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07: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采薇》的有效话题导入技巧 高三年级 严春英

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语文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

现结合文本《采薇》对有效话题导入做深入分析。 一、本课教学目标及导语设计: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领会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久戍边疆士兵的复杂情感。

为上好本课,深入研读课文,《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

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经典篇章之一。

结合三维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导语如下 :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导语的作用及预设学习效果

通过导语设计,我们引入的话题是离家在外战士的思乡之情。

有军训这样一堂人生的必修课,身为住宿的高中学生那种浓浓的思乡尤为深刻。通过唱教练教唱的《说句心里话》更能唱出学生的心声,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联想到跟我们时代相近的宋代词人范仲淹诗人那种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在问题的提问中学生在情感上层层深入。从而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距离时代久远的先秦时期的戍边战士,那种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关联的话题设置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深入文本抓住主要情感进行学习。有导入语的预设功能,在深入文本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戍边战士的情感分析透彻。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诵读平台读准节奏、字音,读懂文意,初步感受戍边战士的情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美,这样即达到了知识层面,又达到了审美层面,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文意的梳理上,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注释、查阅工具书解决《采薇》中的重要字音,梳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现象。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实效,避免老师多讲,让学生学会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自己的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偷懒的现象,通过提问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此项学习任务,在有效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开展下一个学习环节:再读文本,把握情感,理清脉络。学生诵读全诗,讨论交流把握诗歌内容,找出能表现出戍边战士情

感的词,作为本诗的诗眼。利用本诗诗眼“归”来理清本诗的脉络变化。前三章看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再到“薇亦刚止”,从“岁亦莫止”到“岁亦阳止”,物换星移,时间流逝,“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戍边士卒的思归之情随着服役期的延长而越来越强烈,从“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再到“忧心孔疚”戍卒的思归的痛苦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前三章通过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境。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戍卒战士思归情感的体验,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气氛,深化了诗的主体。感受到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语言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4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