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网
更新时间:2024-02-17 15: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新课标教学网官网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新课标总体要求
新课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态度,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篇二: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63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1、教育第三方:
2、新课标第一网:
3、新课标学习网:
4、新课标123:
5、中国新课标教育网:
6、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7、26教育资源网:
8、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9、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10、中国教育资源网:
11、中华教育资源网:/
22、英语教师网:英语教学资源网:
23、中学学科网:
24、第一课件网:
25、教学资源网:
26、中国教学资源网:
27、小草教学资源网:.cn
34、教育教学资源库:res.hzedu.net
35、国之源:
36、小老师教学资源网:
37、教学资源网:
38、上海教育资源库:
39、初中教学资源网:
40、亿库教育网:
41、极品课件站:
4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43、初中在线:
篇三:《登高》教案2 - 新课标教学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 …
《登高》教案2
备课人 董志霞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
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
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
,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呀?
生:是杜甫。
二、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
: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
,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像,挺难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
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
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 仅靠语言吗?还
有没有其他因素?
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
一生:再加上动作。
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
生:语调低沉、忧伤。
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
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这都是非常关
键的。
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
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
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
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
学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
想像,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
自觉)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
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
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
以这两条
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生:凝练。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生:心寒。
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
境的鸟?
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
一只欢乐的鸟呢?
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
只?
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像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
泊。
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
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
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
师:为什么?
一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一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师: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一生:我认为是这样。
师: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
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
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
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
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
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师: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生: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师: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生: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
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生: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能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一生:我觉得似乎是互相对比着写的。
师:是对比,有没有衬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师:或者反过来说——
一生: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人的生命”,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是个人的生命?
一生:是个人生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个人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总结得很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
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生试读,很沉郁。全
体学生为之鼓掌)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
祈求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
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
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
。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
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师: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何不同?
一生: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 师: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
一生: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
正在阅读:
新课标教学网02-17
《社会调查》综合测试题11-30
太阳能集中供热水收费标准11-09
古典诗词导读-尔雅答案12-23
福州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06-22
渭南市党群系统公务员面试资格复审名单06-04
河南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实施细则01-02
论文写作说明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