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最值模型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18 02:5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个最值模型在解题中的运用

模型

如图1,P是⊙O外的一点,直线PO分别交⊙O于点A、B,则PA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

证明 如图2,在⊙O上任取一点C(不为点A、B),连结PC、OC. ∵PO

PO=PA+OA,OA=OC, ∴PA

∴PA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

结论

圆外一点到圆上各点的最短距离是:这点到连结这点与圆心连线与圆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一结论可以在解题中加以应用,以提高解题效率.

一、图中有图可直接应用

例1.(2014三明中考题)如图3,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则AP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径的半圆交AB于点D,P是CD

解析 点A为定点,点P为动点且在圆弧上运动,显然这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可利用垂线段最短的知识来解决的“一定一动型”最值问题.联想到我们所探究的模型,可知,当AP所在直线过圆心时,AP值最小. 如图4,在Rt△ACO中,

AO=AC2?OC2?5 ∴AP=AO-OP=5-1. 例2.(2014无锡中考题)如图5,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及⊙A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_______.

解析 P是边CD上动点,E、,分别是⊙A和⊙B上的动点.题设中出现三个动点,求PE+PF最小值给

1

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若借助于模型,那么便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了,PE与PF的最小值一定是过圆心的直线与圆交点的时候,考虑到点A和点B是定点,点P为CD上动点,这样问题转化为“一定两动型”的“将军饮马”问题.

如图6,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B',连结AB'与CD的交点就是所要求的点P,此时PE+PF最小,易知PAB为等边三角形,则PE+PF的最小值为3+3-1-2=3.

评析 例1和例2都可以直接借助模型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图中有圆,为思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和目的性.例1结构相对简单,也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例2是三个动点所形成的两条动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以静制动,动中窥静,也就是说去寻找动点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借助模型易知,在点P、E、F在运动过程中,PE所在直线过圆心A,所在直线过圆心B时,PE和PF分别取得最小值,将点E和点F的动,转化为点A和点B的静,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图中无圆可构造应用 例3.(2014成都中考题)如图7,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结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 解析 由折叠知A'M=AM,又M是AD的中点,可得MA=MA'=MD,故点A’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如图8,以点M为圆心,MA为半径画⊙M,过点M作MH⊥CD,垂足为H由模型可知,当点A’在CM上时,A'C长度取得最小值.

在Rt△MDH中,

1 23MH=DM·sin∠HDM=

2DH=DM·c≌s∠HDM=在Rt△CHM中,

例4(2013武汉中考题)如图9,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结CF交BD于点G,连结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

解析 点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初看无从入手,但结合题设中AE=DF,易证

△ABE≌△DCF,得∠ABE=∠DCF. 由正方形的对称性,知

△ADG≌△CDG,得∠DAG=∠DCF, 则∠DAG=∠ABE. ∵∠BAE=90°.

∴∠DAC+∠BAH=90°, 则 ∠BAH+∠ABH=90°, ∴∠AHB=90°.

2

也就是说定线段AB所张开的角∠AHB=90°,自然我们联想到点H运动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圆. 如图10,以AB为直径作⊙M.要求DH的最小值, 根据模型易知,当点H在DM上时,DH取得最小值.

在Rt△AMD中,

评析 例3和例4都是以四边形为背景,探寻动线段的最小值,此两题看似无“圆”却有“圆”.例3是折叠问题,在折叠过程中,始终保持保持动线段A’M=

1AD.根据“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自然联想到点A’的运动轨迹为以AD为直径的圆周,从而运用模型使问题轻松获解,例4图形结构较为复杂,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充分挖掘题目中所隐含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从而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就此题而言,借助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不难得出∠AHB=90°,从而联想到构造辅助圆,再利用模型加以解决就显得游刃有余.

近年各地中考中,频频出现这类动态几何背景下求一条线段长度的最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结合题意,借助相关概念和图形,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去挖掘题目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然后自主构建相关模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4t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