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欣赏课中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落实-最新教育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18 23:50: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美术欣赏课中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落实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成败。有一则报道指出,原苏联的航天技术曾经高于美国,美国人找不出原因,最后认为,苏联的科学家普遍音乐素质较高,导致其创造力较高。艺术的本身作用也就是滋养生活,启人心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美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较强的自尊心等,能强化学习的动机,促进和影响其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非智力的培养。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事在必行的。 教材的审美内容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也就像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艺术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的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敦育,即教师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必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每次上课都是范画加步骤演示。做为美术教师达到的精神要求以及对教材的片面理解,在一遇到欣赏课时就一

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其实美术欣赏和其它艺术欣赏一样,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发起人们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感情的波涛;另一方面,观赏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活结是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里的艺术形象的内涵。例如,当我们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傅抱石和关山月的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大型绒绣《万里长城》等艺术作品时,这些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就会激起我们思想感情上的种种反映,或兴奋,或崇敬,或自豪。中外美术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不断地激发起观赏者再创造的兴趣,使他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成为人们不断欣赏的对象。 而我们有些教师既使上欣赏课,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的平淡乏味,学生听了也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

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不怕麻烦,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敦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田。

二、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学生再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的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例如,当我们在欣赏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时,有些同学觉得他的画从形象上看相当小儿科,更与野兽派中的野兽二字摸不着边,还有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的画,同学们一开始根本接受不了,我们应该把这些画派的发展及艺术主张介绍给同学们,他们也就会慢慢适应。而我们在欣赏清朝画家朱耷的花鸟画时,会觉得他的画大都奇特怪诞,就给人“不美”的感觉,如你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身份介绍后,就会发现这位既“哭之”又“笑之”的画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一种孤独、冷漠、高傲和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绪,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学生也会慢慢理解他的画。这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单纯以画的像不像做唯一标准,如画的像就好,还不如直接用照相机去拍摄。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

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重的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眼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的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教师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深度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得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累计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的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心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

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得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蜒点水”,不深不入。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起的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5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