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测试试卷必修1

更新时间:2023-11-11 13: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是对①~⑤反应中SiO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进行判断,a~e的叙述中有几个正确的选项( ) ①SiO2+2NaOH═Na2SiO3+H2O ②SiO2+2C

Si+2CO↑

③SiO2+4HF═SiF4↑+2H2O ④Na2CO3+SiO2⑤SiO2+3C

Na2SiO3+CO2↑ SiC+2CO↑

a.反应①中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 b.反应②中SiO2表现出氧化性

c.反应③中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反应④符合用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道理 e.反应⑤中SiO2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D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那么A可能是( ) ①N2 ②Si ③Cu ④CH4 ⑤H2S.

A.只有①④⑤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⑤ D.全部

3、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预期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配制10%的ZnSO4 实验设计 将10g ZnSO4·7H2O溶解于90g水中 配制100ml,浓度约为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加入10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搅拌溶解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C D 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层液体 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4、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 2mol/L的硝酸中,反应共生成1.12L NO(标准状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硝酸NaOH溶液,当沉淀完全时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A.450mL B.500mL C.400mL D.不能确定

5、5.6 g Cu、Mg合金与一定量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NO和NO2的混合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沉淀完全后将其过滤、洗净、干燥,称得质量为10.7 g.则V的值可能是( ) A.2.24 B.4.48 C.6.72 D.7.84

6、在某稀溶液中含有0.1mol HNO3和x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9.6g 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则x值至少为( ) A.0.1 B.0.12 C.0.15 D.0.2

7、标准状况下,将aLH2和Cl2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气体通入含bmolNaOH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ClO、ClO3,且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1,则原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B.(C.(

﹣b)mol

﹣)mol D. mol

8、1.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气体1792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mol/L NaOH溶液,恰使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C.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3.12克

9、镁铁混合物13.8g溶解在足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其还原产物只有一氧化氮(0.3mol),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 A.26 B.29.1g C.29.5g

D.24g

10、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C.当通入Cl2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I+2Cl2═2Fe+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11、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A B C D ② ③ C6H5ONa 溴水 KMnO4 Na2SiO3 实验结论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乙炔具有还原性 非金属性:Cl>C>Si 2+

3+

浓醋酸 CaCO3 浓硫酸 蔗糖 H2O 盐酸 电石 Na2CO3 12、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X A B C D 收集气体 Y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碱石灰 氯气 碱石灰 氯化氢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氯化钙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生成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 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__(双选,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双选,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3+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一个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6)上述装置中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

14、如图为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让其与铁发生反应的装置,A是Cl2发生装置,C、D为气体净化装置,E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试回答:

(1)C、G两个装置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C G . ①

法: . ②两处酒精灯应先点燃 处(填写A或B),目的是 . ③F中的现象为 ,G中出现了一种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 . (3)写出在A、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 E: .

15、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表: 装置 持续通入 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1现象 实验1.5mL 1mol·L CuSO4溶液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Ⅰ 和3.5mL 1mol·L NaOH溶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 液混合 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1实验1.5mL 1mol·L﹣1 CuCl2溶液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Ⅱ 和3.5mL 1mol·L﹣1 NaOH溶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液混合 溶液呈绿色 (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

验证明: .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

2+4

+

溶液.

①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2NH3·H2O=Cu(NH3)2++Cl﹣+2H2O、 .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图:

填写如表空格: 试剂1 现象1 试剂2 现象2 蒸馏水 ③写出实验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请将表格中实验1的现象补充: 实验序号 Ⅰ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液 Ⅱ 氯水中加入NaHCO3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较强粉末 的酸性 有同学认为实验II的结论合理,请说明理由 ; ②若要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则丙中所盛装的试剂为 ,能得到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 ③某同学用该装置探究氯气与KI的反应,在丙中盛放有KI淀粉溶液,通入氯气,看到丙中溶液变成蓝色,继续通氯气,发现蓝色逐渐消失,检测到溶液中有含+5价元素的酸根离子,则蓝色消失过量中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和浓硝酸,关闭c,打开a、b,即可在试管丁中收集到NO2.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在试管中收集满NO2后,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不可改变试管和烧杯的位置): . 17、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

SO2的制备: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SO2的装置图如图1(夹持仪器省略): (1)图中的装置错误的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的作用是 .

SO2的性质:探究SO2气体性质的装置如图2所示:

(2)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说明SO2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写出装置Ⅰ中通入足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Ⅱ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Ⅱ中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二: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写出解释该原因的离子方程式 .

(4)SO2可以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可通过Na2S、Na2CO3和SO2共同反应来制取Na2S2O3.

写出如图3所示装置中三颈瓶中由反应制取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A

解:a.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是与氟化氢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发生反应③,故错误;

b.SiO2表现出氧化性,说明硅的化合价降低,②中硅的化合价降低,故正确;

c.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通性的是①,而不是③,故错误;

d.反应④中是符合强酸制弱酸,符合用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酸酐的道理,故错误; e.反应⑤中SiO2中硅与氧的化合价都未变,所以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故选A. 2.C

解:①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还原产生NO,此过程符合题意,故①正确;

②依据分析可知,硅酸不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硅,故②错误; ③Cu为金属单质,不存在对应的酸,故③错误;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CO,但是碳酸不能得到CO,故④错误;

⑤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符合题意,故⑤正确, 故选C. 3.C

解:A.溶质的质量不是10g,应将10gZnSO4溶解于90g水中,故A错误;

B.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加水至100mL,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C正确;

D.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防止二次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当所加入的NaOH恰好使铁元素沉淀,且使反应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为硝酸钠溶液,根据N元素守恒可求出NaOH的量

n(NaOH)=n(NO3﹣)=n(HNO3)﹣n(NO)=0.25L×2mol/L﹣所以V(NaOH)=故选A. 5.B

解:得到的沉淀是Cu(OH)2 和Mg(OH)2的混合物,质量增加量其实就是结合的OH的质量,

所以m(OH﹣)=10.7g﹣5.6g=5.1g,因此 n(OH﹣)=

=0.3 mol,

=0.45mol,

=0.45L,即450ml,

所以Cu、Mg的总物质的量为0.15mol,Cu、Mg共失去0.15mol×2=0.3 mol电子, 假设得到的气体全是NO,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NO)=0.1 mol×22.4 L/mol=2.24 L;

假设得到的气体全是NO2,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NO2)=

=0.3mol,所以NO2体积=0.1mol,所以NO体积是:

是:0.3 mol×22.4 L/mol=6.72 L;因为得到是混合气体,因此体积在二者之间,选项B符合. 故选:B.

6.C

解:9.6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根据反应判断

3Cu+2NO3﹣+8H+═3Cu2++2NO↑+4H2O 3 2 8 2 0.15mol 0.1mol (2x+0.1)mol 0.1mol

要使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则有

使铜全部溶解,生成气体体积为2.24L,硫酸的物质的量最少为0.15mol, 故选C. 7.C

解:方法一:混合气体通入含bmolNaOH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ClO﹣、ClO﹣3,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Na+)=n(Cl﹣)+n(ClO)+n(ClO3),

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aLH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n(Cl2)= [n(Cl﹣)+n(ClO﹣)+n(ClO

﹣3

=0.15mol,反应后生成NO气体,物质的量为

,x=0.15,为

)]= n(Na+)=bmol,所以aLH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n(H2)=(﹣)mol

方法二:混合气体通入含bmolNaOH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ClO、ClO3,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Na)=n(Cl)+n(ClO

+

)+n(ClO﹣3),

由于溶液中Cl﹣、ClO﹣、ClO﹣3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1,所以溶液中n(Cl﹣)=bmol,n(ClO)=

bmol,n(ClO3)=

bmol,

令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

b+

bmol×5=bmol,

溶液中Cl﹣来源于氯化氢及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所以氯化氢提供的氯离子为bmol﹣bmol=molb,

即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n(HCl)=bmol,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n(H2)=n(HCl)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