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高考物理部分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山西高考物理部分解析

14. 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 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 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 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 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答案:D

考查的知识点:电磁学。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物理学史,但不要求死记硬背。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考查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理解以及实验控制能力。 难易程度:容易

15.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 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 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B

考查的知识点:电磁学。安培力。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对安培力公式的理解和安培力方向特征的理解掌握,以及空间想象 难易程度:容易。如果读题时到B选项,一但确定就不用考虑CD。

16. 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

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 2

B.

2

C. 1 D.

2 2答案:D

考查的知识点:电磁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易程度:中等。

解:按照物理过程,分阶段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

从P到Q,R?mv1 qB1穿过铝板,

111mv22??mv12 222从Q到O,

Rmv2 ?2qB2可以解得

B1mv1qRv2 ???1?B2qR2mv22v22

17. 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A

考查的知识点: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考查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易程度:中等。

解:要比较高度,就有一参考点,取悬点。比较大小采用做差值的办法。

设橡皮筋原长为L。

原来平衡时, 后来,

?mg?k(L1?L) mg?k(L2?L)cos?

可解得小球两次距悬点的竖直距离之差

L1?L2cos??mg?kL?(mg?kLcos?)?0

可见小球一定升高。

18. 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一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

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C

考查的知识点:电磁学。电磁感应,变压器原理 考查的能力:推理判断能力。 难易程度:中等。

解:对于A选项,分段的不变的电流,在线圈cd不会产生感应电流,除突变的瞬间。

对于BD两个选项,正弦交变电流,在线圈cd中就产生正弦交变感应电流。 固选C。排除法。

可以再根据电磁感应规律进行验证。

19. 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

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列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轨道半径(AU)

A.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答案:BD

考查的知识点:力学。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代数式运算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易程度:难。

解:某地外行星两次冲日时间间隔满足

地球 1.0 火星 1.5 木星 5.2 土星 9.5 天王星 19 海王星 30 (?地??行)?t?2?(2?2?-)?t?2?T地T行111-T地T行=1?T?T地T地地1-T行

?t?可见A选项不正确。 对于B选项,

T地R地311==?T行R行35.2312112 ?t?=?T=T11T地地11地-1-T地T行T行1可见木星两次冲日时间间隔比一年大少许。2015年肯定能再一次冲日。

所以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天王星的轨道半径是土星的2倍,但时间间隔跟轨道半径并不成反比。所以C错误。

?t?11=?T地=?T地

311T地R地-1-1-T地T行T行R行31对于D选项,从上面表达式可以看出,轨道半径越大的,周期也越大,时间间隔越短。所以轨道半径最大的海王星时间间隔最短。所以D正确。

20. 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的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 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 ??kg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2l2kg时,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3lD. 当??答案:AC

考查的知识点:力学。圆周运动,摩擦力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易程度:中。

解:木块将要滑动但还未滑动时的角速度满足

kmg?m?2lkg??l

可见b将要滑动的角速度小,所以它一定先滑动。A正确。C正确。

在都未滑动时,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于半径不同,摩擦力不同。B不正确。 对于D,??2kg时,a还未滑动,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等于kmg。D错。 3l

21. 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

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M、?N、?P、?F表示,已知

?M=?N,?P=?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 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 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 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D. ?P大于?M

答案:AC

考查的知识点:力学。圆周运动,摩擦力

考查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易程度:难。

解:根据点电荷电场的特点,点电荷一定在MN的中垂线上,也一定PF的中垂线上。由几何关系可知,点电荷一定在MP上。A正确。

点电荷的等势面是球面,所以B错误。

正试探电荷从P到N向远处移动,电场力做正功。C错误。 P点离点电荷比M点近,所以?P大于?M。D正确。

NFMOP

2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线性

(2)小车与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

(3)平衡摩擦力 m<<M(即勾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考查的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考查的能力:实验能力。理解概念:线性和非线性。 难易程度:易。

23.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所利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

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A(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

11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R图线(用直线拟II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坐标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1I

(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____________,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___________A?-1-1,截距b=__________A-1。

(4)根据图线求得的电源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

答案:

24.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5.(20分)

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OA/2,将一质量为m的小

0

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正电,电荷量为q。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Δ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将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

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 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 (2)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3. (6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 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P B .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b C . 过程ca中外界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平均动能最小

a E . 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 c 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O T

答案:ADE

(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汽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温度为T0 。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到达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34、 [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

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速为0.5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ACE

解析:从图(a)可知,波长为2m,振幅为4cm。

(2)(9分)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 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 为n= 2 。

(i)一束平行光垂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从图(b)可知,振动周期为4s。 容易得出波速为0.5m/s。A项正确。

假设波向右传,由图(a)可判断出t=2s时,x=1.5m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这与图(b)矛盾。0~2s时间内,即半个周期内,各质点路程均为8cm。所以C选项正确。

从图(a)0~2s时间内,即半个周期内,P从波峰到波谷,沿y轴负方向运动。所以D选项错误 从图(a)可知,当t=2s时,P在波谷,当t=7s时,经历了一个周期又四分之一,刚好到平衡位置,

所以B选项错误。

所以E选项正确。

3(ii)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R2 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

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答案:BCD (2)(9分)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