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检测四

更新时间:2024-03-17 0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末复习检测(四)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犄角 折腾/折耗 唆使/日月如梭 纰缪/未雨绸缪 B.庇佑/毗邻 说服/游说 桎梏/纨绔子弟 蔓草/顺蔓摸瓜 C.逡巡/峻峭 刨床/刨除 赡养/蟾宫折桂 地壳/金蝉脱壳 D.糜烂/靡费 囤聚/粮囤 龋齿/踽踽独行 款识/识文断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市侩 破相 闹义气 咎由自取 声嘶力竭 B.邀功 撮和 集散地 实至名归 权宜之计 C.棘手 纠葛 黄金档 慢条丝理 疾言厉色 D.邋遢 迂腐 吉祥物 一笔勾销 披肝沥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好、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时说。

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幸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

- 1 -

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上,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节选自《人民论坛》) 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

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骁勇便弓马 便:熟悉 B.轨让其背己 让:避让,让开 C.轨竟见诛 见:看见 D.伐罪吊民 吊:吊唁、悼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以舌死 后以为常 ..B.因引锥刺弼舌出血 因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及己 及宣帝嗣位 ..D.死且不恨 士卒且惰 ..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 2 -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6分)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2分)

③课内句子: 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孔子《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群贤毕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17.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5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鏖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期末复习检测(四)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分别读作bì∕pí,shuō∕shuì,gù/kù,màn∕wàn。A项分别读作 qǐ/jī,zhē∕sh?,suō∕suō,miù∕móu。C项分别读作qūn∕jùn,bào∕páo,shàn∕chán,qiào∕qiào。 D项分别读作mí∕mí,tún∕dùn,qǔ∕jǔ,zhì∕shí。)

2.D(A闹意气;B撮合;C慢条斯理。) 3.选D A项,“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这里属范围不当。B项,“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属于褒义词,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D项,“独具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4.选C A项,因成分残缺而导致搭配不当,“收录??作家”不当,应在“作家”后加“的作品”;B项,表意不明;D项,不合逻辑,“《幽兰操》”是电视剧名,不能说成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 5.选C A项,冒号只能管到“良心”,其后逗号应改为句号。B项,“什么是美术”没有疑问语气,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省略号与“等等”不能连用。 6.C (“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7. A (“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于文无据,也与事实不符。一般说,德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8. B (“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错,原文是说“‘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诗书教化”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明人伦”;在本文作者看来,“明人伦”才是“儒家的思想核心”) 9.A (B.轨让其背己,让:责备 C.轨竟见诛,见:被D.伐罪吊民,吊:慰问。 10.B (A.以:因为;以:把 B.因:于是就C.恐祸及己:牵连,累及;及:等到。 D.且:尚且;且:将要。)

11.D (①②说的不是军事才能。④说的是祈祷祭祀鬼神。⑦是他治军严明,是。 12.B解析错误:密,口实严密。

13.①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使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怨恨(或:即使死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②贺若弼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人却没有发觉他们(这件事)。 ③朱亥故意不答谢(答复感谢),公子认为这个人很奇怪。

译文: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 - 3 -

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

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14.(1)“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

(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伤。(2分) 15.1.陟罚臧否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挟飞仙以遨游 4.少长咸集

5.银瓶乍破水浆迸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7、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周末复习检测(五)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提防\\醍醐 菲薄\\鄙薄 慰藉\\声名狼藉 B 稽查\\稽首 木讷\\按捺 见识\\博闻强识 ............C 玷污\\沾染 畜养\\畜生 伛偻\\如履薄冰 D 残垣\\轩辕 客栈\\信笺 乳臭\\臭味相投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做到警钟常鸣,有备无患,把安全时刻记在心中。

B 哈尔滨的雾凇是这个城市的著名景观,沿着松花江,一排排玉树、万千条琼枝,令游人叹为观止。 C 从年底开始的电影贺岁档硝烟未尽,春季档已经战云密布,数部好莱坞大片将飘洋过海接踵而至,冷暖杂糅,光彩夺目。

D 古代传说有一个“罗刹国”,里面住着一群罗刹女,长得妖艳无比,路过的商人无不被她们的美貌所魅惑,日久天长就会形容枯蒿,为其所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规律饮食、荤素搭配,这些饮食理念上清规戒律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了耳旁风。 ....B 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城市精品店”,让游客望.尘莫及。 ....

C 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与会教师认真听讲,仔细记录,不断与专家互动,收获....颇丰。

D 在审讯室的玻璃窗外,目击者目光如豆地紧盯着屋里的几个犯罪嫌疑人,很快他就辨认出了真正的凶手。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13位女作家,获奖消息传来,勾起她对早年创作生活的 的回忆。

(2)中国医改已进入了深水区,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如何遏制公立医院的 行为,让公立医院重新回归公益性质。

(3)北京男子当街摔童的案例固然极端,但折射出的戾气之害却有着普遍性,占座引发打斗,擦碰带来纠纷,动辄恶语相向, 不在发生着。

A 幽远 牟利 无时无刻 B 幽远 牟利 时时刻刻 C 悠远 谋利 时时刻刻 D悠远 牟利 无时无刻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卸任多年,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他深情地跟学生们分享了他多年外交工作的精彩经历。

B 规范动画片在语言、情节、动作上的标准很有必要,既要达到继续保证国产动画片的繁荣发展的势头,也要将孩子的不利影响压缩至最低限度。

C 腐败的毒瘤,正侵蚀着我们社会的机体。能否彻底清除腐败毒瘤,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D美国特殊情报搜集部拥有自己单独的复杂监听装置,几乎可以监听所有时下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信号、无线网络以及卫星通讯。

二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神话 “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 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 4 -

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 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 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具有内在统一 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 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崇拜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 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 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不同血缘、不同祖先的夏、商、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 斥,而且在文化上也难于相容。一旦推翻旧王朝,前朝一切统统废弃,一切重新开始。各部族内部都盛行祖先崇拜,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而排斥和贬抑 其他部族的祖先。夏、商、周各有自己祖 先的神话,但彼此却不能继承和发展,前一个朝代的神话在后一个朝代得不到重视和继续加工的机会。这样一来以前的神话不但得不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十分容易散 佚。祖先崇拜和部族利益在文化上的排他性严重地抑制了我国神话发展和提高,使之得不到像希腊神话那样反复加工的经历;同时,由于每个部族各搞自己一套神 话,并按自己祖先神话的世系编排诸神的世系和辈份,因而最终未能形成各部族统一的神话和相应的神系,以及贯穿全部神话并统率众神的主神。 后来,这些神话未及进一步被加工和系统化,神话历史化的风暴便向它们袭来,使那些具有超自然神奇能力的神祗,逐渐演变成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先王和圣哲。诸神既然已经被从天上请到地上,定格于人间,那么,渊源于原始时代的神话的发展也只能就此停止。

(节选自《文艺研究》)

6.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希腊神话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不是按照神话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来不断发展前进的。 C.希腊神话是自然崇拜,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有比较清晰地反映。 D.希腊神话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哲学,希腊神话也最终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7.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这使中国神话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 B.中国神话新神、旧神之间界限不清楚,并且始终没有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因为他们原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历,而且还受到历史化的改造。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叠合的特征:家事即国事、治家即治国。

B.中国夏、商、周三个部族以及他们建立的王朝在政治、文化上都处于相互对立排斥的状态。 C.我国神话流传下来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代部族均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D.中国神话神系及主神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也难以得到清晰地反映。 三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

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a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绰,举止不烦 烦“急躁 .B.微公言,联不闻此 微:如果没有 .C.必谓党附者众 党:结党 .D.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延:引进采纳 .

10 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乃责臣以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德宗新继位,以刑名治天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原载忌之,出为阡州刺史 顷之,烟炎张天 ..D 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谞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②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 ③出为虔州刺史 ④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 ⑥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差点被杀。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皇帝很信任他。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 5 -

C.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裴谞认为这样做,对上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为了一些小事都来惊动皇帝,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四 (24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5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①②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 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诗。(4分)

(2) 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贾谊《过秦论》) 玉户帘中卷不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五 (12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4G”的优越性,不超过25字。(4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周末复习检测(五)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B.稽查jī/稽首qǐ 木讷nè/按捺nà 见识shí/博闻强识zhì;A.菲薄∕鄙薄bó;C.伛偻/如履薄冰lǚ;D.残垣/轩辕yuán)

2.B.(A警钟长鸣,C漂洋过海,D形容枯槁)

3.B(A.?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本句中的饮食理念是值得遵循甚至必须遵循的有益的理念,因此当改用?金科玉律?。?金科玉律?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本项错在近义词语混淆。B.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与句意不符。D.?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只做谓语、定语,含贬义。本项错在错用为状语和不合语境。正确示例如?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你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我只能说你目光如豆?。)

4.D(幽远:幽深,深远;悠远:离现在时间长。牟利:谋取私利,贬义;谋利:谋求利益,中性。无时无刻:和?不?连用,意为?时时刻刻都?;时时刻刻:每时每刻。)

5.C(A.?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杂糅;B.?保证??势头?搭配不当,应改为?保持?。D.项先错在定语顺序颠倒,动词性定语?常用的?要调到形容词性定语?所有?之前,正确的顺序是?几乎可以监听时下常用的所有通讯工具?。还错在分类错误,?手机信号??卫星通讯?不属于?通讯工具?。) 二、(9分,每小题3分)

6.A(B?希腊神话?是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而不断发展的。C自然崇拜只是希腊神话的基础,不能说希腊神话就是自然崇拜;前提错误,那么后边关系自然就不成立。D原文意思是?神话被哲学吸收,成为原型?。)

7.B(各部族没有统一的神系及主神,并不意味着部族内部的神话没有。)

8.D(①西方神话反映了西方民族意识和精神的?发展?;②西方神话神系以及主神确定,这使得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但不能因此就推断出神系及主神不确定的中国神话,就无法清晰反映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引进,采纳)

10.A(均为副词,?却??竟然?。B.①介词,?用??凭?。②介词,?因为?。C.①代词,他。②助词,无实义。D.①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介词,?于?。)

11.A(③是指裴谞被宰相元载忌恨,外放为地方官;⑤是写代宗对裴谞的信任和器重;⑥是写裴谞对先祖的尊重;都和?忠心为国?无关。)

12.D(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四、(24分)

13.(1)史思明以前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他。(5分。关键词:?故?、?德?、?名?、?遣?、?迹?。)(2)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5分。关键词:?恶?、?舞文?、?挟?、?重轻?、?讽?。)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举止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

- 6 -

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他,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间接衬托出宴饮的热闹、欢快。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既有。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4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表达了词人的游兴之浓、游赏之乐。(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5.(1)吾尝跂而望矣 桃李罗堂前 (2)俯察品类之盛 间关莺语花底滑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捣衣砧上拂还来 (4)望帝春心托杜鹃 杨柳依依

(6分。任选3个小题,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7.速度快 价格合理 计费灵活 易于覆盖(覆盖面广)(4分。每点1分)

周末复习检测(五)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B.稽查jī/稽首qǐ 木讷nè/按捺nà 见识shí/博闻强识zhì;A.菲薄∕鄙薄bó;C.伛偻/如履薄冰lǚ;D.残垣/轩辕yuán)

2.B.(A警钟长鸣,C漂洋过海,D形容枯槁)

3.B(A.?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本句中的饮食理念是值得遵循甚至必须遵循的有益的理念,因此当改用?金科玉律?。?金科玉律?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本项错在近义词语混淆。B.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与句意不符。D.?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只做谓语、定语,含贬义。本项错在错用为状语和不合语境。正确示例如?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你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我只能说你目光如豆?。)

4.D(幽远:幽深,深远;悠远:离现在时间长。牟利:谋取私利,贬义;谋利:谋求利益,中性。无时无刻:和?不?连用,意为?时时刻刻都?;时时刻刻:每时每刻。)

5.C(A.?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杂糅;B.?保证??势头?搭配不当,应改为?保持?。D.项先错在定语顺序颠倒,动词性定语?常用的?要调到形容词性定语?所有?之前,正确的顺序是?几乎可以监听时下常用的所有通讯工具?。还错在分类错误,?手机信号??卫星通讯?不属于?通讯工具?。) 二、(9分,每小题3分)

6.A(B?希腊神话?是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而不断发展的。C自然崇拜只是希腊神话的基础,不能说希腊神话就是自然崇拜;前提错误,那么后边关系自然就不成立。D原文意思是?神话被哲学吸收,成为原型?。)

7.B(各部族没有统一的神系及主神,并不意味着部族内部的神话没有。)

8.D(①西方神话反映了西方民族意识和精神的?发展?;②西方神话神系以及主神确定,这使得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但不能因此就推断出神系及主神不确定的中国神话,就无法清晰反映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引进,采纳)

10.A(均为副词,?却??竟然?。B.①介词,?用??凭?。②介词,?因为?。C.①代词,他。②助词,无实义。D.①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介词,?于?。)

11.A(③是指裴谞被宰相元载忌恨,外放为地方官;⑤是写代宗对裴谞的信任和器重;⑥是写裴谞对先祖的尊重;都和?忠心为国?无关。)

12.D(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四、(24分)

13.(1)史思明以前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他。(5分。关键词:?故?、?德?、?名?、?遣?、?迹?。)(2)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5分。关键词:?恶?、?舞文?、?挟?、?重轻?、?讽?。)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举止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

- 6 -

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他,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间接衬托出宴饮的热闹、欢快。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既有。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4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表达了词人的游兴之浓、游赏之乐。(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5.(1)吾尝跂而望矣 桃李罗堂前 (2)俯察品类之盛 间关莺语花底滑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捣衣砧上拂还来 (4)望帝春心托杜鹃 杨柳依依

(6分。任选3个小题,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7.速度快 价格合理 计费灵活 易于覆盖(覆盖面广)(4分。每点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5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