀跃之心”。不是人寻泉,而是泉引人,在活泼而灵动的泉声中,人已入山。在作者笔下,泉充满着灵性,它可爱而调皮,天真 而任性。作者巧借拟人手法,将泉水比拟成自家爱女,一方面写出泉水若隐若现,或远 或近,有曲有直的姿态;一方面又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寄托在语言之间。倘若没有心 与心的交流,作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这也启发我们,观察世界必须用 心体味,将想象和联想寄予其间,经过这样的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2)你的摘抄: 你的赏析: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1.默写: (1)愿将腰下剑 , 。 (2)月黑雁飞高, 。 (3) ,大雪满弓刀。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5)竹外桃花三两枝, 。 (6)蒌蒿满地芦芽短,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生意( )然 分道扬( ) 万( )藏云 玲珑( )透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要能够独学、对学、群学,尽情的发挥吧!) 一、自主学习(5`) 《飞红滴翠记黄山》,读文章要学会概括,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对文章的透彻理解。请你准确概括黄山各景的特色。 例:黄山奇峰:斧劈刀削,盘空千仞,令人望而生畏。 黄山怪石: 黄山古松: 黄山云烟: 黄山日出: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二、合作探究(30`) 交流表达 1、《林中小溪》为我们描绘了原始森林的美丽风光。但是,当今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沙化,水土大量流失,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请根据以上内容,拟写两条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 (1) (2) 2、 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3、 紧张的中考即将结束,初三的同学都想在假期放松一下,而旅游不乏是一种选择,某旅行社为此也特设了学生假日旅游专线。请以旅行社的名义写一段话,向学生推荐一处旅游景点。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40字,含标点。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考点好望角 这一单元文章关注自然,语言优美。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写景散文的阅读频繁出现。因此本单元的主要考点有: 1.本单元文章语言精美,名句佳段颇多,像“拾级而上、万籁俱寂、小心翼翼”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在中考考查中出现的概率极高。除了字音、字形等方面的考查外,还会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的考查。比如《鼎湖山听泉》第八段中“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对月夜泉声多层次的描写,我们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可以进行仿写。 2.本单元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极有可能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语段。就《鼎湖山听泉》 而言,文章的第二、三、四、八段极有可能成为中考考查语段。这几段重在描写,文字 优美,设置题目的难度小,考查也比较方便。我们应重点对这几段进行强化训练。 3.写景散文在中考阅读考查中是比较常见的。在考查方面,往往会要求考生对材料 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可以是语言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结构方面的,可 以是就某一个句子发表看法,也可以是对段落进行品析,等等。 ●演练大舞台 1.阅读《林中小溪》,想一想,文章开头所提及的“森林的心灵”是指什么?作者 为什么说从林中小溪可以了解森林的心灵?作者通过顺着溪岸往下游走了解到的森林 的心灵是怎样的? 2.阅读《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6-17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面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请你找出最能表现黄山日出特点的一句话。 (3) 文中的“这些原因”具体是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三、达标检测:(5`)(小试牛刀,看看谁做得快、做的好。) 课下以“自然”为话题,自选一个景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小组之间相互批阅、交流。

【学后反思】(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二:感悟·品味·欣赏

第五课 故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主题 3、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法指导:(按要求做定会有收获呦!) 语言品味法:读小说要力求速度,但人物的语言要仔细品味,方可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请认真把课本读一读,请用正楷字书写。 一、 自主学习(15分钟) 1、走近作者(A) 2、词语练习, (A) (1)、给加点字注音。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秕( )谷 獾( ) .....嗤( )笑 折( )本 寒噤( ) 惘( )然 髀( ) .....瑟( )索 蜷( )缩 恣睢( )( ) 愕( )然 潺( ) ......(2)、释义 萧索: 鄙夷; 隔膜: 恣睢: 展转: 3、理清文章的结构,同桌互相讨论。 4、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A) 5、知识链接 介绍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二、 合作探究。(20分钟) 1、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情节,哪些语句能揭示出这次故乡之行给我的感受和体验? (1)、完成表格: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格。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2)、探究闰土变化的原因及形象的意义: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朗读39----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外貌描写: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4)、杨二嫂的形象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 不同? 三、达标检测 (5分钟) 1、同学们整理获得的信息,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 2、选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人,分别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经行描写。 【盘点收获】(希望大家能对本课时所学加以总结,并能结合实践予以拓展。)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4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