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报告 CQUPT
更新时间:2024-06-01 06: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 Hamming码 .................................................. 2 实验二乘法器 ....................................................... 4 实验三时序部件 ..................................................... 6 实验四 CPU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 6 实验五 CPU指令译码器实验 .......................................... 7 实验六 CPU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 10 实验七&八 CPU实验_无流水无cache ................................. 16
实验一 Hamming码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输入输出规则对应如下:
1.输入的8位操作数对应开关SD15~SD8,编码后的hamming码在灯A0~A12上体现。 2.开关SA0是控制位,待校验的13位数据对应SD7~SD0与SA5~SA1。 3.比较的结果在灯R4~R0上体现。
如对8位数据10101100进行hamming编码和校验。 1、先手工计算校验位P5~P1=___10111_____,编码后的hamming码为___1101001101011____________。 2、拨动开关SD15~SD8输入10101100,观察灯A12~A0=_____1101001101011________,看是否与自己手工计算的hamming码相符。
3、输入待校验的13位数据,假设输入1111001101011。拨动开关SA0为1开始校验,拨动SD7~SD0设置为11110011(13位数据中的高八位),SA5~SA1设置为01011(13位中的低5位)。观察灯R4~R0=_ ___11011___,也就是校验结果的值。
4、比较编码后的hamming码和校验的hamming码,发现第_11_ 位数据错误,手工计算S=_____11011____,和3中观察到的R4~R0是否相符。
5、可以输入其他位错误的校验数据观察结果值S是否正确。
6、1~5做完后,重新输入新的8位数据做实验,并填写表1.1.4。
表1.1.4
8位数据 编码后(手工计算) A12~A0(实验现象) 输入待校验13位数据 R4~R0(实验现象) 输入待校验13位数据 R4~R0(实验现象) 第1组数据 1010 1100 1101001101011 1101001101011 1111001101011 11011 0101001101010 00001 第2组数据 1001 1101 0100101101111 0100101101111 0100101101110 10001 0100101101100 00011 第3组数据 0110 1011 1011001010100 1011001010100 1011001010000 10011 1011001010001 00010 思考题:
1、根据8位数据位的hamming编码原理,写出16位数据位的编码原理。 答:数据位k与校验位r的对应关系 k值 1~3 4~10 11~25 26~56 57~119 最小的r值 4 5 6 7 8 只实现一位纠错两位检错,根据数据位k与校验位r的对应关系,16位数据位需要6位校验位,可表示为H22H24…H2H1。
六个校验位P6~P1对应的海明码位号分别为H22、H16、H8、H4、H2和H1。P6只能放在H22位上,因为
-
H22已经是海明码的最高位了,其他五位满足Pi的位号等于2i1的关系,其余位为数据位Di,则有如下排列关系:
P6D16D15D14D13D12P5D11D10D9D8D7D6D5P4D4D3D2P3D1P2P1
根据8位数据位的hamming编码原理,可以得出16为数据位的hamming码必须满足如下关系: P1=D1?D2?D4?D5?D7?D9?D11?D12?D14?D16 P2=D1?D3?D4?D6?D7?D10?D11?D13?D14 P3=D2?D3?D4?D8?D9?D10?D11?D15?D16 P4=D5?D6?D7?D8?D9?D10?D11 P5=D12?D13?D14?D15?D16
各数据位形成Pi(i=1到5)值时,不同数据位出现在Pi项中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使不同数据码的海明码的码距不等,并且有两位出错与一位出错分不清的问题。为此,还要补充一个P5总校验位,使 P6=D1?D2?D3?D4?D5?D6?D7?D8?D9?D10?D11
?D12?D13?D14?D15?D16?P1?P2?P3?P4?P5
在这种安排中,每一位数据位,都至少出现在三个Pi值的形成关系中。当任一位数据码发生变化时,必将引起三个或四个Pi跟着变化,即合法海明码的码距都为4。 如按如下关系对所得到的海明码实现偶校验,即:
S1=P1?D1?D2?D4?D5?D7?D9?D11?D12?D14?D16 S2=P2?D1?D3?D4?D6?D7?D10?D11?D13?D14 S3=P3?D2?D3?D4?D8?D9?D10?D11?D15?D16 S4=P4?D5?D6?D7?D8?D9?D10?D11 S5=P5?D12?D13?D14?D15?D16
S6=P6?D1?D2?D3?D4?D5?D6?D7?D8?D9?D10?D11
?D12?D13?D14?D15?D16?P1?P2?P3?P4?P5
则得出的结果值S6~S1能反映22位海明码的出错情况。任何偶数个数出错,S6一定为0。
1)当S6~S1为000000时,表明无错。
2)当S6~S1中仅有一位不为0,表明某一位校验位出错,或四位海明码(包括数据位与校验位)同时出错。由于后一种出错的可能性要比前一种小得多,认为就是一位出错,出错位是该Si对应的Pi位。 3)当S5~S1有不为0且S5=0时,表明两位海明码同时出错,此时只能发现这种错误,而无法确定是哪两位错。
4)当S5~S1中有3位或4位不为0,表明是一位数据位出错,或多个海明码同时出错。由于后一种出错的可能性要比前一种小得多,认为就是一位数据位出错,出错位位号由S4~S1的编码值指明,因此此时不仅能发现一位错,而且能改正一位错,即将出错的数据位变为其反码。 2、思考hamming码中校验位出错时的情况,最高位的校验位出错时呢?
对于8位数据位的hamming 码而言,当校验位出错时,对应的检验为有如下几种情况: S1-S5 : 10000 、11000 、10100 、10010 、10001。 最高位的校验位出错时情况是:S1-S5 : 10000
实验二 乘法器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进行新的乘法运算时,或者说当上一次运算结束即灯R7亮时,输入新的被乘数、乘数(拨动开关),然后按动单脉冲开关即可观察正确的寄存器结果。
重复 0 1 初始值 1:00→积=积+0 2:积右移1位 2 1:10→积=积-被乘数 2:积右移1位 3 1:11→积=积+0 2:积右移1位 4 1:01→积=积+被乘数 2:积右移1位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步骤 被乘数(md) 被乘数是(-7)10 1001 1001 1001 1001 积(p) 乘数是(6)10 000001100 000001100 000000110 011100110 001110011 001110011 000111001 101011001 110101100
重复 0 初始值 步骤 被乘数(md) 被乘数是(-4)10 1100 积(p) 乘数是(-5)10 000010110 重复 1 步骤 1:10→积=积-被乘数 2:积右移1位 被乘数(md) 被乘数是(-4)1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积(p) 乘数是(-5)10 010010110 001001011 001001011 000100101 110100101 111010010 001010010 000101001 2 1:11→积=积+0 2:积右移1位 3 1: 01→积=积+被乘数 2:积右移1位 4 1:10→积=积-被乘数 2:积右移1位
思考题
1、试述Booth乘法器的原理,即为什么可以用相邻两位的差来决定加减操作。 Booth算法的关键在于把1分类为开始、中间、结束三种。
当然一串0的时候加法减法都不做。因此,总结1的分类情况有4种如表所示:
当前位 1 1 0 0 当前位右边的位 0 1 1 0 分类 1的开始 1的中间 1的结束 0的中间 以前乘法器的第一步是根据乘数的最低位来决定是否将被乘数加到中间结果积,而Booth算法则是根据乘数的相邻2位来决定操作,第一步根据相邻2位的4种情况来进行加或减操作,第二步仍然是将积寄存器右移。算法描述如下:
1) 根据当前位和其右边的位,做如下操作: 00:0的中间,无任何操作;
01:1的结束,将被乘数加到积的左半部分; 10:1的开始,积的左半部分减去被乘数; 11:1的中间,无任何操作。
2) 像前面所讲的算法,将积寄存器右移1位。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Booth乘法器是有符号数的乘法,因此积寄存器移位的时候,为了保留符号位,进行算术右移,不像前面的算法逻辑右移就可以了。
实验三 时序部件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表3.1 启停逻辑电路信息记录表:
信号 I/开关/指O 示灯 CLR复位现象结果值(按cpu复位键) 启动信号输入后现象结果值(SD8执行负脉冲1-0-1) 停止信号输入后的现象结果值(SD9执行负脉冲1-0-1) 不填 不填 不填 10101010 0 0 0000 0001 0010 0100 1000 CLR复位 启动信号 停止信号 I I I CPU复位按钮 SD8 SD9 不填 不填 不填 10101010 0 0 0000 0001 0010 0100 1000 1 1 不填 不填 不填 10101010 ?主频 D触发器 O A15 O A14 R-S触发器 O A13 T4~T1 T4’~T1’ O A7~A4 O A3~A0 0001 0010 0100 1000 0001 0010 0100 1000
实验四 CPU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运算数据 第1组数据 A=0xAAAA B=0x5555 1010 0101 运算类型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 and B result?A or B result?not B result? B 操作码OP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运算结果result FFFF AAAB 5555 AAA9 0000 FFFF AAAA 5555 标志位C 运算前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运算后 00 00 00 00 11 10 0/0 0/0 标志位Z 运算前 运算后 第2组数据 A=0xFFFF B=0x0000 1111 0000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 and B result?A or B result?not B result? B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FFFF 0000 FFFF FFFE 0000 AAAA AAAA 0000 FFFF 0001 0001 FFFF 0000 FFFF 0000 FFFF 21B3 8950 F0ED 894F 8840 9973 679C 9863 0/0 1/1 1/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1/1 1/1 1/1 1/1 1/1 1/0 1/0 1/1 0/0 0/0 0/0 0/0 0/0 0/0 1/1 1/0 0/0 0/1 1/0 0/0 0/0 0/0 0/0 0/0 0/0 0/1 1/0 0/1 1/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第3组数据 A=0x0000 B=0xFFFF 0000 111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 and B result?A or B result?not B result? B 第4组数据 A=0x8950 B=0x9863 1000 1001 0101 0000 1001 1000 0110 001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B result?A-1 result?A and B result?A or B result?not B result? B 思考题
如果保持原有操作码功能不变,运算器单元加上逻辑左移、逻辑右移等操作,那该如何处理? 答:由于运算器是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基本功能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求补等操作。计算机运行时,运算器的操作和操作种类由控制器决定。运算器处理的数据来自存储器;处理后的结果数据通常送回存储器,或暂时寄存在运算器中。
实验五 CPU指令译码器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表 5-1 指令译码器实验(C=0且Z=0)--(SD4=0且SD5=0)
指令 ADD DR,SR INC DR SUB DR,SR DEC DR AND DR,SR OR DR,SR NOT DR MOV DR,SR JMP ADR JNC ADR JNZ ADR MVRD DR,DATA LDR DR,SR STR SR,DR IR[15..12] (SD3~SD0)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100 1101 1110 OP[2..0] c_z_j_flag (R2~R0) R3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lj_instruct R4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DRWr R5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0
Mem_Write DW_instruct R7 R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Change_z R8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Change_c R9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sel_memdata R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表 5-2 指令译码器实验(C=1且Z=1)--(SD4=1且SD5=1)
指令 ADD DR,SR INC DR SUB DR,SR DEC DR AND DR,SR OR DR,SR NOT DR MOV DR,SR JMP ADR JNC ADR JNZ ADR MVRD DR,DATA LDR DR,SR STR SR,DR IR[15..12] (SD3~SD0)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100 1101 1110 OP[2..0] c_z_j_flag (R2~R0) R3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lj_instruct R4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DRWr R5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0
Mem_Write DW_instruct R7 R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Change_z R8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Change_c R9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sel_memdata R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实验六 CPU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当C=0;Z=0时候各个指令执行的过程及各微指令的执行情况
DW_instructt Sel_memdata Mem_Write c_z_j_flag lj_instruct Change_c Change_z op_code2 op_code1 op_code0 微指令A4 N_μA3 N_μA2 N_μA1 N_μA0 N_μR0 PC_inc P2 P1 P0 的十六进制(6位) R9 R8 R7 R6 R5 R4 R3 R2 R1 指令 IR[15..12] t2 t1 A15A14 DRWr uAddr [4..0] 开关或指示灯 SD3~SD0 A12~A8 00000 00000 10000 10000 00000 00000 10001 10001 00000 00000 10010 10010 A4 A3 A2 A1 A0 R15 R14 R13 R12 R11 ld_IR R10 复位 ADD DR,SR 0000 INC DR SUB DR,SR 0001 00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930 000930 038000 038000 000930 000930 039000 039000 000930 000930 03A000 03A000 DEC DR 0011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00000 00000 10011 10011 00000 00000 10100 10100 00000 00000 10101 10101 00000 00000 10110 10110 00000 00000 101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930 000930 03B000 03B000 000930 000930 02C000 02C000 000930 000930 02D000 02D000 000930 000930 02E000 02E000 000930 000930 027000 AND DR,SR 0100 OR DR,SR NOT DR 0101 0110 MOV DR,SR 0111 JMP ADR JNC ADR JNZ ADR MVRD DR,DATA LDR DR,SR 1000 1001 1010 1100 11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0 10111 00000 00000 11000 11000 00000 00000 11001 11001 00000 00000 11010 11010 00000 00000 11100 11100 00000 0000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27000 000930 000930 107200 107200 000930 000930 007040 007040 000930 000930 007080 007080 000930 000930 167100 167100 000930 000930 STR SR,DR
1110 01 10 01 10 01 10 11101 11101 00000 00000 11110 1111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67000 067000 000930 000930 087000 087000 思考题
比较在实验CPU中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答: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麻烦,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完成,就不能再修改或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修改或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过执行一段微程。具体对比如下: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组成(1)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指令分成两部分: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码用来指示指令的操作性质,如加法、减法等;地址码给出本条指令的操作数地址或形成操作数地址的有关信息(这时通过地址形成电路来形成操作数地址)。(2)操作码译码器用:来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译码,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平,完成分析指令的功能。(3)时序电路:用来产生时间标志信号。(4)指令计数器:用来形成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路微程序控制(简称微码控制)的基本思路是:用微指令产生微操作命令,用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实现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为了加以区别,将前面所讲的指令称为机器指令)。设机器指令M执行时需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发出如下命令:阶段一发送K1、K8命令,阶段二发送K0、K2、K3、K4命令,阶段三发送K9命令。当将第一条微指令送到微指令寄存器时,微指令寄存器的K1和K8为1,即发出K1和K8命令,该微指令指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从中取出第二条微指令,送到微指令寄存器时将发出K0、K2、K3、K4命令,接下来是取第三条微指令,发K9命令。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1)控制存储器(contmlMemory)用来存放各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2)微指令的宽度直接决定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宽度。为了简化控制存储器,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缩短微指令的宽度。如采用字段译码法一级分段译码。
怎样才能让微程序自己跑起来,不用我们人工一个一个地输入IR指令呢?
答: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麻烦,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完成,就不能再
修改或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修改或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过执行一段微程。具体对比如下: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
实验七&八 CPU实验_无流水无cache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 1
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结构
- 实验
- 组织
- 计算机
- 报告
- CQUPT
- 音乐术语全 翻译
- 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英美文学选读40道选择题考前强化训练&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冲刺
- PPG衬衣商业模式之感
- 第四章 - 复式记账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 第四届飞思卡尔华德学院扬帆队报告 - 图文
- 直流系统检修规程
- 高二理科数学(选修2-2、2-3)综合测试题
- 关于大学生网购情况调研报告
- 管理学试题附答案
-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范本(食药监稽〔2014〕64号附件)
- 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思科第3学期第3章答案
- 丘(邱)氏历代进士
- 洋河营销成功的七大武器
- 记录文件5: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
- 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 2018年体检中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 盖板涵圆管涵变更1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