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交流材料
更新时间:2024-05-24 07: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创新职教理念,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忻州市原平农业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忻州市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风风雨雨六十载,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统招统分”时期,曾被誉为“忻州的黄埔军校”。最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弘扬“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实施“送教下乡”,探索职教发展新路
三年来,我们担责任送教下乡,倾真情报务“三农”,弘扬“勇于担当,真情奉献”的送教下乡精神,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在忻州市9个县(市、区)的
41个乡(镇),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设138个教学点,166个教学班。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
2、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送教下乡”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僵化的办学体制,实行“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实际,
1
实行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根据培养需求,创新教育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28本,制作课件130个,印发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
4、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组成乡村干部、教师、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四考。三年来,共评出示范教学点26个,模范教师20个,优秀学员1050人。
(二)取得五项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员素质。“送教下乡”使一批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农民学员获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项;获全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5个。2012年3月,学员刘还爱被省职教学会授予“最具潜质创业之星”的称号。
2、增加了农民学员收入。通过学习,原平市中阳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种甜瓜,神山村贾丽霞夫妇承包荒山搞养殖,年收入均超20万元。
3、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原平市西荣华等35个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68个村推广新技术185项,共增收3000多万元。
4、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帮助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普宣传小组。不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争先创优”等活动。
5、打练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2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1年,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20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陕西榆林农校、辽宁盘锦职校等58家兄弟院校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送教下乡”的深刻体会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符合省情、市情,符合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顺应了新农村发展需求,是一条农业
2
职业院校的发展新路。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学校教职工不计得失,自己垫资、自备车辆,勇于担当、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农民,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集团作用日益加强,集团优势日趋显现。
1、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
组建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经调研、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
2、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借助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10个子课题研究;开展了“送教下乡”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专题研究;集团各院校组织编写了“新农村新农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发行《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工作通讯》等刊物8本,为服务“三农”提供了理论依据。
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大胆提出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的建校思路,借助社会力量,共建标准化操场、农艺培训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开始在田家庄实习农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我校建成“生态园”、“农博园”、“产业园”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给广大师生创造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开通了教育集团网站,通过短信、邮箱等及时地向每位学员传递创业最新信息、市场动态信息,如先进的饲养技术、疾病诊断技术,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及合理化建议。2012年,集团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喜人。
借助合作交流平台,集团内院校间实行了“3+2”人才培养模式;中央部委、省内外院校领导、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观摩考察;我校马骏书记曾多次到吉林省、山东省等地作专题报告。
借助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一手抓 “送教下乡”,一
3
手抓面向农村、农业的各级各类培训;参加新农村规划;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借助专题活动平台,我校的“送教下乡”、“集团化办学”成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赢得一致好评。
三、加强社会化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对社会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立机构,确立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2009年,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并纳入正轨编制;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纳200名学员住宿,餐厅可供1000人就餐,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2010年,学校被确立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2、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根据农村调研、专家意见,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精心安排食宿,让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长期提供咨询服务;成立跟踪服务小组,到地头指导学员实践。
3、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为培训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训工作紧扣“新、实、精、合、全、升”六个字。一是“新”:为学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读新政策、新法规、农业新信息;二是“实”: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精”:精挑培训师资,精心组织教学,精细安排实习;四是“合”:校农深度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师生形成合力;五是“全”:培训学员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乡村文化建设等知识的渗透;六是“升”: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4、农民富裕,村庄变样,为培训工作开创了局面
三年多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类培训75期,近3万人次。中央电视台首届创业盛典“阳光创业英雄”、
4
“全国20佳”——杨还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便是培训硕果的最好见证。
四、紧扣市场,多管齐下,实现办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学校的办学融入市场,使学校成为社会、行业中的一员,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学校由此提出了“四对准”办学方针,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并在实践中实现“两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学校相继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安排等进行论证和规划,研究解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指导和监督教学过程。
依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一是大力建设农果牧优势专业,加大对园艺、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动物饲养等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投入力度,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增设了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平面媒体印刷技术、电子商务;二是倡导教学改革。在园艺专业果树生产技术的教学中,积极进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增强学生基础能力、专项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既是展示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防震减灾、消防知识”讲座,增强了师生防震、防火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邀请公安局法制科举办了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安全教育理念;邀请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大讲坛在我校举办了专场讲座,掀起了“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校园文化活动高潮;在全校广泛开展了礼貌礼仪讲座,使广大师生素质进一步提升。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强化了师生的爱
5
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及日常行为、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活动。该校开展了四个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即以《高举旗帜跟党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专题的读书教育活动、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专题的书法大赛、以《成才路上我能行》为专题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以《肩负青春使命,践行科学发展》为专题的演讲比赛。
原平农业学校目前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学校找准了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经济,融入社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结果。学校及时提升和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紧密结合,构建了定位准确的办学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建设特色学校
由省、市财政支持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和运行。真正把学校建成一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办学模式新的农业职业学校,以起到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2、打造名师队伍
由学校牵头,建立农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在实施国家、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时,向农业职业院校倾斜;采取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
3、创新教学模式
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优化“送教下乡”运行机制,完善“校农合作,产学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4、优化外部环境
制定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对从事农业产业的毕业生,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农业职业资格证制度,设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门槛,规定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才有承包经营权,并在金融和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6
我们坚信,借十八大强劲东风,凭我们不懈地努力,农业职业学校一定会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农业现代化的引路人、新型农民培育的主阵地,农业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7
正在阅读:
会议交流材料05-24
资源与运营案例分析11-28
快乐的中秋节作文300字(12篇)11-13
我心爱的文具盒作文02-04
这个冬天不太冷作文350字06-19
2017年度防保科工作总结12-23
我想发明四季衣作文450字06-30
书包里的争吵作文600字06-27
土木工程施工练习题(2007)01-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会议
- 材料
- 交流
- 电气安全技术试题
- 局部解剖 下肢试题
- 南邮单片机复习提纲(带答案)
- 手机全部术语、参数详解 - 图文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日记总结
- C语言编程规范与案例
- 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双周考英语试题(附答案)(2)
- 机器人结构及控制电路
- 中国家用风管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地下混凝土施工方案(终稿)20060426 - 图文
- 高二期中必修2 5-7章 必修3全
- 第4章飞行器机载设备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
- 定积分练习参考答案
-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 图文
- 摄影视频大赛主持词
- 二战时期珍珠港海战情报战
- 橡胶工艺原理(防护体系)
- 会计研究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 药剂学名解填空和简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