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7 09: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清洁能源与载能产业的融合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Industry of

Yunnan Province

摘要

云南提出的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其全面工业化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学者对载能产业的研究和论述,总结并凝炼出清洁载能产业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深刻认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并对其未来

II

摘要

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政策建议,为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云南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出发,分析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云南自身状况出发,分析了其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重大意义所在:是全面工业化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二,从水电发展状况和载能产业发展状况两方面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面临的形势(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省内状况)进行考量,为后文进行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作准备。

第三,基于产业融合、产业布局、产业集聚等相关理论,针对云南清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及问题,提出相关的路径选择: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的协同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提升清洁载能产业;加快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形成五大清洁载能产业集聚区。

最后,为了加快推进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从市场、政府、企业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水电;载能产业

Abstract

Abstrac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nherent need to build \China\is the practical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is a major initiative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Yunnan.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bout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ituation facing; discussed its future path selection , and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reate high-value, green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carrier-class clean energy industry base.This paper mainly ge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starting from the mineral resources, hydropower resources, mining base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Yunnan Province, analyzed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departure from the national macro level and Yunnan own situation, analyzes the major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nherent need to build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is a major initiative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Yunnan.

Second,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Hydropower and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and pointed out its problems. In addition, considered the situations facing (Yunnan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i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situation, the province status), preparation for the path selec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ir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y cluster, proposed path selection for the obstacle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Yunnan clean energy industry: promo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and energy

IV

Abstract

consuming industries; structural adjustment, transfer mode, enhance clean energy industry; accelerate construction of clean energy industry park; foster and formed five clean energ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Finally,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in Yunnan, thus creating high-value, green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carrier-class clean energy industry base. From three angles: market, government, enterpris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Yunnan; Clean energy industry; Hydropower;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y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二、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2 (一)研究思路 ................................................... 2 (二)研究内容 ................................................... 2 (三)研究方法 ................................................... 4 三、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 4 (一)难点 ....................................................... 4 (二)可能的创新点 ............................................... 5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6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6 (一)高载能产业的概念 ........................................... 6 (二)清洁载能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 7 二、相关理论分析 .................................................. 8 (一)区位选择相关理论 ........................................... 8 (二)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 10 (三)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 10 三、文献综述 ..................................................... 11 (一)可持续发展研究 ............................................ 11 (二)中国清洁能源与载能产业研究 ................................ 11 (三)云南高载能产业研究 ........................................ 12

第三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 ............. 13

一、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 ............................... 13 (一)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 13 (二)水电资源十分可观 .......................................... 14 (三)矿业基础扎实雄厚 .......................................... 14

VI

目录

(四)区位优势显著 .............................................. 14 二、充分认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重大意义 ....................... 15 (一)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全面工业化的基础 .................... 15 (二)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 .......... 15 (三)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 .......... 15 (四)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 16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 17

一、云南水电发展状况 ............................................. 17 (一)水力资源状况 .............................................. 17 (二)云电外送状况 .............................................. 18 (三)水电发展的主要障碍 ........................................ 18 二、云南载能产业发展状况 ......................................... 19 (一)云南载能产业产值状况 ...................................... 19 (二)云南载能产业电力消费状况 .................................. 21 三、云南清洁载能产业面临的形势 ................................... 23 (一)国际环境喜忧参半 .......................................... 23 (二)国内形势机遇挑战并存 ...................................... 23 (三)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准备充分 .............................. 23

第五章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 25

一、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 25 (一)把握水电发展进度 .......................................... 25 (二)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协同发展 ................................ 25 二、调结构、转方式,提升清洁载能产业 ............................. 26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 ............................................ 26 (二)产业技术升级 .............................................. 27 (三)延伸产业链 ................................................ 27 三、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建设 ................................. 27 (一)金沙江、澜沧江清洁载能产业园区 ............................ 27 (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 27 四、培育形成五大清洁载能产业集聚区 ............................... 28

VII

目录

(一)滇中(昆明、玉溪、楚雄)清洁载能产业聚集区 ................ 28 (二)滇东北(曲靖、昭通)聚集区 ................................ 28 (三)滇东南(红河、文山)聚集区 ................................ 29 (四)滇西南(保山、临沧、思茅、德宏、版纳)集聚区 .............. 29 (五)滇西北(大理、丽江、怒江、迪庆)聚集区 .................... 29

第六章 加快推进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30

一、市场方面 ..................................................... 30 二、政府方面 ..................................................... 30 三、企业方面 ..................................................... 31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32

一、主要结论 ..................................................... 32 二、研究展望 ..................................................... 32 (一)加强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 .................................. 33 (二)大力发展特色清洁载能产业园区 .............................. 33 (三)加强载能产业节能减排,提高用电效率 ........................ 33 (四)加快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 33 (五)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 33 (六)加快降低工业产品电耗 ...................................... 34

参考文献 ................................................ 35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后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III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各大经济体发展延缓,发展状况复杂,全球的供需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就原材料工业品消费而言,发达国家需求持续减弱,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发展清洁产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已成为各大经济体关注的新领域。世界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美国发明\绿色炼铁\技术实现不排二氧化碳、瑞典等国研究的水分解技术可提升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转换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支持力度,目的就是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则(减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另外,面对全球经济的低速缓慢发展,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不管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钢材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还是巴西对华等国和地区无取向硅钢征收反倾销税,都大大制约了各经济体的贸易空间。因此,载能产业市场需求虽长期存在,但各国之间对市场、资源以及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产业转型升级、出口结构调整已成我国的大势所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产能过剩的行业将得到有效抑制,这将是今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实施淘汰落后、整合重组、承接转移、境外域外布局等组合政策,支持有技术和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置换落后产能,鼓励产业向资源能源富集区域梯度转移。

从云南的实际情况看,其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优势。云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号称“有色金属王国”,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 水能资源蕴藏量也非常丰富,达到了1.04亿kW。随着云南电力支柱产业的建设渐入高潮,电力供应将出现大量富余。云南既具备了先天的矿产、水电资源优势,又有后天培育的云铜、云锡、云铝、云天化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它们不仅有着世界先进的技术,而且有着完善的装备体系。这些都为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了必备条件。同时云南地处

1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汇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促使云南逐渐成为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交通、物流、信息等的国际大通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以及布局规划,为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作指导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刻认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优势及重大意义,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为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参考。

云南所提出的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正是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水能)发电的基础上为高载能产业提供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为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各产业链间的协调配合,更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基于此,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二、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全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而对涉及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解析界定,在详细分析研究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优势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并对其未来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并需要各方面配套的政策支持,为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同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做了简单概括叙述。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对清洁载能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内涵。同时阐明清洁载能产业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的研究状

2

第一章 绪论

况。

第三章: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本章首先从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水电资源十分可观、矿业基础扎实雄厚、区位优势显著四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重大意义主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云南自身角度出发说明: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四章: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对云南水电资源和载能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面临的形势(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省内状况)进行考量,为后文进行路径选择及配套政策作准备。

第五章: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第六章:加快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政策建议。从电力、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科技以及公共服务六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的前景非常光明。

3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1是本文的基本框架图: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可能的创新点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主要概念的界定 相关理论分析 文献综述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加快推进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图1.1 文章基本框架图

(三)研究方法

理论实践结合法: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状况相结合,既是对理论的应用,又是对实践的论证。

三、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一)难点

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逐步探索期,而且国外的现状与云南的状况不同,可借鉴的经验很难搜集。只能按照自身的发展问题进行路径探索。同时数

4

第一章 绪论

据收集过程较难,涉及到的一些数据时间过早。

(二)可能的创新点

内容的创新:对加快云南的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进行探索,可能为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这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5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高载能产业的概念

高载能产业,指电力成本在产品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0%的产业,即每生产一吨产品其耗电量在3000kWh以上。从加工流程上来看,高载能产品主要是通过对加工对象(如合金、矿石)加能(如熔融、电解、合成等),在此流程中,能源(如电能、煤)的物质形态已经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最终能源转移到了高载能产品中。

表2.1 部分高载能产品汇总 产品 耗电量P(kWh/t)

16000~16500 电解铝

12000~14000 黄磷

9000~10000 金属硅/多晶硅

9000~10000 电石(树脂)

4600~5000 炭素制品

6000~8000 氯碱

5000~8000 铝箔

8000~12000 铜箔

4000~5000 钢压铸件

3000~4000 铝压铸件

3000~3600 石英制品 数据来源:《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录》

高载能产业与高耗能产业虽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高耗能产业主要是是对初级原材料的加工,在此过程中要大量地消耗能源,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工业垃圾,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而高载能产业,是一个对初级原材料加能的过程。

目前高载能产业及其产品有许多如表2.1,在工业化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

6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二)清洁载能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清洁载能产业”随着云南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本文特指以清洁水电为依托的高载能产业。清洁载能产业具体来讲,具备以下4个特征:

1.载能性

“清洁载能产业”的“载”是载体的意思。水能、热能和电能本身虽然是能源,但不能够依靠本身来储存,它必须依托于“载体”才能够转化和储存,而矿产业、化工业和冶金业等都有着非常典型的储能载体。这些行业尽管在某些环节(如冶炼、电解)能耗较高,但其产品的消费链条下游较长。因此,严格讲这些行业虽然能耗高,但是其有着较强的载能性。

2.清洁性

水电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可再生能源,它的清洁零碳保证了清洁载能产业的清洁性。过去部分载能产业由于理念的滞后和技术的落后,致使较为严重的污染,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清洁载能产业完全有条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可控性

清洁载能产业的可控性主要是其成本的可控性。在清洁载能企业的成本构成中能源所占比重较高。能源成本成为清洁载能企业总成本的核心组成成分。众所周知,水电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优于煤电。就煤电来说,煤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以及煤电生产过程环境代价较大,煤电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对于水电来说,水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水电的成本总体上会较平稳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如果水电能够得到充足供给,那么清洁载能产业的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会会大大提高,而云南恰好能够为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电。由此可见,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成本在长期而言,有着很好的可控性。

4.先进性

清洁载能产业的先进性主要是其技术的先进性。从清洁载能产业本身来看,

7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只有把科技的进步作为保障,才能够转变发展的方式,调整发展的结构,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必须坚定可持续发展理念,紧跟行业技术的方向标,积极采用最前沿的适用技术不断改造加强产业的生命力。

清洁载能产业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未来的发展中符合云南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相关理论分析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区位选择相关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产业布局相关理论、产业集聚相关理论、支柱产业政策相关理论的认识,为论文的展开作铺垫。

(一)区位选择相关理论

1.区位理论

韦伯(1909)在其《工业区位论》中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他指出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的地区理想的工业区位。因此,土地具有着显著的区位特征,土地所处区位地理条件不同,其地位和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土地的生产和利用效率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建设清洁载能产业园区的过程中,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区位理论有着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清洁载能产业园区的土地区位是其自然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在固定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统一的结果。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区位因素对土地利用的贡献,对清洁载能产业园区空间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要以区位理论为基础,根据各类土地不同的特点及其周围其他各方面因素来合理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得到最优配置。

2.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个区域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生产要素的不断自由流动,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会逐渐趋于平衡。因此各个地区应大力推进在其内部均衡布局生产力和相关产业,这样在各个区域空间上才能够得到均衡投资,进而各产业才能够得到均衡布局和发展,最终将会实现区域经济的均

8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衡发展。这就是所说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它不仅仅强调区域内的同步发展、均衡发展,在区域之间也是如此。

3.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从空间上来看,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在所有的地区同时产生和发展的,而是从某一具有特定优势地区开始,这些区域由于初始的发展优势,通过对当前优势的不断累积,有利的因素不断地叠加,这样就会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愈来愈明显、越来越突出。该理论主要是考虑到大多资源具有着非常强的稀缺性,从而指出区域均衡发展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进而推出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应更加大力度支持和发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最终促进和带领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理论涉及到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以增长极理论以及区际经济增长相互传递理论为代表的无时间变量非均衡发展理论;另一方面是以倒“U”型理论为代表的有时间变量非均衡理论。

4.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它能够通过一定的空间结构组织形态非常好地将分散于区域内不同地理空间内的相关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种种有现实价值的、意义显著的经济活动,进而引发节约经济效益、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推动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5.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该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区域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比如在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在区位条件方面的差异、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差异等,这就会导致某些产品在一个地区的生产成本要远远超出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生产成本,相反也会存在另外一些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能会低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生产成本。这就会促使区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这就形成了区域分工,同时为了满足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区域与区域之间常常会互通有无,交换有比较优势的相关产品,最终就会形成区域贸易。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成都而会出现的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

9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1.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动态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加强不同产业之间协调发展能力和提高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和动态均衡,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因此,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如何能够相互配套的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能够协同发展的问题和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最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是研究产业结构如何能够从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基于大部分产业结构的从低到高的演进都有着相似的客观规律,归纳起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具体特征有:

(1)产业结构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高度化; (2)产业结构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高度化;

(3)产业结构沿着“低附加价值→高附加价值”的方向高度化; (4)产业结构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高度化。

(三)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在某一特定的产业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相互联系的机构(公司)会逐渐聚集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我们将经济社会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称为产业集聚。产业在集聚的过程中会涵盖与其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一系列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相互关联的机构(企业)。集聚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集聚可以改善激励和绩效的评估;集聚可以有效为创新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和动力;集聚能够大大推动新企业的形成,能够为新企业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产业集聚会促进整个区域内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地区内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10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对清洁能源与载能产业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基于此,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从可持续发展、中国清洁能源与载能产业、云南高载能产业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研究

R·Frosch和N·mlopoulos等(1989)在《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工业系统应该学习自然系统,并建立与自然系统相似的工业生态系统。在工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D W Pearce等(1990)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他们试图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资源管理规则,并建立物质流动模型。作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对周围自然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经济发展过程。

于海洪(2004)在其《可持续发展理论的STS思考》中从技术选择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有效清洁的技术,尽可能采用接近“零排放”的先进技术方法,尽可能减少资源耗损。

(二)中国清洁能源与载能产业研究

唐家友(2005)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西南水电开发》一文中,指出加速开发我国大西南水能资源,从而代替部分煤电,是发展低碳环保经济、绿色可持续经济的最合理有效的措施。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必不可少的,这使得煤电的减少与电能需求的扩大必然相互矛盾。开发水电、减少煤电势在必行,它不仅仅是对我们当前部分较好环境的最好保护,而且也是当地恶劣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最好措施,还是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方行明等(2006)在《中国高载能产业与西部发展战略》一文中,指出过去高载能产业在我国的盲目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供给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一方面高载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为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则相反,高载能产业大发展也导致了许多西部地

11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资源过快地耗损,周围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加剧。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载能产业发展而言,增长方式的问题是其产生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该产业本身的问题。文中还强调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过去高载能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有必要从宏观地层面加以引导。

郑季良,陈卫萍(2009)在《基于循环经济的高耗能产业集群发展探讨》中就高耗能产业的种类、呈现的特征以及集群的潜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对高耗能产业集群的概念、网络模式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为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

刘光华,高智平(2013)在《甘肃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的思考》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充分发挥甘肃的资源优势,是推动甘肃工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还明确区分了高耗能行业和现代高载能产业,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云南高载能产业研究

苏勇(2005)在《云南省高耗能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讨》一文中,分析了云南高耗能产业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基础地位,探讨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以及高耗能产业行业整合的问题。

熊志伟(2011)在《关于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思考》一文中,首次阐释了清洁载能产业的定义,多角度分析了实施矿电结合、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在云南的可行性,并为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政策措施。

蒋兴明(2012)在《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发展论》一文中,首次界定了能源密集型工业、电能密集型工业以及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深入分析了水力电能的独特优势。明确提出了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的产业优势。指出了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积极倡导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

简要评述:国内还有很多学者对我国的载能产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也为高载能产业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不好影响进行了有益的分析探讨。但是,就当前的研究整体状况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没能够很好地解决:国内外关于清洁载能产业的成功经验更是寥寥无几,只是单独就发展或载能产业升级进行研究;对于具有云南特色的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研究以及其路径的选择等仍然有许多的欠缺和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12

第三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

第三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

云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上生命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 (一)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云南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其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约142种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探明了储量的有92种,可见其矿种齐全。就保有储量而言,有54种的储量位居全国前10。云南最大的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就储量来说,铝、锡、锌在全国位居第一,铜,镍在全国位居第三。对于稀有元素矿产资源和贵金属,就储量来说,铊、铟、镉在全国位居第一,锗、铂、银在全国位居第二;对于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就储量来说,磷、芒硝、砷、盐、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八种矿产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十;对于能源矿产资源,就储量来说,煤炭在全国位居第九。

表3.1 云南主要能源储量 矿产

钒矿(万吨)

硫铁矿((矿石,万吨)) 煤炭(亿吨)

铅矿((铅,万吨)) 天然气(亿立方米) 铜矿((铜,万吨)) 高岭土((矿石,万吨)) 磷矿((矿石,亿吨)) 铝土矿((矿石,万吨)) 锰矿((矿石,万吨)) 石油(万吨)

铁矿((矿石,亿吨)) 锌矿((锌,万吨))

基础储量

0.07

4944.86 59.09 213.14 2.24 300.76 402.3 6.5 1485.24 1029.47 12.21 4.29 889.46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3)

13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今一大批以有色金属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在云南已经形成,云南已经成为我国的铜、锡、磷肥的重要生产基地。从全球来看,农业生产资料的70%、工业原料的80%和能源的95%都是从矿产资源中得到,可见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就矿产资源来看,云南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上边的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然而就云南目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再加上其地质勘探的程度相对较低,还有许多矿产资源有待进一步地探查和发掘。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二)水电资源十分可观

云南地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水能资源储量较大。水能资源储量较大是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必备条件。云南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的总量丰富,能够达到2256亿m3,全省82.5%的水能资源蕴藏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云南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到了1.04亿kW,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9795万kW,居全国第二,目前开发率不足10%。丰富的清洁水电能源对于推进“矿电结合”,培育云南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载能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矿业基础扎实雄厚

矿业作为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已拥有了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形成了矿产勘查、矿山采选、冶炼加工等门类齐全、较为完善的矿业体系。云铜集团、云锡集团、冶金集团、金鼎锌业、祥云飞龙等企业,在云南发展势头良好,拥有一批在行业内知名的科技领军人才。

(四)区位优势显著

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接壤处,加上“桥头堡”战略、“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使得云南从过去的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对周边国家地区要素整合和市场辐射优势显著。东南亚部分国家,尤其是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盟四个新的成员,其矿产资源极其富集,能够为云南矿业特别是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云南有色金属产业要素密集度要远远高于周边的国家地区,可充分发挥云南优势,积极推进

14

第三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及重大意义

“走出去”,低成本、高效率利用区域矿产资源。此外,随着“桥头堡”战略和“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会在云南不断地集聚,不断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

云南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矿业基础扎实雄厚,战略机遇更是前所未有,有足够的条件建设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打造出云南模式、云南特色和云南品牌。

二、充分认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全面工业化的基础

原材料产业是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等载能产业是原材料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有色金属为例,在全国现有的100多个产业中,90%以上的部门对有色金属产品有需求。在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情况下,“四化同步”加快推进,载能产业及其产品仍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料。我国西部地区适当地发展资源能源密集型的清洁载能产业非常有利于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形成重化工业的支撑和保障,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载能产业大都是以火电为支撑的高耗能产业,每年不仅消耗大量的电煤,还排放数万吨的有害气体。跟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相关数据分析,截至2012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已经达到了326克/千瓦时,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0.4克/千瓦时,排放总量15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克/千瓦时,排放量总量913万吨。云南水电资源富足,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承接东中部载能产业的转移,成就水电与载能产业的高效结合、聚集发展,必然大大降低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对全国的低碳、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三)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加大对载能产业等落后产能的淘汰、整合、提升力度,促进载能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云南主

15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承接发达地区技术水平先进的载能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清洁载能产业的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具体行动,又是加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需要。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布局。

(四)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是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充分认识矿产与水能的资源禀赋,在水电富余的前提下,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载能产业,通过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就地消纳电力电量,提高载能产品和电力的附加值,不仅可以就地消纳富余电力,降低电网外送损失,还可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经济总量、促进产业升级,壮大电力和载能两大支持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云南经济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6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云南水电发展状况 (一)水力资源状况

云南水电创造了中国水电史上的多项第一,石龙坝水电站于1912年建成,它不仅是云南第一个水电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水电站,它为云南电力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大陆水电站的先河。1993年6月漫湾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这是云南第一种百万装机的水电站。漫湾电站的建成,拉开了澜沧江丰富水能资源全面开发的新篇章,使云南电力工业实现了大机组、超高压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云南境内河流众多,根据2003年水力资源普查结果,云南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9144亿千瓦时,分别占南方五省区和全国的71%和15%;技术可开发容量10194万千瓦,分别占南方五省区和全国的69.6%和18.8%;经济可开发容量9795万千瓦,分别占南方五省区和全国的69.4%和24.4%(见表4.1)。水力资源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国第三位,在南方五省区居首。全省水电开发率为48.2%,比全国43.6%的平均水平高出4.6各百分点,与四川48.17%的水平基本持平,远高于西藏0.74%的水平。

表4.1 全国及南方五省区水力资源情况表(单位:万千瓦;亿千瓦时;%) 地区\\指标 全国

云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云南占五省区的比重 云南占全国的比重

理论蕴藏量 电量 60800 9144 532 1545 1584 74

71.0 15.0

技术可开发量 装机 电量 54200 24700 10194 4919 540 198 1891 808 1949 778 76 21 69.6 18.8

73.2 19.9

经济可开发量

装机 电量 40200 17500 9795 4712 488 178 1858 795 1898 752 71 20 69.4 24.4

73.0 26.9

17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上,大型水电基地主要有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和澜沧江上游梯级电站,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干流理论蕴藏量占全省的79.6%。截至2012年底,金沙江干流只有金安桥、阿海电站投产,容量300万千瓦,约占干流规划总容量的4%;澜沧江干流水电装机942万千瓦,约占干流规划总容量的28%;怒江尚未有核准开工的项目。

中小水电方面则主要以红河、珠江、伊洛瓦底江等15条河流为主,分布在滇西北、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远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了3000万千瓦。截至2012年年底,已投产容量达到1900万千瓦,尚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二)云电外送状况

云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大规模向外送电构想,并于1993年7月30日通过220kv鲁天线正式按协议向广东输送汛期季节性电能,同年云南电网共向广东输送丰水季电能5.478亿千瓦时。至2012年底,西电东送通道由楚(雄)穗(东)±800kv直流单级输电线路(±800kv云广直流特高压工程)、4回500kv交流线路、2回220kv交流线路组成。

2004年,在我国河口口岸建成了第一条110千伏向外国输电线路,并开闸送电,这是我国首次向国外大规模送电。至2012年年底,文山、红河电网分别以220kv、110kv电压等级7回交流线路对越南送电。2009年西双版纳电网建成110kv对老挝送电通道。

(三)水电发展的主要障碍

“径流式水电站比重过大,年调节能力的电站比重较少”是云南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它使得水电系统汛枯矛盾显著,汛期水电弃水,枯期供电紧张,水电效益得不到充分地发挥,而且丰枯出力悬殊较大、电能质量差,也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困难。

云南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三江干流,三江干流上具有年调节以上性能的电站有金沙江的龙盘,澜沧江的小湾和糯扎渡,怒江上的马吉,这些大型水库对满足综合利用要求和提高河流水能利用程度以及电能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往往涉及较多的敏感因素,工程较为复杂,勘测设计难度较大,建设周期长。

目前,小湾水电站已投产发电、糯扎渡水电站已下闸蓄水,随着小湾、糯

18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扎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对径流的调节能力将增强,但由于云南水电的比重较大,而且水电中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水库较少。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调节径流能力不足、丰枯出力悬殊较大、电能质量差的问题,这种电源结构性问题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云南载能产业发展状况

六大载能产业包括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和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一)云南载能产业产值状况

表4.2 2000~2012年全省六大载能产业增加值占比表(单位:亿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六大载能产业增加值 155.15 171.21 197.71 245.78 336.63 416.03 589.57 733.60 902.37 910.50 1081.83 1371.71 1600.0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31.47 582.14 651.38 734.34 881.28 998.83 1240.36 1494.38 1803.62 1904.38 2246.91 2753.64 3084.96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29.19 29.41 30.35 33.47 38.20 41.65 47.53 49.09 50.03 47.81 48.15 49.81 51.87

第二产业增加值 833.25 868.06 934.88 1047.66 1281.63 1426.42 1705.83 2038.39 2452.75 2582.53 3223.49 3780.32 4419.10

占第二产业比重 18.62 19.72 21.15 23.46 26.27 29.17 34.56 35.99 36.79 35.26 33.56 36.29 36.21

全省生产总

值 2011.19 2138.31 2312.82 2556.02 3081.91 3462.73 3988.14 4772.52 5692.12 6169.75 7224.18 8893.12 10309.80

占生产总值比重 7.71 8.01 8.55 9.62 10.92 12.01 14.78 15.37 15.85 14.76 14.98 15.42 15.52

从2000年到2012年,六大载能产业实现增加值从155.15亿元增加到1600.07亿元,年均增长2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9.2%上升到51.9%,提高了22.7个百分点;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8.6%上升到36.2%,提高了将近一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由7.7%上升到15.5%,达到提高一倍以上。

19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3 2012--2020年和2030年六大载能产业产值和增速(单位:亿元;%) 有色金属采选、冶

年份\\行业

炼及压延加工业

2012 1629.04 2013 1948 2014 2330 2015 2787 2016 3333 2017 3986 2018 4768 2019 5702 2020 6801 2030 20108 2013-2020

19.60

年均增速 2021-2030年均增速

15.00

非金属黑色金属

电力、热

矿采选采选、冶

力的生产

和矿物炼及压延

和供应业

制品业 加工业 959.32 1039.00 1188.41 1138 1160 1364 1349 1294 1566 1600 1444 1798 1898 1612 2064 2251 1799 2370 2670 2007 2720 3166 2240 3123 3753 2503 3597 10010 4743 7509 18.60 13.90

11.60 8.80

14.80 10.80

化学原石油加

料及化工、炼焦学制品及核燃料制造业 加工业 846.44 252.36 1029 285 1252 321 1522 362 1851 409 2250 461 2737 520 3328 586 4054 659 10806 1203 21.60 15.20

12.80 9.10

合计 5914.57

6924 8112 9513 11167 13117 15422 18145 21367 54379 17.40 9.80

注:年均增速按现价计算

表4.4 2012~2020年和2030年六大载能产业增加值和增速(单位:亿元;%) 有色金属采选、冶

年份\\行业

炼及压延加工业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30 2013-2020年均增速 2021-2030年均增速

434.95 517 614 730 868 1031 1226 1457 1732 5098 18.90 11.40

非金属电力、热矿采选力的生和矿物产和供制品业 应业 363.49 437 525 633 765 926 1122 1361 1655 4524 20.90 10.60

332.49 371 414 462 516 576 642 717 800 1516 11.60 6.60

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0.11 254 294 341 395 459 533 621 723 1620 16.00 8.40

化学原石油加料及化工、炼焦学制品及核燃料制造业 加工业 202.21 245 298 362 439 533 647 786 954 2543 21.40 10.30

46.81 53 59 66 74 84 94 105 118 216 12.30 6.20

合计 1600.06 1877 2204 2594 3057 3609 4264 5047 5982 15517 17.90 10.00

注:年均增速按现价计算

20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二)云南载能产业电力消费状况

六大载能产业消费电量从167.99亿千瓦时增加到803.9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3.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比重从76.53%上升到94.22%,提高了17.69个百分点;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比重从67.17%上升到76.72%,提高了9.5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从52.95%上升到61.1%,提高了8.14个百分点。

表4.5 2000~2012年全省六大载能产业用电量占比表(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六大载能产业用电量 167.99 187.72 215.45 218.41 298.67 370.58 432.46 498.37 523.28 562.47 626.62 703.31 803.93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

219.51 246.68 274.02 280.37 331.31 400.05 461.18 531.55 559.01 599.92 665.42 744.41 853.28

占规模以上工第二产业业用电量比重 用电量

76.53 76.10 78.63 77.90 90.15 92.63 93.77 93.76 93.61 93.76 94.17 94.48 94.22

250.11 274.84 310.50 322.06 380.63 434.93 518.01 601.78 663.44 692.89 788.36 966.08 1047.84

占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

67.17 68.30 69.39 67.82 78.47 85.20 83.48 82.82 78.87 81.18 79.48 72.80 76.72

全社会用电量 317.25 347.07 393.46 409.79 475.19 557.25 645.62 745.52 829.44 891.19 1004.07 1204.16 1315.86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52.95 54.09 54.76 53.30 62.85 66.50 66.98 66.85 63.09 63.11 62.41 58.41 61.10

从表4.6可以看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从34.45亿千瓦时增加到253.4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从15.69%最大提高到31.24%。非金属矿采选和矿物制品业从26.26亿千瓦时增加到102.0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基本维持在19.6%左右。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从26.77亿千瓦时增加到105.0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从12.2%提高到12.31%。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19.8亿千瓦时增加到168.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从9.02%提高到19.7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60.11亿千瓦时增加到163.2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从27.38%下降到19.1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从0.6亿千瓦时增加到11.5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7.9%;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从

21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28%提高到1.35%。

表4.6 2000~2012年全省六大载能产业电力消费表(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行业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45 37.02 46.65 51.21 86.67 109.69 132.58 165.92 165.43 176.87 206.88 232.58 253.46 非金属矿电力、热黑色金属采化学原料石油加工、采选和矿力的生产选、冶炼及及化学制炼焦及核燃物制品业 和供应业 压延加工业 品制造业 料加工业 26.26 28.56 30.15 35.77 42.42 48.29 53.02 56.54 60.93 69.64 77.23 84.40 102.07 26.77 32.63 29.37 18.12 22.17 58.38 64.96 76.73 73.77 85.76 93.97 108.29 105.02 19.80 21.94 27.99 31.55 53.74 59.23 69.71 84.66 89.87 93.53 105.62 122.62 168.60 60.11 65.53 79.13 80.40 92.73 92.77 109.57 110.02 125.55 128.23 133.43 144.38 163.26 0.60 2.04 2.16 1.36 0.94 2.22 2.62 4.50 7.73 8.44 9.49 11.04 11.52 合计 167.99 187.72 215.45 218.41 298.67 370.58 432.46 498.37 523.28 562.47 626.62 703.31 803.93 表4.7 2000~2012年全省六大载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比重(单位:%) 年份\\行业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69 15.01 17.02 18.27 26.16 27.42 28.75 31.21 29.59 29.48 31.09 31.24 29.70 黑色金属

非金属矿电力、热

采选、冶

采选和矿力的生产

炼及压延

物制品业 和供应业

加工业 11.96 11.58 11.00 12.76 12.80 12.07 11.50 10.64 10.90 11.61 11.61 11.34 11.96 12.20 13.23 10.72 6.46 6.69 14.59 14.09 14.44 13.20 14.30 14.12 14.55 12.31 9.02 8.90 10.21 11.25 16.22 14.81 15.12 15.93 16.08 15.59 15.87 16.47 19.76 石油加

化学原料

工、炼焦

及化学制

及核燃料

品制造业

加工业 27.38 26.56 28.88 28.68 27.99 23.19 23.76 20.70 22.46 21.37 20.05 19.40 19.13 0.28 0.83 0.79 0.49 0.28 0.55 0.57 0.85 1.38 1.41 1.43 1.48 1.35 合计

76.53 76.11 78.62 77.91 90.14 92.63 93.79 93.77 93.61 93.76 94.17 94.48 94.2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十二年期间,六大载能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左右,对全省电力消费和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把握六大载能产

22

第四章 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业用电需求就基本掌握了全省用电需求。

三、云南清洁载能产业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环境喜忧参半

世界各大经济体发展延缓,发展状况复杂,全球的供需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就原材料工业品消费而言,发达国家需求持续减弱,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发展清洁产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已成为各大经济体关注的新领域。世界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美国发明\绿色炼铁\技术实现不排二氧化碳、瑞典等国研究的水分解技术可提升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转换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支持力度,目的就是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则(减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另外,面对全球经济的低速缓慢发展,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不管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钢材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还是巴西对华等国和地区无取向硅钢征收反倾销税,都大大制约了各经济体的贸易空间。

因此,载能产业市场需求虽长期存在,但各国之间对市场、资源以及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产业转型升级、出口结构调整已成我国的大势所趋。

(二)国内形势机遇挑战并存

当前,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产能过剩的行业将得到有效抑制,这将是今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实施淘汰落后、整合重组、承接转移、境外域外布局等组合政策,支持有技术和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置换落后产能,鼓励产业向资源能源富集区域梯度转移。

(三)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准备充分

1.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云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号称“有色金属王国”,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 水能资源蕴藏量也非常丰富,达到了1.04亿kW。随着云南电力支柱产业的建设

23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渐入高潮,电力供应将出现大量富余。云南既具备了先天的矿产、水电资源优势,又有后天培育的云铜、云锡、云铝、云天化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它们不仅有着世界先进的技术,而且有着完善的装备体系。这些都为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提供了必备条件。

2.桥头堡战略实施打通区域合作的各项环节

同时云南地处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汇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促使云南逐渐成为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交通、物流、信息等的国际大通道。要素整合和市场辐射优势明显。东南亚国家矿产资源富集,但其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产业密集度相对较低,这与云南载能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为云南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条件。

24

第五章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水电在清洁载能企业中的主导作用,使水电成为优化载能产业布局、调控载能产业发展节奏的重要手段,构建优化矿产业运行的电力动态调控指导体系。以电力发展规划协调载能产业开发布局,以电网布局优化矿业加工区的聚集,以电力生产效率最大化与矿产业效益最优化的对接,引导矿业结构优化,提高矿业的产业运行效率。

(一)把握水电发展进度

根据云南电网“十二五”及国家远景年电源建设基本方案,到2015年,全省总装机达到8467万千瓦,2020年达到10863万千瓦(见表5.1),清洁能源占比均达到82%左右,建成保证高耗能工业发展的国家电力基地。

表5.1 云南省电力发展表 单位:万kW 水电装机 火电装机 新能源装机 全省总装机 电力盈余(枯/丰) 发展清洁载能工业的电力

空间

2012 3306 1385 134 4825 300-900 --

2015 6486 1486 495 8467 -- --

2020 7892 1966 1005 10863 320-940 800

数据来源:云南电网“十二五”规划

(二)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协同发展

按照清洁载能产业发展速度及规模,预计到2015年,仅有色金属(十种),黑色金属和化工产业将耗电1366.4亿千瓦时,三种主要载能产业年均用电增长率为21%,平均每年新增载能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根据电力发展规则,2020年,我省将有320~940万kW的盈余电力(枯/丰),电力供应能够支撑载

25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产业的长足发展。应抓紧在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投产。同时,利用好国家整合载能产业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引导企业视电力富余情况,选择适当的转移时间和投资节奏,与电力建设和供应协调发展,形成水电—载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清洁载能基地。

表5.2 部分载能工业品产量及电耗预测

主要工业品 钢铁 (锰系、硅系)铁合金 铜 铝 铅 锌 黄磷 烧碱(折纯) 合计 1049 73 29.8 60.7 36 79 43.27 20.56 2009年 2015年 产量(万吨) 电耗(亿千瓦时) 产量(万吨) 电耗(亿千瓦时) 45.6 31 5.1 78.9 0.4 26 59.7 4.5 251.2 1600 180 50 300 110 130 70 100 69.6 92.8 8.6 390 1.2 42.9 97 22 724.1 二、调结构、转方式,提升清洁载能产业

抓住国家化解产能过剩产业的机遇,充分利用云南水电清洁能源优势,争取国家优势产业政策,支持载能企业通过上大压小、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开展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推动结构调整。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

充分利用国家化解产能过剩产业政策,争取把云南铅、铅锌、铜、锡等产业列为国家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和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鼓励云冶、云铝、云铜、云天化等大企业并购重组东中部载能企业。政府要积极引导上下游相关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进行联合重组,促进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进一步集中。

26

第五章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二)产业技术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国家技术研发中心,大型企业(集团)设立并加强研发机构,争取优势领域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碳、清洁工艺技术,实现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加快推广应用云南具有知识产权的节能新技术,通过矿电结合和节能新技术推广,使云南优势行业竞争力居全国先进水平。

(三)延伸产业链

严格规划限制载能初级总量的盲目扩张,并积极推动延伸高载能的相关下游产业链,努力提高加工深度,不断鼓励下游游产业的发展,在现有原材料最初级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升值,已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合云南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水电优势,着力发展锡深加工系列产品,铜材、铝材、锗、铟、铂族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精细磷化工产品。与水电结合,高起点发展硅、钛新型载能产品及其下游精尖产品。

三、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建设 (一)金沙江、澜沧江清洁载能产业园区

大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工业园区集聚,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全新的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水电优势,以昭通市、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为金沙江中下游流域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试点州市,重点利用金沙江中下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新增供电能力,开发金沙江流域铝土、铅、锌、钛、镁、硅、电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来合理消纳金沙江中下游和澜沧江梯级电站所发电量。推进丽江、保山、大理、临沧、普洱、楚雄、昭通沿江地区清洁能源与矿产结合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充分利用国家化解产能过剩产业政策,争取把我省铝、铅、锌、铜、锡等产业列为国家优势产业,鼓励云冶、云铝、云铜、云天化等大企业并购重组东

27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部载能企业。依托国家国家政策,利用水电与矿产优势,主动承接有色金属深加工、精细加工的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级清洁载能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重点围绕冶金及新型化工,积极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高起点、有针对性承接东中部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

四、培育形成五大清洁载能产业集聚区

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承接东中部相关产业转移,鼓励中央企业(集团)入滇,积极引导先进清洁载能产业向电力、资源、交通便利等要素集中区布局,形成以有色金属、化工、黑色金属为主的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五大清洁载能产业集聚区。

(一)滇中(昆明、玉溪、楚雄)清洁载能产业聚集区

建设滇中铜、铝、钢铁、钛冶炼及深加工,稀贵金属精制与新材料,磷化工聚集区。利用相对丰富的铜矿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挥云铜、云铝大企业的优势,着力发展电解铜、电解铝及铜材、铝材等深加工系列产品。根据就矿原则,依托东川工业园区,建设银、铋、氧化锆及锆粉稀贵金属生产基地。依托滇中产业新区,打造矿山—高钛渣—海绵钛(钛白粉)—钛材深加工完整产业链,建设我国钛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以昆钢控股集团为龙头,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开发特种钢材和合金钢、钛钢,重点发展高强度冷轧板、管线用钢钢材品种。着力打造昆明国家级大型磷复肥、磷化工基地,并积极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提升玉溪磷化工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促进精细磷化工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磷化工产品的附加值。

(二)滇东北(曲靖、昭通)聚集区

建设滇东北铅锌综合利用、化工集聚区。重点发展煤化工、磷化工和铅锌综合利用加工。根据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设,推动昭通水电铝发展。适度布局以曲靖—昭通为主线的乙炔化工,推进电石乙炔的规模化、上下游一体化,形成完整盐化工产品链。近期新增电石产能180万吨,重点推进宣威20万吨醋酸乙炔、昭通乙炔化工项目。

28

第五章 云南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路径选择

(三)滇东南(红河、文山)聚集区

建设滇南锡、铝、铅锌深加工聚集区。依托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云锡”品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锡材、锡化工及砷化工。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铅锌锡铟深加工。利用丰富的锰矿资源、实施矿电结合,发展锰系列合金。利用文山的铝土矿和个旧霞石正长岩资源,开发氧化铝,形成新的电解铝基地。

(四)滇西南(保山、临沧、思茅、德宏、版纳)集聚区

建设滇西南水电铝、钢铁、铁合金集聚区。根据云南电力分区平衡情况,滇西南聚集区水电资源富集,应加大载能产业发展力度。利用当地和国外水电,实施矿电,合理布局发展铁合金。出去开发利用国外铁、锰矿资源,为我省后续资源提供保障。边境一线,推动建设“封闭运行、三头在外”的载能工业。重点推进德宏、昭通、丽江等水电铝项目、腾冲500万吨“三头在外”等发展模式,计划新增钢500万吨、铁合金100万吨、电解铝250万吨。

(五)滇西北(大理、丽江、怒江、迪庆)聚集区

建设滇西北铜锌、硅系列合金聚集区。滇西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但环境影响敏感、用地紧张、交通条件局限,应适度布局用电工业。集中在兰坪、祥云生产电锌,推进银、铟、镉等综合利用。在丽江、迪庆发展硅钼为主的铁合金、硅系列合金。根据水电资源布局,建设丽江水电铝。

29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加快推进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市场方面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对于清洁载能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把市场的交给市场,对于云南清洁载能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国家对水电的补贴、扶持,造成水电电价过高,绝大多数载能企业仍在使用火电。把云南列入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继续试行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继续进行大用户直购电,扩大试点范围,这些都是破除电价对清洁载能产业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

同时清洁载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清洁载能产业,金融机构应该破除信贷规模的限制,以迎合清洁载能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比如扩大中长期信贷规模等。鼓励符合条件的清洁载能企业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发行直接融资产品(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积极鼓励支持境外合作清洁载能产业项目的企业,增加清洁载能产业的投资经营能力。为符合条件的清洁载能产业的下游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积极主动开发产业链融资产品,促进清洁载能企业合作健康发展。

二、政府方面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国家通过出台政策来规划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严格按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予以减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云南发展需要的先进清洁载能产业转移企业,其缴纳的税款中的地方的部分,自企业取得主营业务收入之日起,3年内按不少于50%(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比例以适合方式返还给企业,为企业解决一部分前期资金投入压力。鼓励类的清洁载能产业转移项目,银行可以给予财政贴息贷款。先进清洁载能企业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较快,可以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

同时充分利用云南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省政策,对使用山坡地、未利用地建设的先进高载能产业项目,适当降低基准地价和建筑密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列入清洁载能基地拟上的项目优先保障供地。对被列入

30

第六章 推进云南山地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有工期要求或受季节影响急需开工的清洁载能产业相关项目,政府应该予以办理先行用地的相关手续,这样能够大大加快清洁载能产业的建设步伐。

最后政府应大力加快改善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积极规划布局公路运输,提升运输能力,保障企业物资运输的便捷、高效。

三、企业方面

首先,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对于清洁载能企业来说, 对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对产品的制造生产工艺上,要更加注意选择和改善,争取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积极避免自身的生存危机,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

其次,每个清洁载能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主要业务,企业应该积极依托自己的特点构建同业或异业间的战略同盟,形成信息、技术和资金上的合力,实现共赢竞争优势和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以避免不正当的恶意竞争。尤其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

再次,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是企业加速、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和竞争的逐渐加剧,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运营能力等都影响这清洁载能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命运。

最后,信誉问题一直是一些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于当今的社会,信誉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推动和保障着企业的发展。对于清洁载能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信誉和品牌符合企业长远地发展,尤其是在参与国际同类企业的竞争中。

31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本文以云南提出的“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为出发点,在研究清洁载能产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结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云南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出发,分析了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战略优势;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云南自身状况出发,分析了其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重大意义所在:是全面工业化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行动,是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二,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从水电发展状况和载能产业发展状况两方面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云南清洁载能产业面临的形势(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省内状况)进行考量,为后文进行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作准备。 第三,基于产业融合、产业布局、产业集聚等相关理论,针对云南清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及问题,提出相关的路径选择:促进水电与载能产业的协同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提升清洁载能产业;加快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形成五大清洁载能产业集聚区。

最后,为了加快推进云南清洁载能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从市场、政府以及企业本身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展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产业政策方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统筹协调水电建设和载能产业发展。依托水电资源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外引内培整合优势载能产业。纵向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要素集聚,促进矿电结合,推动形成载能产业制高点。横向联合,提高关联产业耦合度,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价值高端、绿色发展、全国一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载能产业绿色发展的样板,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示范。

(一)加强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研究

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出台支持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清洁载能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规划。

(二)大力发展特色清洁载能产业园区

依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引导清洁载能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在能源、电力等要素聚集的地区。同时要提升清洁载能产业园区的配套服务水平,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集中布局清洁载能企业和新上的项目,培育壮大特色清洁载能产业园区。

(三)加强载能产业节能减排,提高用电效率

六大载能产业用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60%左右,对全省用电消费和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

(四)加快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强度下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战略要求,启动用电量控制工作,根据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提出用电量指标控制的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定控制目标及将指标分解到州、市和主要用电领域、行业,并与能源消费总量同时考核,鼓励使用清洁可再生电力。

(五)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支持清洁载能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定标准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载能产业的质量。推动优势清洁载能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集中打造清洁载能企业中的优势产业板块,对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真正保障清洁载能产业的清洁性。

33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加快降低工业产品电耗

以工业节电为出发点,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为着力点,积极引进和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清洁载能产业,不断降低单位工业产品的电耗。依托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有色、黑色、化工等原材料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拉低载能产业能耗,带动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云南日报,2011-07-12. [2]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N].云南日报,2013-01-30. [3]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J].云南省科学技术厅,2010.

[4]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白永秀,惠宁.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 [爱尔兰]安德鲁索(编),王立平(译).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美]艾伯特·赫西曼(编),潘照东(译) .经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8] [美]丹尼尔·波特金,戴安娜·佩雷茨(编),草沐(译).大国能源的未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9] 唐家友.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西南水电开发[N].长江水利网,2005-12-16. [10] 方行明.我国高载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出路[J].改革,2006:23. [11] 黄润秋.着力构建四川沿江经济带[N].四川新闻网,2007-01-24.

[12] 刘光华,高智平.甘肃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3,05:6-8.

[13] 苏勇.云南省高耗能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讨[J].云南化工,2005,06:41-46. [14] 郑季良,陈卫萍.基于循环经济的高耗能产业集群发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09:271-273.

[15] 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38~39. [16] 云南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7] 刘伟,李绍荣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18] 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9] 李悦.产业经济学 (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0] 熊志伟.关于云南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思考[J].云南冶金,2011,06:69-71. [21] 于海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STS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01:88-91. [22] 李龙熙.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与解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01:3-7.

[23] 王璇.从科学发展观看四川高载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8. [24] 邓一轩.云南“十二五”主抓特色优势产业[N].中国经济时报,2011-01-27. [25] 林秀群.云南省高耗能矿产资源型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2:94-96.

[26] 蔡定昆.兼顾发展权与可持续性的怒江流域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5

参考文献

[27] 张栋.西南水电开发及外送经济性研究[J].中国电力,2012,12:4-6.

[28]李美娟.电力市场中市场力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8). [29] 张晓春,于然.世界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5(2). [30] 胡剑波,严复雷,林浦.我国民族地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研究——四川例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2(1).

[31] 娄素华,卢斯煜,吴耀武,尹项根.低碳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3(6).

[32] 张玥,王让会,刘飞.钢铁生产过程碳足迹研究——以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为例[M].环境科学学报,2013(4).

[33] 邓明君,罗文兵,尹立娟.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J].资源科学,2013(5).

[34] 洪洁,张臣,石琼,郑季良.云南省低碳经济综合效益评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

[35] 张小蒂,罗堃.中国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兼论新型清洁发展机制[J].学术月刊,2008(11).

[36] 吴敬琏.思考与回应: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上)[J].学术月刊, 2005(12). [37] 吴敬琏.思考与回应: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下)[J].学术月刊, 2006(1). [38] 汪晓文,李杰.中国关于清洁发展机制问题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9] 潘志,李飞.资源型城市发展CDM项目研究——以鞍山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40] 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41] 蒋兴明.水力电能密集型工业发展论[J].经济问题探索,2012(5). [42] 周晓丽, 曹双利.谈我国水电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水利发电,2012(5). [43] 钱文杰.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3. [44] 谢伟魏.云南电网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45] 孙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46] 江泽民.对我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3).

[47] 曹广晶,赵鑫钰.水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J].中国能源,2007(6). [48] 林家豪.美国的水利发电[J].科技导报,1985(5).

[49] 方春阳.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10.

[50] 徐长义.水电开发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浅析[J].研究与探讨,2005(4).

36

参考文献

[51] D W Pearce, G D Atkinson, W R Dubourg.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Annual Review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1994, 19.

[52] Worl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R].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8.

[53] Baumol WJ & Oates WE.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4] Sachs JD. Keys to climate protection [J]. Scientific American, 2008, 298(4):40. [55]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M].1776

[56] 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 Columbu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

[57] Noel D. A. Reconsideration of effect of energy scarcity on economic growth [J]. Energy,1995,20 (1):1-12.

[58] Bruvoll A., Glomstrd S, Vennemo H. Environmental drag: Evidence from Norway [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0(2)235-249.

[59] Ibrahim YuKsel, Hydropower in Turkey for a clean and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8(6).

[60] Hino T.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Japan [J]. Comprehensive Renewable Energy, 2012(6).

37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38

后记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4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