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更新时间:2024-02-18 13:0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民族风情——延边朝鲜族

民族风情

——独特延边朝鲜族

在中、朝、俄三国交界的东北亚地区,发源于长白山的图们江蜿蜒东去,奔向日本海。图们江北岸的沃土,就是令人神往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延吉市,全市几条繁华的街道都组建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队:如延南街的“刀舞”、建工街的“手鼓舞”,北山街的“项小舞”、延西街的“扇子舞”、朝阳街的“秧歌舞”等。每逢节日,延吉市时代广场摩肩接踵的人群就会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彩灯四射,霓裳弥漫,载歌载舞的演员与群众水乳交融,构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的民族风情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朝鲜族的先民是在几千年中,由中原内陆经不同途径迁入朝鲜半岛的,又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朝鲜族有个古老的传说:檀君神话,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坛君。这个坛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他在尧帝五十年郧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在位一干五百年。后隐居阿斯达为山神,活到一干九百零八岁。檀君是古朝鲜的开国者,是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因此,它就象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早期朝鲜族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亦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朝鲜族生活的长白山地区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绮丽, “天池”宛如一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到此沐浴。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从事林业、副业,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在民族大家庭中,朝鲜族素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称。它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延吉歌舞,享有盛名。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

刀舞、扇舞、顶水舞、巫舞等。舞姿或轻盈舒展,或柔婉沉静,或刚劲跌宕,明朗与含蓄相交织,细腻与大方相表里。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朝鲜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现力很强。朝鲜族的歌舞还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唱歌跳舞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充满稚气的孩童也常常加入歌舞的行列。在家庭之中,每逢喜事全家老小便会翩翩起舞,形成极为有趣的“家庭舞会”。 热爱体育运动更是朝鲜族人民的特征。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摔跤和踢足球则是男人们的运动。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每逢年节,朝鲜族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其中最精彩的要数秋千、跳板和摔跤等项目。每当节日,人们在村头或打谷场上,竖起高高的秋千架,姑娘们身穿色彩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伴随着秋千上姑娘们美丽身姿的是那美妙的俏声笑语。

在这样一个喜歌善舞的民族里,自然传统节日也不会少。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主要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清明和除夕上坟,割草培土修整坟墓,向故人敬酒跪拜以表示哀悼。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是摔跤和跳板。除了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有意义的节日甚为重视,六·一儿童节"、"八·一五老人节"、"九·三"民俗节,除此之外每年还有3月3日春游活动和9月9日登高活动。

并且在朝鲜族有着悠久的敬老传统。自古以来,他们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极为重要的礼节,如把60周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而民间有60岁的花甲宴,70岁的古稀宴,还有结婚60周年的“回婚礼”,这些都是他们特别讲究的活动。最著名的是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

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席。按古历法天干地支推算法,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看成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产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对花甲礼特别讲究。到花甲宴那天,儿女们为老人大摆寿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关于花甲宴的由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高丽时代国王颁发了一条残酷的法规:人过60,不死即埋,后称高丽葬。一位姓金的穷人,把年过60的父亲藏入一座山的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始终没被人发觉。皇帝听说了高丽葬这件事感到这条法规过于残酷,便给高丽王送去了三个难题,使他非常为难。山洞里的金老汉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儿子如何解答这三道难题。儿子来到京城,向高丽王诉说了解题之法。国王听后,欣喜异常,究其出谋者,方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穷老汉。于是,高丽王醒悟到老年人阅历丰富,是国家的财富。从此,废除旧律,通令全国尊重、爱护老人。 那位金老汉重返家园,与家人团聚,安度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从此以后,花甲宴代替“高丽葬”,敬奉老年人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中最具有特色的还是它的婚礼。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到了结婚日,新郎带着"婚函"由傧相陪同前往新娘家迎娶。新郎一行

到新娘家以后,由岳母接受"婚函"。然后,新郎在新娘家男眷们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除各种佳肴外,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叼着红辣椒或红枣的整鸡,另一样是埋着三个鸡蛋的一碗大米饭。鸡蛋是新郎必吃的事物,但只许吃两个,另一个则留给新娘吃。"大桌"上的食品在大家共享之前,每样都拣出来一些单独包起来送给新郎的父母眷,让他们知道新娘家款待新郎的情况。新郎吃完饭后,新娘告别父母随同新郎前往新郎家。新娘一行到新郎家后,单独安排在一间屋里,在女傧相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全部留下,待回娘家时带回去。到晚上,新郎家举行娱乐会。第二天早晨进行"新娘献礼",新郎和新郎家的亲眷们各坐一旁,新娘按照长幼和远近的顺序一一敬酒,并馈赠一件礼物,礼物一般为衣料或服装。在婚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跟新娘一起返回娘家省亲,饮宴欢乐。这是一种中国的迎亲形式和朝鲜传统婚俗仪式相结合的混合体。

朝鲜族老年人当中还有特殊的婚姻仪式,叫做"回婚礼"。回婚礼是老两口在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举行的。要举行回婚礼,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所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没有夭折的。因此, 能够享受这种福分的老两口是非常罕见的。回婚礼比普通婚礼还要盛大。这一天老两口穿着结婚时穿过的礼服,接受摆满山珍海味的婚席。两位老人的子孙及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前来祝福、祝寿,热闹异常。

在服装方面,朝鲜族一向喜欢穿素白衣服,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故有 "白衣民族"之称。对白色的偏爱,典型地反映了朝鲜族酷爱洁净的特点。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如今妇女们穿用的衣料颜色更是绚丽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长裙这一传统民族风格久久不变,因为它符合朝鲜族妇女的审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们温顺、善良和勤劳淳朴的美德。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从历史上来看朝鲜族服装受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较大,朝鲜人着装整齐、干净,并认为这是一种道德。三国末期,贵族男子穿宽大的裤子、短上衣,腰间系腰带;贵族中的女子则穿长裙和齐臀的上衣。其后,又受到蒙古的影响,女子的上衣缩短,裙子上提到腰。15世纪时,女子的裙子再度上提,在腋下系定,上衣缩短,与现在妇女所穿的朝鲜族服装相近。中国朝鲜族在初期,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朝鲜和韩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更加促进了朝鲜族服装的发展。

1. 朝鲜族传统女装

朝鲜族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 ;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鲜语中叫"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摆与袖笼呈弧形,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只遮盖到胸部,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颜色为主,女性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朝鲜语也

叫做"契玛",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腰间有长皱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便于劳动。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未经缝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摆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穿这种裙子时,里面必须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2. 朝鲜族传统男装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男子短衣朝鲜语也叫"则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长较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还喜欢黑色外套或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 朝鲜语叫"古克", 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

朝鲜男子爱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传统的朝鲜族服饰"裤子",其裤裆、裤腿肥大。由于朝鲜族传统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统,人们常常是坐卧在地面的垫子或席子上,穿这种裤子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随便轻松,裤腿系有丝带,外出时可以防寒保暖。

3. 朝鲜族传统儿童装

朝鲜族儿童服装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还有的认为是过去朝鲜妇女善于保存各种颜色的布块,用来给孩子做衣服等等。

4.朝鲜官服

过去朝鲜族的官服,随官职、身份而异,但基本式样大体上是冕服,用黑色绸缎做团领,受中国冕服十二章纹饰的影响,肩部亦有带色之龙,袖口画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用红绸缎缝制,裳前有藻、粉米的纹饰图案。

漂亮的朝鲜服更是少不了完美的配饰。传统的朝鲜配饰有精美的绣花发带、绣花荷包、流苏,浅色船形鞋等。朝鲜族服装的领结下常挂一个流苏,流苏上的装饰为一块玉雕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环圈,下面则垂着长长的丝线流苏,与服装相呼应,形成整体美感。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

朝鲜族饮食文化是一个大观园,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素食为主,以辛辣、凉爽、清淡为特色。打糕、冷面、狗肉、泡菜等是人们极为喜爱、百吃不厌的特色食品,这是他们可以炫耀于世界的资本和无形资产。走遍中国,甚至走遍世界,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朝鲜族风味的饮食店,其中尤以冷面、烧烤、狗肉、泡菜为代表。特色饮食,就像一位无言的使者,沟通着朝鲜族与世界的联系,并且在不断地传扬、提升着朝鲜族的知名度。

朝鲜族的饮食特色是: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少量杂粮、面粉等。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素喜食米饭。米饭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每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米。除米饭外,最具特色的主食是糕饼,俗称打糕。打糕又分糯米打糕、小黄米打糕、

大黄米打糕,是朝鲜族50多种糕类食品中最负盛名的。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逢年过节或婚宴喜庆日子及迎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摆上餐桌。 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的特制饮食除了打糕外,主要有冷面、松饼等主食。松饼是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象包饺子一样包馅蒸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由于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屋顶多作成四坡式,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朝鲜族小吃、朝鲜族的能歌善舞、朝鲜族的团结与尊老爱幼,共同组成了朝鲜族特色民俗。

篇二: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的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

春节回家探亲、清明为祖先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华夏儿女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甚至与古老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针对这些种种现象,国家机关也公布了一些措施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

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炎黄子孙精忠爱国、自强不息、贵和尚美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也让中国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文化传统。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清明时节举家外出踏青,拜祭祖先,对祖先前辈的尊敬体现出一种追崇历史的怀恋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如今保留下来的都是精髓,不好的习俗在流传过程逐渐被剔除。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

变化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还将春节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挖掘和开发。自古以来,我国就特别注意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其中所强调的就是民俗文化在社会安定和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学生,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中都有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美德。我国朝鲜族正月十五众人为老人们祝福的“老人节”;哈萨克族“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把客人送走,就是跳在河水里也洗不清”的谚语;西藏路巴族把能留住客人吃饭、讨客人欢喜视为光荣的民俗;景颇族一家建房众人帮等等。因此,将民俗文化的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以此引领他们的行动,对培养他们的优良道德品质非常重要。

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风尚、礼节、习惯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精华之一——传统美德。民俗是社会、集体的创造,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俗教育中加强这一方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先人的审美观,进而增强其审美意识。如介绍汉族端午节赛龙舟,蒙古族赛马,苗族斗牛、跳芦笙等具有竞技性质的民俗,可以使学生透过活泼、生动的民俗看到各族人民对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的追求;又如介绍江浙一带汉族人民正月初一吃“百事大吉”食物(指吃桔子、柿子,因“桔”与“吉”、“柿”与“事”谐音,取其吉祥之意)的民俗,使学生看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从而加深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是民族凝聚力和精神文明的动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历史风情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对民族的爱,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我国的民俗文化同样在引导、 规范我们的精神风貌、人生态度、 观念行为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加强对大学生人生态度、人格尊严、 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塑造大学生个性,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断完

善与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个性的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学生接受优秀民俗文化教育后就会产生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一种认同

感,有了文化认同感,学生就能根据优秀民俗文化的要求,自觉、主动、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进行调整,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其中。高校开设民俗文化公选课的意义与策略随着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不仅能增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的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重整再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当我们喜庆丰收时,就会敲起锣鼓,赛起龙舟;过新年时要扫尘、贴春联、贴门神,元宵节要放烟火、舞龙灯、猜灯谜;遇到婚丧嫁娶时,会很自然地到民俗中去 寻找最佳的操作方案……

多少年来,人们一代传一代,在民俗的传承中总结、发展、提高、完善。近年来,今天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却不知道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许人也;大中学生能对港台明星如数家珍, 对他们的趣闻轶事的了解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但却不清楚自己家乡的民俗掌故。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同时它也构成了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文化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篇三:2012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活动方案

2013年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活动方案

秋夕是朝鲜族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已被国务院列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朝鲜族民俗节日

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中国朝鲜族的传统文

化,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旅游节庆品牌,经

市政府研究同意,举办此次秋夕节民俗活动。为做好此次活

动的各项筹备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名称

名 称:2013年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 间:2013年9月19日

地 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民俗广场

三、责任单位

主办单位:延边州人民政府

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

省旅游局

承办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

延边州民宗教育事务管理委员会

延边州旅游局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

四、活动内容

(一)中国朝鲜族摔跤比赛

时间:9月19日(上午12:00时--12:30时)

地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民俗村中心广场

内容:摔跤表演

(二)跳板、荡秋千表演

时间:9月19日(下午12:30时—13:30时)

地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民俗村中心广场

(三)中国朝鲜族秋夕节民俗舞蹈表演活动

时间:9月19日(下午14:00时—16:00时)

地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民俗广场

五、活动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姜虎权 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郑 权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 员:金仁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李树武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春玉 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局长

金京春 市卫生局局长

唐剑峰 市林业局局长

宋鹤山 市旅游局局长

朱正元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局长

郎健伟 市城郊供电局局长

吴晓林 市公安局副局长

(二)指挥部

总 指 挥:郑 权

副总指挥:宋鹤山

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救护组、

护林防火组、供电保障组

各组工作职责:

综合协调组

主 任:宋鹤山

成 员:王延波 金明浩

主要职责:负责节庆活动的总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组织

协调;负责节庆演出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朝鲜族传统

体育活动表演;负责设计整个会场布置;负责制作工作人员

证;负责节庆活动场内释放电子礼花;负责庆典表演期间所

需物品的供应;负责庆典活动的协调、检查、督促工作;负

责节庆现场协调,组织领导、贵宾入场。

宣传组

组 长:李树武

成 员:金永汉

主要职责:负责节庆前的氛围营造;做好记者的接待与管理,组织好节庆宣传报道工作。

安全保卫组

组 长:吴晓林

成 员:陈国华 金明哲 韩范洙

主要职责:负责主要街路和广场外的交通管制和停车场的管理;准备消防车辆;负责场内外安全保卫工作。救护组

组 长:金京春

成 员:金永春

主要职责:负责节庆期间领导、贵宾、观众以及表演人员突发性伤病的救护。

护林防火组

组 长:唐剑峰

成 员:陈武伟

主要职责:负责节庆期间的护林防火有关事宜。

供电保障组

组 长:郎健伟

成 员:李建凯

主要职责:负责节庆期供电保障有关事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4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