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更新时间:2023-07-28 20: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作者:郭平 教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23 更新时间:2005-4-1
古诗词鉴赏基本上成了现在高考的必考题型,从过去的选择分析到2002年的主观鉴赏,越来越体现古诗词鉴赏题型设计的开放性,回答问题的灵活性,多样化。古诗鉴赏的重点主要是关注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鉴赏诗歌中描写到的景、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对精彩词句进行品味,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以及常见修辞手法;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等都属于高考诗词鉴赏的重点内容。透过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基本把握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现做简单归纳和分析。
一.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方向
1.诗歌选择侧重于名家作品。从1998年到2003年的全国高考卷可以看出此类试题基本围绕名家的作品设问。比如1998年选择的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1999年选择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2000年选择的是赵师秀的《约客》,2001春季试题选择的是王维的《鸟鸣涧》,2002年选择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选择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2004年第一套全国卷选择的是张籍的《秋思》,北京卷选择的是苏轼的《红梅》,辽宁卷选择的也是苏轼的作品《碟恋花》,广东卷选择的是杜甫的《江汉》,浙江卷选择的是李白的《菩萨蛮》,天津卷选择的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其中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文学史上的名家都是重点考查的对象。因为这些名家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诗歌内容丰富,诗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2.诗歌出处侧重于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诗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读者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学素养、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高考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管以哪中形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都侧重于选择唐诗或宋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另外,补写名句名篇的题目也侧重于选择唐宋时期的名家的作品。
3.侧重于考查名句。如今年全国卷考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1998年考查了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理解等等。
4.侧重于考查思想情感方面的内容。如重庆卷要求考生指出在诗中最能体现古人作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题目设计往往又注重分析“诗眼”词句和考查炼字。如2004年浙江卷问题是“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福建卷问题是“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湖北卷问题是“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辽宁卷考的是简要赏析苏轼的《碟恋花》中“绿水人家绕”一句的“绕”字跟其他版本写作的“晓”字哪个更好。
二.今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发展走向
1.拓展到词曲,还出现了诗论、对联。考查词的有全国卷中四川等省一套是宋代宋祁的《木兰花》,全国卷中山东等省一套是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辽宁卷是苏轼的《碟恋花》,浙江卷是李白的词《菩萨蛮》。涉及诗论的如北京卷,要求考生“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涉及对联的有上海卷,要考生回答对联在语言形式商的最大特点(两个字回答)。
2.拓展到各个朝代。如全国卷中山东等省一套是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上海卷考的是明朝诗人杜庠的《赤壁》和清朝郭朝祚题于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的对联。
3.不再局限于熟悉的大名家。鉴赏作品对象除唐宋名家李白、杜甫、苏轼、王维、李商隐等外,开始关注其他作家作品。比如今年各省试卷涉及到的有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宋代宋祁的《木兰花》、朱淑真的《秋夜》、梅尧臣的《东溪》,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
4.设问逐步开放,答案不再唯一。比如浙江卷在考查关于李白《菩萨蛮》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时提供了三个方面提示,一认为是“游子思归乡”,二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三认为是“二者兼有”。而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为对。广东卷对杜甫的《江汉》一诗欣赏设题为“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书抒己见”。上海卷要求考生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荒矶鸥鸟满烟芜”,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并且有提示语“如景和情的关系”。湖北卷赏析诗歌的第四句可借助前三句的赏析示范。
5.考查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考查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对意象意境的分析(如天津卷、福建卷、广东卷)、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和理解(如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卷等)、针对作者或他人相关观点发表考生的看法(如北京卷、辽宁卷)、分析重点字词的锤炼及表达效果(如全国卷、辽宁卷、浙江卷、湖北卷等)、赏析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特点(如重庆卷)、分析结构思路和诗句之间的联系(如湖南卷),还有分析说明作品题材或体裁类型特点(如江苏卷、上海卷、浙江卷)。而在题型上又有客观选择题,如北京卷(第12题两道);根据提示具体分析题,如天津卷、浙江卷、福建
卷等;比较阅读填空题,如上海卷;针对作者或他人观点评价题,如北京卷、辽宁卷。
当然,以上这些发展走向跟今年许多省份自主命题有关。
三.来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的备考策略
1.知诗人,了解诗人的主要风格。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李白诗歌主要表现出浪漫飘逸,杜甫则是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的词风豪放大气,姜夔、柳永、李清照词风婉约清丽。知道了自己比较熟悉的诗人的创作风格,在鉴赏他们的诗歌时就可以围绕诗人的主要风格生发开去,不会偏离主题内容很远。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颈联中找出“诗眼”,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怜,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是诗中具有禅趣。王维的诗歌以写景诗居多,诗歌往往在描写一种清幽深远宁静的禅境。此诗也不例外,“咽”和“冷”写出了幽静与孤寂的诗歌意境。泉因危石阻挡在山间发出呜咽之声,青松茂密遮天蔽日,虽有日色也觉清冷。
2.知背景,理清诗人的心路历程。
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折射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生背景,从而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也有失意与得意、得志与不得志的时候,所以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李白所处盛唐,所以以豪放居多,杜甫处在唐朝走向衰败的时代,战争频繁,所以杜诗大多表现出对战争与朝廷政治的揭露以及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索、担忧,显得沉郁。苏轼是豪放词宗,但他回想起自己的亡妻时,也难免有无限的伤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鉴赏诗歌,对诗人的创作背景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才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廷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这首诗就大约写在诗人奔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根据注释可以分析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既然诗人已经熟悉并厌倦了朝廷的生活,不希
望自己被卷进尔虞我诈、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中,他出外任职,实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在争取一种自由和解脱,当他看到这一幕幕难得的美景时,心中的喜悦之情就不言而喻了。只要结合背景,对诗句稍作鉴赏便可知道这种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3.知类型,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从内容上看,古诗可以分为离别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传达的情感类型也是不一致的,表现的思想态度也有所不同。送别诗传达的惜别之情,一般表现的是诗人对亲人朋友情人的不舍、思念或劝勉;咏史诗表现的是怀古之情,诗人往往是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写昔盛今衰、或抒怀才不遇;写景诗往往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边塞诗常常传达爱国情、思乡情,表现诗人建功立业、奋勇报国的理想;羁旅诗则写出诗人绵绵的乡愁或不得志的情怀。对诗歌有了如此详尽的分类之后,从类型、情感、思想态度三个角度按先后顺序加以分析,鉴赏诗歌就会得心应手了。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上看,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诗歌,为什么?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柏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在写物,从诗歌内容上看,整首诗都是对孤桐的描写,然而诗人正是通过写孤桐的高大茂盛,干直虚心,越老越坚硬,最终被百姓做“五弦琴”表达出自己的追求:正直高大,虚心踏实,穷且弥坚,甘愿牺牲。所以这应该是一首咏物诗。
4.知手法,谙熟各种表达技巧。
诗人要在有限的字眼里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思想,其中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运用。从抒情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怀和借事咏怀。借景抒情讲究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或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哀景;借物抒怀往往又分托物言志、象征、寄托等手法;借事咏怀往往是怀古用典、借古讽今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烘托、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及比喻、夸张、双关、“炼”字等修辞手法。鉴赏诗歌,要谙熟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运用,并学会分析其表达效果,摸索出一套规律。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试判断采用何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
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歌在抒发诗人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采用借事抒怀的写法。诗 人写了一个“作家书”之人惟恐遗漏说不完的细节,抓住了一般人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从普通的事 情中寄托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 5.知意象,理解特定的文化意义,探究思想内涵和意境。 熟悉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特定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有了丰 富的诗歌文化的积淀,一接触到诗歌就可以径直地逼近诗歌主题。比如,“柳”意离别,“菊”意 高洁,“落叶”“落日”“秋风”意失意,“满月”意相思,“望月”意怀远,“残月”“片云” “孤月”意孤独,“兰草”意友情,“荷花”意清雅,“梅花”意坚强,“香草美人”意忠臣贤良、 道德理想,“梧桐细雨”意凄楚悲凉,“见流水”意思年华。 例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鸟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整首诗描写大雁的孤单:“不饮啄”、“声念群”。“一片”与“万重”的对比更加突出雁的 孤单。“雁”这一常见的诗歌意象常常表现的是思念,或追求高远志向的意思。即使是“孤雁”也 含有此类意思,虽有无限的思念但始终不忘追求的高远。这正好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相吻合。
正在阅读: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07-28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05-06
电工基础 八章正弦交流电 习题04-06
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02-03
《白杨》教学设计 - 301-02
依法治国知识考试题04-26
警钟长鸣_观后感04-02
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12-07
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12-0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古诗词
- 备考
- 命题
- 鉴赏
- 趋势
- 策略